?

大學生人際疏離感與自戀:自我和諧的中介作用

2024-01-19 05:22胡志海
黃山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刻板顯性人際

胡志海,劉 倩

(黃山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安徽黃山 245041;貝拓星教育信息咨詢公司,江蘇南京 210001)

一、引 言

人際溝通方式的改變無形之中拉大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疏離感在人們的各類關系中不斷增加[1]。楊東等指出:疏離感是個體與周圍的人、社會、自然以及自己等各種關系網絡之間由于正常的關系發生疏遠,被客體支配、控制,從而使個體產生的社會孤立感等消極情感[2],疏離感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息息相關[3]?!罢幕比諠u盛行,大學生目前普遍存在社交苦惱,在人際交往中呈現出消極的心理狀態與行為方式,缺少群體的歸屬感,表現出較高程度的人際疏離感[4]。

大多數學者認為,“自戀”是一種人格構造,自戀水平較高的個體往往會極端注重自身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極度夸大自身的重要性,感覺自己比他人具有優勢[5]。過度自戀會帶來負性心理健康問題。

自我和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自我和諧程度較低的個體往往會在人際交往當中表現出更多的回避行為與社交苦惱[6]。國內外有不少研究證明自我和諧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如姚海娟等發現自我經驗不和諧與社交焦慮正相關,自我靈活性與社交焦慮負相關[7]。

通過測量大學生自我和諧程度來分析其對人際疏離感與自戀的作用,以期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幫助大學生在交往中形成積極態度與適宜行為。

二、對象及方法

(一)研究對象

向安徽某本科院校在校大學生發放問卷,共回收問卷370 份,剔除無效數據26 份,有效問卷344份,其中男生189人,女生155人。

(二)研究工具

1.人際疏離感量表

采用楊東等人編制的青少年疏離感問卷中的人際疏離感分量表進行問卷調查。該量表共15 個題項,采用七點計分法,信度良好[2]。

2.自戀量表

關于自戀的測量,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鄭涌等人編制的自戀人格問卷。該問卷共有35個題項,采用五點計分法,具有良好的信效度[8]。

3.自我和諧量表

選用自我和諧量表測量自我和諧。量表采用五點計分法,包含自我經驗不和諧、自我靈活性、自我刻板三個分量表,量表信效度良好。

(三)數據分析

采用SPSS26.0 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和推斷性分析,做大學生人際疏離感、自戀與自我和諧之間的中介效應檢驗。

三、結 果

(一)各變量描述統計性分析

1.大學生人際疏離感現狀及差異情況

經過統計,樣本大學生人際疏離感得分為48.95±10.68(X±S)。使用獨立樣本t 檢驗與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進行比較,發現大學生人際疏離感程度只在地區上產生了顯著差異,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人際疏離感程度低于來自城鎮的大學生。

2.大學生自戀水平現狀及差異情況

對被試的顯性自戀與隱性自戀做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1。結果顯示,被試大學生的顯性自戀水平顯著高于隱性自戀水平。

表1 大學生顯性自戀與隱性自戀差異比較

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事后多重檢驗的方法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了解自戀水平在年級、性別、專業、地區等方面的差異情況。結果如表2所示,大學生自戀水平存在顯著的年級、地區差異。

進一步統計發現,獨生子女的隱性自戀水平高于非獨生子女的隱性自戀水平,大四學生的顯性自戀水平與隱性自戀水平均顯著高于其他年級的大學生。

3.大學生自我和諧程度現狀及差異

將自我和諧的三個維度,即自我經驗不和諧、自我靈活性與自我刻板在年級上做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現,大學生的自我刻板在年級上表現出顯著差異(P<0.05),大一年級學生的自我刻板水平顯著低于其他年級。

將三個維度分別在獨生情況下做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如表3。

表3 大學生自我和諧三個維度在獨生情況上的差異

大學生在獨生情況下自我和諧水平的差異主要表現在自我靈活性維度,獨生子女的自我靈活性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

(二)大學生人際疏離感、自戀與自我和諧三者的關系分析

1.大學生人際疏離感、自戀與自我和諧三者的相關分析

為了明確大學生人際疏離感、自戀與自我和諧三者之間的關系,首先使用SPSS 軟件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如表4 所示,大學生人際疏離感、自戀與自我和諧三者均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

表4 人際疏離感、自戀與自我和諧相關性

2.大學生人際疏離感、自戀與自我和諧的中介效應

為進一步了解大學生人際疏離感、自戀與自我和諧三者間的關系,以大學生人際疏離感為自變量,自戀為因變量,自我和諧為調節變量,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模型摘要

由上表可知,加入XM 后R2變化量為0.017,F值>0.01,變化量不顯著,即自我和諧的調節效應不顯著。

使用process插件對數據進行中介效應分析,以自戀為因變量、大學生人際疏離感為自變量、自我和諧為中介變量,分析三者之間的中介效應,通過95%的置信區間是否顯著檢驗自我和諧的中介作用是否存在及其效用結果,顯示總效應、自變量的直接效應與間接效應均在95%的置信區間內顯著,因此自我和諧在大學生人際疏離感與自戀的關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如表6和圖1所示。

圖1 自我和諧的中介作用

表6 自我和諧的中介效應檢驗

四、討論與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來自城鎮的大學生人際疏離感程度高于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來自農村的大學生與除親人之外的人仍然會有較為親密的關系,街坊鄰居時常串門、互相幫忙,相對而言會減少個體的疏離感。來自城鎮的大學生相比而言則少了一份“熱鬧”,除親人、同學外,與其他人來往得不多,人際疏離感水平相對較高。

大學生隱性自戀水平顯著低于顯性自戀水平,大四學生的自戀水平最高。相比其他年級的學生,大四學生已經有了足夠的知識存儲和校園生活經驗,人際交往的技巧也有一定的掌握,學弟學妹的尊重、朋友間熟稔的相處,都有可能提高他們的自戀水平。

結果顯示,獨生子女與大一學生的自我和諧程度更高。在非獨生子女的家庭中,出生順序會帶來刻板印象和自我束縛,家庭成員不自覺地被引導向約定俗成的習慣發展,傳統單一的性格模板影響著個體的自我靈活性。大一年級的學生自我刻板程度顯著低于其他年級的學生,自我刻板程度越低,自我和諧程度越高。大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開始接觸大學生活,環境的改變使他們擁有充分的好奇心,于他們而言,很多事物都是新鮮的、可嘗試的,大一學生學習能力強、改變度高,而高年級大學生在興奮勁過去之后,會有一部分選擇呆在自己的舒適圈里,很少改變。

大學生的自我經驗和諧與顯性自戀優越感存在正相關,而自我經驗和諧水平又受到人際疏離感水平的影響。也就是說,人際疏離感能夠通過自我和諧影響到自戀水平,自我和諧起到了中介作用。

大學生的自我靈活性越高,自我和諧程度也就越高,進而影響學生的隱性和顯性自戀人格,提升自我欽羨。大學生自我刻板程度越高,自我和諧程度越低,自戀水平也會受到影響。教師與輔導員可多鼓勵大學生開拓與創新,找尋自己的價值,讓大學生達到自我的身心平衡,對身邊的人、事有更高的接納水平,進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猜你喜歡
刻板顯性人際
十宣放血療法在自閉癥刻板行為治療的臨床觀察
民眾服務區“蝶變”新生:顛覆傳統服務區刻板印象
搞好人際『弱』關系
從《戰國策》看人際傳播中的說服藝術
刻板印象提升與刻板印象促進*
顯性激勵與隱性激勵對管理績效的影響
社會權顯性入憲之思考
學困生元刻板印象結構探索與問卷編制
顯性的寫作,隱性的積累——淺談學生寫作動力的激發和培養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詞的人際功能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