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出生率下降對未來職業教育的影響分析

2024-01-22 03:10張宏亮籍東曉呂利平
天津職業大學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出生率生源人口

張宏亮 籍東曉 呂利平

(深圳技師學院,廣東 深圳 518116)

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全局性、長期性、基礎性的戰略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明確指出“必須全面認識、正確看待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1]。2023 年全國教育工作會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提出“要從系統思維深刻認識人口與社會結構變化對教育布局結構和資源配置的緊迫要求”[2]。教育是直接以人為對象的一項社會活動,關乎千家萬戶利益的重要民生工程,直接或間接受到政治、經濟、社會、人口、文化等方面影響。人口數量是決定教育市場空間的重要變量,是教育發展的前提條件之一?,F在新生人口長期低迷,學齡人口規模銳減,必將影響教育行業的發展空間。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無疑對未來職業教育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影響職業教育未來布局和發展。因此,在人口變遷社會學視野中重新審視與考察職業教育發展,通過提前布局和調整,應對我國人口變化新趨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出生變動趨勢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共出現過三次嬰兒潮,遺憾的是,到了第四次嬰兒潮,由于我國執行計劃生育的長期國策而未能如期實現。當人口出生率逐漸降低的時候,國家已經意識到了人口出生率降低對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負面影響。為了提高人口出生率,解決老齡化和少子化問題,我國在2014 年放開單獨二孩政策,但發現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在2016 年實行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但其生育效應在2016年后得到集中釋放后,2017年、2018 年出生人口再次出現下降。二孩政策難以逆轉生育下滑并逐漸惡化的情況,人口出生率預計將維持長期低迷。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人口出生數字,2020 年我國新出生人口1200 萬,2021 年為1062 萬。從2016 年至2021 年這5 年時間,我國的出生人口從2016年的1786萬,縮減到2021年的1062萬。短短幾年,人口減少了624萬,少了超過1/3,可以說是斷崖式下滑。從我國的人口政策看,生育政策的放開錯過了最佳窗口期,而國家生育政策刺激作用有限,現在教育壓力和經濟壓力疊加、高生育成本、高房價并存,養育精力不足,年輕一代婚育思想觀念轉變等諸多因素,導致有生育意愿的群體越來越少,而且從全球范圍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一直處于低生育率的陷阱,比如日本的少子化在20 世紀80 年代就已經變得很明顯,越來越多的國家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這些數字都將預示一個嚴峻事實,未來很多行業會因新出生人口數量下降而受到影響,首當其沖的就是教育及教師行業。人口出生率下降對教育行業影響,首當其沖的是幼兒園,然后是中小學和大學,最終影響到勞動力,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2022 年,全國高校畢業人數達到驚人的1076 萬人,首次突破1000 萬人大關。而2023 年大學生預計達到1158 萬人,這個數字要比2021 年出生的總人口還要多。2022 年新生人口數量不可能會超過1200 萬,換言之,2023 年出生的孩子,18年后只要有意愿,基本上都能夠上大學。教育供求關系的變化,會對未來職業教育產生哪些影響,中考分流政策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職業院校將如何發展等,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

筆者認為既沒有必要唱衰職業教育,也沒有必要盲目樂觀。應該從挑戰和機遇兩個維度剖析由此給職業教育帶來的影響。即人口出生率下降導致的適齡人口下降,既給職業教育的規模、結構、生源、資源等均帶來了不利影響,但同時也緩解了近年來各職業院校因擴大招生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推進了職業教育改革轉型升級。

二、人口出生率下降對未來職業教育的挑戰

(一)人口出生率下降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結構和規模

人口數量影響教育發展的規模與教育投入。一個國家的人口會影響一個國家教育的宏觀決策和戰略部署。人口出生率下降,會影響各級各類學校在教育結構中的比例,包括中職和高職、普通高等院校的結構和規模。在一定政治經濟條件下,人口數量越多,要求教育規模越大。因此,人口的高增長勢必要求擴大教育規模。反之,人口減少也會影響教育發展規模。此前,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啟動比較倉促,尤其是1999 年高校大擴招下的簡單快速攤大餅的方式、非科學的發展節奏加劇了高等教育內部結構失衡,2002 年后職業教育也開始快速擴張。目前出生人口是五年前出生人口的一半。教育市場行業的規模也將縮小一半。未來隨著人口出生率降低,教育將出現供大于求的現狀。直接帶來的結果就是職業院校過剩。我國已處于“后人口紅利”階段,未來中國的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規模將進入滯漲期,總體萎縮。辦學質量不高、缺少特色高校和職業院校面臨關停并轉,巨型大學消失;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城市的職業院校情況比經濟落后、人口稀疏、偏遠城市的職業院校生存更為樂觀,一線城市的職業院校由于地域優勢,教育資源稟賦好、政策好、產業經濟發展好,招生問題并不突出;中等職業院校、特別是中小城市的職業院校很難有充足生源,會出現極為蕭條甚至倒閉、合并的情況。

(二)人口出生率下降影響職業院校生源數量、質量

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初中和高中教育階段學齡人口占比下降,會導致連鎖反應,大學??坪捅究频纳匆矊⑹艿接绊?。截至2021 年,普高擴招,勢必給中等職業教育造成影響;而普通高校擴招,將勢必帶來職業教育生源數量的下降。優質大學招生沒問題,未來生源受影響較大的是高職院校、民辦高校,會有不少辦學質量不高、社會聲譽不好的學校將會倒閉。技工院校將面臨極為嚴峻的生源不足問題,特別是國家倡導中職和高職的“3+2”策略,在技工院校與職業院校尚未融通、技師學院納入高等學校序列還未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情況下,表現尤為明顯。歷史上,受少子化影響的日本很多私立高校都面臨招生不足和運營艱難的情況,進而刺激了一些大學惡性競爭,為了搶生源,無底線降低招生門檻,以至后期日本大學內出現了“過于彈性化的招生機制”,并導致一流大學學生不會分數式計算等“學力崩潰”現象。社會歷來存在“重普高,輕職教”的偏見,深刻影響著生源對院校種類的選擇。普通高校為爭奪生源也會降低入學門檻,虹吸大部分生源。剩下那些紀律性較差、自我能力約束較弱的學生只能被生源需求不飽的職業院校接受。生源匱乏、質量不高問題將成為中高職院校和技工院校發展的嚴峻瓶頸。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擴大,農村人口勢必向大中型城市涌入,農村生源將成為城市職業教育的重要生源。從目前情況看,職業院校大部分生源都來自農村、欠發達地區,不單局限于城市適齡初中生[3],而三四線城市的職業院校往往面臨生源枯竭的問題。

(三)人口出生率下降影響職業院校師資需求

目前,對于職業教育資源的需求使得教師成為熱門職業,近幾年報名考取教師資格證的人數激增,非師范生也參與考取。2020年教師證報考人數達到990萬,2021年報考人數達到1144.2萬人,比2021 年的人口出生數還多。隨著出生人口連年下降,按照目前人口出生數,20年后每個人都能上大學還富余。直接導致職業院校供過于求,部分院校將被迫整合、兼并。教師整體崗位需求量也會下滑,影響計劃從事教師職業及報考師范院校的群體,教師行業將面臨大面積過剩的內卷,競爭更為激烈,現有的教師隊伍,在未來十幾年可能面臨極大的職業困境,職業吸引力也會削弱。3 年之后大批的幼兒園,6年后的小學,12年之后的初中,15年之后的高中,18年之后的大學,都會迎來批量的不可逆的教師下崗潮,很可能波浪式上卷,帶來塌方式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實際上,師資差異將會在地區發展不平衡上表現更為突出。未來除了經濟發達地區、沿海城市及人口持續涌入地區教師行業需求量大之外,在經濟落后地區、人口外流地區會提前上演,大批教師提前轉崗或轉換地區,教師隊伍將持續萎縮。農村及鄉鎮地區中小學批量關閉已是先兆,未來職業院校倒閉將是普遍現象。那么,如何安置好富余的在編人員將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又一難題,否則會引發社會問題。同時,由于人員過剩,職業院校必然要嚴格控制引入新進教師力量,這將導致老教師比例相對增加,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協調。

三、人口出生率下降對未來職業教育發展的機遇

(一)緩解職業教育資源數量及結構矛盾,促進職業教育普及化

20 世紀90 年代,我國開啟高校擴招的大門,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加快。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為40%,發達國家為50%。當前高等教育、職教本??迫雽W學生對應出生年份為2004年。按照平均18 歲上大學計算,2004 年到2017 年的出生人口規?;痉€定在1580萬人以上。據此估算,我國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市場將穩中有升。隨著我國適齡高教人口數的持續減少,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的毛入學率將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有利于加快實現我國高等教育由大眾化向普及化轉變,未來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人口出生率下降也制約著教育效率和教育資源配置[4]。在早期職業教育處于規模擴張階段,新建了大量的職業院校,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部分地方造成教育資源、設施投資的閑置和浪費。同時,由于學齡人口達到峰值后下降,大城市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資源供需不足的矛盾得以緩解,對資源的要求也將逐步降低,從而使高等教育經費不足、師資不足、設施不足等壓力得以釋放結構性調整,為教育發展提供機遇。

(二)激發職業院校改革動力,為我國職業教育轉型創造契機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不只是國家政策層面的要求,也是在人口出生率減少的情況下,人民對更加公平、質量更高的教育的現實期盼。隨著學齡人口的減少,學生升學焦慮將逐漸減弱,升學會變得更容易,學生選擇權更多的時候,職業教育必然會進入買方市場,會激發各個職業院校增強內部改革的動力。學校之間的競爭也會加劇,同時也為職業教育本身可能提供了系統優化和提高質量的契機,促使改革意愿和動力不強的學校被迫改革。各院校為了生存需要,必然會調整戰略進行差異化、特色化發展[5],這將更加有利于整個職業教育辦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學生會有更好的學習體驗。

四、人口出生率下降后未來職業教育的應對策略

針對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問題,應改變職業教育發展的觀念和政策,采取“各就其位、合理布局、貫通層次、有序競爭”的思路和具體措施,對職業教育體系重新進行系統設計,在職業教育生源調控與渠道拓展、職業教育發展理念、專業建設與教學管理、教師動態管理、職業教育布局、職業院校規劃編制等方面,綜合解決人口問題對職業教育的影響,通過職業教育發展策略調適,創造新的人口質量紅利。

(一)宏觀調控職業教育生源,積極拓展生源渠道

1.宏觀調控招生名額

2022 年,我國臺灣地區生源減少導致高校招生未滿的問題就很突出,參與招錄學生數較往年大減1.1 萬人,由于學校未及時調整招生名額分配,最終導致缺額超過1.4 萬個。日本、韓國都出現類似問題[6]。為適應生源減少變化,要制定好招生計劃,宏觀調配好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招生比例。穩住中職教育,發展高職教育。

2.中高本貫通發展,宏觀調控普職比

在傳統廣場設計中,設計的關注點往往集中于自身的空間組織及景觀設計,依靠自身的空間環境保證廣場的活力.但過度關注廣場自身空間設計,忽略與周邊的聯系,很容易形成與周邊空間相孤立的獨立空間.而這種孤立與自身的空間形態有關,如同中山路教堂廣場一樣,形態上過于獨立的廣場空間不但弱化了自身極富特色的歷史文化色彩、降低了空間品質,更阻礙了中山路街區的良性發展.因此,廣場設計應該注重空間屬性的優化與升華,從空間形態和結構出發,通過對自身和周邊空間的控制,加強廣場空間與傳統商業街區之間的聯系.

與國外情況有所不同的是,目前我國中高職畢業生想要升入本科院校深造,上升通道的銜接依然存在不足的問題[7],這讓職業院校在廣度和深度拓展上存在阻礙。本科錄取率是決定中職和高中招生的最終指揮棒,應合理調配中職院校與普通高中的高考升學招生比,讓更多中高職院校與大學對接,實現二者升學率大體相近。調動學生去中高職讀書的積極性,緩解其面臨的生源不足問題。

3.開放成人職業教育與培訓,拓展非學歷教育生源

政府通過采購或資助高職院校,為所在區域和有關產業提供職業培訓服務,以靈活方式提供高中后三個月、半年、一年等各類非學歷證書教育或在職學歷教育,以及為政府或企業提供其他專項服務。學歷教育因適齡人口減少而萎縮,職業院??梢蚤_放成人職業教育與培訓,招收沒有相關的職業培訓、沒有技能等級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的農民工、下崗工人、退伍軍人群體,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職前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其崗位工作技能和效率,優化人力資本。

4.積極拓展職業院校的國際招生

在歐美,很多大學就是靠留學生的學費支撐的,我國可以參照目前歐美高校的普遍做法。當國內生源不足以支撐學校發展時,就應該未雨綢繆,通過海外留學博覽會宣傳手段,大力發展職業院校的國際招生。通過合作辦學、境外辦學等開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緊缺專業、對外漢語專業等,以此來招收外國留學生。

(二)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提升職業院校辦學質量

未來職業院校招生規模的縮減,必然導致職業院校數量的縮減。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優勝劣汰將成為職業院校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法則。在國家政策支持減弱的情況下,職業教育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真正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個性化的教育。

1.職業教育理念變化:從規模到質量

2.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從求全到求專、精、特

專業建設關系到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提高。發展特色專業、優勢專業,淘汰落后專業及沒有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專業。人口老齡化問題日漸嚴重、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不斷減少,迫切需要職業教育立足現狀,完善專業設置和精品課程建設,用勞動力素質能力提升應對而因數量減少造成的不足,由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近年來,人口就業結構的變化表現為向服務業轉移,從體力勞動向“智力+體力”勞動轉移,從低含量技術向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轉移。

3.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從大班制轉向小班制教學

一是適時主動調節辦學條件標準,比如對班額的調控,能使學校供給保持相對穩定,有一定量冗余,避免財政資源浪費。二是隨著生源減少,職業院校轉向小班化教學,縮小班級規模,教育教學轉向更關注個體學業質量,提高班級管理和教學的有效性,寬進嚴出。三是加強教師專業技術技能學習提升,特別是要提升小班化教學、個性化教育以及數字化教學能力,通過質量內涵提升,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

(三)嚴格教師退出機制,動態調整職業教育教師編制

世界上經歷了“人口塌陷”的國家在教育上都經歷了這樣一個趨勢,即人口出生率降低所帶來生源減少的情況下,教師的需求以及生師比都會相應降低。盡管人口高峰期出生的60 后、70 后教師將迎來集中退休潮,且沖掉一部分過剩的職校教師。一是在穩定部屬和省屬師范大學招生計劃的同時,逐步減少師專和高職高專的師范生招生,保持一定的師資規模和質量。二是職業院校將出現更為嚴厲的教師退出機制。退出渠道包括待崗、轉崗、離崗退養,解聘等。職業教育管理部門應該動態調整教師編制標準,購買合同制等教學服務制度創新,應對教師配置的短缺與過剩反復出現的問題。三是做好教師招錄控制,調整用工形式。通過購買服務、合同制、勞務派遣制等解決教師階段性、結構性過剩的問題。

(四)實施撤、并、轉等整合,優化區域內職業院校布局

為應對人口出生變化,相關部門應該做出前瞻性的頂層設計、科學布局學校發展。

首先,調整高等教育結構,推動地方本科院校向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應用型學生為主的職教本科院校轉變;大幅度提高職業院校校園建設標準,降低師生比,嚴格控制新建學校,避免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出現。同時,盡量避免在學位需求波動較大的年份,簡單大規模建設或撤并學校。

其次,根據區域人口流動的動因,分析是教育差距還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導致的,從而推動職業教育在注重效率的同時,兼顧均衡,優化學校布局。采取撤銷、合并、兼并、劃轉、轉型、共建等形式,整合一批弱、小、散、亂的職業院校,推動職業教育資源向優質學校集中。不同類型的學校合并以后可以成為綜合類學校,發揮學科互補的一體化優勢,實現辦學規模和實力的迅速增長。類型相同的學校合并以后可以成為行業特色學校,發揮1+1>2的整體效應。

最后,我國要重點關注職業院校均衡發展,優化和調整高職院校的區域布局。特別是在中小城市的職業教育布局要注意均衡問題。我國面臨著東部與中西部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城市和農村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其不平衡,很可能因為未來人口出生率的降低而加劇變化。堅持普職比5∶5,統一生均撥款,穩定職業院校規模,補短板、強弱項,全面提高職業院校的辦學質量。

(五)科學預測未來人口變動趨勢,完善職業教育發展規劃

面對我國人口出現的新變化以及對教育可能產生的沖擊和影響,教育系統要加強研究,提前部署,科學應對人口變化趨勢。職業院校應該有一個比較長遠的辦學目標,在5~10 年的短期規劃上,還要有20~30年的遠景規劃,要把人口變動因素考慮進去。避免生源不足可能帶來教育資源的浪費。相關部門需建立人口變動動態監測體系,科學預測未來人口變動趨勢與教育資源配置關系,并據此完善職業教育供給規劃,保障職業教育供給效率的提升。

教育部門要會同計生、戶籍人口管理等部門,深入研究人口與環境變化,包括生育率變化、人口遷移、人口老齡化等,充分研判出生人口、城鎮化人口流動對不同職業教育階段的影響,對中職影響和高職影響要細分研究,提高教育政策的前瞻性和資源配置效率。主動調整教育結構,未來教育資源的配置要充分考慮農村向城市轉移這個大趨勢,教育資源優先投向城區是更有效率的。逆城市化發生后,資源再向三四線城市,鄉村配置,優化教育布局。

為延緩人口持續下降的基本趨勢,國家應該調整人口發展戰略,通過生育激勵計劃,建設生育支持政策體系來促進生育率的提升,除了降低生育成本外,完善醫療、養老等社會福利保障制度,還可通過減免職業教育學費等措施減輕家庭養育負擔。

猜你喜歡
出生率生源人口
長洲怡生源記貨單考論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轉型為何在加速 精讀
No.5 2020年出生率創新低
出生率創新低,都是壓力惹的禍嗎?
農村生源不是“搖錢樹”
人口最少的國家
1723 萬人,我國人口數據下滑引關注
高校生源危機:“狼真來了”
關于獨立學院建設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