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心聚力夯基礎丘區“糧倉”更豐盈
——資陽市安岳縣機電提灌站建設“六化結合、三項機制”探索實踐

2024-01-22 06:47石國安鄧林楊雪松劉燕承蔣顯毅
四川農業與農機 2023年6期
關鍵詞:安岳縣糧倉管護

石國安 鄧林 楊雪松 劉燕承 蔣顯毅

資陽市安岳縣農業農村局,四川資陽

1 基本情況及問題

1.1 安岳縣“三多三少”現狀

安岳縣耕地面積9.99 萬hm2,其中坡度7°以上耕地6.53 萬hm2、占比66%,水低田高問題突出;旱地面積5.82 萬hm2、占比59%,78%耕地都在8 個中型灌區有效灌面之外,遭遇嚴重干旱,水源無法保障;地處沱涪兩江分水嶺,冬干、春旱、夏秋連旱氣候特征明顯,“靠天吃飯、靠雨抗旱”的望天田面積達3.42 萬hm2、占比35%,農業發展“三多”矛盾日益突出。累計建成山坪塘7 429 口、“帶病”運行占比近50%,提灌站593 座、正常運行占比不足80%,河流1 071 km,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634 m3、僅占全省平均水平的1/5,水利設施“三少”問題亟待解決。

1.2 裝機規模及提灌能力

安岳縣機電提灌站總動力2.26 萬kw、占農業機械總動力2.4%,其固定資產總值達1.24 億元以上。常年提水7 000 萬m3左右、干旱年份提水9 000 萬m3左右,控灌面積6.03 萬hm2左右、占耕地面積60%左右、占安岳縣水利工程總有效灌面的75%,承擔了35 萬余人、17.7 萬頭牲畜的生產生活用水。

1.3 機電提灌存在主要問題

1.3.1 建設投入不夠

各級財政投入專項資金極少,常年分配安岳提灌站技改維修資金約40 萬~100 萬元,對于糧食、生豬產業均居全省第二的農業大縣實屬杯水車薪。從2010 年后統計數據看,安岳縣平均每年完成提灌站技改不到4座、新建不到6座,提灌設施更新改造速度趕不上老化速度。

1.3.2 設施運轉不良

2000 年以前修建的機電提灌站占總量的94%,服役期在20~50 年以上,超過了正常運轉年限。這些提灌站年久失修,耗能高、出水低,帶病運行嚴重,每立方米水投入成本為0.80~1.20 元、高出新建提灌站50%左右,同時還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1.3.3 建后效益不優

機電提灌設施配套差,綜合效力大打折扣。例如,設計高程和規劃選址不合理,造成無水可抽或水頭太低,不能抽水抗旱。又如,泵站與渠道不配套,有機無渠或有渠無機情況依然存在,多數渠道未開展清淤、防滲整治,遠距離調水無法進行。

1.3.4 建后管護不足

現行制度未對管護經費來源和標準進行明確規定,鄉鎮(街道)沒有將后期管護費用列入財政預算,大部分村集體均無專項資金用于后期管護,造成管護責任難以落實,設備損壞后無人維修,部分提灌站還存在人為損壞電機、設備被盜的情況。

2 解決思路和具體舉措

2.1 總體化與定向化結合,探索統籌整合機制

針對安岳縣機電提灌站帶病運行嚴重、“望天田”占比高、綜合效益不高等問題,切實轉變“等政策、靠項目”發展思路,千方百計凝聚項目建設合力。

2.1.2 轉變思路聚合力

歷年來,提灌站建設均是使用中省專項資金,不能從根本解決農業用水難題。2023年以來,縣委、縣政府針對安岳丘區“三多三少”實際,通過拓展項目渠道、創新工作舉措,將提灌站建設根植于高標準農田、“旱改水”、中小河流治理、產業集群、產業強鎮、園區建設等涉農項目規劃設計,拓寬項目建設資金來源渠道。樹立“項目整合、內部挖潛、業主投入、社會參與”思路,建立“資金性質不變、管理渠道不變、建設使用不變”涉農項目整合機制,做實項目資金源頭整合,集中突破、成片示范。全年整合鄉村振興獎勵資金、銜接資金、農村綜合改革、農業生產救災、產糧大縣、移民后扶、革命老區等涉農項目資金15 個,總金額3 670萬元,專項用于提灌站建設,切實解決項目資金投入問題,真正逐步解決農業用水根本性問題。

2.1.2 系統謀劃聚合力

堅持“一盤棋、一體化”推進項目建設,精準摸清帶病運行、發展需求、區域布局等底數,將不同水源點、用水點統籌考慮,依據“天府糧倉”安岳“六線七園”和鄉村振興“三環兩軸十片”空間布局,科學制定《安岳縣2024~2030年農村機電提灌站建設規劃》,強化規劃的剛性執行和整體實施,確?!澳昴暧凶兓?、三年出成效”。2023 年,新建農村機電提灌站54座、維修維護技改83處。

2.1.3 集中示范聚合力

按照“重點區域+重點對象”原則,率先推進糧食主產區、“六線七園”等重點區域農業灌溉設施配套,加大對種糧大戶、新型經營主體等重點對象項目需求支持力度,集中在糧食主產園區、鄉鎮、村進行難題破解、技術示范、機制探索,以點上突破示范帶動面上提升,推動安岳縣種糧大戶經營面積達0.59 萬hm2、同比增加0.37 萬hm2、增幅達167%。

2.2 標準化與差異化結合,探索高質高效機制

針對傳統提灌站能耗高效率低、老舊模式多科技含量少、設備老化、渠系損毀等問題,在標準建立上下功夫、技術革新上作文章、設施配套上出實招,確保項目節本增效、安全可靠。

2.2.1 “五化一體”促高質

按照“30 年不落后、50 年還能用”標準,科學制定《安岳縣機電提灌站質量技術手冊》等文件,將機房整潔美觀化、管道安裝順暢化、設施新型節能化、設備運行數字化、日常管護常態化的“五化”標準,作為項目驗收、績效考核重要指標,確保項目建設質效。安岳縣新增灌溉面積0.5萬hm2、恢復灌面0.77 萬hm2,涉及46 個鄉鎮(街道)、210個村。

2.2.2 “兩技融合”促高能

建設過程將技術改良和科技運用放在突出位置,推行IS 離心泵變真空潛水泵、磚混結構泵房變裝配式泵房等核心裝備變革,起到保護電網、延長機泵壽命、平衡運行等作用。依托縣級智慧農業綜合平臺,選定元壩、天林等鄉鎮實施遠程控制體系試點,開展遠程節水灌溉示范。技改后新建的機電提灌站同比用電費用降低40%~50%、人工費用降低50%以上。

2.2.3 “1+N配套”促高效

為更好發揮項目節水灌溉效益,出臺節水灌溉項目建設支持政策,鼓勵業主根據不同作物生長特性、灌溉需要,合理使用“電灌站+水肥一體”“電灌站+噴灌”“電灌站+微灌”“電灌站+滴灌”等田間高效節能灌溉配套模式,淘汰大水漫灌等高耗水的陳舊方式,做好“農業灌溉最后一公里”文章,提灌站綜合效率不斷提升。安岳縣新建田間灌溉設施0.13萬hm2、用水量同比降低60%以上。

2.3 組織化與市場化結合,探索共建共享機制

針對因機電提灌站管理機制不健全,導致“政府大包大攬”、管理權限不清、建后管護缺失等問題,積極探索建、管、營、運體系有效路徑,著力構建“政府主導、各方參與、市場運作”發展格局。

2.3.1 注重農戶主體

落實提灌站電費補貼政策措施,創新“農戶參與規劃+農戶投工承諾+農戶工程監管”機制,既提高了工程質量、加快工程進度,又切實減輕了農戶負擔,充分調動農戶參與建設積極性,安岳縣農戶籌工籌勞折合資金1 320萬元。

2.3.2 注重建后管護

每年設立縣級農田水利管護專項經費500 萬元,對取得確權登記的農村機電提灌站,按小型提灌站每年0.50萬~0.80 萬元/座的標準安排維修維護經費,在農業生產關鍵期、蓄水保水黃金期開展全覆蓋專項督查,發現管護不力的機電提灌站,取消近三年的維修維護經費,確?!坝腥斯?、管得好”“有水可提、動力充足、管網完備”,全年農業生產用水機電提灌穩定在8 000萬m3以上。

2.3.3 注重市場運營

按照投資來源和管護需求對安岳縣647 座機電提灌站進行確權登記,因地制宜推行“拍賣經營權、集體經營管理、租賃承包、協會管理”四種模式,多渠道保障運行工資、用電、維修等費用,提升提灌站運轉效率,分類推進縣域提灌站運營邁向市場化,做實提灌站建設“后半篇”文章,增強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確保農業穩產高產、抗災奪豐收。截至目前,縣域提灌站營運市場化率達90%以上,推動正常運行率達95%以上。

3 總結和展望

3.1 保障農民權益是前提

農民是機電提灌站建設主體、受益主體,須充分尊重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等意愿,建設規劃優先考慮農戶要求最迫切、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安岳縣制定項目建設“三不立”標準,即農民積極性不高的不予立項、鄉村干部不支持的不予立項、投入產出效益差的不予立項。同時,項目建設充分發動農戶“投工投勞”,既可提高工程質量、加快工程進度,又切實減輕農戶負擔,充分調動農民參與機電提灌站建設積極性。

3.2 多元投入體系是關鍵

促進機電提灌站快速發展,就必須加大資金投入,除了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外,須加大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力度,切實做到“集中力量辦大事”。同時,鼓勵采取對外開放的形式,從社會中獲取到更多資金,從而完成市場化運作。資金籌集過程中,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通過多渠道多層次的籌集方式,加強對資金來源渠道的完善,為機電提灌站建設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3.3 實施配套完善是核心

機電提灌站是“五小水利”設施工程重要部分,只加強提灌站建設,不注重配套設施完善,很難提升耕地灌溉水平和水資源利用率。安岳縣建立水務、農業、電力等部門聯動協同機制,根據丘陵地區地質地貌和水資源實際,因地制宜配套變電工程、引水工程,與渠、池、溝、塘相結合配置水資源提、引、蓄、節工程,提高灌溉保障率和節水效率。

3.4 長效管理機制是保障

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經濟效益并重”原則,正確處理責任、權益、利益之間的關系,根據所有權和收益權決定管護權,落實提灌站所有權,建立權責明確、管理規范、資金多元、營運專業、服務完善的管理機制,推動提灌站良性運行。建立農民用水協會,與工程建設同時規劃、同時運作、同時驗收,按照“誰使用、誰管理;誰收益、誰負擔、誰維護”原則進行運作,確保機電提灌站質效。

綜上所述,作為農業灌溉重要基礎設施,機電提灌站具有工期短、占地省、投資少、見效快等顯著特點,是解決丘區農業生產用水最直接、最有效方法。安岳縣作為丘區農業大縣,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在“六化結合、三項機制”上持續創新探索,建立健全“建、管、營、運”體制機制,加快推進丘區提灌站進入網絡化、自動化、智能化、集約化發展軌道,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夯實保障,為農民致富增收奠定基礎,為實現丘區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

猜你喜歡
安岳縣糧倉管護
2022年將農村公路管護領域就業崗位穩定在80萬左右
好糧倉就是硬底氣
寒冷天氣 咋管護羔羊
豬八戒吃西瓜
糧倉
入秋養羊管護 不同于春夏季
糧倉
森林管護中GPS技術的應用
樹懶的糧倉
有錯即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