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有機模板法制備Cu-ZSM-5催化劑及其選擇性催化氧化苯乙烯

2024-01-20 10:43劉獻鋒張晨芳張東平
石油學報(石油加工) 2024年1期
關鍵詞:苯乙烯結晶度苯甲酸

劉獻鋒,張晨芳,張 方,張東平,孔 巖

(1.南京工程學院 環境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7;2.南京工業大學 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工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9; 3.江蘇省地質局,江蘇 南京 210018)

ZSM-5沸石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有2種垂直交叉的孔道結構,其獨特的三維孔道可影響原料和產物在孔道中的吸附、擴散和解析過程,表現出獨特的“擇形選擇性”[1-3]。將V、Cu、Fe、Mn、Ti和Zn等過渡金屬原子引入沸石骨架或孔道,可制備金屬原子修飾的沸石,使其同時具備酸性和氧化還原性質,擴展其應用范圍[4-10]。

銅原子修飾的ZSM-5沸石在石油和精細化工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例如:丙烯的催化環氧化[11]、甲烷氧化制備甲醇[12]、甲醇的氧化羰基化生成碳酸二甲醚[13],因此,以廉價原料,采用綠色工藝制備含銅ZSM-5沸石具有較好的科研和應用價值。例如,于劍鋒等[14]以硫酸銅和白炭黑作銅源和硅源,四丙基溴化銨和1,6-己二胺作模板劑,制得粒徑為6 μm的Cu-ZSM-5 (Si/Cu摩爾比為37.5),但該方法需要2種有機模板劑,制備成本較高。Villa等[15]以廉價的甲胺為模板劑,NH4F為礦化劑,制得Cu-ZSM-5分子篩,但是,NH4F的使用不僅產生大量難以處理的含氟廢液,并且,F-殘留于Cu-ZSM-5孔道,影響其物理化學性能。Fu等[16]以四丙基氫氧化銨和[(C2H5O)3SiC3H6N(CH3)2C18H37]Br為模板劑,制得介孔-微孔Cu-ZSM-5沸石,Cu原子成功摻雜進沸石骨架,紫外光譜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表明Cu2+和Cu+為主。上述傳統的水熱合成方法,均需使用價格昂貴的有機模板劑,水熱晶化后,需500 ℃高溫焙燒去除,不僅消耗大量能源,且排放NOx和CO2廢氣,因此,使用廉價原料,減少或不使用有機模板劑,不僅可降低沸石的制備成本,且避免高溫焙燒對金屬原子的氧化,避免沸石孔道的坍塌,是一種綠色的含銅ZSM-5沸石的合成方法,也是一個挑戰性的研究領域[17]。

不使用任何有機模板劑,利用硝酸銅和正硅酸四乙酯在酸性條件下進行水解,加入硫酸鋁后,在堿性條件下進行陳化,研究了Si-Cu-Al凝膠的Si/Al摩爾比(n(Si)/n(Al))、pH值、晶化溫度和晶化時間對沸石結構及結晶度的影響。制得一系列不同Si/Cu摩爾比(n(Si)/n(Cu))的Cu-ZSM-5沸石,利用X-射線衍射儀(XRD)、傅里葉轉換紅外光譜(FT-IR)、掃描電鏡(SEM)、N2吸附-脫附、紫外漫反射光譜、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ICP-AES)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等多種表征技術,研究了Cu-ZSM-5的晶體結構、形貌、Cu含量、比表面積和孔體積、Cu原子的配位狀態和價態等物理化學性質。將Cu-ZSM-5沸石應用于催化氧化苯乙烯,研究了反應溫度、反應溶劑、氧化劑用量等反應條件對苯乙烯轉化率和苯甲醛選擇性的影響,并考察了Cu-ZSM-5的重復利用性。

1 實驗部分

1.1 原料和試劑

正硅酸四乙酯、硝酸銅、硫酸(98%)、十八水合硫酸鋁、氫氧化鈉、苯乙烯、苯甲醛、苯甲酸、叔丁基過氧化氫(TBHP,65%)、鄰苯二甲醚、乙腈、乙醇、甲苯、乙酸乙酯和丙酮,均為分析純,購自國藥集團(上海)有限公司;去離子水,實驗室超純水機自制。

1.2 催化劑制備

1.2.1 無模板法合成Cu-ZSM-5-n

Cu-ZSM-5-100沸石的典型合成步驟如下:稱取0.12 g三水合硝酸銅(0.5 mmol)、10.42 g正硅酸四乙酯(50 mmol)、20 mL去離子水(1111 mmol),加到250 mL燒杯,滴加10%硫酸調節溶液pH值為1.0,在20 ℃下磁力攪拌 12 h。加入0.75 g十八水合硫酸鋁(1 mmol),滴加15%NaOH將溶液pH值調為10.0,加入15 mL去離子水,20 ℃下攪拌陳化24 h。凝膠組分摩爾比n(Si)∶n(Cu)∶n(Al)∶n(H2O)=100∶1∶4∶3900。將凝膠轉移到200 mL聚四氟乙烯內襯的水熱釜,在鼓風干燥箱中180 ℃靜態水熱晶化72 h,取出水熱釜,冷至室溫,用去離子水洗至中性,減壓過濾,80 ℃烘干。調節硝酸銅用量,制得一系列不同Cu含量的ZSM-5沸石,記為Cu-ZSM-5-n(n為Si/Cu摩爾比,分別為25、50、100)。作為對比,不加入三水合硝酸銅,其他條件相同,按上述相同的制備方法制得不含Cu的ZSM-5沸石,記為Na-ZSM-5。

1.2.2 離子交換法合成Cu2+-ZSM-5

離子交換法合成Cu2+-ZSM-5參照文獻[18]方法制備:稱取1.0 g Na-ZSM-5,0.12 g CuNO3(0.5 mmol),30 mL去離子水,在250 mL燒杯中磁力攪拌24 h,減壓過濾,用去離子水洗滌至中性,80 ℃烘干,記為Cu2+-ZSM-5-100-Ex。

1.2.3 CuO的制備

稱取5.0 g的三水合硝酸銅置于瓷方舟,于管式爐中500 ℃下N2氣氛焙燒 2 h,得到黑色粉末,產物經水洗,110 ℃烘干。

1.3 催化劑的物理化學性質表征

采用Rigaku公司Smartlab型X射線衍射儀測定XRD譜圖(CuKα,λ=0.154178 nm,Ni濾光片,掃描范圍5°~40°,掃描速率2 °/min)。采用BRUKER公司TENSOR-27型紅外光譜儀測定紅外光譜(溴化鉀壓片法)。采用Perkin Elmer公司Lambda 35型紫外漫反射光譜儀測定紫外漫反射光譜(硫酸鋇為參比,光譜范圍200~800 nm)。

采用麥奇克拜爾公司BELSORP MAX測定N2吸附-脫附等溫線,采用BET法計算樣品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采用t-plot法計算微孔體積和微孔比表面積。采用Perkin-Elmer公司2000型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測定Cu含量(20.0 mg Cu-ZSM-5-n沸石,加入10 mL 5.0% HF溶解,定容為50.00 mL)。采用Hitachi公司S4800型場掃描電鏡(SEM)測定樣品形貌(加速電壓5 kV,電流10 μA)。采用Ulvac-Phi公司PHI 5000型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測定樣品的X-射線光電子能譜(AlKα,1486.6 eV;C 1s作為參比,284.6 eV)。

1.4 催化氧化性能評價

將1 mmol苯乙烯、1.5 mmol的65%叔丁基過氧化氫10 mL乙腈和催化劑100 mg分別加入100 mL三口燒瓶中,裝好冷凝管,在油浴鍋中一定溫度下磁力攪拌反應5 h,冷卻至20 ℃,反應液經離心分離(轉速2000 r/min),清液經0.45 μm濾膜過濾。采用Agilent公司6890N型氣相色譜儀(HP-5毛細管色譜柱5 μm×0.25 mm×30 m)測定原料和產物的濃度,色譜條件為:進樣口和檢測器溫度250 ℃,色譜柱流量1.0 mL/min,柱溫箱初始溫度50 ℃,以升溫速率15 ℃/min升溫至200 ℃。以鄰苯二甲醚為內標,按照式(1)計算苯乙烯轉化率(x,%),按照式(2)和式(3)分別計算苯甲醛和苯甲酸的選擇性(s,%)。采用碘量法測定反應前和反應后的TBHP含量,計算TBHP的利用率。

(1)

(2)

(3)

式中,n0和nt為反應前和反應后苯乙烯的物質的量,mol;n1、n2、n3分別為反應后苯乙烯、苯甲醛和苯甲酸的物質的量,mol。

1.5 重復利用性評價

苯乙烯氧化反應完成后,反應液經離心分離,回收催化劑,用20 mL 50%乙醇洗滌,80 ℃烘干,回收的催化劑用于下一次苯乙烯氧化反應,利用氣相色譜儀分析苯乙烯、苯甲醛和苯甲酸含量,按照式(1)計算苯乙烯轉化率,按照式(2)和式(3)計算苯甲醛和苯甲酸的選擇性。

2 結果與討論

2.1 制備條件對Cu-ZSM-5結構和相對結晶度的影響

Si-Cu-Al凝膠的pH值對Cu-ZSM-5-100影響見圖1(b)。當凝膠的pH值低于9.0時,XRD譜圖中只有1個24.4°的寬峰,歸屬于無定形的SiO2,說明Si-Cu-Al凝膠不能晶化為沸石。提高Si-Cu-Al凝膠的pH值到9.5,可制得Cu-ZSM-5沸石,但其相對結晶度僅有66.0%(以Na-ZSM-5為參比,以(501)晶面的衍射強度計算,相對結晶度為100%)。進一步提高凝膠的pH值到10.0,沸石的相對結晶度從66.0%提高到97.0%。而Si-Cu-Al凝膠的pH值為10.5,沸石的結晶度反而出現大幅下降,這可能是隨著pH值的提高,Si-Cu-Al凝膠中引入過量的鈉離子,干擾了沸石的成核和結晶。pH值為11.0時,Cu-ZSM-5-100沸石相對結晶度進一步下降,且有絲光沸石雜晶生成,這是由于高堿度有利于絲光沸石的晶化,從而導致雜晶生成。綜上,Si-Cu-Al凝膠的較佳pH值為10.0。

圖1 不同制備條件下Cu-ZSM-5-100的XRD譜圖Fig.1 XRD patterns of Cu-ZSM-5-100 prepar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a)n(Si)/n(Al),Conditions:n(Si)/n(Cu)=100,T=180 ℃,t=72 h;(b)pH value,Conditions:n(Si)/n(Al)=25,n(Si)/n(Cu)=100,T=180 ℃,t=72 h;(c)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T),Conditions:n(Si)/n(Al)=25,n(Si)/n(Cu)=100,t=72 h;(d)Crystallization time (t),Conditions:n(Si)/n(Al)=25,n(Si)/n(Cu)=100,T=180 ℃

水熱晶化溫度對Cu-ZSM-5-100的影響見圖1(c)。當Si-Cu-Al凝膠在160 ℃下晶化,產物是絲光沸石和ZSM-5的混晶,以絲光沸石為主,且ZSM-5的相對結晶度較低。提高晶化溫度到180 ℃,Cu-ZSM-5-100的相對結晶度提高,且沒有雜晶存在,晶化溫度的提高增加凝膠的結晶速度,使凝膠中的次級結構單元以更快的速度進行重新組合、成核和生長[20]。再提高晶化溫度為200 ℃,Cu-ZSM-5-100沸石的相對結晶度下降,且有少量的絲光沸石生成。綜上,較佳的水熱晶化溫度為180oC。

水熱晶化時間對Cu-ZSM-5沸石的影響見圖1(d)。當水熱晶化時間為24 h時,在2θ為7.9°、8.9°、23.1°、23.9°、24.3°有較強的衍射峰,表明成功制備出Cu-ZSM-5-100沸石,而其相對結晶度為33.4%,且XRD譜圖還存在1個寬衍射峰(24.8°),表明有大量無定形物質存在。進一步增加晶化時間到48和72 h,24.8°寬衍射峰消失,Cu-ZSM-5-100的相對結晶度分別增加到67.8%和97.0%。當沸石的晶化時間為96 h時,相對結晶度反而下降為78%。綜上,Si-Cu-Al凝膠的較佳晶化時間為72 h。

2.2 Cu-ZSM-5-n晶體結構

最佳條件下制備的不同Cu含量的Cu-ZSM-5-n的XRD譜圖見圖2(a)。當n(Si)/n(Cu)為100時,Si-Cu-Al凝膠(pH值為10.0)在180 ℃水熱晶化72 h,可制備出MFI結構的Cu-ZSM-5-100沸石,且沒有高結晶度的CuO或其他雜晶存在。隨著Cu含量增加,Cu-ZSM-5-50和Cu-ZSM-5-25的相對結晶度分別下降為95.2%和86.4%,這是由于Cu原子對Si-Cu-Al凝膠的結晶抑制作用造成的[21]。

圖2 Cu-ZSM-5-n的XRD譜圖和紅外光譜圖Fig.2 XRD patterns and FT-IR spectra of Cu-ZSM-5-n(a)XRD pattern;(b)FT-IR spectrum

Cu-ZSM-5-n的紅外光譜圖見圖2(b)。其中,3440 cm-1歸屬于Si—OH的伸縮振動,而1080、790和447 cm-1分別歸屬于Si—O—Si的對稱、不對稱和彎曲振動。547 cm-1歸因于沸石中雙五元環的特征骨架振動,表明Cu-ZSM-5-n屬于MFI結構。而Na-ZSM-5的紅外光譜中雙五元環的骨架振動在550 cm-1處,而Cu-ZSM-5-100雙五元環骨架振動出現紅移,這是由于Cu原子取代沸石骨架的Si原子,而Cu原子半徑大于Si原子,使化學鍵的力常數變??;Cu原子質量大于Si原子,使Cu-Si的原子折合質量變大,導致紅外吸收峰出現紅移[22]。

2.3 Cu-ZSM-5-n形貌

Cu-ZSM-5-n的SEM照片見圖3。Cu-ZSM-5-100為棱柱狀,長11 μm,寬4.8 μm。同時,還存在一些長21 μm,寬6.9 μm的團聚狀沸石顆粒。當Cu含量增加時,Cu-ZSM-5-50和Cu-ZSM-5-25粒徑變大,部分團聚,且外形變得不規則,這是由Cu-Si-Al凝膠在結晶時受到銅原子的干擾導致。

圖3 Cu-ZSM-5-n的SEM照片Fig.3 SEM images of Cu-ZSM-5-n(a)Cu-ZSM-5-100;(b)Cu-ZSM-5-50;(c)Cu-ZSM-5-25

2.4 Cu -ZSM-5-n體相性質

Cu-ZSM-5-n的N2吸附-脫附等溫線見圖4。Cu-ZSM-5-n的吸附等溫線均在低壓區(10-3Pa)即達到飽和吸附,符合微孔結構物質對N2分子的吸附特征;而在相對高的高壓區達到吸附平衡,屬于Ⅰ型吸附曲線,表明Cu-ZSM-5-n具有豐富的微孔結構[23]。Cu-ZSM-5-n的體相數據見表1。當Cu質量分數從1.4%增加到2.1%和3.1%時,Cu-ZSM-5-100的比表面積、微孔面積和總孔體積均出現下降。

2.5 Cu-ZSM-5-n中Cu的配位狀態和價態

利用紫外漫反射光譜研究Cu-ZSM-5-n的Cu原子的配位狀態(見圖5)。由圖5可以看到,Cu-ZSM-5-100的紫外漫反射光譜出現219、261和736 nm處3個吸收峰,219 nm處吸收峰是由Si—O的電子遷移導致,而261 nm處吸收峰是骨架Cu和O原子之間電荷轉移引起[24]。736 nm處的寬吸收峰表明存在骨架外八配位的CuO[25]。隨著沸石中Cu含量的增加,261 nm處的骨架銅的含量增加,但是736 nm吸光度也增加,這說明隨著Cu含量的增加,過量的Cu原子在酸性水解階段不能全部與硅原子縮合,部分Cu離子未進入沸石骨架,但是,XRD譜圖中并沒有高結晶度CuO存在,這表明CuO是高分散狀態。綜上,Cu-ZSM-5-n中銅原子以四配位骨架Cu為主,存在少量的高分散八配位CuO。

圖4 Cu-ZSM-5-n的N2吸附-脫附等溫線Fig.4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of Cu-ZSM-5-n

圖5 Cu-ZSM-5-n的紫外漫反射光譜Fig.5 UV-vis diffuse reflection spectra of Cu-ZSM-5-n

表1 Cu-ZSM-5-n的Cu含量和體相性質Table 1 Cu contents and bulk properties of Cu-ZSM-5-n

XPS光電子能譜是分析金屬配位狀態和價態的先進技術,測定了Cu-ZSM-5-50的XPS譜用于分析Cu原子的價態(見圖6)。在XPS全譜中可檢測到Cu、O、Si、Al、Na+元素(見圖6(a)),935.6和 955.4 eV分別歸屬于Cu 2p3/2和Cu 2p1/2(見圖6(b)),結合文獻[26]報道中八配位CuO的Cu 2p3/2的結合能為933.8 eV,說明Cu-ZSM-5-50中Cu原子以骨架Cu為主。

分峰擬合O 1s譜見圖6(c)。O 1s結合能峰可擬合為532.7、532.0和531.0 eV,分別歸屬于Si—O—Si、Si—O—Cu和Cu—OH[27]。相對于ZSM-5沸石,Cu-ZSM-5-50的O 1s的結合能變小,是由于Si—O—Cu鍵的形成,減少了氧原子周圍的電子云密度導致。對Si 2p進行分峰擬合,結果見圖6 (d)。Si 2p可以擬合成103.4、102.7和102.4eV的3個峰,分別歸屬于Si—O—Si、Si—O—Cu、Si—O—Al,Si 2p的結合能變小。

2.6 催化氧化苯乙烯性能

2.6.1 不同含銅ZSM-5催化劑的催化性能

研究了Cu-ZSM-5-n對苯乙烯的催化氧化活性,結果見表2。由表2可以看出,以Na-ZSM-5為催化劑,苯乙烯的轉化率僅有1.3%,且無苯甲醛或苯甲酸生成,這是由于ZSM-5缺乏氧化活性位點導致。以Cu-ZSM-5-100作催化劑,苯乙烯轉化率提高為45.1%,苯甲醛和苯甲酸的選擇性分別為72.3%和25.8%,表明Cu原子引入到ZSM-5沸石骨架可有效催化氧化苯乙烯。而以八配位CuO作催化劑,苯乙烯的轉化率只有31.0%,苯甲醛和苯甲酸的選擇性分別為60.2%和34.5%。而以Cu2+-ZSM-5-100-Ex作催化劑,苯乙烯的轉化率僅為6.8%,說明Cu2+的催化氧化活性較差。同樣,Cu-ZSM-5-50的催化活性優于1.5 mmol/L Cu(NO3)2。TBHP的利用率也表明Cu-ZSM-5-50優于Cu-ZSM-5-100-Ex、CuO或Cu2+。綜上所述,Cu-ZSM-5-50催化活性優于CuO或Cu2+。

圖6 Cu-ZSM-5-50的XPS譜圖Fig.6 XPS spectra of Cu-ZSM-5-50(a)Total spectrum;(b)Cu 2p;(c)O 1s;(d)Si 2p

表2 Cu-ZSM-5-n催化劑對苯乙烯的催化氧化性能Table 2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u-ZSM-5-n on the oxidation of styrene

以Cu-ZSM-5-50作為催化劑,苯乙烯轉化率增加到76.5%,苯甲醛和苯甲酸的選擇性分別為69.4%和25.3%。隨著ZSM-5沸石中骨架的Cu原子增加,苯乙烯的轉化率和苯甲醛的收率均提高。但是,以Cu-ZSM-5-25作為催化劑,雖然苯乙烯的轉化率進一步提高,但是苯甲醛的選擇性卻出現下降,這是由于銅的用量過大,沸石表面或孔道的骨架外八配位CuO物種增加,且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減小,苯甲醛發生過度氧化使苯甲醛選擇性下降,苯甲酸的選擇性增加。

2.6.2 反應溶劑對催化氧化性能的影響

研究了反應溶劑對Cu-ZSM-5-50催化氧化苯乙烯的影響,結果列于表3。由表3可以看出,以親水性的無水乙醇為溶劑,苯乙烯的轉化率分別為10.2%,苯甲醛和苯甲酸的選擇性分別為39.0%和56.0%,且存在嚴重的苯甲醛過度氧化,使得苯甲醛的選擇性不高。而以疏水性的二甲苯為溶劑,雖然苯甲醛的選擇性高達89.0%,但是苯乙烯的轉化率僅為8.0%。以乙腈為溶劑,苯乙烯的轉化率為82.8%,產物以苯甲醛和苯甲酸為主,催化活性優于無水乙酸乙酯和丙酮,這是因為乙腈對苯乙烯和TBHP都有很好的溶解性,且TBHP可以和乙腈的氰基發生加成反應,生成過氧碳酰亞胺中間體,從而有利于苯乙烯向苯甲醛的氧化轉化反應[28]。綜上,乙腈為較佳的反應溶劑。

表3 反應溶劑對Cu-ZSM-5-50催化劑催化氧化苯乙烯的影響Table 3 Effect of reaction solvents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u-ZSM-5-50 in the oxidation of styrene

2.6.3 反應溫度和n(TBHP)/n(苯乙烯)對催化氧化性能的影響

以Cu-ZSM-5-50為催化劑,研究了反應溫度對苯乙烯催化氧化的影響,結果見圖7(a)。由圖7(a)可以看出,反應溫度20 ℃下,苯乙烯的轉化率為16.8%,苯甲醛和苯甲酸的選擇性分別為86.5%和13.5%。提高反應溫度到40和60 ℃,苯乙烯轉化率分別增加到35.4%和76.5%,但苯甲醛的選擇性下降。反應溫度再提高到80 ℃,雖然苯乙烯轉化率增加到84.5%,但是,苯甲醛的選擇性僅為34.4%。因此,綜合考慮能耗和苯甲醛收率,較佳的反應溫度為60 ℃。

研究了n(TBHP)/n(苯乙烯)對催化氧化苯乙烯的影響,結果見圖7(b)。不使用TBHP時苯乙烯的氧化反應不能進行。由圖7(b)可以看出,當n(TBHP)/n(苯乙烯)為1時,苯乙烯的轉化率為48.5%,苯甲醛和苯甲酸的選擇性分別為65.4%和20.4%。說明TBHP可有效催化氧化苯乙烯。當n(TBHP)/n(苯乙烯)分別為1.5、2和3時,苯乙烯的轉化率增加,但是苯甲醛選擇性降低。綜上,考慮成本、經濟性和苯甲醛的收率,較佳的n(TBHP)/n(苯乙烯)為1.5。

圖7 反應溫度(T)和n(TBHP)/n(Styrene)對催化氧化性能的影響Fig.7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T)and n(TBHP)/n(Styrene)on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performance(a)x or s vs. T;(b)x or s vs. n(TBHP)/n(Styrene) Conditions:(a)m(Cu-ZSM-5-50)=0.1 g,n(TBHP)/n(Styrene)=1.5,t=5 h;(b)m(Cu-ZSM-5-50)=0.1 g,T=60 ℃,t=5 h

2.6.4 Cu-ZSM-5-50的重復利用性

研究了Cu-ZSM-5-50的重復利用性,結果見圖8。由圖8可以看出,Cu-ZSM-5-50重復使用4次,苯乙烯的轉化率沒有出現大的下降,而苯甲醛和苯甲酸的選擇性基本不變,說明Cu-ZSM-5-50具有較好的重復利用性。對回收的催化劑進行Cu含量檢測,發現Cu質量分數從2.1%下降到2.02%,這是由沸石外表面八配位氧化銅的洗脫導致的。

圖8 Cu-ZSM-5-50重復利用性Fig.8 Reusability of Cu-ZSM-5-50 Conditions:m(Cu-ZSM-5-50)=0.1 g; n(TBHP)/n(Styrene)= 1.5;T=60 ℃;t=5 h

3 結 論

(1)由于不使用有機模板劑,制備條件對Cu-ZSM-5的結晶度和純度具有較大影響,在n(Si)/n(Al)為25、凝膠pH值為10.0、晶化溫度為180 ℃、晶化時間為72 h的最優條件下制備的Cu-ZSM-5符合MFI結構,具有較高的結晶度,無其他雜晶。

(2)Cu-ZSM-5中Cu原子以四配位骨架銅為主,同時有八配位CuO存在于沸石表面。

(3)Cu-ZSM-5-50沸石具有較佳的催化活性,在m(Cu-ZSM-5-50)=0.1 g、n(TBHP)/n(Styrene)=1.5、T=60 ℃、t=5 h條件下,苯乙烯的轉化率為76.5%,苯甲醛選擇性為69.4%,且Cu-ZSM-5-50表現出較好的重復利用性。四配位Cu原子是催化氧化的活性中心,催化性能優于CuO和Cu(NO3)2。該方法不使用任何有機模板劑,且無需高溫焙燒,是一種價格低廉和綠色環保的Cu-ZSM-5沸石的制備方法。

猜你喜歡
苯乙烯結晶度苯甲酸
離子交換樹脂催化合成苯甲酸甲酯
含有苯甲酸的紅棗不能吃?
γ射線輻照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片材機械性能和結晶度的影響
熱處理對高密度聚乙烯結晶度及力學性能的影響
3,5-二氨基對氯苯甲酸異丁酯的合成研究
苯乙烯裝置塔系熱集成
中國8月苯乙烯進口量26萬t,為16個月以來最低
制何首烏中二苯乙烯苷對光和熱的不穩定性
5,5’-二硫雙(2-硝基苯甲酸)構筑的鈷配合物的合成與晶體結構
Aspen Plus在苯乙烯制備過程優化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