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主觀時空擁擠感知與恢復性體驗關系研究
--以武夷山國家公園為例

2024-01-20 02:03董思寧朱里瑩
云南地理環境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恢復性等待時間景區

董思寧,陳 馨,朱里瑩

(福建農林大學 風景園林與藝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0 引言

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中,壓力和心理疲勞已成為常態,使得人們越來越多地向往與大自然的接觸以獲得心理上的慰藉和恢復[1]。在此背景下,自然旅游地因其恢復性效益受到公眾的青睞,被視為恢復精力和增進健康的理想場所[2-3]。然而,這種恢復性體驗經常受到旅游擁擠的影響。旅游擁擠不僅關系到旅游地的承載力和管理效能,也直接影響游客的個體心理和行為反應[4]。

旅游擁擠通常指游客人數超出了旅游目的地的客觀承載力,導致資源過度使用和游客體驗質量下降[5]。學術界對此現象的研究從最初的環境承載力分析[6],逐步發展到探討擁擠感知的多維度特征[7]。擁擠感知不僅與物理空間的實際密度有關,更與個體的主觀評價和預期密切相關,其對游客的情緒和行為產生重要影響[8-9]。

盡管已有諸多研究探討了旅游擁擠的客觀影響因素,但如何從游客的心理感知出發,理解并緩解旅游擁擠帶來的負面影響,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關注。此外,關于旅游擁擠對恢復性體驗影響的文獻也相對匱乏,尤其是在游客時間感知的層面[10]。時間感知是人類的主觀基本能力,時間因變化而被感知,Ernst Poppel指出時間的感知與事件的發生密切相關[11],同時提出人們對時間的感知取決于周圍正在發生的事情。大腦在認知感知與感官感知周圍事物的基礎上,會形成記憶標記[12]。主觀時間感知受選擇性主觀記憶標記影響較大,通常是扭曲的。當人的注意力對于時間關注較少時,記憶標記數量也將減少,感知時間的間隔縮短,易產生時光飛逝的錯覺,從而缺乏時間感知。但在人更關注時間而缺少非時間信息和刺激填充時,主觀感知的時間間隔將大于實際時間間隔,有度日如年的錯覺,產生過度的時間感知?;诖?本文探討了游憩過程中時間感知過度的等待時間感知過度與游玩時間感知過度對于擁擠感知及恢復性體驗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填補上述文獻空缺,探索游客在擁擠旅游環境中的主觀時空感知如何影響其恢復性體驗。因此,本研究以武夷山國家公園主要旅游擁擠節點為例,采用量表測量和實地調研的方法,探索游客的擁擠感知對恢復性體驗的影響,以期為旅游地管理提供新的視角和策略。

1 研究對象概況

武夷山國家公園橫跨江西、福建兩省,包括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武夷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武夷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區域,面積1 280 km2,是中國第一批國家公園,主要有九曲溪竹筏漂流、大紅袍-水簾洞、武夷宮、云窩、天游桃源洞等景區。

2022年國慶期間,武夷山國家公園累計接待游客23.22萬人次,同比2021年增長209.6%;累計實現旅游收入3.02億元,同比2021年增長265.45%。其中,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接待游客18.62萬人次,且以景區出入口檢票、景區觀光車站點、漂流竹筏檢票處等主要旅游節點為甚。景區南入口游客中心是游客的主要入口,承擔游客購票、檢票等多種旅游服務功能,常匯聚大量游客排隊等待;由于區域內采用封閉式交通管理,游客需排隊乘坐觀光車前往各景點游覽;九曲江漂流作為特色游覽項目也需要游客乘坐觀光車到竹筏碼頭排隊等候竹筏;此外,“印象大紅袍”作為武夷山的旅游爆款項目,國慶期間演出24場,接待游客3.69萬人次,也成為旅游等待和擁擠出現頻率最高的場所之一。國家公園旅游管理部門通過竹筏碼頭改造、觀光車調度優化等方式極大地縮短游客排隊等候時間改善了擁擠現象。但在中秋、國慶黃金周及其它小長假期間,在一些主要旅游節點仍存在較長的排隊等候和擁擠現象,極大影響了游客的游憩體驗。研究游客時間感知與擁擠感知對恢復性體驗的影響,可為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者提供決策建議。

基于此,選取武夷山的主要旅游擁擠節點為研究對象,選擇公園南入口游客檢票口、景區觀光車上下車入口、“印象大紅袍”演出檢票口和九曲溪竹筏漂流排隊點為研究區域,在調查游客主觀時空感知的基礎上,探究時間感知與擁擠感知對其恢復性體驗的影響。

2 研究方法

2.1 構建時間感知、擁擠感知與恢復性體驗的關系模型

擁擠感知是一種心理狀態,擁擠是客觀環境的供給不能滿足個體對空間的需求時,人在某種心理壓力下產生擁擠感[13],是人們對客觀密集度的主觀消極評價。Stokols提出擁擠感知具有多維性,并將其定義為物理擁擠感知與社交擁擠感知兩個維度;其中,物理擁擠感知指對周圍環境非人類因素的感知,如因設施布局或者場地空間分布問題而導致空間感缺失;社交擁擠感知即對所處情境下個體數量與社會互動,互動頻率與程度的認知[14]?;诖?本研究根據實際研究情景將擁擠感知歸納為兩個維度:(1)物理擁擠感知,指由于景區本身物理環境資源的不足,以及基礎設施在其他游客出現情況下使用受阻兩個方面;(2)社交擁擠感知,指游客在游憩過程中由于其他游客的影響,自我心理與情緒發生的波動。

Kaplan等人提出恢復性環境是指有利于人們更好地從心理疲勞以及伴隨壓力產生的消極情緒、生理反應中恢復過來的環境,能在心理層面帶來積極效益。根據注意力恢復理論提出的遠離性、延展性、魅力性和兼容性4個特征要素,Hartig等人編制的知覺恢復性測量(Perceived Rsetorativeness scale,PRS)[15],黃章展等結合漢語語境修正了上述PRS量表,使其語義更加明確清晰[16],這些量表已被廣泛應用于測試環境恢復性效益等方面。本研究界定恢復性體驗是指在恢復性環境中,身心疲憊的心理狀態獲得恢復性的體驗,在恢復性體驗測量方面主要參考PRS量表。

時間感知影響空間感知,心理學上中將時間感知扭曲空間感知的效應被稱為Tau效應[17],刺激信號間距恒定時,從一個刺激信號到下一個刺激信號所需的時間不變,被試往往認為刺激信號在空間上距離相等。但若刺激信號間距離恒定,但從一個刺激信號到下一個刺激信號所用的時間是變化的,被試者認為時間間隔越小,刺激信號間空間距離也越小。游憩過程中頻繁出現等待現象會刺激游客的時間感知,其擁擠感知也會受到影響;當游客沉浸于游玩體驗中,也會弱化擁擠環境帶來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做出以下研究假設:等待時間對物理擁擠感知有顯著正影響(H1a);等待時間對社交擁擠感知有顯著正影響(H1b);游玩時間對物理擁擠感知有顯著負影響(H1c);游玩時間對社交擁擠感知有顯著負影響(H1d)。

注意力恢復理論提出,恢復的來源是定向注意力的解放,而擁擠的物理環境使得個體需要集中注意力來關注周邊環境信息,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約束”恢復性體驗。Needham等指出休閑旅游資源使用者對于所遇到的人數內心有一個標準(Norm),當實際遇到的人數超過了這個標準,擁擠感知會上升且恢復性體驗會下降。Jansson等發現即使身處于自然環境中,擁擠的空間和高度封閉的特性也將喚起個體的不安全感,從而阻礙恢復性體驗[18]。游憩擁擠感知主要關注的是一定環境之中的個體數量及個體之間的社會互動,Staats和Hartig的研究表明游憩過程中良好的社會互動可以有效地促進個體的環境感知,進而提高人們的恢復性體驗[19]?;诖?本研究做出以下研究假設:物理擁擠感知對恢復性體驗有顯著負影響(H2a);社交擁擠感知對恢復性體驗有顯著負影響(H2b)。

根據注意力分配模型,時間信息(刺激)和非時間信息(刺激)會爭相獲得注意力資源[20]。當注意力沒有專注于活動本身,多余的注意力就會關注時間信息,因此時間感知也會越長[21]。同金錢一樣,時間通常被認為是消費中的沉沒成本[22]。Van Rie等認為當時間被有效利用或節省,體驗質量會提高。然而,當時間被浪費,游客常常會覺得惱火,并將其視為體驗感差[23]。此外,基于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暢爽理論(Flow Theory),當個人意識會融入到活動中,注意力集中在目標活動上,達到暢爽狀態的最佳體驗狀態[24]。處于暢爽體驗的游客的直觀感知就是其時間感知發生扭曲,從而產生時光飛逝的錯覺,游玩過程中游客的時間感知代表其所處的個人主觀體驗狀態?;诖?本研究做出以下研究假設:等待時間對恢復性體驗有顯著負影響(H3a);游玩時間對恢復性體驗有顯著正影響(H3b)。

圖1 理論結構模型

2.2 問卷設計與數據收集

2.2.1 問卷設計

本研究的調查問卷由人口統計學特征和量表測量題項組成,測量題項包括以下3部分:第一部分為時間感知量表,參考Wu等編制題項來測量游客等待時間感知[25]以及Karahanna等使用的量表并結合實際研究情境改編來測量游玩時間感知[26]。第二部分為擁擠感知量表,借鑒李莉等以及Jones[27]設計的成熟量表,由物理擁擠感知和社交擁擠感知2個維度共7個題項組成。第三部分為恢復性體驗量表,參考了黃展章等修正后量表,由遠離性、延展性、魅力性和兼容性4個維度共18個題項組成,受訪者基于李克特七級量表進行評價,選項由1(非常不同意)~7(非常同意)組成。

2.2.2 數據收集與分析方法

問卷數據的收集工作主要于2022年國慶旅游黃金周期間,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調研主要地點為上述旅游擁擠節點。在調查者填寫之前,先將問卷題項和內容進行簡單的說明,以保證游客能更好的了解問卷內容調查共發放480份問卷,回收整理后,有效問卷為420份,有效回收率為87.5%。本研究采用 SPSS 26.0 軟件及 AMOS 28.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及結構方程模型檢驗。

3 數據處理及分析

3.1 樣本基本特征

獲得的有效樣本中,男性占 51.5%,女性占 48.5%,男性與女性數量大致持平;年齡結構上以18~40歲的青年與中年人為主(占總樣本量的61.3%);受教育程度上,本科及以上學歷者占大多數(72.3%);職業方面以公司職員(21.9%)和學生(18.6%)所占最多,其次是教師和醫生等事業單位職工(17.9%);大部分游客到訪武夷山國家公園的次數為1次。通過與武夷山游客抽樣調查結果相比,此次選取的游客抽樣調查對象較為合理。

3.2 信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主要反映了問卷測量結果的一致性和穩定性。使用SPSS 26.0對測量量表進行信度分析,結果表明:時間感知、擁擠感知及恢復性體驗中包含的8個潛變量的可靠性系數(Cronbach’s α)在0.759~0.807,均大于建議值0.600[28](表1),表明該樣本數據具有良好的信度;量表總體的可靠性系數為0.832(>0.600),KMO值為0.971(>0.700),Bartlett’s 球形檢驗的顯著性為 0.000(< 1%),數據表明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表1 驗證性因子分析

在 AMOS 28.0 軟件中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表明,8個潛變量下各題項標準化因子載荷值全部大于0.600,均大于0.500 的最低閾值標準要求;各潛變量的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均大于 0.800,全部大于 0.700 的最低閾值標準要求;各潛變量的平均提取方差值(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的最低值為0.548,全部大于0.500的最低閾值標準要求;證明測量量表中各潛變量的信效度較好。

通過驗證比較各潛變量之間的相關性系數與其AVE平方根大小來判別潛變量之間的區分效度,各潛變量與其他潛變量之間的相關性系數均小于其 AVE的平方根,由此表明量表數據的區分效度理想??傮w而言,可以認為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3 結構關系模型擬合優度檢驗

使用AMOS 28.0軟件對提出的結構概念模型運用極大似然法進行參數估計,測量模型擬合優度可通過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擬合優度指數(GFI)、相對擬合指數(CFI)等來衡量測量模型的擬合優度。由于恢復性體驗量表有4個維度18個測量題項,為達到精簡的原則,參考黃展章等[21]的研究,在測量模型分析之前,將恢復性體驗量表的4個維度下的各測量題項求得算數平均數分別作為各維度分數,在此基礎上構建新的關系模型,即將初次驗證性因子分析中的潛變量簡化為觀測變量。結構模型的擬合指數分別為:χ2/df=1.569,GFI=0.905,CFI=0.927,NFI=0.907,IFI=0.914,TLI=0.916,RMSEA=0.079,可知模型符合適配度要求(表2)。

表2 測量模型擬合度檢驗

3.4 假設檢驗

理論模型的標準化系數估計值及分析結果如圖2,通過標準化結構模型可得,觀測變量的標準化負荷值在0.857~0.941,本研究以顯著性P<0.050為檢驗標準進行路徑分析,得到假設檢驗結果(表3),其中,H2b即游玩時間對恢復性體驗存在顯著正影響,H3a物理擁擠感知對恢復性體驗有顯著負影響2個假設P值分別為0.421、0.443,均大于檢驗標準0.050,假設檢驗不成立,其余假設均得到驗證。

表3 假設檢驗模型

圖2 修正理論模型

由于假設H2b與假設H3a不成立,因而擬對模型重新修正,剔除未通過檢驗的等待時間感知與社交擁擠感知對恢復性體驗的直接影響路徑后,重新進行結構關系模型分析,最終得到修正模型(圖2)。

4 結論與討論

4.1 結論

4.1.1 等待時間對擁擠感知有顯著正影響,游玩時間對擁擠感知有顯著負影響

時間感知的2個維度對擁擠感知的影響有顯著差異,其中等待時間感知對物理擁擠感知與社交擁擠感知存在顯著正影響;而游玩時間感知顯著負影響物理擁擠感知與社交擁擠感知,這與嘗耀的研究結論部分相同[29]。神經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腦的時間感知與空間感知區域均在右頂葉皮質上[30]。心理相對論中的Tau效應提出,由連續刺激定義的判斷空間范圍更多地取決于時間間隔及其相互關系,而不是取決于刺激之間的實際距離[31]。游客在處理時間信息時對外界刺激的注意力過多,主觀時間感知會發生扭曲,主觀上認為時間度過緩慢,將增加游客的心理壓力。游憩過程中等待現象的頻發刺激了游客對等待時間的認知,其擁擠感知也會受到影響。

4.1.2 物理擁擠感知對恢復性體驗有顯著正影響,社交擁擠感知對恢復性體驗無顯著影響

物理擁擠感知對恢復性體驗具有顯著負影響,而社交擁擠感知對恢復性體驗不存在顯著影響。隨著“游憩熱度”的不斷升溫,節假日期間越來越多的游客進入到景點中,景點內的景觀資源以及各項公共服務設施的供給難以滿足游客們的需求,物理擁擠感知給予游客一種“不足”的游憩體驗,因此負面影響游客的恢復性體驗。相對而言,社交擁擠感知主要受周邊大量的其他游客之間的社會屬性以及社會互動影響。如今“爆滿”“人山人?!钡纫咽蔷W紅景點或熱點園區的常態,大眾能夠對此類擁擠現象有更強的耐受性,因而社交擁擠感知對恢復性體驗效果未產生顯著影響。

4.1.3 等待時間對恢復性體驗無顯著影響,游玩時間對恢復性體驗有顯著正影響

時間感知對于恢復性體驗的影響存在“時間感知-恢復性體驗”的簡單路徑和“時間感知-擁擠感知-恢復性體驗”的復雜路徑。其中游玩時間感知不僅直接顯著正影響恢復性體驗,還借擁擠感知的中介效應影響恢復性體驗,而等待時間感知僅通過擁擠感知的中介效應影響恢復性體驗;并且等待時間感知對恢復性體驗的影響程度為0.523×(-0.380)=- 0.199, 游玩時間感知對恢復性體驗的影響程度為(-0.501)×(-0.380)+0.531=0.721, 因此游玩時間感知與等待時間感知相比對恢復性體驗的影響更大。在暢快的狀態下,由于游客完全投入在休閑旅游活動中,其注意力也會集中,因此當游客的游憩體驗達到暢爽狀態時,其時間感知會被扭曲,即主觀感知的時間過得更快,因此更傾向于延長場地停留時間。游憩體驗質量越高,恢復性體驗效果也會越好。相對的,若游客等待的時間有填補(Time filler),例如聽音樂、欣賞美景或與朋友交談等,人在主觀感知上的等待時間同樣受影響,因此,等待時間知覺對恢復性體驗效果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將相對弱化。

4.2 討論

以往恢復性體驗的研究側重于對實際環境質量方面[32]和服務質量[33]方面的評估。事實上,游客才是休閑旅游體驗的主要建構者,恢復性體驗效果可以通過自身主觀體驗感知獲得。國慶黃金周是中國旅游的特殊時段,是大范圍、巨量規模旅游的關鍵節點。某種意義上,黃金周更有利于游客主觀時空擁擠感知的恢復性體驗的研究。

4.2.1 基于時間感知視角的游客恢復性體驗提升策略

由于其他游客存在導致時間上的等待時間感知會通過空間上的擁擠感知對游客的恢復性體驗產生間接影響,而空間上的擁擠感知會對游客的恢復性體驗造成顯著的消極影響;同時,研究證明游客的沉浸游玩會對其恢復性體驗有顯著積極影響。因此,景區可以通過合理設計游客聚集或等待服務點的信息咨詢與宣傳點,便于游客利用等待時間了解周邊旅游資源,并合理安排和調整自己的出游時間與路線,降低等待時間感知對空間擁擠感知的影響;此外,在提升游客恢復性體驗的時候應該注重通過提升景觀質量和增加休閑旅游項目來增強游客游玩體驗的沉浸程度,體驗質量越高恢復性體驗效果也越好。

4.2.2 基于擁擠感知視角的游客恢復性體驗提升策略

為了使游客在游憩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恢復性體驗,景區可以通過降低游客的物理擁擠感知這一途徑實現。面臨節假日游客人數過多的壓力以及造成的景區過于擁擠和環境資源遭到破壞等影響,景區相關部門運用合理管理措施緩解由于游客數量過多給景區及前來游憩的游客自身帶來的不良影響[34]。因此,在擁擠感知方面:(1)加強周邊景區合作,規劃合理旅游路線。游客與旅行社規劃路線時更傾向于知名度較高的景點,從而導致了同一景區內不同景點之間出現冷熱不均的現象。武夷山國家公園中九曲溪、大紅袍和武夷宮等景點經常出現游客摩肩接踵的現象,但武夷山內不擁堵的景點也很多,比如武夷大峽谷、大藏峰、曬布巖等?;诖爽F象政府及景區相關部門要加強與周邊景區聯系與協助,規劃出合理的旅游線路以達到景區內部及各個景區間的共贏。同時在景區內各景點設置信息屏顯示附近景點的實時游客人數,引導游客采用“空間轉移”的行為減輕擁擠壓力,帶來更好的恢復性體驗。(2)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從人本服務視角出發,注重不同類型游客的真實感知及體驗差異性要求,根據現實情況提供對應服務設施,并關注從個人空間需求及供給評價。建議武夷山國家公園根據各景點人流量,在游客密度大的九曲溪、大紅袍天游峰和武夷宮等景點周邊合理規劃基礎設施數量,以減少游客排隊等待時間。在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時,注重把握實際需求并進行適當的標準規范調整,降低游客擁擠感知程度。

猜你喜歡
恢復性等待時間景區
給學生適宜的等待時間
——國外課堂互動等待時間研究的現狀與啟示
恢復性環境刑事司法中被害人地位的反思及完善
云南發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區擬確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恢復性增長
『摘牌』
“摘牌”
某景區留念
基于生態恢復性的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探析
未成年人恢復性司法的應然與實然
意大利:反腐敗沒有等待時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