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4-01-24 09:39云南財經大學基礎教育研究院許華庚
今日民族 2023年12期
關鍵詞:傳統節日共同體中華

文·圖 / 云南財經大學基礎教育研究院 許華庚

2021 年1 月教育部印發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指出:“開展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于永續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堅守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價值自信的根基,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培養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具有重要意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是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魂育人功能,落實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系統化、長效化、制度化的重要舉措?!?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智慧、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創造了千古流芳的中華文化,各民族都為創造和發展中華文化作出了積極貢獻。讓各民族青少年都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時代賦予學校的神圣使命和光榮責任,更是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主旋律。

一、讓青少年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的象征,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基因紐帶,還是厚植民族愛國情懷的重要力量。

我校歷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在教學樓每一層都設置了不同主題的書吧。一樓以“蒙學經典養習慣”為主題,展示在國學啟蒙中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二樓以“苦讀詩書學本領”為主題,展示的是中華經典古詩詞。三樓以“立志報國樹理想”為主題,以歷代中華兒女報效祖國的故事對青少年進行啟智潤心,讓青少年從中了解中華文化,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促使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培根鑄魂,在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閱讀習慣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二、讓青少年在傳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近年來,我校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禮儀文化方面堅持開展了“開筆禮”“成長禮”“志學禮”,現在已經成為學校德育教育的精品課程。每年九月學生入學都會為初一年級及小學一年級的新生舉行“開筆禮”,同時,在老師的帶領下,師生齊誦《弟子規》,讓中華優秀傳統禮儀文化變成了學校德育文化以及課程文化的教育核心,變成了學校各民族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梁與紐帶,變成了增強學校各民族學生對中華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重要途徑。

三、讓青少年在中華經典文化中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睂W校不僅是教書育人、培根鑄魂的地方,更是進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主陣地。因此,我們要將中華經典文化重新嵌入我們的教育教學中,踐行在學生的社會實踐中。如:音樂教學中,我校每個學期都學唱一首經典古詩詞的歌曲;體育課中加入了中華武術、踢毽子等傳統項目的教學;美術課中加入了扎染、土陶、線描畫等。我校還創編了傳統文化系列校本誦讀教材,讓各個年級、各個學科、各個學段的學生了解優秀傳統文化,學會怎么做人、怎么對事、怎么對物等,進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四、讓青少年在傳統節日慶?;顒又性鰪娭腥A民族共同體意識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特別是中國傳統節日,它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中華民族最神圣和最重要的日子,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深遠的民族性,它已滲入到全體中華兒女的骨髓中。所以,過好承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統節日,有利于凝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有利于激勵人民奮發向上共創未來,有利于喚醒各民族對傳統節日的文化認同,更有利于通過過好傳統節日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我校以傳統節日為紐帶,在每個傳統節日來臨之前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喚起師生對傳統節日的記憶與熱情來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在國慶節來臨之際舉行熱愛祖國、熱愛共產黨的主題教育活動;在建黨節來臨的時候開展入黨宣誓及慶典活動。如:在2021 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系列活動中,我校師生在表演中展示“黨旗”“黨徽”及“1921—2021”“100 周年”等字樣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震撼了現場各民族的學生及家長;在清明節來臨的時候組織師生到烈士陵園舉行祭掃活動,讓各民族學生銘記革命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讓老師與各民族學生一起接過前輩的紅色接力棒,一起擔起新時代賦予教育強國的使命和責任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在春節來臨的時候,讓各民族學生走進家鄉的民俗、了解過春節各地各民族不同的民風民俗,并用拍全家福、繪全家畫、寫全家門聯等方式記錄和感受傳統春節文化;每年的端午節,學校都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包粽子、煮蠶豆、做香包、編彩線、畫彩蛋等活動,讓學生們在“知傳統、懂禮節、揚文化”的系列活動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學生對傳統節日、傳統習俗、傳統文化的認識,這樣既有利于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又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更有利于強化文化自信與立德樹人教育。

五、讓青少年在創新“文化+教育”模式中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五千多年來中華文明積淀的深厚文化。當前的“文化+教育”“文化+科技”“文化+影視”“文化+旅游”“文化+非遺”……這些文化創新也在不斷推動與拓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

我校在“文化+教育”中不斷守正創新,融合了各類“文化+、科技+、非遺+”等教育元素,創辦了多期中國武術、中國剪紙、象棋、茶藝、國畫、書法、陶藝等興趣訓練營,都獲得了傳統文化項目省市一二等獎;舉辦的中華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漢字聽寫大賽、中華詩詞競賽、國學誦讀大賽等競賽活動,受到廣大家長及各民族學生的喜愛,這種喜愛之情反映的是學校對學生實施啟智潤心與培根鑄魂教育,引導各族青少年增強了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從而推進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更加夯實了邊疆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根基。

猜你喜歡
傳統節日共同體中華
愛的共同體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