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研究綜述
——基于CiteSpace的文獻計量和可視化分析(2008-2023年)

2024-01-22 05:30藍錦斌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研究

藍錦斌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 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1121)

中國共產黨的形象是指中國共產黨依據黨的指導思想、宗旨和目標等,在政治過程中呈現出的行為狀態和整體面貌通過外部展示和媒介傳輸后,在人們頭腦中形成的感覺認知和價值判斷[1]。傳播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通過有意義的符號進行信息傳遞、信息接收或信息反饋活動的總稱[2]。它是一切社會交往的實質。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是指中國共產黨作為主體將客觀實體——中國共產黨形象,通過外部展示和媒介傳輸,面向國內及海外的國家、團體組織和個人由內向外的主動輸出過程。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要求我們:“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盵3]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塑造、傳播好自身形象是新時代面臨的重大使命。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學界對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關注度相較于對其他研究領域的關注度較低。近年來特別是建黨一百周年以來黨的形象傳播研究逐漸升溫。本文基于CiteSpace軟件對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現有研究成果進行文獻計量和可視化分析,以期得出一些規律性的認識,為當下中國共產黨的形象傳播研究提供些許借鑒。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一)研究方法

CiteSpace 全稱為Citation Space,作為當下計量學與數據可視化發展背景下的一款文獻分析軟件,它被應用于數據信息熱點分析,如關鍵詞和主題詞共現;研究演進路徑分析,如時序維度與主題聚類結合的時間線圖和時區圖;研究群體發現,如作者機構、作者耦合等網絡示圖。本文采取CiteSpace(6.1 R2)對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研究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生成可視化知識圖譜后對其研究現狀進行剖析并對未來研究予以展望。

(二)數據來源

本文以“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為主題詞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進行檢索,因中國知網收錄該主題首篇文獻在2008年,故檢索時間跨度為2008-2023年3月10日,共檢索出相關文獻91篇,其中學術期刊論文68篇、碩博學位論文15篇、會議論文2篇。本文以此統計數據為依據,用CiteSpace軟件做文獻利用計量圖譜分析。

二、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一)年度發文量分析

考查文獻量的變化與時間跨度的關系是分析某一研究領域知識變化的重要方法。通過梳理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文獻發表時間分布圖(見圖1)可知,相關研究的發文數量特點鮮明,在2008年以前,關于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研究在公開刊物上極為鮮見,2008年中國知網收錄該領域研究文獻1篇,而到了2021年建黨一百周年之際該領域研究出現了一個高潮——由2020年發文量的5篇,一躍至2021年的22篇和2022年的20篇,2023年截至3月初為2篇。從統計數據來看,雖相較于其他研究領域,該領域研究公開發文量不多,但不難發現近兩三年來學界對于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研究熱度呈現上升趨勢,為黨的形象傳播研究增添了新內容,激發了新活力,學界對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研究的關注度和積極性得到了極大提升。

圖1 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文獻發表時間分布圖

(二)研究力量分析

相關科研機構與相應的作者是考察某一領域研究力量的重要視角。其中,科研單位作為促進學科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孕育學術共同體的重要平臺。作者則是學術成果產出的直接生產力要素,決定了研究成果的數量和質量。

將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的相關文獻數據導入CiteSpace軟件,對作者進行聚類可視化分析,得到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研究的發文作者聚類圖(見圖2)。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研究的發文作者人數共102位,發文兩篇以上的有佟坤達、高金萍、李濤、趙冰冰、張靜、許正林、王智麗、歐庭宇、劉小燕、吳陽松、高翔、王卓軒等人。大部分作者與他人的連線只有一條或者無連線,但崔遠航、余躍洪、趙甍源、劉小燕和李蕙帆則形成了4條連線,密度為0.0060,連線愈多說明作者之間的聯系與合作愈緊密。通過作者聚類可視化分析,有助于了解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群,有利于分析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研究領域的作者結構層次及其學術交流與合作情況等。分析發現作者來源集中于高校,如教授高金萍、李濤、許正林、劉小燕等;碩博研究生佟坤達、王智麗、歐庭宇、王卓軒等,表明高校學術群體是國內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研究的中堅力量。但圖譜上稀疏的連線表明發文作者之間聯系不緊密,尚未形成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術共同體,這對于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之研究的進一步深化發展不利。

圖2 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研究的發文作者聚類圖

對相關研究機構可視化分析,得到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研究主要機構知識圖譜(見圖3)。該領域相關研究機構數目達到92個,連線為27條,密度為0.0065,均呈現單獨分布之狀,表明研究機構之間亦缺乏緊密的聯系與合作。發文量達2篇及以上的研究機構有14個,包括中共中央黨校、上海大學、中共浙江省委黨校、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貴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等。通過圖3發文情況可初步看出,清華大學、上海大學、同濟大學、貴州師范大學及中共中央黨校等是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領域研究的主要科研平臺。進一步分析發現,國內東部地區涉獵該研究領域的科研機構數量顯著多于中西部地區,從這一角度來看,黨的形象傳播研究力量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圖3 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研究主要機構知識圖譜

(三)關鍵詞共現分析

表1 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研究關鍵詞頻次排序

圖4 中國共產黨海外形象傳播研究的關鍵詞共現知識圖

以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年度發文量分布圖(圖1)和該主題的關鍵詞共現知識圖(圖4)及關鍵詞頻次排序表(表1)為考察主線,可以發現,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近年來學界對于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軟實力提升的高度重視,如“國際形象”“政黨形象”“國際傳播”等的關鍵詞出現頻次較高,表明學界愈來愈關注黨的形象的海外傳播。近年來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在這一過程中,中國需要爭取更多的話語權以實現國家軟實力的全面提升,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作為話語權提升的重要基礎,理應受到重視?;邳h和國家高度重視軟實力提升的現實訴求,學界對于該領域的關注迅速升溫。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黨的形象構建與傳播,在國際舞臺謀求與我國綜合實力與國際地位相匹配的話語權的現實需求會推動相關研究向縱深發展,今后的一段時間該研究亦會持續成為熱點。

三、文獻綜述

CiteSpace作為文獻計算工具,只能通過數據統計直觀地呈現某研究領域的關注熱點、作者和發文量的變化,對于當前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研究內容、方法和路徑等,還需要從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理論邏輯、方法路徑、價值效用等方面做進一步的文獻梳理。

(一)關于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理論邏輯研究

理論邏輯即指從思辨視角探索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是理論創新的重要路徑。學界研究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理論邏輯根據學科可分為傳播學視角、政治學視角和歷史學視角。

1.傳播學視角

王智麗從傳播的主體心理和傳播的受眾心理兩個維度出發,認為在準確把握受眾的心理和已有的認知框架基礎上,尋求主體與受眾的廣泛共識,繼而展開針對性的精確傳播是中國共產黨在國際形象傳播過程中不可忽視的環節[5]。胡亮對于當下黨的海外形象傳播從傳播學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對于加強對外傳播體制機制平臺的系統性建設,提升對外傳播的綜合性效能,最終把握好國際傳播的整體態勢具有重要的意義[6]。高金萍指出黨的形象可圍繞中國特色敘事進行傳播。作為一種敘事策略,中國特色敘事是一種對國際輿論引導的思想武器,在傳播形象過程中有利于中國共產黨匹配到與自身實力相當的國際話語權,中國特色敘事亦成為展示中國國家形象和中國執政黨形象的立體有效方式[7]。

2.政治學視角

劉朋在《中國的政治認知與國家形象傳播演化》一文中,以中國共產黨對中國政治的認知為發軔點,探究了政治認知領域的轉化觸發形象傳播的演化路徑[8]。李彥冰從政治學視野出發,強調了政治元素對于黨的形象傳播的重要性[9]。他認為政治理念從根本上決定著中國共產黨海外形象傳播的基本形態;政治話語有針對性地指向于在傳播過程中出現的話語方式問題;政治語境則泛指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與傳播的宏觀背景[9]。汪如磊認為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執政績效、執政的體制與機制等政治因素會影響黨的海外形象傳播[10]。

3.歷史學視角

秦在東、張靜回顧了長征時期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形象,認為語言傳播與非語言傳播是長征時期黨的形象傳播的重要方式[11]。朱欽勝指出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的形象各具特色,黨在中央蘇區時期首次以執政黨形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黨的形象早在蘇區時期就已經直接關乎黨的前途與命運[12]。李彪和鄒美玉對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的百年演變歷程進行了詳細梳理。他們將這一演變歷程分為成立早期、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到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后四個重大階段[13]。他們認為當前中國共產黨的形象正發生巨大的變化、總體形象發展趨勢向好[13]。李濤、佟坤達從歷史學視野出發對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海外形象傳播的背景、實踐、效用進行了總結,認為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形象宣傳的基本思路和布局賡續至今給新時代大黨形象傳播留下彌足珍貴的經驗[14]。

(二)關于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方法路徑研究

學界對于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方法路徑研究,依據傳播學和政治學的傳播媒介分類方式,主要可分為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三種。事實證明這三種傳播路徑對于促進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傳播的效果均很顯著。

1.人際傳播路徑

劉朋認為20世紀80年代以后中國政府側重于向國外的社會精英群體傳播國家和黨的形象。在20世紀80年代末,由于世界局勢和中國內政的影響,國外民眾亦成為中國政府進行新一輪解釋說明自身形象的重點人際對象[8]。黃德林、張婧寧指出在延安初期,愛國民主人士作為有一定社會地位、政治威望高的知識分子群體,曾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擴大了黨的政治影響和形象傳播范圍[15]。趙冰冰、高翔指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2011年),一些國際友好政黨領袖為表示對我黨成立90周年的慶賀而專門接受采訪并撰寫文章,通過各自不同的視角勾畫新時期的中國共產黨形象,對黨的形象傳播做出了重大貢獻[16]。

2.組織傳播路徑

蔡暢詳細記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新中國婦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的舞臺向外界展現的光彩形象。在這個舞臺上,她們不僅表現出高度的國際責任感、堅定的自信心和卓越的參政能力,而且加深了同各國婦女間的友誼,擴大了新中國對外交流的渠道,這使得作為執政的中國共產黨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有了突破性的提升[17]。胡國勝指出在解放戰爭時期晉察冀日報社、晉冀魯豫中央局、大連大眾書店、東北書店等機構出版的報刊、書籍成為傳播毛澤東形象的重要載體,中國共產黨還借助教育機構等傳播、建構毛澤東的名字符號及其意義。毛澤東作為第一代黨中央領導人,其個人形象的對外傳播也代表著中國共產黨在海外的形象傳播[18]。

3.大眾傳播路徑

祝邈指出新聞傳媒擔負著塑造和傳播中國共產黨形象的偉大使命,作為大眾傳播的普遍方式,它成為黨的喉舌,對黨的先進性建設有著深遠的重大意義[19]。劉翔宇對中國大眾傳媒傳播黨的國際形象給出了自己的見解,他指出在遵循大眾傳播規律的前提下要保持自身的獨特性,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為指導的原則,這樣黨的形象輻射世界時也就具備了馬克思主義色彩[20]。郭少飛、陳玥樺認為延安時期一些外國記者以影像為載體,真實而深刻地記錄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實踐、英勇抗戰、文藝生活、民主氛圍等時代圖景,傳播了延安作為全中國革命模范基地的先進形象。這些圖景和形象已成為永恒的政治、歷史與藝術鏡像[21]。程贊認為在新形勢下要強化主流媒體建設,拓展傳播主體,促進中國共產黨正面積極形象的海外傳播。他以英國著名導演柯文思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取得的成功為例,指出以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為鉚釘,展示多維、真實、全面的中國國家形象,也能有效地促進中國共產黨的海外形象傳播[22]。

(三)關于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價值效用研究

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多年來,黨及其領導人的形象經歷了數次解構與重建。中國共產黨形象轉變具有歷史和現實的合理性,而頗具時代特征的黨的形象的對外傳播必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效用。學界主要從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展開研究。

1.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理論價值

(1)豐富和完善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研究。中國共產黨形象的演變與時代要求相契合,是黨史研究的重要內容。對于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時期的形象傳播研究有利于豐富和完善黨史研究。劉朋指出,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是決定中國國家形象的本質性因素,亦會影響中國國家形象的演變趨向。對于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研究不僅有利于補充黨史研究內容,且有利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8]。李洋指出,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一整套的發展布局和政治理念,不僅給國際提供了中國方案,亦給世界傳遞了良好形象,多方位呈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23]。

(2)有助于構建中國的話語體系,提升國際話語權。二戰結束以后,西方發達國家憑借超強的軍事、經濟實力掌握了國際話語權和引領世界輿論的主導權。中國共產黨的形象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西強我弱”的國際話語體系,有利于中國掌握與自身實力相當的話語權。秦在東指出我黨形象的海外傳播工作實現了黨內自我建設和黨外贏得支持擁護的雙重目標,還構建了獨立特色的話語體系和風格[11]。張進軍指出國家形象和話語體系關系到國家文化軟實力和話語權,而中國共產黨的形象傳播工作對于中國話語體系建構的貢獻,使其成為國家綜合實力的深層次體現[24]。程贊指出國家形象的建設以塑造傳播好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形象為基礎前提,黨的形象的真實有效傳播利于提升我國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22]。中國共產黨形象的正面傳播亦是消除涉華負面輿論影響的中心環節[22]。

2.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現實意義

(1)爭取國際上的理解與支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工作旨在爭取國際上的理解與支持。廖華英、陳勇指出在抗戰時期,戰地記者斯諾借用西方文化價值觀來描述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巧妙且成功地縮短了讀者與中國共產黨人之間的距離,中國共產黨的正面形象得以樹立,爭取到了國際上的理解和支持[25]。史漢青指出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不僅利于拓展外交渠道,亦利于提高國際聲望,取得國際上的支持和認可[26]。簡婷指出中國共產黨海外形象傳播工作有效克服了組織傳播上的欠缺,為世界各國人民認識中國共產黨和其領導下的工農紅軍打開了通道,同時,共產國際亦因中國共產黨的傳播工作,清晰地看到了中國的革命歷程[27]。

(2)增強了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影響力。增強自身的國際影響力是所有國家政黨主體孜孜以求的目標。胡國勝指出抗戰時期毛澤東形象很多時候代表了整個中國共產黨的形象。毛澤東形象的傳播,不僅加快了革命的社會化進程,并且也極大增強了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影響力[18]。張樹軍指出習近平在主場外交中形成了獨具魅力的話語表達,作為國家領導人亦代表中國共產黨在國際舞臺釋放影響力[28]。

(3)澄清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形象的部分誤讀。出于文化意識形態、傳統觀念差異以及國際政治戰略利益沖突等因素,世界上不少國家對中國和中國共產黨存在認知上的誤讀與偏見。黃德林、張婧寧指出黨的形象的海外傳播有利于促進國際交流。他認為黨的形象傳播是一種對外視角,強調與公眾的互動與溝通,在互動與溝通的過程中,國際社會民眾對我黨亦會有良好的認知[15]。佟坤達指出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工作,在國內以自主獨立的交往姿態贏得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在國外以第三國際政黨的形象激發了海外人士對中國共產黨的濃厚興趣,也逐漸澄清了國際社會部分人對黨的形象的誤讀[29]。林緒武指出黨的良好形象傳播不僅獲得了來自國際媒體的正面評價,且有力地回擊了西方國家的攻訐和出于意識形態文化價值觀的偏見[30]。

四、研究述評

綜上所述,學界目前在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理論范式、方法路徑、價值效用等方面展開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贑iteSpce的年度發文量和研究力量可視化分析,不難發現對于黨的形象傳播研究高峰始于2021年建黨100周年,該年研究成果的小高峰為后續的形象傳播研究奠定了基礎。關鍵詞共現分析反映了黨的形象傳播研究近年來逐漸擴展到國際視域。但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研究成果相較于其他相關學科方向領域的研究成果仍相對較少。目前存在研究視域有待拓展、研究內容亟須深化、研究體系有待加強等問題。未來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有針對性地深化該領域研究。

(一)主要成就

1.理論成果

學界已經初步明晰了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研究范式。主要從傳播學、政治學和歷史學視角出發,探討了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三種路徑: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部分學者據此對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價值效用展開研討,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學界在一些相關議題上已達成共識并取得一定成果,對政黨形象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基礎性作用,豐富了中國共產黨黨史研究內容。

2.實踐成果

學界認為,對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理論與實踐的探析,有利于從相關歷史縱深中總結出有益于當下大黨形象傳播的實踐經驗。諸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中國共產黨海外形象由國內大黨一躍成為影響輻射全球的無產階級政黨,鑒于這樣的形象變化,新中國同東南亞各國出現睦鄰友好的外交局面。這為現今我們處理與南海鄰國的關系提供外交形象傳播上的參考。

3.研究方法

學界近年來運用文獻研究法、比較分析法和歷史研究法等從傳播學、歷史學、政治學等學科視角推進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研究。研究方法的廣泛運用有利于該領域研究的深化拓展。

(二)研究局限

對于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還有許多需要深化的方面。

1.研究視域有待拓展

一方面,在學科視角上雖已有學者運用傳播學、政治學、歷史學等研究范式對我黨形象傳播展開研究,但是缺乏較為完善的多學科融合分析視角。另一方面,針對該領域的研究,學界多從政黨自我形象構建與傳播角度展開,而從他者視角展開的研究有所欠缺。

2.研究內容亟須深化

現有的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研究主要聚焦在傳播經驗分析和文本解讀方面,其研究內容上有待突破與深化。一方面,缺少了從政黨形象傳播的理論依據、政策流變、現實需要等方面的系統剖析梳理,導致對黨的形象傳播的歷時性研究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尚未形成該領域研究的學術共同體,科研機構之間缺乏緊密的聯系與合作,研究力量也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研究內容整體存在碎片化現象,導致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研究缺乏系統性,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也有待合力發掘完善。

3.研究理論體系有待加強

科學的理論體系為學科研究的進一步深化提供基礎性支撐。目前學界對于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研究尚處于基礎研究階段,在研究過程中,政治解讀強于學術闡釋。諸如對“中國共產黨形象”“中國國家形象”以政治性概念進行解釋,缺乏學理層面的總結。同時,宏觀上還需把握對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科學理論體系構建。

(三)研究展望

1.拓展研究視域

在已有的理論研究范式基礎上,融入諸如經濟學范式加強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效用研究,引入社會學、文化學研究范式加強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文化內涵研究,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加強該領域的黨史文本解讀。從傳播受眾“他者”的視域下深化研究,避免形象傳播自說自話。

2.深化研究內容

“史”“論”結合,對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的理論源起、政策流變、現實效用等方面進行系統分析。強化學者、科研機構、東中西部地區科研力量在該領域的學術交流合作,定期開展學術論壇,加強學術共同體建設。以“縱橫聯合”的方法梳理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史,縱向以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歷史時期為時間主線、以重大歷史事件為節點,從點、面、線對黨的形象轉化及其形象傳播經驗進行總結;橫向以西方發達國家政黨、發展中國家政黨、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政黨的形象傳播進行對比互鑒,為深化黨的形象傳播研究內容提供支撐。

3.構建研究理論體系

首先,對于當前學界研究范式存在的局限,未來可在深化理論邏輯和方法路徑的基礎上加強政策解讀、現實挑戰、新媒體傳播等方面的研究。其次,研究的立足點從政治話語解釋轉為學理研究。再次,整合“理論邏輯—政策解讀—現實挑戰—方法路徑—價值效用”的分析范式,對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進行系統化考察,防止研究的碎片化。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研究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