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文化對外傳播的語符翻譯策略

2024-01-20 22:46徐珂
校園英語·月末 2023年8期
關鍵詞:文化傳播翻譯策略

摘 要:語符翻譯為敦煌文化中的圖像傳播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和研究視角,豎立語符翻譯觀,注重圖像內涵和構圖特點,可以幫助翻譯工作者更好地對外傳播敦煌文化。本文解讀分析了敦煌莫高窟第257窟《鹿王本生圖》壁畫構圖的敘事特點、審美情趣以及獨特的景物描寫,并結合語符翻譯觀,總結了敦煌圖像藝術對外傳播的語符翻譯策略。

關鍵詞:鹿王本生圖;語符翻譯;翻譯策略;文化傳播

作者簡介:徐珂(1983.02-),女,重慶人,蘭州城市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翻譯、翻譯教學。

敦煌的歷史古老而久遠,歷史上的敦煌曾是中西交通的咽喉要道,絲綢之路的名城重鎮。今天的敦煌被譽為東方世界的藝術博物館,是各國旅游者們的傾慕之地,憑借其豐富的旅游資源,吸引了眾多游客。敦煌文化融匯了中外文化精華,創造了輝煌的石窟藝術,為世界學術矚目,在敦煌文化蓬勃發展研究及其國際對話與聯系持續加強的時代語境下,敦煌文化對外傳播也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敦煌莫高窟既是“佛國的殿堂”,又是“藝術的天堂”。莫高窟的壁畫是至今存量最多,歷史最悠久,最精美的繪畫藝術寶庫,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之地。雖然經歷了千百年風霜雨雪的侵蝕以及人為破壞,至今還存有4~5萬平方米的壁畫。敦煌壁畫是敦煌圖像藝術中最集中的體現,也是海內外游客最喜愛的藝術形式之一。敦煌壁畫這種藝術形式具有豐富的圖像內容,我們面對敦煌壁畫時,看到的主要是由圖像占據了空間的“圖像文本”?!皥D像文本”的解讀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識,其對外翻譯也不同于純文本的文字外譯。閱讀和傳播“圖像文本”對參觀者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同時也給翻譯者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敦煌壁畫多圖像的特點決定了敦煌文化的對外傳播無法回避圖像的翻譯,而圖像翻譯也不同于純文本的語際翻譯,應當屬于另一種范疇的語符翻譯,有其自身的獨特性。本文將以敦煌莫高窟第257 窟《鹿王本生圖》壁畫為例,說明其獨特的構圖特點,并提出相應的圖像翻譯策略。

一、敦煌壁畫《鹿王本生圖》的構圖特點

莫高窟的壁畫具有很多宗教題材,但作用不僅僅是宣傳宗教文化,更多的是表達人性化的情感?!堵雇醣旧鷪D》位于敦煌莫高窟257窟西壁下部,是中國最早的橫卷式故事連環畫,表現了釋迦摩尼佛前生化身九色鹿,舍己救人反被出賣的故事。

在對敦煌文化進行對外傳播時,常常要兼顧到敦煌文化翻譯中的跨語言、跨文化、跨學科三個方面。以敦煌文化術語翻譯為例,首先要對術語進行文化闡釋,挖掘出專業術語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其次要結合圖像或術語出現的背景,將術語中的文化內涵直接轉換為目的語進行跨語言翻譯。這種跨語言、跨文化,跨學科甚至跨媒介的翻譯是十分典型的語符翻譯,是語內語符翻譯和語際語符翻譯的融合。這種情況下,要做好敦煌文化的對外傳播,就需要先研究壁畫的圖像和構圖特點。

段文杰先生把257窟《鹿王本生圖》劃分為10個情節,指明畫面運用了連環畫式的展開方式,由左右兩端開始,劇情到畫面中心處結束。故事的開端和發展分別安排在畫面兩端,核心情節展現在畫面中心。本生故事是表現釋迦摩尼佛在過去世中為菩薩時,教化眾生,普行六度的種種事跡,此鋪壁畫依據《佛說九色鹿經》繪制,畫面生動展現了人物神情和內心活動。

《鹿王本生圖》壁畫具有以下構圖特點。

1.圖像表現的敘事特點。文字、音樂都可以在其行文和音符流動中體現敘事性,但“繪畫……僅僅只能將時間的流動轉換成空間的鋪陳,并為他們建立秩序感?!庇脠D像反映事件的敘事性本就不易,莫高窟257窟《鹿王本生圖》窟的敘事性卻是安排巧妙。

《鹿王本生圖》并不按照常規的時間順序展開畫面,而是采用了兩頭開始,故事情節發展向中心推進的方式。畫面左邊描繪了溺水人呼救,九色鹿救助溺水人,溺水人下跪謝恩等一系列場景,又從右邊起描繪國王懸賞捉拿九色鹿,溺水人告密抓捕九色鹿的情景。而國王與九色鹿相見這一場景被放到畫面最中心,描述了被救者遭到報應,生長白瘡的情節。

這樣的構圖方式使得畫面圖像具有很強的敘事特點,結合一定的背景知識,參觀者就可以饒有興致地品味故事情節,跟隨圖像編排,了解故事的發展。同時,這鋪壁畫采用河岸、山川來分隔故事情節,畫面中的河流、宮殿既暗示了故事發生的環境,也對故事情節做了鋪陳。對于這種別具一格的構圖方式,譯者應從圖像角度出發考慮翻譯策略。

2.圖像表現的審美情趣?!堵雇醣旧鷪D》壁畫中的審美情趣可以體現在其色彩運用和細節欣賞兩方面。

色彩可以“反映出各個歷史時期的藝術風格及中西交流融匯的特色”?!堵雇醣旧鷪D》因其獨特的存在環境得以保存較好,從圖像上可以看出,其多種色彩的應用體現出了極高的審美情趣。

莫高窟壁畫吸收了西方繪畫特有的色彩表達形式,畫面主要以“土紅、石青、松綠、白色為主” 。松綠色繪制山嶺,顯得舒適自然。黑色繪制部分人物、馬匹,增加了層次感。更具有審美情趣的是,不同的色調伴隨了不同的故事發展和人物情感。比如,在描繪溺水人落水被九色鹿救起的場景時,主要運用暖色調表達了鹿王救人的美好品質;在描繪溺水人向國王告密,帶兵尋找九色鹿時,畫面以藍、青為主,冷色調渲染了緊張詭異的氣氛;在描繪溺水人受到懲罰時,用黑色繪制全身,身上繪制密集的白點,以表達溺水人的內心罪惡和所受的痛苦。

此外,這部壁畫中很多細節也極具審美情趣。如皇后在向國王建議抓捕九色鹿時,翹起的腳趾表達了焦躁的人物內心,傾斜的眼睛表達了內心的貪欲。又如,溺水人起初身上并沒有白點,在作惡出賣九色鹿后,身上才生出白瘡。

色彩和細節描繪都是畫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敦煌壁畫的對外傳播應當對色彩和畫面細節謹慎考慮,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

3.圖像中獨特的景物描寫?!堵雇醣旧鷪D》壁畫中畫匠描繪了故事發展的室內、室外空間的景物,包括宮殿、河流、山川等。這些景物在畫面中不僅具有描述背景的作用,還起到對故事進行情節劃分的作用,觀眾看到景物就可以明白,進入室內發生了怎樣的場景,來到室外又發生了怎樣的場景?!堵雇醣旧鷪D》壁畫的繪畫方式是自壁畫兩頭開啟,向中心匯聚方式,其方式獨特,正是因為景物起到分割畫面的作用,觀眾才能更好地理解畫面內容。

二、《鹿王本生圖》壁畫的語符翻譯策略

(一)語符翻譯概念解析

1959年,俄羅斯語言學家羅曼·雅各布森從語言學角度將翻譯分為語內翻譯、語際翻譯和符際翻譯,指出語詞系統和非語詞系統的區別。在這樣的分類中,雅各布森注意到了一種符號系統解釋另一種符號系統的現象,叫做符際翻譯。符際翻譯是指用非語言文字符號解釋語言文字符號的活動。敦煌石窟佛教藝術的內容大多屬于符際翻譯。也許當年雅各布森并未將符際翻譯算作真正的翻譯,但卻為如今以圖像為主的“圖像文本”的翻譯留下了討論和發展的空間。王寧在其著作《翻譯研究的文化轉向》一書中,將符際翻譯這一術語更名為“語符翻譯”,側重非語詞符號系統對文字符號做出解釋,在敦煌壁畫的對外傳播中,可以理解為用外譯后的目的語文字,解釋壁畫中的圖像內容。

本文所探析的語符翻譯,是一種將圖像符號轉化為文字的翻譯形式,這種翻譯更加注重語言和圖像符號之間的融合。敦煌壁畫的主要表現手段是圖像而非文字。敦煌壁畫的對外傳播離不開文字的作用,離不開翻譯這個中介。蘊含了“圖像文本”的敦煌文化對外翻譯不僅是進行文字轉換,也是在講述敦煌故事,豎立敦煌文化的對外形象。而對于敦煌文化中敦煌壁畫的理解和對外傳播,語內翻譯和語際翻譯都不足以表達出壁畫中“圖像”的意義,這時語符翻譯便能彌補前兩種翻譯方法的不足。敦煌石窟壁畫的對外傳播首先要對壁畫內容進行文化闡釋,挖掘出壁畫蘊含的圖像特點和文化內涵。其次是將這些特點和內涵轉換為對外傳播的目的語文字文本,實現跨文化語符翻譯。此時,跨文化語符翻譯者所發揮的作用,是傳統的語際翻譯者所無法發揮的,因為前者注重的是圖像的特點和對外傳播,而后者更多的是注重文字表達的篇章特點及其對外傳播。由此可見,敦煌文化的翻譯中,語符翻譯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對于敦煌文化翻譯這樣高難度的翻譯,已經不是語際翻譯者所能承擔的任務,應該由同時具備良好敦煌文化藝術知識,以及目的語文字功底的語符翻譯者承擔。

能夠被稱為語符翻譯必須具備三個條件:首先翻譯活動應該跨越了不同語言,其次翻譯活動應該跨越了不同文化傳統,最后翻譯活動應跨越了不同的學科和藝術門類的翻譯。敦煌文化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殊的地域文化,“它不僅具有地域性,也具有國家性,更具有世界性”。莫高窟壁畫的翻譯并不是僅限于文本轉換的語際翻譯,而是非常典型的語符翻譯。語符翻譯觀在莫高窟壁畫的對外傳播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翻譯者需要注意到圖像的特點和背后蘊含的文化意義,結合文字和圖像的互補性,將圖像符號研究和語言文字符號融為一體,讓目的語讀者在閱讀譯文時,就像看到圖像一樣身臨其境。

(二)敦煌文化對外傳播中語符翻譯的意義

敦煌壁畫具有豐富的圖像內容,屬于“圖像文本”結合少量“文字文本”的內容形式,主要通過形象和畫面為媒介來傳達信息。其對外傳播也應該注重圖像和畫面信息,這才符合敦煌壁畫圖像為主的特點,也有利于敦煌文化對外傳播。針對“圖像翻譯”提出的語符翻譯可以在敦煌文化的對外傳播中起到指導實踐的作用,使得敦煌文化的傳播抓住圖像轉折時代的有利契機,加快自身的發展和對外傳播,提升中國文化的傳播效果。

(三)《鹿王本生圖》壁畫的語符翻譯策略

基于以上解讀可以總結出,語符翻譯觀的指導下,譯者需要注意圖像特點和其構圖特點,再結合目的語的語言特點,才能完成符合要求的語符翻譯活動。

上文中討論了《鹿王本生圖》的構圖特點,為了在跨文化交際的語符翻譯中突出這種特點,使目的語讀者在壁畫文字描述的目的語中,也能體驗到壁畫的美感和敘事性,譯文不應該只是對畫面進行簡單描述,更不應該是對某些漢語解說進行字對字的翻譯,而應當關注圖像細節和構圖特點,體現壁畫中繪畫語言的敘事特點和美感。

1.結合語符翻譯觀,突出敘事特點?!堵雇醣旧鷪D》壁畫呈現出橫卷式連環畫的特點,這一鋪壁畫中包含數個情節,表現了連貫的敘事性,這種敘事性在其漢語解說詞中都鮮有體現,很多對《鹿王本生圖》壁畫的漢語解說詞都囿于篇幅所限,只對畫面進行了基本介紹,甚至有些場景中都只有一句介紹壁畫出處的解釋。這種介紹要想達到深刻表現原畫敘事特點,更好地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的目的,完全可以跳出語際翻譯的局限,將壁畫中的符號和圖像直接轉換成目的語語言,并注重再現圖像表現出的敘事特點。

具體翻譯時,譯者可以采用互文的翻譯策略。翻譯過程就其文本轉化而言,也即是文本和文本的相互指涉。畫匠是敦煌壁畫的原作者,通過“圖像文本”表達文化內容,語符翻譯者是這種“圖像文本”的譯者,要解讀“圖像文本”,并將文化內容直接體現在目的語譯文當中,這樣,“圖像文本”和“目的語文本”就具有了互文關系,圖像和譯文之間也搭建起了互文空間。在互文翻譯的過程中,原文本和目標文本不能簡單地被視為語碼轉換的主從關系,而是一種相互影響、彼此滲透的共生關系。敦煌壁畫的“圖像文本”轉化為“目的語文本”后,兩者之間相互補充,互為解釋。在這樣的翻譯活動中,譯者要先識別文化符號,解釋意義,產生譯文,并在翻譯時,時刻關注圖像和譯文之間的互文關系。以互文的翻譯策略貫穿翻譯活動,這樣不僅為敦煌文化的對外傳播提供了新的翻譯模式,也有助于讀者更好地體會敦煌壁畫的內涵。具體翻譯過程可參照以下做法:

第一,增加解釋性的內容?;ノ姆g策略的指導下,譯文可以增加解釋性內容,將畫面隱含的敘事邏輯更加顯性地表達出來,比如在翻譯皇后慫恿國王抓捕九色鹿時,適當在譯文中添加皇后的面部特征和腳部動作的描寫,也可以添加一些皇后的心理描寫,以此彌補簡單的情景描述造成的藝術體驗上的不足,增加情景描繪的完整性。此外,譯文可以關照圖像表現的自然環境,在描述事件之前,先根據圖像描寫自然環境和景物,達到渲染氣氛的目的。

第二,譯文多用一般現在時?,F有的出版物中,很多涉及敦煌文化對外傳播題材的譯文都慣用一般過去時態,旨在呈現壁畫表現出的,已完成的內容。然而,讀者在閱讀文字文本的時候,一定期望能像在現場欣賞圖像文本一樣,仿佛有置身其中的感覺。在英語中,一般現在時表達習慣性的,常態化的行為,也指當下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事情。敦煌文化中,很多故事和內涵蘊藏在壁畫中,“圖像文本”仿佛現場記錄一般,運用色彩、人物表情和環境描繪,讓人看上一眼,就能回到故事發生的場景,有身臨其境之感?!皥D像文本”轉換成“文字文本”之后,也應當保留現場感。在譯文中多使用一般現在時態,可以輔助增加讀者的畫面感,一定程度上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第三,增加表示時間的連接詞。敦煌壁畫的敘事特點很強,方寸之間就展現了內容完整的故事性。敦煌文化的對外傳播更是要講好敦煌故事。在這樣的要求下,譯文中增加“first” “second”“than”“before”“after”“finally”等連接詞,突出事件發展的順序,使得譯文更加具有故事性,流暢自然。

2.增加修辭手法,注重細節表達。在生動性和審美情趣上,圖像的作用強于文字符號?!堵雇醣旧鷪D》的譯文要想表達圖像所呈現的審美情趣,就要做到增用修辭,并注重畫面細節。

修辭可以提升文字的畫面感和感染力,適當運用修辭能讓讀者更好地體會畫面的藝術美感,英語中常用的明喻、暗喻、擬人、借喻、排比等修辭方法都可以適當地運用到壁畫圖像的英譯中,增強語言的藝術性。

另外,譯文應當注意壁畫中的色彩變化。如前所述,不同色調表達的是不同的敘事場景和人物情感,英譯文也應當注意色調不同,在暖色調的場景中運用突出佛祖慈悲的形容詞,如mercy、benevolent,在冷色調場景中增加一些表達情形緊迫,人物內心緊張的描述詞語,如tension、uptight、serious、nervous。詞語同樣具有感情色彩,可以讓讀者體會欣賞壁畫時的感受。同時譯文也要增加細節部分的解釋性內容,補充畫面隱含的細節信息,從而體現原壁畫的審美情趣。

3.注意圖像中的環境描寫。在《鹿王本生圖》畫面空間的分隔中,山水圖像是一種重要的背景形式,他們在起到分隔作用的同時,其本身就是故事場景的構成符號,這使得畫面空間的分隔含蓄自然。 這一點。在《鹿王本生圖》中有非常明顯的體現。譯者需要注意到景物圖像的內涵作用,將“圖像文本”轉換成“文字文本”后,不僅要增加場景介紹,寫清楚是在室內發生的,還是在室外、樹林或是河邊發生的事情,還需要思考壁畫中用景物起到分隔畫面的作用如何在譯文中體現。

具體的翻譯過程中,譯者可以考慮以景物描寫開啟一個段落,如寫到皇宮故事場景時,以“In the Palace”開啟故事情節。講到與九色鹿有關的故事場景時,以“In the forest”開頭,這可以說是和原畫作的另一種“一一對應”。

三、結語

敦煌石窟文化是敦煌文化的精髓,而石窟文化中占大篇幅的就是圖像藝術。圖像的翻譯和對外傳播并不是簡簡單單的字對字的語際翻譯。在處理這種含有很多文化信息和文化符號的圖像解讀時,語符翻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角度。圖像代表了一個故事情節,需要觀眾憑借已有的知識來理解。敦煌石窟這種藝術創造形式不同于一般的科學研究,沒有遵循某種固定的規律和法則,不同知識背景和審美情趣的畫工會在畫面布局和圖像處理上呈現不同的特點。觀摩者相關知識越豐富,圖像內涵越能體會深刻。然而,很多海外游客并不具備相關知識,就需要譯者深切體會語符翻譯的內涵,發揮多方面的才能,既能夠將圖像蘊含的文化意義解讀出來,還要具備跨文化語符翻譯能力,這對圖像時代的語言工作者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張瑛姝.淺談敦煌文化的對外傳播[J].文藝風尚,2020(6):181-182.

[2]段文杰.九色鹿連環畫的藝術特色[J].敦煌研究,1991(3):117.

[3]占躍海.敦煌257窟九色鹿本生故事畫的畫像與敘事[J].藝術百家,2010(3):196-202.

[4]張家華.敦煌莫高窟第257窟鹿王本生圖的色彩在插畫中的實踐探析[J].藝術評鑒,2022(5):36-38.

[5]梁曉鵬.從敦煌石窟藝術看符際翻譯:以敦煌莫高窟第45窟為例[J].敦煌研究,2012(5):37-45.

[6]王寧.翻譯研究的文化轉向[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7]肖懷德.傳承弘揚敦煌文化的當代價值與路徑探索[J].敦煌研究,2014(2):82-87.

[8]胡永華.互文性視野下的中國詩歌文化意象翻譯[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2(6):46-49.

[9]秦文華.翻譯研究的互文性視角[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高等學??蒲许椖俊啊粠б宦贰Z言翻譯策略研究——以敦煌文化語符翻譯研究為例”(項目編號:2020A-129)、2022 年度甘肅省普通高等學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立德樹人視域下課程思政助推西方文化類課程建設研究”(項目編號:W202207)、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項目“中國特色術語翻譯標準化研究——以敦煌文化術語翻譯為例”(項目編號:ZC201902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文化傳播翻譯策略
英語新聞中文化傳播的特色與現狀
從眼動實驗看中原服飾文化傳播與社會服務
淺談青島市公共標識語英譯現狀及翻譯策略
《作者自述》兩個譯本的對比賞析
旅游景點名稱翻譯的原則與策略研究
中國文化傳播與藝術人才外語能力培養創新
國際會展用語特點及口譯策略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淺析《黃河晨報》對河東文化的傳播
讀《申報》女性廣告,享文化傳播之精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