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英語閱讀課程教學路徑探究

2024-01-20 06:32樊曉培
校園英語·月末 2023年8期
關鍵詞:教學路徑英語閱讀課程思政

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這對高校英語閱讀課程思政教學融入二十大精神提供了遵循指南。不過,現階段的英語專業閱讀課程思政存在二十大精神融入不深入、校企合作深度待提高、實踐教育不足與課程體系亟待完善等問題,這需要學校、教師等在上述方面精準發力,合力保證二十大精神能夠盡快進課堂、出成效。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英語閱讀;教學路徑

作者簡介:樊曉培(1985.12-),女,河南新鄭人,鄭州西亞斯學院外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語言學及外語教學。

一、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相關概念與意義

(一)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內涵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與人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這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未來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遵循指南。對于高校英語專業閱讀課程來說,教師需要以立德樹人為導向積極探索課程思政與專業課程耦合協調發展的路徑,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三個根本性問題展開教學工作。換言之,教師作為高校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要負責人有責任與義務研究、闡釋、傳播好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與英語專業閱讀課程有機融合,充分發揮正確的價值導向引領人、塑造人的積極作用,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入行。

(二)課程思政概述

思政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作用不可替代。除了專門的思政課程之外,教師還要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打造新穎的課程思政課堂,實現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標。由此可見,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分別屬于兩個不同的概念范疇。所謂課程思政是指教師從專業視角出發認識、梳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顯性思政元素與隱性思政元素,然后將其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浸潤學生的心靈與思想。值得注意的是,專業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不能矯揉造作與生搬硬套,而應該自如且自然,并在那些引領人生方向、解答人生困惑的育人元素上下功夫。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樣重要,必須同頻共振方能形成育人合力,產生巨大的育人集合效應。

(三)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意義

在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中有機融入黨的二十大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論價值與實踐價值。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有利于推進專業學科建設。以英語專業為例,教師在英語閱讀課上講授思政知識,可以充實專業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有效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其二,有利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高校英語閱讀教材蘊含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生動形象地向學生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堅定文化自信,強化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其三,有利于培育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英語專業開設閱讀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充分了解中西方國家社會文化差異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并且能夠在西方思想大量涌入時理性看待中西方價值沖突。

二、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原則

(一)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是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首要原則。學校要從頂層設計層面對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以及量化教學成果考核指標。這樣一來,教師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英語閱讀、思政教育理論知識等方面的指導,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從功能層面出發,教師在英語閱讀訓練中遵循系統性原則展開課程思政教學,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積累大量與時政相關的專業詞匯,從而全面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另一方面透過解讀時政熱點提高學生對國家方針政策的認知。

(二)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必要原則。所謂科學性原則,具體指教學目標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相統一、理論知識傳授與思想價值引領相統一、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相統一。這就要求各科教師在教學內容上融入專業特色與思政元素,在教學形式上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想要凸顯黨的二十大精神,幫助學生了解與應對全球波云詭譎的復雜局勢,做好新時代高校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工作是重中之重。對于英語閱讀課程而言,教師應把握科學性原則,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實際教學中,找到錯誤的社會思潮與英語閱讀課程思政教學的切入點,幫助學生直面各種社會思潮并科學辨析好壞,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基于自身興趣真正感受到思政元素與英語專業學習的融合之美、思辨之美。

(三)實踐性原則

實踐性原則是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重要原則。它主要包括教師教學路徑的實踐性以及發揮學生的實踐主體性兩方面內容。就英語閱讀課程而言,前者側重于在課堂上結合英語閱讀知識講全、講深、講活黨的二十大精神內涵,讓學生了解社會矛盾的根源,對社會熱點形成正確的判斷與認知;后者突出學生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強調通過課堂互動、實踐活動深化學生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并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轉變為“活素材”積極運用于日常學習與生活中。

三、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二十大精神融入不深入

現階段,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存在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不深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教學形式與教學手段單一。就英語閱讀課程而言,教學形式通常以課堂閱讀為主,沒有組織學生開展主題演講比賽、編排舞臺劇等活動,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入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依托英語閱讀教材,未利用圖文并茂、視音結合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黨的二十大精神精準、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其二,教學內容浮于表面。就英語閱讀課程而言,教師沒有深入挖掘黨的二十大精神內涵,且沒有與英語閱讀教材進行有效銜接,只是浮于表面介紹黨的二十大的會議內容。上述現狀產生的原因與教師未充分認識到黨的二十大的歷史地位有直接關系。教師只有深入領會會議精神并將其與英語專業教學緊密結合,方能展開入腦入行的理論知識輔導,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高校走深走實。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夠

高校作為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基地,理應以校企合作為基點,推動國家戰略的加快實施與區域經濟的穩步發展。但是在實踐中,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卻存在校企合作深度不夠的情況。例如,英語閱讀課程服務社會的功能較差,教師只向學生講授與思政教育方面的理論知識,而對這些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如何靈活應用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整體的科學謀劃。這或許與校企合作激勵機制尚未健全有關。當下,學術與人才評價體系向論文傾斜的情況仍然存在,從而嚴重影響學生對英語學習成果加以轉化的自覺性與主動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將會進一步限制教師在英語專業課程中開展思政教育的積極性。

(三)實踐教育不足

目前,高校大學英語專業教育以理論教育、應試教育為主,校內所開展的教育實踐活動只限于英語比賽、英語社團等活動,由學生自由設計、參與的活動則組織得較少。其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應試教育觀念早已深入人心,教學與學習的最終目的都指向考取好成績,因而理論教育課時較多。其二,部分高校缺乏開展實踐教育的場地、資金與人才。例如,舉辦二十大精神主題征文比賽,沒有專業的評審與豐厚的物質獎勵,很難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實踐教育不足的情況長期存在,一方面會嚴重制約學生踐行二十大精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另一方面導致學生缺乏英語學以致用的能力,非常不利于后續校企合作的順利展開。

(四)課程體系亟待完善

當下高校大學英語專業課程以專業教育為主,思政教育內容融入較少,這對于在校園內展開為黨育人與為國育才工作極為不利。出現上述情形的根源在于學校、教師等在思想層面缺乏對二十大精神的重視,沒有深刻認識到二十大精神對未來中國社會發展走向的現實意義。推動二十大精神在高校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迫切需要高校管理者從頂層設計入手重新規劃英語課程思政體系,這是落實二十大精神的應有之義。

四、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路徑

(一)加強二十大精神教育

在大學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中,二十大精神發揮著價值引領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二十大精神尚未充分融入專業課堂中,流于表面的現象仍然存在。就英語閱讀課程而言,教師首先需要學深悟透黨的二十大精神內涵,然后在此基礎上系統安排部署,通過專題閱讀形式推進二十大精神在大學英語課堂全面落實。另外,教師要構建多形式、全覆蓋、廣參與的大學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上述環節可以積極利用豐富、便捷的互聯網資源,充實二十大精神專題閱讀內容。

(二)強化校企合作

當前,高校領導和師生對校企合作的理解不夠深入,與企業開展合作的頻次較少,難以對學生的實踐技能進行有效培養?;诖?,高校需強化校企合作,加大與企業的合作力度和合作深度,開展好相關實踐教育。具體舉措如下:第一,深化校企合作。為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聽力能力、表達能力而尋找合適的企業,促進產業鏈、人才鏈與資金鏈的深度融合。第二,增加校企合作力度、深度與頻次。各利益主體之間在通力合作與緊密聯系的同時不發生越界與缺位的行為。第三,注重實踐教育。校企合作的最終目的在于為社會輸送高質量人才,只有不斷鍛煉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才能讓其以高水平技能更好地回饋社會。

(三)落實實踐教育

基于高校英語實踐教育活動較少的情況,高校應開展多種英語實踐教育活動,強化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一方面,廣大師生應該首先轉變應試教育的陳舊觀念,認識到實踐教育對于提升英語運用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可舉辦關于二十大精神的英語主題演講、征文比賽以及英語線上作品展覽等活動,在校園內形成學習與宣傳二十大精神的熱潮,幫助學生深入領會二十大精神,引領學生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勇當先鋒,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達成貢獻力量。

(四)創新課程體系

在二十大精神引領下,高校應重新建構課程體系,充實學生的學習內容,豐富課程思政教學形式,充分融合教育資源。針對英語閱讀課程,具體舉措如下:其一,教師利用線上資源編寫二十大精神英語閱讀專題,重點摘取一些典型案例在課堂上與學生分享,引導學生思考現象背后的原因與造成的影響,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科學探究的能力;其二,教師應該豐富課程思政教學形式,采用動畫、短視頻、圖片等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內容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了解、探究的興趣;其三,充分利用中國大學MOOC、超星學習通等在線平臺的教育資源,在減輕教師備課壓力的同時提升英語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偠灾?,作為課程思政教學的引領者,教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創新課程體系。

五、結語

專業課程思政化是新時代教育教學深化改革的必然結果。對于教師來說,講好“大思政課”是今后一段時期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師理應深度挖掘高校英語專業課程中蘊含的隱性思政元素與顯性思政元素以豐富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在線教學平臺創新教學形式,助推英語教學質量提質增效,讓二十大精神可以在校園內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王海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多模態模式教學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22.

[2]阮靈杰.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調查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21.

[3]郭慶竹.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涵與推進方法[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2(12):3-7.

[4]劉少昕.翻轉課堂模式在高校英語精讀課中的有效運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9):157-158.

基金項目:本文系鄭州西亞斯學院2023年度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項研究課題“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研究”(項目編號:2023-XDJ-4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教學路徑英語閱讀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婦產科臨床護理教學路徑的建立與應用研究
人文精神關懷下的德國音樂學教育
探究性閱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技工院校英語思維創新型閱讀教學的探討
初探利用講故事的方式激發低年級小學生英語閱讀興趣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路徑研究
強化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路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