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互動協同模型的二語口語協同效應研究

2024-01-20 06:32龐笑
校園英語·月末 2023年8期
關鍵詞:協同效應

摘 要:互動協同模型常用于二語口語教學。為了揭示互動與協同之間的作用關系,本研究設置文本、視頻、文本+視頻三種不同強度的輸入模態,對70名英語學習者的口語產出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互動強度、互動方式能夠顯著影響協同效果,高強度的輸入模態通常能夠產生更好的互動強度和協同效應,但是也要考慮互動方式的影響??傮w而言,在二語口語教學中,應該優先采用高維度的互動協同方式。

關鍵詞:互動協同模型;二語口語教學;輸入模態;協同效應

作者簡介:龐笑(1989.08-),女,吉林長春人,長春光華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

培養學習者的口語能力是外語教學的難點,互動協同模型揭示了“互動—理解—協同—產出—習得”的科學學習路徑,成為指導學習者習得二語的有效方法,其實施的關鍵在于正確把握互動、協同的內在心理機制。輸入模態能夠影響互動方式和強度,進而決定協同效果,相關教師和研究者應據此設計實證方案,探索多模態輸入與協同效應的關系,從而指導相關教學。

一、互動協同模型及二語口語習得路徑

(一)互動協同模型概述

互動協同模型(Interactive Alignment Model, 縮寫為IAM)出現于2004年,該模型理論認為人與人的對話中蘊藏著語言使用的基本規律,對話作為一種社交活動,是對話者之間的互動,需要雙方進行合作與協同,因而在合作過程中形成了互動協同的關系。通過查閱文獻資料,有關互動協同模型的基本觀點如下:

1.對話雙方的協同性體現在說話的一方需要根據對方所處的綜合環境組織語言,對方的環境因素包括對話場所、對話時間、對方的身份、事件的前因后果、上下文關系、交流溝通的目的等。

2.互動是協同發生的前提,并且協同的強度與互動的強度呈正相關,互動強則協同強。

3.協同發生在互動時的情境模式層次和語言結構層次。

4.互動協同模式使對話成為高效率的語言習得途徑,而語言習得效果決定于對話雙方的協同過程。

(二)基于互動協同模型的二語口語習得路徑

二語口語習得是指在母語習得的基礎上掌握其他語言的口語運用方法,根據互動協同模型,二語口語習得路徑如圖1所示。學習者通過特定方式進行互動,將文本、視頻、文本+視頻等作為互動過程的輸入信息,每一種信息可代表一種輸入模態?;与p方通過聽、看、思考等活動理解輸入信息的含義,進而激發正確的協同行為,表現為理解對方所處的時空、情境,掌握對方的意圖,進而調整自身的語音、語調、眼神、表情以及動作,以合理的方式產出口語內容,雙方在互動協同中習得二語口語應用能力。

二、不同強度輸入模態影響二語口語協同效應的實證分析

(一)輸入模態、互動強度及協同效應分析

1.互動強度與協同效應。根據互動協同模型的基本理論觀點,互動作為協同的前提,能夠強烈地影響協同效果。因而二語口語教學應該保持足夠的互動強度,在此基礎上強化學習者之間的協同效應?;泳S度是影響互動強度的重要因素,隨著維度的增加,互動強度也會持續提升。維度指的是影響互動方式的各種情境因素,涵蓋對話時的輸入模態、時空、語境、意圖等。

2.輸入模態與互動強度。人類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為聽覺和視覺,可統稱為感官系統。人類通過感官系統與外部環境進行互動的方式稱為模態,常見的輸入模態包括語音、文字、圖片以及視頻,改變輸入模態能夠影響互動的強度,進而作用于協同效應。

(二)實證研究及結果分析

1.實證研究方法。

(1)輸入模態設計。從輸入模態、互動強度以及協同效應的關系可知,改變輸入模態可影響協同效應。因而在實證研究中設計三種不同的輸入模態,分別為文本、視頻、文本+視頻。三種不同輸入模態的預期效果如表1所示。

(2)實驗對象。從國內某高等院校的本科一年級學生中隨機選擇70名受試者,其專業大類涵蓋工學、理學、管理學等,全部為非外語類專業,并且受試者的過往學習經歷均在國內,第二語言的語種為英語,受試者學習英語的時長在7年~9年之間。將70名受試者分為三個小組,分別對應一種輸入模態。文本組和視頻組的學生數量均為23人,文本+視頻組的學生數量為24人。

(3)實驗文本及視頻材料。為了保證內容的一致性,選用一段長度為4分11秒的視頻資料,將視頻中的英文表述轉寫成文本材料,單詞總數為431個。文本內容是對視頻內容的完全復制,二者不存在任何差異。

(4)實證研究的實施步驟。文本組的學生將文本材料閱讀4遍,每次閱讀要在5分鐘內完成,前后兩次閱讀間隔1分鐘。視頻組的學生觀看視頻材料4遍,前后兩次間隔1分鐘。文本+視頻組的學生先閱讀2遍文本材料,再觀看2遍視頻材料,每次操作的間隔時間為1分鐘。受試者完成信息輸入之后,將視頻或者文本材料的內容復述出來,同時進行錄音。

(5)收集實驗數據。研究人員根據錄制的語音資料,將每一位受試者復述的內容轉寫成文本材料,再將相關信息輸入計算機,分組建立數據庫。

(6)協同效應的評價指標。協同效應的評價指標是數據分析的依據,研究中提出兩個維度的評價指標,具體如下:

①統計分析受試者對原文詞匯、短語的還原情況。重點統計出現頻率較高的單詞或者詞塊,當出現頻率較高時,說明同一組受試者基本掌握了該單詞或者詞塊。統計得到的高頻詞匯越多,表明受試者對原文的還原程度越高。

②分析口語產出內容的準確性、流利度以及復雜度。以上三個指標是判斷二語口語習得性的重要依據,為了進行量化評價,針對三個指標分別制定明確的計算方法。準確度=錯誤單詞數量/復述單詞總數×100,流利度=復述單詞總數/復述總用時,復雜度=類符數/2倍型符數的平方根。

2.結果討論。

(1)高頻單詞統計結果及分析。

①實驗結果。原文本材料有431個單詞,分別統計每個單詞在文章中出現的次數,獲取單詞的頻率數據,其中Odysseus、is、home、but等單詞的頻率較高。再統計各組復述內容中高頻詞匯的出現次數,以單詞Odysseus為例,其在各組的理論出現次數為207次(對應文本組和視頻組)或者216次(對應文本+視頻組),而實際統計結果最大值為128次。

②數據分析。對原文本材料中單詞的出現頻率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進行排序,并選擇前30個單詞作為觀測對象。根據最終的統計結果,文本+視頻組的復述內容中出現了22個原文高頻單詞,累計出現次數為1046次。文本組復述內容中出現的原文高頻單詞數量為18個,累計出現次數為961次。視頻組復述內容中出現的原文高頻單詞數量為12個,累計出現次數為368次。分別計算出三組受試者各自復述的不同單詞的數量,求出高頻詞在其中的占比,文本組為49.023%,視頻組為71.251%,文本+視頻組為83.566%。由此可知,當輸入模態為文本+視頻時,學習者的二語口語習得性最好,其次為文本輸入,最后為視頻輸入。

(2)準確性、流利度和復雜度的計算結果。

①實驗結果。根據三個指標的計算公式,分別求出每一位受試者的指標數值,再對同一組受試者的同一指標求均值(AVG)和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SD),所得結果見表3。

②數據分析。準確性通過錯誤率來反映,計算結果越小說明準確率越高,三組中準確率最高的為文本+視頻組,其次為文本組,最低的是視頻組。同樣按照由高到低進行排序,流利度的排序結果與準確性一致。從復雜度來看,文本組的計算結果為5.731,文本+視頻組的計算結果為5.739,差異非常小,可認為兩組的復雜度基本相同,視頻組的復雜度明顯低于另外兩組。

(3)協同效應整體討論。

①對互動協同模式有效性的分析。在三種不同的輸入模態下,受試者對高頻單詞的口語產出明顯優于低頻詞匯,雖然三個組別的實證結果有所差異,但并不影響互動協同模型的整體穩定性,說明其中確實蘊含著穩定的心理機制和規律,不受輸入模態的影響。

②對協同方式的分析。三種輸入模態對應不同的互動協同方式,文本+視頻組的二語口語產出效果最佳,其互動協同方式為文字、語言、圖像與視覺、聽覺之間的協同。文本組的二語口語產出效果僅次于文本+視頻組,其互動協同方式為文字和視覺。視頻組的二語口語產出效果最差,其互動協同方式為語言與聽覺、圖像與視覺。由此說明,在二語口語協同效果方面,文字強于語音和圖像,同時基于文字、語音、圖像的綜合性互動協同方式效果最佳。

③對協同強度的分析。協同強度與互動強度呈正相關,而互動維度是表征互動強度的關鍵指標。在三個實驗小組中,文本+視頻組的輸入模態最為復雜,其互動維度為3個,視頻組的互動維度為2個,文本組的互動維度為1個,因而協同強度依次遞減。3個互動維度對應的協同強度最高,驗證了互動協同模型的基本觀點。但視頻組和文本組的實驗結果說明,協同效果不僅受到互動維度的影響,還要考慮互動協同的方式。

三、結語

綜合整個研究過程可知,在三種不同強度的輸入模態下,學習者與學習材料的互動強度產生了差異,文本+視頻組從三個維度實現互動,學生的二語口語產出效果最佳,其協同效應最突出。文本組的口語產出優于視頻組,說明互動方式對協同效應的影響有可能強于互動維度。通過對比三個實驗組的實驗結果可知,提高互動強度有利于增強互動效應。

參考文獻:

[1]陳默.認同對漢語二語學習者口語復雜度、準確度和流利度的影響[J].語言教學與研究,2020(1):23-35.

[2]高健民.國內二語口語流利度研究的文獻計量及可視化分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21(10):112-115.

[3]嚴厲.互動協同模型在二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0):69-71.

[4]孟欣欣.基于“互動協同觀”的中級口語教學模式構建[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4):226-227.

[5]蘇恩.動態系統視域下雙言者二語口語輸出的跟蹤研究[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20(1):48-5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吉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基于互動協同模型的二語口語協同效應研究”(項目編號:JJKH20221294SK)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協同效應
中國整體與區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協同效應分析
“協同效應”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實證研究
綠色信貸市場和碳交易機制對低碳技術創新的協同效應分析
預知子醇提物聯合姜黃素抑制肝癌細胞增殖協同效應及機制探索
山東礦鹽管理公司:發揮集約化優勢實現1+1>2協同效應
技術與制度協同創新機制及對產業升級的協同效應
礦區老年群體健身方式的協同效應分析
共同配送協同效應評價體系構建
我國醫藥上市公司并購協同效應研究
我國產業從微笑曲線到并購協同的理論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