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漁客蘆花

2024-01-20 11:41老藤
海外文摘·文學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蘆花遼河蘆葦

老藤

如果說世界上有永不凋謝的花,那么非蘆花莫屬。古人之所以折蘆花以贈遠,除卻表達思念外,還因為蘆花即使被折下也不會凋零,這是古人對友誼長存這一愿景的最好寄托。

在創作以東北大地百年歷史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刀兵過》時,我曾專程到遼河口采訪。遼河口濕地有世界上最大的蘆葦蕩,舊有“南大荒”之稱。那里葦綠灘紅,美景美食俱佳,尤其以盛產優質大米與河蟹著稱。我是冬月去的,彼時的遼河口平原天高地遠,海風凜冽,孤獨地行走在大海與葦甸之間的公路上,仿佛正奔赴一個遠方之外的遠方,心中寂寥而又沖動。那次采風,葦甸上一望無際的蘆花讓我感到震撼,我覺得那層層蘆花穿過春夏,在寒風中搖曳,揮手,是為了等待有緣人。我曾慨嘆杜鵑花滿山燎原的爛漫,也曾迷戀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的詩意,但與冬天遼河口的蘆花相比,它們就顯得有些局促了。怎么去形容呢?如果說杜鵑花、荷花、桂花是池塘、湖泊,那么這里的蘆花則是蔚為壯觀的大海;如果說其他花卉是老哈河、太子河、大凌河,那么這里的蘆花就是氣勢磅礴的黃河。蘆花的神奇在于能催生幻覺——當你出神地凝望廣袤的蘆花海時,會有一種心窗洞開的感覺,你仿佛化身為葦地的一只鷗鳥,在沒有羈絆的天空中自由飛翔。

蘆花是有性格的,桀驁中透出一分高雅。剛剛下過一場雪,蘆葦根部落滿厚厚的雪。雪可以裹住蘆葉、凍住蘆根,卻奈何不了蘆花。沒有一枝蘆花被積雪壓折,因為蘆花白色的柔毛像天鵝絨,雪花和雨水無法沾身。雪只能成為蘆花的陪襯。在葦甸邊緣一片開闊的雪地上,三株茁壯的蘆葦呈品字形立著,似乎在向我招手。我想,我應該把它們帶回去,于是走過去折下這三株蘆花。我把它們插在一個紅酒瓶里,置于書桌的一角。三株蘆花像三支棉花糖,蓬松肥碩,看上去既甜蜜又養眼。寫作有了倦意時,斟一杯紅茶,欣賞一番蘆花,頓時覺得放松不少,仿佛又置身于遼河口那片廣袤的蘆葦蕩,創作靈感會浪花般涌來。八年過去了,三株蘆花依然是當年的模樣,姿態、顏色都沒有改變,總是用潔白的笑靨望著我?;覊m幾乎無所不在,然而它們未被浮塵所染,只是邊邊角角有了少許的淡黃,這淡黃如同雞雛的絨羽,像和田玉籽料的皮子,越發襯出了蘆花的雪白。我想,灰塵不侵蘆花,是不是被蘆花的暖意所感動了?

說到蘆花的暖意,我不由得想起了“漁客”一詞?!皾O客”是兩種古老職業的結合,即漁雁和葦客。這兩種職業都與蘆花有關。在一代又一代漁雁和葦客的心里,蘆花是常開不謝的生活之花和希望之花。

所謂“漁雁”,是遼河口特殊的打魚人群體。他們大多來自河北、膠東一帶,如同候鳥一樣,隨季節變化,順著水陸邊緣遷徙,在遼河人??诘臑┩考皽\海打魚捕蝦。他們選擇的是一種流動的漁獵方式,當地百姓稱其為“古漁雁”。漁雁文化有“民俗活化石”之稱,對研究古人遷徙規律、漁民始祖崇拜、當地居民生產方式、民風民俗等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一代又一代關于漁雁的故事在茫茫葦甸里發酵,使“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成了永不謝幕的實景演出。

在遼河口二界溝,我遇到了漁雁的后裔。這是一位精神矍鑠的老婦人,讀過書,喜愛攝影,家里收藏了許多漁雁的漁具。我問她漁雁最看重的是什么。我以為她會說美味的河刀魚,抑或葦甸里捉不盡的螃蟹,沒想到她的回答是蘆花。她說,蘆花在漁雁的生活中像月光一樣重要?!按禾烊敿怿B一叫,青蝦結隊來投靠;夏天蘆葦一抽穗,海蜇撈得最起勁兒;入秋蘆花臉一紅,河刀滿艙不用蒙;立冬蘆花賽過霜,搖櫓揚帆回家鄉?!边@幾句話概括了漁雁在遼河口的生產生活規律。我想,漁雁的木帆船在駛離遼河口時,肯定會一顧再顧岸上這片與他們朝夕相處的葦甸,他們也許會想,只要蘆花年年開,他們就會年年來。我在當地一家船廠看到了一塊老船板,上面雕刻的是一枝紋理清晰的蘆花,這是對老婦人之言最好的佐證。

與春夏秋三季在遼河口棲息的漁雁不同,葦客只有在冬季來葦甸。葦客有點像大西北曾經有過的麥客,只不過麥客是出西口割麥子,而葦客是下遼河打葦子。就勞動強度來說,葦客要比麥客辛苦得多。因為蘆葦比麥秸更堅實粗壯,割起來格外費力。葦客稱割葦為“打葦子”,一個“打”字道出了對蘆葦愛恨交織的情感。葦客大多來自黑龍江卜奎一帶,是闖關東人的后裔,他們吃苦耐勞,守信重義,與雇主關系相對固定。立冬一過,漁雁收起漁網從海上離開,葦客便拖家帶口從陸地上趕到。很多葦客會住在漁雁留下的窩棚里,支起爐灶開始為期一個冬天的生活。漁雁與葦客的交替使用,讓葦甸坨子上的漁雁窩棚得到了維護,有的變成了永久性草房。在二道溝的一戶蟹農家里,我見到了一把老式葦刀,葦刀不同于割麥的鐮刀,它像一個平放的木梯,前端是鐵質葦刀,使用時推著往前走,靠推力和刀刃共同作用把堅韌的蘆葦割下來。蟹農也是一位老者,留著絡腮胡須,他告訴我,葦刀是葦客的發明,這一發明大大降低了葦客受傷的概率。在沒有這款葦刀時,每年被鐮刀割傷身體的葦客無以計數,身上沒有刀傷的不能叫葦客。此外,葦茬鋒利如刺,葦客的女人孩子也常常被葦茬刺傷。我說,在缺醫少藥的葦甸里,一旦被割傷可不是小事。老者搖搖頭道:“這個你就不懂了,有蘆花在,割傷不過小菜一碟?!彼嬖V我,蘆花是葦客眼中的寶,將蘆花敷在傷口上能止血,傷口很快就會愈合。

聽了關于漁雁和葦客的故事,我耳邊似乎響起那首熟悉的歌曲——《蘆花》,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首歌,其中有段唱詞很美:“蘆花白蘆花美,花絮滿天飛,千絲萬縷意綿綿,路上彩云追……”我想,對于討生活的漁雁和葦客來說,他們對蘆花的追逐就是一個代代逐夢、生生不息的過程。我們現在無法完全復原漁雁與葦客的生活情狀,然而從他們跋涉的軌跡看,可以想見,如果沒有足夠的韌勁和恒心,沒有一個具有鮮明辨識度的象征符號的指引,是很難做到像候鳥一樣年復一年地遷徙的。我想起了明代移民眼中的大槐樹,想起了膠東移民心底的“小云南”?;蛟S,潔白的蘆花對漁雁和葦客來說,也是一個同樣的精神指向。

原載《光明日報》2023年12月6日

猜你喜歡
蘆花遼河蘆葦
遼河口
石磨豆腐
蘆葦
蘆花飛雪
傾聽
借一支蘆花贊美祖國
遼河文訊
蘆花
吟雪
蘆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