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子語類》特色詞考釋十例

2024-01-21 18:52謝亞迪
關鍵詞:語類字面本義

謝亞迪

(上海師范大學 人文學院,上海 200234)

《朱子語類》(以下稱《語類》)是朱熹與門人弟子問答交流的語錄匯編,疊置了不同層次的口語語料。其中涵蓋的一些特色詞或“字面普通而義別”,有耐人尋味處。(近代訓詁大家張相先生在《詩詞曲語辭匯釋》的敘言中指出,“其字面生澀而義晦,及字面普通而義別者,皆在探討之列?!蔽闹锌坚尩氖畟€詞均屬“字面上普通常見、平平無奇,但詞義與今天有別”之類。)對《語類》中的特色詞語進行考釋,有利于對語錄體文獻深入研究,進而促進漢語史研究。本文所據為1986 版王星賢點校本的《朱子語類》,所釋詞條按首字母音序排列(例句后括號內為對應的卷數和頁碼)。

一、遁悶

南軒嘗言,遁悶工夫好做。(103,2605)

按:“遁悶”在《語類》中僅1 例?!岸輴灐被驗椤岸菔罒o悶”的簡寫,義為“逃避世俗、心中無煩憂”,多見于理學文獻,如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下:“諸君只要常常懷個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任他功夫有進有退,久久自然有得力處?!币沧鳌岸菀轃o悶”,如南朝梁江淹《無為論》:“進退自然,遁逸無悶,幽居永貞,亦何榮乎?”又作“遁俗無悶”,如唐王勃《彭州九隴縣龍懷寺碑》:“遁俗無悶,因有時待?!?/p>

“遁悶”的“避世無煩惱”義少見,而“憂悶、郁悶”義較之常用,如宋鄭思肖《德祐六年歲旦歌》:“我寧久處遁悶中,遽忍終死為逆民?!比 坝魫灐绷x頗有“望文生義”之嫌(遁:躲閃;悶:憋悶),但該義項已被大眾普遍接受和應用,也從側面體現出語言發展的“經濟性”原則?!岸輴灐痹谥嗅t上也指人“心氣雍結、氣滯心悶、呼吸不暢”,如《普濟方》卷三百六十《嬰兒出生門·總論》:“神不守則呵欠遁悶,無他患也?!?/p>

二、唪嚇

只是一樣人田多稅少,便造說唪嚇,以為必有害無利。一樣人是憚勞,懶做事,卻被那說所誣,遂合辭以為不可。(106,2652)

按:“唪嚇”義為“威嚇、怒斥”,在《語類》中僅1 例。

“唪”本義為“大笑”,引申指“大聲誦讀”?!按笮Α奔啊按舐曊b讀”都是人的情緒狀態興盛的體現,其共性在于音量大、氣勢足,因此“唪”隱含[勢足][興盛]之義。明顧起元《客座贅語·詮俗》:“面勃然怒而不解也,曰‘唪’”,故“唪”有“氣怒”義?!皣槨绷x為“怒斥、怒嚇”。(《語類》中還有“驚嚇”“恐嚇”等,如卷第二十八:“是他說得大驚小怪,被他驚嚇者豈不惡之?!盵1]711又卷第七十一:“湯武豈不能出師以恐嚇紂,且使其悔悟脩省?!盵1]1805)“唪”“嚇”近義連用為并列復合詞,義為“威嚇、怒斥”,結合前后文語境,例句中的“造說唪嚇”“被那說所誣”等都包含虛張聲勢成分,故“唪嚇”有“言語蒙騙、哄騙”的色彩,其詞義要素涵蓋[氣怒][蒙騙][威嚇]。

“唪嚇”用例極少,“唬嚇”在[呼喊][威嚇]上與之義近但詞頻更高,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你)自藥死親爺待要唬嚇誰?”福建莆仙戲中還有“嘩嚇”,義為“怒斥、喊叫”?!皣W嚇”常作“方言嘆詞,表示威嚴”[2],沿用至今。

三、界瓣、條瓣、稜瓣

道訓路,大概說人所共由之路。理各有條理界瓣。(6,99)

理是有條瓣逐一路子。以各有條,謂之理;人所共由,謂之道。(6,99)

雪花所以必六出者,蓋只是霰下,被猛風拍開,故成六出。如人擲一團爛泥于地,泥必灒開成稜瓣也。(2,23)

按:“界瓣”“條瓣”在《語類》中都僅1 例?!敖绨辍绷x為“界限、邊沿”,“條瓣”當為“條理界瓣”的簡寫?!敖纭庇杀玖x“邊境”引申為“界限、范圍”;“瓣”由本義“瓜類的種子”引申指“物體分成的部分”?!敖纭薄鞍辍边B用當取“界限”義,詞義側重“界”?!敖绨辍薄皸l瓣”都是理學文獻特有,在其他文獻中幾無用例。

“稜瓣”義為“物體破裂的部分”?!岸牎蓖袄狻?,“棱”由本義“有四角的木”引申指“物體的棱角”,如唐韓愈《秋懷詩》之四:“清曉卷書坐,南山見高棱?!薄墩Z類》中相關的詞還有“棱道”“棱角”“磨棱合縫”等,不贅?!鞍辍绷x為“片狀部分”,“棱”“瓣”連用指“破裂之處”,詞義偏重于“瓣”,后衍生有“七棱八瓣”,義為“四分五裂”?!袄獍辍币渤V浮盎ò?、果實瓣”,如《本草綱目》卷五十二上:“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在晉蒙方言中也指瓜類果實表面的紋理,“不來棱瓣”比喻“不成熟,不諳世事,不懂人情世故”[3]。在北京話中“胳棱瓣兒”或“哥棱瓣兒”指膝蓋,同樣的含義在東北方言中叫“波棱蓋兒”或“胳棱瓣兒”。在北京官話中“棱棱瓣瓣”可用來形容糊狀東西中夾雜著顆粒的樣子;在北京懷柔區,“棱棱瓣瓣”多形容“不湊熱鬧、不黏糊”。

四、寄搭

他見得許多道理了,不肯自做他說,須要寄搭放在經上。(73,1863)

有氣稟,性方存在里面;無氣稟,性便無所寄撘了。(94,2381)

按:“寄搭”義為“著落、安放”,在《語類》中凡4 例,有3 例寫作“寄搭”,1 例作“寄撘”?!洞笤~典》釋“寄撘”為“寄托、依附”[4]??扇?。

“寄”本義“寄居”,在《語類》中取“托付”義?!按睢庇杀玖x“打、擊”引申指“依附、安放”,《語類》中還有“掛搭”“搭附”等詞,如卷第一:“無是氣,則是理亦無掛搭處?!盵1]3又卷第五十九:“稟得此氣,理便搭附在上面?!盵1]1388不贅。故“寄”“搭”近義連用為“寄托”義。(“寄搭”在朱熹的其他作品中也有用例,如《朱文公文集》卷四八《答呂子約(其二)》:“此般偏旁寄搭議論,無光明正大氣象,終不甚喜?!保┮沧鳌凹脑?,如宋陳淳《北溪大全集》卷三十六《答南康胡伯量問目》:“氣有象,理無形,無氣則理無寄札處,無理則氣亦不能妙用?!?/p>

除“著落、寄托”義外,“寄搭”還有“強行委托、轉嫁”義。宋代地主官僚為了避稅收租,強行將田隱寄給佃戶打理,即“詭名挾佃”或“挾戶”,如《朱文公文集》卷十九《條奏經界狀》:“正田不知下落,官司恐失租米,即令其租,分俵寄搭臨近人戶,責令送納”;明清時多用作“托人經營、代管”,如《閩都別記》:“因與家母相商,有余囊五百銀,意欲寄搭寶行生理”;“寄搭”也多指“安排、托管食宿”,如“寄搭伙食”;還有“投靠”義,如《白蛇全傳》:“收拾銀兩,寄搭姑父府上,又到鎮江尋覓官人?!钡浆F代,其“寄存”“搭車”“托管”等義沿用。

五、軟熟

平居暇日琢磨淬厲,緩急之際,尚不免于退縮。況游談聚議,習為軟熟,卒然有警,何以得其仗節死義乎?。?5,923)

曰:字義從來曉不得,但以意看可見。如“突梯滑稽”,只是軟熟迎逢,隨人倒,隨人起底意思。(139,3297)

按:《語類》中“軟熟”共2 例。第一例中義為“柔弱、懦弱”,第二例義為“為人圓滑”,義同“滑熟”“猾頭熟事”?!败洝北玖x是柔軟,與“硬”相對?!坝病币暧小皞€性剛強”義,“軟”相對指“個性柔和軟弱”?!笆臁庇伞爸笫臁币暧小俺墒?、熟透”義,植物果實熟透則軟糯易爛。第一例中“熟”由植物“軟爛”引申指人“軟弱”,“軟”“熟”近義連文指人“柔弱怯懦”。第二例中的“軟熟”進一步引申,隱喻人圓滑善變無主見。

“軟熟”漢代多見于醫書及農書,專指“果實熟透”,如漢佚名《名醫別錄·中品卷》第二:“軟熟柿,解酒熱毒,止口干,壓胃間熱?!焙罅x域拓寬指物品“軟爛”,如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卷第九:“如環餅面,先剛溲,以手痛揉,令極軟熟;更以臛汁溲,令極澤鑠鑠然?!敝笃淞x域進一步拓寬形容人的個性,詞義經歷了“性情柔和”到“懦弱”再到“圓滑精明”的轉變,如《鶴林玉露》卷七:“諛佞成風,反相與嗤笑直者。軟熟成風,反相與嗤笑剛者?!庇^其演變脈絡,該詞漸由描述客觀的軟爛性質向主觀個性特征深化,詞義也由中性色彩演變至帶貶義。從元至清,其“軟和熟透”“圓滑軟弱”義沿用較多,但最初的描述性狀特質的那層含義已不常用。另,“軟”“熟”的詞義都包含義素[軟弱],李敏辭指出,《語類》中的“善困”“困善”“善弱”以及“細弱”“軟弱”等詞也有軟弱無力之義[5]。在《語類》中“善困”“困善”“細弱”多形容文章、文字;“軟熟”多側重人的性情品質;“軟弱”除常用義(形容個性)外,還兼指文章、秉性、品質等。試舉兩例:

尚書決非孔安國所注,蓋文字困善,不是西漢人文章。(78,1984)

曰:出于孔叢子,不知是否?只孔叢子說話,多類東漢人文,其氣軟弱,又全不似西漢人文。(125,2990)

此外,在《近代漢語詞典》中“軟熟”還有“柔軟”“癰疽已化膿”“柔順”“嫻熟”“書法、詩文缺乏風骨”等含義,不贅[6]。在現漢方言中仍使用,如在上海西南方言中,“軟熟”指“柔軟”[7],或屬南系方言詞。

六、推迎

“以意逆志”,極好。逆,是推迎它底意思。(45,1166)

“逆志”是將自家底意去推迎等候他志,不似今人硬將此意去捉那志。(79,2037)

按:《語類》中“推迎”共2 例,義為“推求探究”。

“迎”由本義“相逢”義引申為“迎接”義,其運動方向是主體主動靠近客體,如《詩經·大雅·大明》:“親迎于渭?!蹦敲础巴朴敝巴啤痹撟骱谓??竊謂“推”當取“推斷、推想”義?!墩f文·手部》:“推,排也?!薄巴啤钡谋玖x為“用手推物體使之向外、向前移動”,如《左傳·成公二年》:“茍有險,余必下推車?!薄巴啤钡倪\動方向是使物體遠離本體?!巴啤庇杀玖x引申有“推想、推斷”義,在《語類》中“推”參構的詞還有“推究”“推測”“推尋”“推度”“推考”等,均表“推想”義,如卷第二:“畢竟古人推究事物,似亦不甚子細?!盵1]20又卷第十:“忽錯其數,更無推尋處?!盵1]166“推迎”與之義近?!白x者通過自家之‘意’去‘逆’——推度、追溯和迎受——作者之志,使二者溝通融合,形成理解?!盵8]所以“推”當取“推想”義。此外,結合句意及上下文也可證明其義。上文兩例均圍繞“以意逆志”展開?!墩Z類》中詞條“以意逆志”共10 例,擷取幾例如下:

“以意逆志”,此句最好。逆是前去追迎之意,蓋是將自家意思去前面等候詩人之志來。(58,1359)

董仁叔問“以意逆志”。曰:此是教人讀書之法:自家虛心在這里,看他書道理如何來,自家便迎接將來。(58,1359)

董仁叔問“以意逆志”。曰:是以自家意去張等他。譬如有一客來,自家去迎他。(58,1359)

所謂“以意逆志”者,逆,如迎待之意。若未得其志,只得待之,如“需于酒食”之義。(117,2813)

孟子說“以意逆志”者,以自家之意,逆圣人之志。如人去路頭迎接那人相似,或今日接著不定,明日接著不定。(137,3258)

由文意可知,“推迎”與“追迎”“迎待”等詞是對應的,但受語境限制,“迎”類詞的搭配對象多為抽象的“志向”“道理”等,故“推迎”取“推求探究”之義。

七、掀揭

三吏事,云:“漕自來為之亦好。不然,委別了事人。淳叟自為太掀揭,故生事?!币蛘摻褛w帥可語,鹽弊何不一言?云:“某如何敢與?大率以沉審為是,出位為戒?!保?20,2912)

按:《語類》中“掀揭”僅1 例,取引申義“輕佻張揚”。從上下文文意及語境看,“掀揭”與“沉審”相對,與“出位”并列,言劉堯夫(字淳叟)言行乖謬善變,不可托付。

“掀”“揭”都是手部動詞,字面上看,“‘掀揭’義指的是將遮擋或覆蓋的東西向上拿開?!盵9]72“掀揭”連用宋代常見,如宋陳著《瑞鶴仙·云無心出岫》:“游戲間,聲名掀揭宇宙”,義為“彰顯、震懾”;也衍生有“掀天揭地”,義為“聲勢浩大、本領高強或變化徹底”,如宋辛學《〈寇忠愍詩集〉后序》:“萊公兩朝大臣,勛業之盛,掀天揭地?!币灿纱艘曛浮皠摿⒐I”,如明曹于汴《寄報沈湛源博士》:“丈夫重掀揭,枕流亦已涼?!?/p>

宋時“掀揭”也由手部動作“揭開”引申指有帶貶義的“揭發、揭露”義,如宋方一夔《諸葛武侯》:“孔明托末契,一起鎮橫潰?;突蛷妥嚵x,掀揭人心晦?!币仓钢行缘摹敖沂?、發掘”義,如元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序三》:“游戲妙場,掀揭理窟,運天地之橐鑰,奪造化之機緘?!绷?,“掀揭”的主體還可以是自然力量,如明曹學佺《蜀中廣記》卷三十:“是夕,暴風雷雨掀揭寒舍,賊首莫簡見空中神異,謁廟謝過,探簽得‘擒賊先擒王’之句,已而就擒?!?/p>

八、掀舉

“轂嘗云:‘曾見上蔡每說話,必覆巾掀髯攘臂?!狈戒浽疲骸班嵼炑裕骸喜唐饺照f話到掀舉處,必反袖以見精采?!保?01,2564)

按:《語類》中“掀舉”僅1 例。人心情激動時就會卷起衣袖、舉起拳頭,故“掀舉”義為“(因談論)而情緒高昂、激動”。

“掀”由本義“舉起”引申指“挑起情緒上的波動”。如《語類》卷第十三:“如今人才說不赴舉,便把做掀天底大事?!盵1]245“掀天”字面意思是“翻天”,引申為“聲勢大(客觀場景)”及“了不得(主觀贊嘆)”,體現出“掀”由動作義到心理義的漸變。(《語類》中“掀”參構的表示“情緒高漲”的詞還有“掀然”,如卷第一百一十六:“今公掀然有飛揚之心,以為治國平天下如指諸掌?!盵1]616再如“掀掀”指“高舉貌”;“掀髯”指“笑時啟口張髯貌、激動貌”;還有“掀舞”“掀拳裸袖”“掀髯抵掌”等,例多不述。)“掀”后來也泛化指“煽動情緒”,如“掀風鼓浪”“掀風作浪”“掀風播浪”等。湯傳揚指出:“宋代,概念場新增‘掀’‘撩’,‘掀’在南北籍貫作者的筆下均有使用?!盵9]73-74“舉”亦為通語詞?!芭e”本義為“雙手托物”,但在《語類》中多表示引申義“列舉、舉例”?!跋啤薄芭e”近義連文,由(將物體)“高舉”引申指“情緒高昂”,同時代用例如宋趙孟堅《夜飲歸戲作》:“杯行數已長,談辯氣掀舉?!?/p>

“掀舉”唐代已見,沿用至清。還有“掀揭、擺動”義,如南宋李處全《賀新郎·再和》:“稱仙家、瑤臺縹緲,霓裳掀舉”;也指“書法作品風度昂揚”,如唐張懷瓘《書斷》:“有龍蛇戰斗之象,云霧輕濃之勢,風旋電激,掀舉若神?!?/p>

張相先生曾指出,“其字面生澀而義晦,及字面普通而義別者,皆在探討之列?!鄙衔乃屧~語多是“字面普通而義別”之類,就很容易被人誤解、以訛傳訛,造成不當傳播。

結合文中詞語,可細分為四類:一是“望文生義”的沿用,如“遁悶”本指“沒有煩惱”卻被當成“心情郁悶”并沿用;再如“寄搭”在《語類》中指“著落、安放”,宋以來還有“強行委托、轉嫁”“投靠”之義,而現代其“寄存”“搭車”“托管”義常見。二是詞義脫落,如“唪嚇”易與“唬嚇”“嘩嚇”混淆表[呼喊][嚇唬]義,其[蒙騙][怒斥]義幾近消亡。三是詞義混淆,如“界瓣”“條瓣”指“界線”,“稜瓣”指“部分”,易混。四是詞義深化,如“推迎”取“推求探究”之義;“軟熟”本指果實熟透向物體軟爛又向人個性軟弱、圓滑的轉變是隱喻的影響;又如“掀揭”“掀舉”由手部動作向人個性行為張揚、情緒高昂的轉變也體現了由動作義向心理義的轉變。

要之,《朱子語類》作為“閩學”的代表性作品,其口語性及語錄體的特點不容忽視,文中蘊含的很多特色詞看似平常但內有乾坤,值得我們細究和探索。對《語類》特色詞的考釋不僅有利于探究古白話詞的面貌,也能從中管窺閩學的思辨色彩。

猜你喜歡
語類字面本義
話語雜糅中的生死觀建構——“生前契約”語類分析
金縷衣
語類教學法:理論基礎與改進策略
別誤會這些英語
別誤會這些英語
Martin語類理論視角下英語體育新聞的語類分析——以里約奧運會賽事報道為例
“酉”字初探
“自”的本義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詞本義喻反腐
語類翻譯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