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獨腳戲的藝術手段和招笑技巧

2024-01-20 02:07沈鴻鑫
曲藝 2024年1期
關鍵詞:方言

沈鴻鑫

上海的獨腳戲約形成于 20世紀初,是在文明戲、滑稽、民間街頭演出的小熱昏以及唱新聞、隔壁戲、蘇灘等說唱形式的影響、孕育、融合下逐漸形成的。20世紀20年代,王無能正式掛牌演出獨腳戲,與江笑笑、劉春山并稱“滑稽三大家”。到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獨腳戲已很興盛,作為一種曲藝樣式已趨成熟。獨腳戲演員為一至二人,早先穿長衫,近年穿西裝,與相聲差不多,但也有彩扮的,以凸顯滑稽、夸張。獨腳戲約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以說為主的,演員說一個滑稽故事、一段笑話,間學講各地方言等;另一種以唱為主,演員或唱各種地方戲曲,或唱民間小調。而為豐富表演,演員們多是說唱并重。

獨腳戲的藝術特點非常鮮明,第一是具有強烈的喜劇色彩和娛樂性,作品內容大多是滑稽故事、笑話。演員在表演時,往往采用夸張的形體動作,靈活運用喜劇、鬧劇的手法,將夸張、誤會、巧合、對比、詭辯、雙關、諧音等相關內容和夸張、變形后的方言、地方戲裝進“因小失大”“出爾反爾”“自相矛盾”“胡攪蠻纏”“陰錯陽差”“自討苦吃”等套子中,綜合產生令人捧腹的演出效果??傊?,獨腳戲始終不離一個“笑”字。

第二是具有巧妙的語言藝術。獨腳戲的主要表演手段說與唱,都是語言的藝術。獨腳戲的語言滑稽詼諧,通俗而貼近生活,在兼收社會流行語和市民階層常用語言的同時,還具有較強的地域性特點,在以上海方言為主的基礎上,廣采蘇州、寧波、紹興、無錫、常州、崇明等長三角地區方言和山東、廣東等地的方言。獨腳戲的語言還有較強的技巧性,如繞口令、長貫口等。

第三是廣采雜糅。獨腳戲直接源自民間說唱,短小精干、演出方便,藝術形式獨特。它貼近平民生活,迅速反映現實,善于捕捉當下生活中的鮮活素材,迅速反映時代和社會的特點,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平民色彩。同時,獨腳戲具有海派藝術的共有特點,如能將外國歌曲《蘇珊娜》吸收化納為《媽媽不要哭》。

獨腳戲的藝術手段主要有“說”“學”“做”“唱”四種。

“說”包括敘述故事、人物對白、繞口令等?!罢f”是獨腳戲表演最為重要的手段,演員通過“說”,讓觀眾在了解作品情節的同時享受笑聲帶來的歡樂,領略幽默諷刺的力量。在“說”的過程中,演員需要確定不同段落的語氣、節奏、虛實、快慢以及相應的表情,才能讓表演有引人入勝的效果。

以江笑笑、鮑樂樂表演的《清和橋》為例。該作品說的是一女子、一秀才、一和尚在途中遇陣雨,奔至清和橋旁的亭子內避雨,和尚、秀才輕視女子,便以“雌馬不能上戰場,雌雞不能啼五更”諷刺女性,惹怒了女子。三人各取“清和橋”三字中一字,并改部首為新字,起句賦詩以“明志”。最終女子以“橋”改“嬌”,說道“嬌妻美妾人人愛,身旁常帶子孫袋,有朝一日身懷孕,生出兩個兒子來,大的兒子做和尚,小的兒子做秀才……”說明人人都是婦女所生,二人慚愧離去?!肚搴蜆颉菲婚L,不刻意安排過多的“小噱頭”,演員只是侃侃而談,情節在順其自然中水到渠成,讓觀眾會心一笑。而語言游戲的趣味性和反對重男輕女的主題內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也充分顯示了江、鮑二人獨腳戲“冷”“雅”的特色。

姚慕雙、周柏春、王輝荃創作于1980年的獨腳戲《啥人嫁撥伊》也是以“說”為主、以“做”為副的段子。作品中,老知識分子的女兒小英結識一個曾犯偷竊罪坐過牢的男青年“劉郎才”,此人雖為“刑滿釋放分子”,卻因有悔改表現而一心向上,終究自學成才,獲得淑女鐘情。其中最為核心的是“讀信”和“見老張”兩個段落。小英知道劉郎才的過去,卻同意見面,約會時又一言不發,后寫了一封信給他。在讀信過程中,演員巧妙地利用了“但是”“但不過”“然而”等轉折詞把姑娘對小伙子既愛慕又猶豫的內心矛盾細膩地刻畫出來。兩人愛情的最大阻礙是小英的父親,他開始對登門拜訪、請教技術革新問題的劉郎才聲色俱厲。但體會到對方英語流利、對答自若的能力和氣態后又轉變了態度。創作者在作品臨近大團圓時又安排了一段誤會——民警上門告知劉郎才人在公安局里,大家頓時一片緊張,后才知道他是去給失足青少年作報告,介紹重新做人的經驗。周柏春任上手而“講”,姚慕雙任下手而“托”。周敘述時兼飾小英和劉郎才兩角,姚則飾老張。姚能英語,在段子中發揮所長,所以“翁婿”一節的英語對話中“噱頭”頗多。

“學”的范圍很廣。學說各地方言,學小販叫賣和各地堂倌跑堂的語氣,學唱南腔北調等都在“學”的范疇中。這種“學”要有“似是而非”的效果,要“是那么回事”,還要恰到好處地夸張、變形,從而產生滑稽的效果。以“學”為主的作品在獨腳戲中數量也不少,如《各地堂倌》《寧波空城計》《十三個人叉麻將》《戲迷》《白相大世界》《滑稽投軍別窯》《學英語》等。以下試以《各地堂倌》《寧波空城計》為例稍作分析。

《各地堂倌》是王無能于20世紀30年代創作的,主要以學堂倌叫賣應答為表現方式,靈活地表現了本幫(上海幫)、蘇幫、無錫幫、徽州幫、北京幫等各地方言吆喝菜名的聲調和行業特色。該作品演出不久后即被灌成唱片。經后輩演員不斷模仿、發展、衍化,最終成為了一個可演20分鐘到半小時的完整節目。其中涉及的堂倌叫賣,少則五六種,多則達十幾種。大致有本幫(上海幫)、蘇幫、錫幫、廣幫、甬幫、丹陽幫、天津幫、京幫、川幫等。演該作品者甚眾,如姚慕雙、周柏春、笑嘻嘻、筱咪咪、唐笑飛、包一飛、楊笑峰、袁一靈等,尤以姚慕雙、周柏春的著名。

《寧波空城計》是根據生活中票友串戲鄉音未改、語音不準造成笑話的現象編成的作品,內容和唱腔均取自京劇《空城計》中諸葛亮在西城城樓以空城之計迎司馬懿一段。演員用方言唱京劇,以夸張手法,對某些方言的語音和詞匯加以強調來產生笑料。最初王無能演出時僅用一種方言唱京劇【二六板】,后邊演邊豐富,能用多種方言唱演諸葛亮、司馬懿、老軍士3個角色,所以該作又被稱為《方言空城計》;又因以寧波、紹興、常熟3種方言的版本最廣為人知,所以也被稱為《寧紹空城計》;而諸葛亮在城樓所唱一段寧波方言的京劇【二六板】笑料最足,所以作品又有了《寧波空城計》之稱。

甲:岳奴正在城樓觀山景,耳朵邊聽見城外亂紛紛,旌旗招展空翻影,卻原來司馬老爺……(無限止地拖長音,一直到似乎斷氣為止)

乙:??!斷氣了!去了!我馬上搶救!替他打氣。(作打氣狀)接氧氣。

甲:(一口氣回上來,接唱)“呀……”

乙:總算一口氣回來了。

甲:(接唱)發來的兵,一來是馬謖無謀唔沒才能,二來是將相不和失守岳奴街亭,連奪三城儂柴泡春,我相相唔奴面孔雪白,良心赤黑,為啥事體還要拿岳西城和總搶干凈。諸葛亮在城樓把駕等,等候唔奴司馬來到,阿拉搭儂兩家頭吃吃老酒談談心。西城唔沒別個花樣景,岳老早就嘔人買好:年糕、粽子、咸菜、豆瓣、咸蟹、蝦醬、小黃魚、龍頭烤、海茶古、韭菜芽、黃泥螺、臭冬瓜……

乙:(打斷)喂!諸葛亮在菜市場做小生意呀!

如果說“學”是側重于語言上的模仿,那“做”則指虛擬的表演,包括臉部表情、手勢、動作等。這些表演往往十分夸張,具有極強的喜劇色彩。由于一人分飾多個角色,而且節奏緊、轉換快,獨腳戲演員多具備敏捷的反應、豐富的表情、靈活的肢體和善于體會人物的聰慧心智。

以“做”為主的作品有《武松打虎》《拉黃包車》《剃頭》《調查戶口》《瞎子店》《看電影》《現身說法》等。除了演唱、臺詞,滑稽動作也是獨腳戲演員施展才華的重要領域。對于那些動作豐富的劇目,獨腳戲演員常常充分利用原有的動作資源并加以發揮。

如《武松打虎》在發展衍變中,由原先五六分鐘的“單賣口”發展為上、下手并重的“雙賣口”,表演者利用原作中演員舞臺身段的表演特點,將笑料集中于滑稽動作上。例如為了突出兩人的不懂裝懂,“老虎”先是“踱著方步”出場,后經指正,“按照甲教的演法在捉摸,四肢落地,兩眼睜大,頭向左右搖動,全身不斷抖動,演得極不自然”;“武松”為顯示自己“功底”,則擺出金雞獨立姿勢,卻因腳獨立過久而抽筋,“想動不能動”,不得不請乙幫忙。再走“一個圓場,接著兩手兩腳一陣‘十八響’,最后用左右手各打自己一記耳光”,又聲稱自己“甩翼子”能連續三十分鐘甩一千五百只,結果剛甩了一只就跌倒在地。

《剃頭》寫了一剃頭師傅因與妻子吵架,給顧客剃頭時心不在焉,弄出許多笑話,其中的滑稽動作便極有特色。演員在表演中利用獨腳戲的樂器做道具,如用三巧板當剪發工具和剃刀,拿木魚槌當刷子,將扁鼓當作鏡子和磨面電器,在使用這些不倫不類的“剃頭工具”營造滑稽效果的同時,穿插花樣百出的動作,如用圍單將顧客下巴圍沒,把刷子塞進客人口內,在客人衣袖上磨“剃刀”,最后“刮胡子找不到適當地位,左找右找,干脆仰面躺在客人的大腿上修下巴胡子”等。

“唱”中有南腔北調,有【小鼓調】【蘇賦調】【五更相思】【哭妙根篤爺】【夜夜游】【柳青娘】【宣卷調】【青年曲】【媽媽不要哭】【賣梨膏糖調】【四季調】等小調,也有各種戲劇、曲藝和流行歌曲等。如獨腳戲《戲迷》中就有錫劇《珍珠塔》、評彈《羅漢錢》、山東呂劇《小姑賢》、滬劇《妓女淚》、越劇《浪蕩子》、淮劇《女審》等多個曲藝、戲曲的唱段。獨腳戲演員運用各種曲調時,常常自由轉換,有機糅合,并根據內容進行夸張或喜劇處理,構成滑稽效果?!犊廾罡V爺》《金陵塔》《戲迷嫂嫂》《各派越劇》《白相大世界》《小菜場》等都是以“唱”為主的作品。

《哭妙根篤爺》是王無能據流傳在蘇州近郊年輕孤孀的哭喪歌編詞而成的,“篤”為蘇州方言,意為助詞“的”,“妙根”是小孩名。全篇共7段唱詞,以女子第一人稱為主,敘述自己(“小妹”)與丈夫(“妙根爺”)之間的恩愛之情,以及對丈夫暴病而死的哀痛、惆悵和懷念。唱詞為七字句結構,每段起首有“啊呀妙根篤格好爺好親人哪”或“啊呀親人啊”作“叫頭”。全篇運用變形手法和滑稽、夸張語言,描述了青年男女之間的恩愛情景和少婦失去丈夫的悲痛心情,從而產生招笑效果。該作于20世紀20年代紅極一時,20世紀30年代初,蓓開公司曾灌制唱片。時至今日,《哭妙根篤爺》的唱腔也已成為獨腳戲和滑稽戲的基本曲調之一。

《金陵塔》是獨腳戲中最著名的以唱為主的作品。20世紀30年代中,袁一靈吸收蘇灘中繞口令的片斷和民間流傳的“孩兒蓮花落”的唱法,融合成“繞口”技巧“數塔”的《金陵塔》唱段,后又不斷豐富。段子所用曲牌以【夜夜游】為主,以“桃花鈕頭紅,楊柳條兒青”起唱,首尾呼應;中間每段繞口令之前,均有“數塔”的【混板】。袁一靈常唱的繞口令有:“墻上一根藤”“蘇州城里四秀才”“星、鷹、釘、燈、冰”“胡子騎驢子”“綠花碗里有只癩蛤巴”“蘇州玄妙觀里東西兩判官”。袁一靈演唱時考究咬字、噴口和運氣,每一段繞口令都由中速、漸快至特快,常??斓綋艄澋墓陌宥茧y以緊跟,但又快而不亂,抑揚頓挫字字入耳?!督鹆晁肥且粋€極受觀眾歡迎的節目,學、演唱者甚眾。它又是一個技巧性突出的獨腳戲段子,后來成為訓練口齒或培養學員的必修曲目。

以上4種技巧各有特色,演員在演出中常常多項并重,以豐富作品表現力。

獨腳戲是一種“笑”的藝術,“笑”產生的重要原因是反常,那些違背常識、常理,超出人們日常認知的言行舉止都可能成為“笑”的觸發點。獨腳戲有多種多樣的招笑技巧,也可以說是招笑套子,它是獨腳戲的“藝術密碼”。這里我們略舉幾種。

“夸張變形”是獨腳戲的常用手法之一。運用該種方式時,演員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用夸張的手法表現對象的特點或本質,竭盡全力地把客觀事物加以擴大或縮小,拉開了舞臺藝術與生活常識之間的距離,從而獲得滑稽效果?!翱鋸堊冃巍庇袝r體現在演員的裝扮上,這種情況在早期獨腳戲中很常見。如王無能演出時頂紅結子緞子瓜皮小帽,穿無領玻璃紗馬褂,戴玳瑁邊大眼鏡。劉春山頂大紅大結子平頂毛皮小帽,內有鉛絲的小辮子,全粉白臉、倒掛眉、紅鼻子,戴電線做的眼鏡。江笑笑則剃和尚頭、貼小辮子、穿箭衣,外套大馬褂,白粉眼圈、嘴圈。在今天的一些化妝獨腳戲里,夸張的裝扮依然存在。如《征婚》中,“高價老太太”滿頭白發,戴翠花首飾,圍花圍裙,穿花背心,12歲小男孩歪戴著帽子,衣著邋遢,系著一條紅領巾?,F在大多數的獨腳戲表演為常服打扮,整潔干凈,滑稽效果卻往往有所減弱。

“夸張變形”還表現在語言和動作上。一句唱詞或臺詞,用不同于正常的語速、語調表達出來,往往就使人覺得可笑。如《寧波空城計》中,演員扮諸葛亮,唱至“卻原來司馬老爺……”處,無限止地拖長腔,似乎斷氣,另一人在旁給他打氣,他才接下去唱“發來的兵”?!蛾P亡》中裝神弄鬼的關亡婆在請神時,也總運用高音拖出怪腔,很是滑稽。獨腳戲《趴牙齒》中的一段對話也體現出了“夸張變形”。

甲:我家鄰居有一個姓顧的小姐,面孔十分漂亮,可惜有一個缺點。

乙:什么缺點?

甲:趴牙齒。

乙:明顯嗎?

甲:結棍!人站在大世界,兩只門牙已經趴到徐家匯了。

乙:去!沒有這事的!

形體動作表現方面也能運用“夸張變形”的手法。如《剃頭》中,理發師將木魚槌子當作蘸滿肥皂泡的胡須刷塞進顧客嘴里,躺在顧客身上一根根地拔胡須;《新老法結婚》里的“娘舅”因為無錢送紅包,想要逃走,被人用力一拉,將衣服的兩只袖子拉了下來等都是令人捧腹的夸張設計。而演員對觀眾耳熟能詳的戲曲、流行歌曲的滑稽模仿,也常常是通過夸張變形的處理,造成觀眾審美上的陌生感,從而產生笑料。

“自相矛盾”也是一種招笑手法,如傳統獨腳戲《萬寶全書》開頭一節。

甲:既然你是萬寶全書,就請你告訴我,先有蛋還是先有雞?

乙:當然先有雞,因為雞生蛋。

甲:嗯,那雞是哪里來的?

乙:咦,雞是蛋孵出來的呀。

甲:那你怎么能說先有雞?

乙:這……對了,先有蛋。

甲:那么蛋是哪里來的?

乙:雞生出來的。

甲:到底先有蛋還是先有雞?

乙:先有……對了,這下肯定對了!

甲:先有什么?

乙:先有雞。

甲:理由呢?

乙:我問你,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出處在哪里?

甲:《西游記》。

乙:這不是先(西)有(游)雞(記)嗎?

下手不能自圓其說,只能胡謅答對,最后噱頭落到諧音上面,很巧妙。

“張冠李戴”。如傳統獨腳戲《新老法結婚》里介紹人向新郎新娘致頌詞:

甲:兄弟是介紹人,就介紹幾句吧。(像推銷糖果似的)諸位,兄弟來介紹一種老牌水果糖,品種有咖啡、牛奶、香蕉、桔子四種,本來要賣二角一卷,現在優待顧客,只賣五角三卷,誰先來開一個頭,請買一卷來嘗嘗滋味。

乙:???介紹人來介紹水果糖??!

“出爾反爾”。演員在講了一連串的贊揚話后,驟然說出了貶低的話?;蚴琴H低一番后,突然說出贊揚的話,如獨腳戲《我愛唱歌》。

甲:看你不出,小小年紀,歌唱得不差,不愧是小歌手。

乙:不敢,不敢。

甲:小老師。

乙:哪里,哪里。

甲:小專家。

乙:好說,好說。

甲:小天才。

乙:慚愧,慚愧。

甲:小明星。

乙:夸獎,夸獎。

甲:小滑頭。

乙:多謝,多謝……(察覺)??!我是小滑頭???

“出其不意”。獨腳戲《學英語》倒背26個字母即為一例。

甲:英文方面,你有不懂之處盡量問我,

乙:請問,英文字母共有26個,你背得出嗎?

甲:那太簡單了!ABCDEFG

HIJKLMNOPQRSTUVW

XYZ。

乙:完了?

甲:完了。

乙:現在請你倒過來背一背。

甲:請你不要開玩笑,從來沒有聽說過能把26個字母倒背過來的,就是英國人也背不出。

乙:我試試看。ZYXWVUT SRQPONMLKJIHGFEDCBA。

甲:(驚)喔唷,了不起!今天我碰到了一個“DCBA”了,佩服,佩服。

“強詞奪理”。如傳統獨腳戲《天文地理》中一節:

甲:你知道天有多少高?

乙:不知道。

甲:只有兩個小孩的屁股這么高。

乙:???有什么根據?

甲:我的兒子在弄堂里匍在地下打彈子,被我的愛人看見了,就罵他:“你真貪玩,看你一只屁股翹得半天高!”你想,一只屁股翹得半天高,兩只屁股不是一天高嗎?

乙:???有你這種解釋的?

甲:再問你,天邊在哪里?

乙:天的邊在……這怎么知道呢?

甲:我知道。

乙:天邊在哪里?

甲:就在大光明電影院門口。

乙:???

甲:這還是我今天才知道的。

乙:怎么一回事?

甲:我在路上走,看見一個人在追小偷:“嘿!看你怎么逃得掉?哪怕你逃到天邊,我也會追到你!”結果小偷逃到大光明電影院門口被捉住,這大光明不是天邊嗎?

乙:去!

“層層進逼”。獨腳戲《拉黃包車》中車夫與老板的情節就是一例。

乙:(扮老板)八千元太貴了。

甲:(扮黃包車夫)那這樣好嗎?我替你拉得快點,外加拉到你弄堂里、后門口,仍舊算八千元。

乙:喏,你拉到我客堂里,算四千元。

甲:拉到樓梯上,算八千五。

乙:拉到我二層樓,算四千五。

甲:拉到你房間里,算九千五。

乙:橫豎橫,拉到眠床上,算五千元。

甲:拆牛棚,拉到梳妝臺的抽屜里……

乙:我縫縫里鉆進去。

甲:我打“D.D.T.”。

乙:喂,你當我臭蟲???

“反客為主”。如獨腳戲《請保姆》。

甲:你請我做保姆,我要問問清楚的。你結婚沒有?

乙:問這做啥?

甲:這很要緊,因為我面孔好看,也許你看中我,半夜里把我拖到你房間里,我嚇的。

乙:呸!我會看中你?跟你講,我結過婚了。

甲:那我放心了。再問一聲,你家里有幾間房間?

乙:一間前樓,一間后樓。

甲:好,我到你家里以后,我住前樓,你住后樓。

乙:對的,我應當住后樓……??!香火趕出和尚。

甲:那怎么???

乙:應當你住前樓,我住閣樓……要死,我也講錯了,我住前樓,你住后樓。

甲:也罷,我就委屈點吧。再要問,是你燒飯給我吃,還是我燒飯給你吃?

乙:照規矩是我燒給你吃……我給你攪昏了,我用你進來,就是要你做家務的。

接下來這個年輕保姆還提出了許多喧賓奪主的要求。結果好似請了一位老祖宗回家。

“吃進吐出”。即甲或乙誤把對方言詞當作正確,表示贊同、“吃進”了,后又猛地察覺到上了當,便迅速“吐出”。如獨腳戲《頭頭是道》。

甲:想不到娘舅替我介紹的女朋友就是你。

乙:是呀,真巧。

甲:我想問問你的情況。

乙:請問。

甲:你有幾個小孩?

乙:我有五個……要死,你著呢麼亂講的,我沒有結婚哪來小孩?

甲:該死!該死!我口沖了,我是想問你家里有幾個兄弟姐妹。

乙:是五姐妹,都是女的。

“你有幾個小孩”,這一問肯定有笑料的,但是回答者開頭沒有意識到問者來意,腦里只想到家庭中有5個姐妹,糊里糊涂地“吃進”,后及時醒悟,馬上“吐出”。一出一進間,笑料自生。

獨腳戲的招笑技巧很多,這里只是舉幾個例子,這些逗笑方法也不是孤立運用的,往往交織一起,有的曲目結合運用好幾種技巧。招笑手法要想奏效,還要講究鋪墊、節奏,就像相聲中的包袱要抖得響,這就得看演員的本事了。

(責任編輯/馬瑜)

猜你喜歡
方言
方嚴的方言
方言
說說方言
留住方言
哪些方言有利于經商
常熟方言“則”“嘚”之用法考察
《紅樓夢》中大同方言補遺五則
我家的方言
談方言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
簡論天祝方言親屬稱謂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