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教育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研究

2024-01-23 21:23
福建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國際化理念改革

胡 蓉

(三明學院,福建三明,365004)

一、創新教育與高校教育管理改革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著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觀念和創新態度的教育。與傳統教育方法相比,創新教育不是簡單的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學內容的增減,而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帶有全局性的、結構性的教育革新和價值追求。與此同時,創新教育理念,強調的是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旨在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潛能。這種理念不僅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反思和超越,更是對教育本質的深度挖掘和重新認知。新的發展環境下,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人才不單單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自己以及良好的實踐操作能力,也必須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創新意識以及創新精神,以此為背景,高校應該從創新理念的角度,針對教學管理工作進行創新,以此來帶動學生的健康成長。

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是一場涉及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全方位的深刻變革。這場變革,需要以創新教育理念為引導,通過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等各個環節,構建起一個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人性化的高等教育體系。創新教育與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是相輔相成的。創新驅動改革、改革促進創新,創新教育是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驅動力和目標,而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則為創新教育提供了實施的基礎和保障。二者之間相互促進、相互依賴,共同推動著高等教育的不斷創新和發展。[1]

二、創新教育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一)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在全球化和技術驅動的背景下,企業、組織和機構更加需要那些具備創新思維、批判性思維和跨界合作能力的人才。首先,創新思維被認為是21 世紀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傳統的教育方式往往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和培養。創新教育理念則鼓勵學生敢于挑戰現狀,發現問題,并提出新的解決方案,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其次,批判性思維也是現代社會高素質人才的必備技能。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需要能夠辨別信息真偽,獨立思考,不盲從。創新教育理念注重引導學生對現有知識和觀點進行批判性思考,從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再次,現代社會中,跨界合作能力日益受到重視。很多問題和挑戰需要來自不同領域的人才共同合作解決。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往往只關注自己的專業領域,缺乏與其他領域人才合作的經驗和能力。創新教育理念鼓勵學生跨越學科界限,進行多元化學習和合作,培養他們的跨界合作能力。因此,從現代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出發,創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改革顯得尤為重要。這也要求高校教育管理者積極擁抱創新,推動教育改革,確保教育與社會的緊密關聯和高質量發展。[2]

(二)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求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核心資源。與此同時,知識的產生、傳播和應用方式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呈現出以下特點:知識更新迅速:新技術、新觀念層出不窮。知識跨界融合:學科間的界限逐漸模糊,多領域知識的融合成為常態。創新能力成核心: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創新能力成為個人和組織成功的關鍵。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傳統的高校教育管理逐漸暴露出其局限性:教學內容更新緩慢:難以跟上知識更新的速度,導致學生學到的知識與社會需求脫節。教學方式單一:傳統的講授式教學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缺乏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鐚W科培養不足: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往往局限于某一專業領域,缺乏跨學科的視野和知識。因此,從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求出發,高校教育迫切需要引入創新教育理念,并進行相應的教育管理改革。只有這樣,高校才能為知識經濟時代培養出既有深厚專業基礎,又具備創新思維和跨學科視野的高素質人才,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3]

(三)推動教育國際化的需求

創新教育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有助于適應全球化趨勢:教育國際化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趨勢,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有助于適應這一趨勢,推動中國教育走向世界舞臺。有助于提升教育質量:創新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這有助于提升高校教育的質量。同時,教育管理改革可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效率,進一步保障教育質量的提升。有助于培養國際化人才: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可以推動課程設置、教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更好地滿足國際化人才的需求。這有助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可以推動與國際教育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和先進教育理念,同時也有助于中國高校教育的輸出,提升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綜上所述,創新教育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具有必要性。這不僅有助于適應全球化趨勢,提升教育質量,培養國際化人才,還能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4]

三、創新教育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有效對策

(一)更新教育觀念

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需求。這意味著教育管理的重點應從傳統的以教材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維。

倡導多元評價與包容性教育:[5]傳統教育觀念往往過分關注學生的學術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其他潛能和特長。創新教育理念下,高校應倡導多元評價方式,包容學生的多樣化才能,并為其提供發展機會。

強化素質教育與跨學科培養:高校應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跨學科能力。通過開設通識教育課程、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培養跨學科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推崇合作學習與師生互動:創新教育理念強調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團隊合作等方式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同時,高校也應加強師生互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以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

注重實踐教育與產學研結合:高校教育管理應注重實踐教育的地位,加強實驗室建設、校外實習基地的拓展,并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和實踐活動。此外,高校還應積極與產業界合作,推動產學研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和就業渠道。[6]

(二)創新教育管理

創新教育理念引領:高校教育管理需要以創新教育理念為引領,摒棄傳統管理模式的束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管理者應關注國際教育前沿動態,引入先進的教育理念,并將其貫穿于教育管理的全過程。

加強信息化管理: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高校應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教育管理信息化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和快速傳播。通過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強管理的透明度和規范性。[7]

構建創新型教育管理體系:高校應構建創新型教育管理體系,以推動教育管理的全面創新。這包括建立創新型教育組織結構,優化管理流程,促進管理部門之間的協同與合作,形成教育管理創新的合力。

強化教育管理中的科技與智慧應用:高校應積極運用先進科技和智慧技術,提升教育管理的效能和智能化水平。例如,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為管理者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實現精準管理和個性化服務。[8]

搭建教育管理創新平臺:高??梢源罱ń逃芾韯撔缕脚_,鼓勵管理者和教師進行教育管理的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通過平臺支持,開展教育管理創新項目,分享成功案例和經驗,促進管理創新的擴散與應用。

(三)優化課程設置

高校應根據社會需求和學生興趣,優化課程設置,增加選修課程和實踐課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同時,還應注重課程內容的更新和國際化,引入國際先進課程和教材,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9]

跨學科課程整合:高??梢源蚱苽鹘y學科壁壘,整合不同學科領域的課程,開設跨學科課程。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能力,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并適應新時代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課程內容更新與前沿性:隨著知識和技術的快速發展,課程內容必須與時俱進。高校應定期審查課程內容,刪除過時內容,增加前沿知識和最新研究成果,確保學生學到的是與時代相適應、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知識。

學生參與課程設計:學生作為課程的受眾,他們對課程的需求和興趣點有直接的感受。高??梢砸雽W生代表參與課程設計的機制,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使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

加強課程與行業需求對接:高校在設置課程時,應積極與企業和行業合作,了解行業需求,確保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相匹配。這樣培養出的學生更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強化課程評估與調整:定期的課程評估是確保課程設置優化的重要手段。高校應建立科學的課程評估體系,收集多方意見,及時發現問題和不足,對課程進行調整和改進。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制定科學的教師發展規劃:高校應明確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師發展規劃。這包括確定教師隊伍的規模、結構、素質要求等,以確保教師資源與教育需求之間的匹配。

引進優秀人才:積極引進具有高水平學術成果、豐富教學經驗和國際化背景的優秀人才。這不僅可以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還能引進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完善教師培訓體系:建立健全教師培訓體系,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培訓、研討會和學術會議,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同時,鼓勵教師進行教學研究,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

激勵與評價機制改革:改革教師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確保教師的努力和成就得到公正認可。比如設立優秀教學獎、科研成果獎等,鼓勵教師在教學和科研上取得卓越成績。

推動教師國際交流:鼓勵教師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如參加國際會議、訪學等,以提升教師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10]

(五)推動國際化交流與合作

高校應積極推動與國際教育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和先進教育理念。通過師生互訪、學術交流、合作辦學等方式,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9]

建立國際化教育戰略:高校應明確國際化教育的目標和發展規劃,制定相應的國際化戰略。通過確立明確的國際化發展方向,高校能夠有針對性地推動國際化交流與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拓展國際合作伙伴關系:高校應積極尋求與海外教育機構的合作伙伴關系,建立穩定的合作渠道。通過與國際知名學府的交流與合作,可以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提升高校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推動師生國際交流:鼓勵師生參與國際交流活動,如學術訪問、學生交流項目、國際會議等。這有助于拓寬師生的國際視野,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引進國際先進課程與教材:高??梢砸M海外知名大學的課程和教材,或者與國際合作伙伴共同開發雙學位課程,以提供更具國際化和前瞻性的教育內容。

提升外語教育水平:外語是國際化交流的重要工具。高校應加強外語教育,提高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同時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外語人才,為國際化交流提供堅實的語言基礎。

營造國際化校園文化:高校應積極營造國際化的校園文化氛圍,增進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通過舉辦國際文化節、文化交流活動等,促進中外學生的交流與融合,形成具有國際特色的校園文化。

四、結語

總而言之,新的時代背景下,為了能夠更好地迎合創新教育理念的要求,高校需要做好教育管理改革工作,其不單是高校實現自身穩定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在推動教育管理改革的過程中,高校教育管理人員應以創新教育理念為指導,從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教學管理、優化課程設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推動國際化交流與合作等方面入手,推動教育管理的優化創新,促進高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學習和發展環境,促進學生創新思維以及創造能力的發展,全面提升高校教育質量和國際化水平,實現我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國際化理念改革
聚焦港口國際化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改革之路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淺談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革備忘
直銷企業國際化并不難
改革創新(二)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進醫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