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體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研究

2024-01-21 19:07政,楊
關鍵詞:體育教師價值觀思政

譚 政,楊 剛

(山東理工大學體育學院,山東 淄博 255000)

體育課程思政是在體育課程中有機地融入我們黨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元素,使體育課程更好地成為育人、育體有機結合的高質量人才培養工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課程思政建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系統闡釋了課程思政的科學內涵。 圍繞學習、貫徹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教育界、理論界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形成了一批課程思政及建設,尤其是體育課程思政及建設方面的成果。 為了進一步提升體育課程質量、落實課程思政光榮使命,切實提升體育教師的課程思政建設能力,必須對體育課程思政相關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梳理與研究,從而真正把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規律。

一、提高高校體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的重要意義

(一)堅定高校體育教師正確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重要職責。 重中之重是要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盵1]高校體育教師要徹底克服那種體育課“遠離政治”的錯誤觀點,樹立起寓教于政、與時俱進的正確觀念。 眾所周知,任何課程都潛在蘊含著“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 必須明確,我國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丟掉了這個基本觀點,一切將無從談起。 同樣,作為新時代高校體育教師,必須以培養合格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出發點,堅定不移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勝任這個任務的前提就是高校體育教師必須具有堅定的政治理想信念,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努力運用這一科學思想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觀察和解決問題,以此應對體育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保障體育課程育人目標沿著正確軌道前進,堅定不移地使體育課程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教育教學的方針、政策與辦學方向。

(二)確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2]。 為了將這一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實處,教育部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將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并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3],從而進一步明確了課程思政建設的具體要求以及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之間的邏輯關系。 課程思政事關國家人才培養大計和立德樹人的偉大使命。 高校體育教師必須提高對課程思政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提升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對國家、社會和學生高度負責的態度,在體育課程中承擔起立德樹人的神圣職責。 高校體育教師要利用好體育課堂這一育人“主戰場”,充分發揮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力軍”作用,將體育課程中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挖掘出來,并在體育知識習練和能力培養過程中“寓教于政”地融入這些思政元素,使大學生的價值觀得到正向引導,并根據體育課教學規律,對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標準等,進行系統地正確價值觀審視,使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體育課程思政建設中得到深化。

(三)能夠真正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把青年一代培養造就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全黨的共同政治責任[4]。 思想道德和知識才干是當代大學生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僅僅具備專業知識而缺乏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崇高道德情操的大學生是不完整的,無法做到行穩致遠;當然,夸夸其談、不切實際的形式主義也是害人的。 青年學生一定要爭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說,專業知識的獲得相對容易,而正確世界觀與價值觀的確立,則需要下更大的氣力和功夫,需要克服許多傳統的認識誤區。 體育課程的最終目的就是將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培養目標,實現體育育人、體育思政、體育強國的宏大愿景,這就要求體育課程不僅僅培養大學生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課程來提升大學生道德素養以及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是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對大學生全面發展“戰略任務”的真正貫徹落實。

(四)保障體育課程質量

毋庸置疑,一流的課程應該是實現知識傳授、價值觀引導和能力培養有機統一的課程,其中的價值觀引導就是課程思政[5]。 目前我們黨提倡和堅持的課程思政就是一副保障課程質量的良藥,沒有“思政”的專業課程教學,往往失去“靈魂”、迷失“方向”。 如果在渾渾噩噩中進行課程授課,必將導致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相互間割裂、矛盾、沖突。 高質量的體育課程必然是體育知識、技能與價值觀念的高度統一。 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與方法論、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中國共產黨紅色體育文化,這些寶貴的思政元素與體育課程有機融合,可以極大地拓展體育課程的內涵與外延,增強體育課程的深度與廣度,促使體育課程組織架構與教學流程的科學化,大大提升體育課程的育人成效。 高校體育教師根據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和總體要求,有的放矢地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案、教學方法及考評標準,對體育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挖掘、整理與運用,以此激發大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增強課程的生動性、科學性與學生的接受度。 此外,高校體育教師還可通過體育課程思政研討、教學觀摩等環節,豐富和掌握體育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以形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不斷提升的可持續發展機制,不斷提高體育課程教學質量。

二、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及其建設能力的內涵

(一)高校課程思政、體育課程思政基本內涵

1.“課程思政”的基本內涵

“課程思政”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對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國民教育總體規劃,貫穿于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各領域,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覆蓋到所有學校和受教育者?!盵6]2014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23 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7]。 在2016 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專業課教師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盵8]有學者將2016 年視為課程思政“元年”[9]。 2017 年9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指出:“健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掘各門課程中的德育內涵?!盵10]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貫通人才培養體系,發揮融入式、嵌入式、滲入式的立德樹人協同效應?!盵11]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盵12]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課程思政的重要思想,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實現廣大師生的根本利益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最終目標。 以此為基礎,總攬、梳理理論界關于課程思政內容的研究現狀,結合我們的體會,可以將課程思政的科學內涵概括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學校教書育人全過程,在教育領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就是說,將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道德政治因素融入、滲透到各門專業課程中去,通過顯性的和潛在的教育,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行進行熏陶與塑造。

2.體育課程思政基本內涵

關于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概念內涵的界定,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課程思政的重要論述為前提,緊密結合高校體育課程的實際進行提煉和概括。 由此,可以認為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包括以下內容:將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內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等政治道德因素融入到體育課程中去,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思想意識、道德品行進行影響與塑造。

(二)高校體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的內涵

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能力,就是高校體育教師將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內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政治道德因素融入到體育課的全過程中,以此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行進行影響和塑造的能力。 把課程思政科學思想落到體育課的全過程,體育教師必須學好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具備拓展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以及推動體育課程改革創新等多方面的能力。

1.學好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體育教師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課程思政論述的科學內涵,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既要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不放松,又要不失時機地科學運用,全方位、和風細雨地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和價值觀塑造,讓大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收獲最大化。 這就要求高校體育教師學好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首先,高校體育教師的思想觀念與知識儲備要與時俱進,掌握課程規律與話語體系,將體育課程打造成大學生喜聞樂見、心靈受啟迪、精神得升華,從內心深處認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程;其次,高校體育教師要制定出緊密結合新時代要求的教學大綱、目標、內容、方法及考核標準,并將這些內容落實到體育教學全過程,及時捕捉課程中的優良傳統和紅色基因素材,不失時機地進行有說服力的課程思政教育,以確保體育課程知識、技能與思想的全面傳授。

2.拓展教學內容的能力

體育課程思政是包含科學價值觀教育與體育知識系統傳授深度融合的科學教育工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觀念、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等思政元素的引入,必將使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得到極大的豐富和提升,也必將形成一種教師有勁頭、學生有興趣的良好教學局面。 因此,體育課程的傳統教學內容不可避免地要根據課程思政發展規律進行再構建與拓展。 將體育課程思政元素進行分類、整理與歸納,再根據體育課程體系與技能要求,進行科學融合,這是體育課程實現“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的應有之義,也是體育課程思政落地落實、見功見效的重要保障。 體育課程思政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對以往的教學內容進行拓展。 一是教學內容必須在境界上提升高度。 體育課程的教學不能局限于原本的條條框框,必須向方法論引導方向轉變,必須體現并遵循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真正培養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的有用人才作為體育教學的根本宗旨。 二是教學內容必須在理論上更加深刻。 課程思政背景下的體育教學是以知識體現價值觀,以課程承載思政元素。 因此,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必須具備深厚的理論根基。 高校體育教師要以課程思政為導向,通過提升教學內容的理論深度,在價值觀引領和專業知識傳授方面,作出令大學生信服的詮釋和推演,為大學生解疑釋惑,以此不斷提升大學生的道德境界與體育專業水平。

3.教學方法優化能力

高校體育課教學方法包括教和學兩個方面。從體育課程思政的視角觀察可以發現,在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處于完全主導的地位,教的方法變相地成為教與學的方法。 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往往脫離大學生的學習實際,不能完全滿足大學生的需要,并日益暴露出其局限性。 正確的教學觀應該是教學方法要服從和服務于教學對象,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采取不同方法,即孔子說的“因材施教”。 體育教學應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提高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結合體育教學規律,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道德觀的科學引領,做到“潤物細無聲”。 這種方法既增強了大學生對專業課程的興趣,又無形地使大學生接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熏陶,同時獲得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認同。 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學”的方法應該成為體育課程思政教學的主導方法。 高校體育教師應把握道德素養提升與價值觀塑造的客觀規律,在體育課教學中,通過課程思政將“教法”轉變為“學法”,由“灌輸”轉變為“啟發”,強調體育課程應實施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教學思路也應重點轉向為“學”的方法的擴展與延伸。

4.推動體育課程改革與創新的能力

體育課程思政作為體育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目前已進入深化與攻堅階段,必須盡快克服仍然存在的目標模糊、內容過泛、評價不完善等問題[13]。 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地阻礙著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推進,同時也極大地影響了體育課程的改革。 因此,體育教師課程思政改革與創新能力的強弱就顯得尤為重要。 課堂教學中有機融合上述一系列人類最優秀的精神食糧,是體育課程思政成功的基礎。 體育教師必須摒棄體育課堂僅僅傳授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偏頗,將價值觀塑造引入體育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體育課程不可分割的靈魂要素,從而真正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因此,高校體育教師必須通過學習、培訓、研修等手段,不斷提升課程思政建設能力,通過挖掘思政元素、拓展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評價體系等措施,不斷推動體育課程的改革創新。

三、高校體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提升路徑

(一)深入學習和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體育課課型多元、內容繁雜,既蘊含著抽象理論,又有體能、技能等具體技巧與實踐,同時還蘊藏著內涵豐富的“紅色元素”思政資源。 由此,體育課程有著天然的思政育人優勢,體育課程思政建設也由此有了必然性與迫切性。搞好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必須學好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認識體育課程中各種矛盾與問題,對不同體育專業的教學內容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真正把握好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特點和優勢。高校體育教師必須遵循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客觀規律,對體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進行相應改革,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梳理、歸納體育課程的客觀情況,系統地認識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方法、路徑、措施等,確保體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不斷提高,使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二)增強高校體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自覺性與緊迫性

體育課程思政是課程教學成敗的關鍵,也是課程教學的主要方法。 體育教師必須自覺自愿地投身其中,增強課程思政意識,增強課程思政的自覺性和緊迫感。 以往“受教育領域工具理性論的長期影響,我國課程教學普遍存在重知識輕素質、重智育輕德育、重教書輕育人的現象”[14],這種現象在體育課程中也普遍存在。 為消除目前體育課程中價值觀與專業知識傳授“兩張皮”的現象,體育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正確的價值觀對大學生全面發展、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通過課程思政對課程教學的方方面面進行深入剖析,通過調查研究、經驗交流、教學觀摩及培訓,厘清問題要害所在,掌握科學方法,總結發現規律,進而形成體育課程建設能力的科學體系。 建立健全體育教師與思政專業教師的聯系常態化機制,且不失時機地借助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打造和構建體育課程科學體系,拓展體育課程的教學范圍,提升優質思政資源在體育課程中的應用。 價值、知識和能力三者的有機統一已成為新時代體育課程建設的著力點,體育教師要大刀闊斧地挖掘與體育課程相關的思政元素、思政資源,理直氣壯地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從強健體魄、健全人格、端正價值觀、磨煉意志等多個層面,發揮體育課程的育人功能。

(三)加強體育課程思政元素、紅色元素的挖掘與運用

思政元素的挖掘是體育課程得以成功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基礎,也是成功對大學生進行立德樹人與全面培養的根本依據。 體育課教師努力挖掘與運用體育課程中的思政元素,能使課堂效果事半功倍。 因此,高校體育教師要努力探尋思政元素挖掘與運用的規律,緊密結合實際,從教學實踐出發,實現課程思政元素充分挖掘與運用的齊頭并進。 誠如有學者所說,“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是凸顯課程育人價值的內在必然要求,也是優化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支撐,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所在,對于深化新時代課程思政建設具有重要意義”[15],我們深以為是。 如在籃球教學中,通過講述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生動有趣的籃球運動實例,不但能反映出我們黨艱苦奮斗、忍辱負重、以民族大義為重的奮斗精神,還能“折射出我們黨的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樂觀主義精神”[15]。 其他體育運動同樣飽蘸著上述可貴精神。 如果能將“榮譽與夢想、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憂患意識和自強不息的愛國主義精神,不怕挫折、不畏犧牲、勇于拼搏、敢于勝利、超越自我的樂觀自信精神,公平競爭、規則意識、規范有序的公平競爭精神,求實創新、信任寬容的團隊精神,協同意識、尊重獨特性與發展差異性、追求共同發展的實用理性精神”[16]等思政元素進行深度挖掘并恰當運用,則既能有效地避免思政元素同質化的問題,又能使體育課程教學豐富多彩、啟迪性倍增。

(四)建章立制,使體育教師課程思政教學研究常態化、制度化

課程思政不是臨渴掘井的權宜之計,而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需要常抓不懈。 為此,應盡快建章立制,把課程思政建設落到實處,通過考核常態化、制度化,對相關責任部門進行督促,進而實現對體育課程思政的考核軟硬指標定量化、可操作。 建立健全體育課程思政成效考核評價體系與監督檢查機制,將課程思政建設成果作為考核、評價、聘用、評優等的重要依據,成為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積極性的重要保障,以確保體育課程育人取得成效。 真正落實高校黨委統一領導、有關部門牽頭、教學單位落實的體育課程思政建設三級管理體系,確保體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提升。

確保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落到實處,必須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兩種方式加以保障。 例如定期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專家、課程思政成績突出者“請進來”,舉辦“課程思政教學研討會”,以此形成濃郁的課程思政學術氛圍,搭建起專業課程思政與馬克思主義專業工作者之間的交流渠道,從而架設起高校體育專業教師與馬克思主義專業教師順利溝通、交流的恒久平臺。 “走出去”就是高校體育教師走出學院、走出學校,到革命領袖故居、革命圣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基地等處學習進修。 這些渠道都是保障和提升體育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有效途徑,高校要努力創造條件,搭建高校體育課教師課程思政水平提高的通道,保障體育教師擁有充足的學習與交流條件。

四、結語

課程思政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研究高校體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必須明確課程思政的科學內涵和體育課程思政的基本內涵;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能夠堅定高校體育教師正確的理想信念,確保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圓滿完成,真正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保障體育課程質量;高校體育教師應學好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具備拓展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以及推動體育課程改革創新等多方面的能力;為實現上述目標,應深入學習和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高校體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自覺性與緊迫性,加強體育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運用,通過建章立制,使體育教師課程思政教學研究常態化、制度化。 高校體育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常抓不懈。

猜你喜歡
體育教師價值觀思政
我的價值觀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體育教師如何上好室內課
體育教師要重視“聽、說、讀、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