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基于“雙減”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

2024-01-25 08:22王阿香
教育界·A 2023年34期
關鍵詞:雙減高效課堂小學英語

【摘要】“雙減”政策對英語教師提出教學方法創新、過程重構、提質增效的要求。以“雙減”為研究依據,以小學英語課程為研究載體,從情境創設、小組合作、分層作業、教學評價入手,分析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構建路徑,以期為其他教師開展同類型研究帶來一定啟發。

【關鍵詞】“雙減”;小學英語;高效課堂

作者簡介:王阿香(1977—),女,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市南村鎮郭莊小學。

“雙減”政策是國家為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而制定的。為順應“雙減”要求,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組織教學活動,在減負的基礎上賦能增效,確保學生擁有快樂、自由的童年。故而,開展基于“雙減”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研究工作很有必要。

一、影響英語高效課堂構建的因素

“雙減”背景下,為構建英語高效課堂,教師需要認真剖析影響課堂構建的因素,提升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影響高效課堂構建的其中一個因素是人。教師和學生具有能動性:教師直接決定著英語課堂設計理念、教學組織過程、目標落實情況,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需要深度解讀“雙減”政策,強化個人觀念、意識,自主學習前沿教學理念,將新方法、新策略、新手段引入英語課堂中,為學生創設優質、高效的學習環境。另外,不少小學生認知水平較低,自控能力不強,很難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集中。對此,教師應該立足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設計趣味性、探究性活動,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和熱情,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構建高效課堂。

構建高效課堂的另一個影響因素是教學載體。因為小學生思維尚處于發展階段,對形象化、畫面感強的內容感興趣,所以教師要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APP等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情境,開發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生拓展學習空間、積累學習資源。

二、基于“雙減”構建英語高效課堂的路徑

(一)借助情境教學構建高效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層面看,個體的學習會受到內在驅動力的影響。學生如果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積極情緒,那么就會增強學習動力,主動參與探究活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情境教學是從學生認知特點和既有生活經驗出發,借助多種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環境中獲得學習體驗的教學方法[1]。情境教學有利于激活學生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增添課堂活力。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情境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意識,構建高效課堂。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三年級下冊Unit 2“My family”的教學時,教師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播放《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動畫選段,將畫面定格在角色介紹上,向學生介紹在Springfield小鎮上生活的這一家人,一邊指著大屏幕上的人物一邊說:“This is Bart Simpson.”“This is Homer J. Simpson. He is Bart's father.”“This is Marge Simpson. She is Bart's mother, and she is a housewife.”。同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你們想深入了解辛普森一家嗎?”在聽到學生肯定的回答后,教師繼續進行引導:“交朋友要建立平等的、雙向交流的關系。為了和Bart交朋友,而且你們已經知道了他家的一些基本情況,那么你們現在應該怎么做呢?”學生回答:“我們也應該向Bart介紹自己的家庭?!贝藭r,教師引入單元教學背景,并說道:“同學們真聰明,那么你們想要告訴Bart哪些有關自己家庭的信息呢?”對此,學生說想要告訴Bart爸爸媽媽的職業、家庭成員的外貌特征等。聽完學生的回答,教師說道:“為了和Bart成為好朋友,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探索新的單元,先從如何介紹家庭成員開始學起,再學習如何介紹職業吧!”

在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中,學生的學習思維、情感態度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學習過程也十分連貫。這樣一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得到提升。

(二)借助小組合作構建高效課堂

小組合作是探究學習的一種形式,適用范圍非常廣。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傾聽他人的意見,學習他人解決問題的思路,有利于拓寬視野,培養發散思維。而且通過小組合作,學生會受到啟發,能力及思維會得到鍛煉,課堂學習效果會大幅提升[2]。所以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構建高效課堂。

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Unit 6“How many?”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通過班級優化大師軟件將學生隨機分成若干個五人小組,讓每組選派兩名學生參與一個有關顏色的游戲。游戲規則如下:每名學生代表一種顏色,所有學生圍成一個圈;當教師喊“red and yellow”時,代表這兩種顏色的學生需要迅速出列,以此類推。該游戲的目的是鍛煉學生的聽力和反應能力,為后續活動做準備。最后一輪游戲結束后,教師讓參與游戲的學生站在原地,對其他學生進行引導:“How many colours do you see? Let's count. One, two...”。在學生跟著教師一起數完數后,教師及時糾正學生的發音,并讓學生明確單元學習目標—完成有關“How many...?”“Do you have...?”“How old are you?”等用數字來回答的句型的簡單交際任務。

在隨后進行的讀寫語言活動中,教師鼓勵學生認真觀察教室中的各種事物,將每種事物對應的數量寫下來,然后讓小組之間進行PK(累計得分最高的小組可獲得獎品),以加深學生對單元所學內容的印象。在PK時,負責提問的學生需要用“How many...?”造句,負責回答的學生需要猜測物品對應的數量(答對積1分,答錯不扣分)。如學生A問:“How many pens on my table?”。若學生B說出正確答案“five”,則他所在的小組可以積1分。在活動開始前,每個小組都積極觀察教室中的各種擺設和組員的學習用品,如桌子、椅子、書本、鉛筆、圓珠筆等。每個小組的輔助者負責預判對方小組選擇的物品并確定該物品對應的數量;記錄者負責寫下物品的數量;執行者負責與其他小組的執行者進行對話;組長負責協調,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尋求教師幫助。在活動過程中,小組學習氛圍濃厚,小組成員參與熱情被點燃,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也得到培養。在活動結束后,對于不少學生比較陌生的如clock、food、clothes等物品的單詞,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通過上述合作游戲和讀寫語言活動,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讀寫、語法、語音等方面的技能得到訓練,包括團隊合作、任務探究、語言應用能力等在內的綜合素養也得到全面發展。

(三)借助分層作業構建高效課堂

“雙減”的核心是減負增效。因此,基于“雙減”的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構建需要教師在學生作業數量上做“減法”,在學生學習質量上做“加法”[3]。分層作業是立足學生差異和教學目標設計的作業。所以教師可以布置分層作業,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要求。

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Unit 3“Weather”為例,教師基于本單元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進行教學。其中,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cold、cool、warm、hot、sunny、windy、cloudy、snowy、rainy等描述天氣的形容詞,完成聽、說、讀、寫任務;掌握“Can I...?”的句型,并做出“Yes, you can.”“No, you can't.”的正確回答。

之后,教師通過參考課堂表現、日常測試、學生作業完成度等內容,將學生分成A、B、C三組。A組對應學優生(這部分學生課堂參與感強,對英語語言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對英語學習充滿興趣,有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B組對應中等生(這部分學生課堂參與度、作業完成度較高,日常測試成績處在中等水平,未養成拓展知識面的習慣),C組對應學困生(這部分學生英語語言基礎薄弱,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日常測試不及格,作業完成度不高)[4]。

在分層作業設計環節,教師為C組學生設計基礎型作業:根據圖片(圖片中分別畫有太陽、雨滴、雪花等)選擇對應的描述天氣的單詞;在四線三格上正確書寫本單元所學單詞,并在單詞后面標注中文意思。C組學生需完成的作業主要考查詞語理解、記憶能力,難度低且數量較少,不需要花費過多課外時間,能激發學生完成作業任務的意愿[5]。如果C組學生作業完成情況普遍較好,教師就可以在后續作業設計中適當增加作業難度和數量,鼓勵學生挑戰自己。針對B組學生,教師設計拓展型作業:從“A. What's? B. How C. How's”中選擇可填入“( )the weather in Beijing?”的括號內的正確選項;翻譯句子“Nice to meet you.”“What's the weather like?”“Let's make a snowman.”。B組學生需完成的作業更重視語言應用能力、英語語感的培養以及思維廣度、深度的拓展[6]。針對A組學生,教師設計綜合型作業:運用本單元所學知識,錄制一期關于家鄉的天氣預報節目。學生可以按照下列步驟完成作業:第一步,搜集網絡資料,查找與《天氣預報》節目相關的內容,包括節目形式、解說方式、地圖背景等;第二步,整合資料,在打印出的中國地圖上用紅色記號筆標注自己家鄉的地理位置,并撰寫解說稿;第三步,模仿主持人的語音、語調、神情、體態進行播報。另外,學生可以請家長以vlog的形式進行錄制,記錄自己從搜集資料到嘗試播報這整個過程中的精彩瞬間。A組學生需完成的作業難度大,實踐起來較為復雜,要花費較多課外時間,但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積累許多課外知識。

在面對分層作業時,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完成后按照對應的評價標準評估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明確后續學習方向。

(四)借助多元評價構建高效課堂

“雙減”背景下,教學評價活動圍繞育人展開,而新時代重要的育人指標是學科核心素養。所以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將學科核心素養作為評價標準,對學生開展多樣化、多維度的評價。在評價時,教師不能僅僅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還需動態評估學生在活動中的真實表現,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及多元智能。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在公眾面前展示自己,運用英語表達觀點、看法,通過朗讀、角色扮演等實現自我價值。當前,一些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掌握得較為牢固,語用能力及語言輸出能力卻相對薄弱,很難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口語交際。有的教師也不重視英語語音、語調的教學,導致部分學生出現“啞巴英語”現象。鑒于此,教師應該建立大單元教學評價體系,采取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總評的方式,使常規的英語學習活動變得更有意義,從而讓學生激發英語學習動機,強化語用意識和能力,提升核心素養[7]。

例如,針對前文提到的“Weather”單元的分層作業,一方面,教師制訂不同的評價標準,如判斷A組學生學習狀態是否穩定,B組學生學習水平是否有所提升,C組學生是否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是否喜歡做英語作業。另一方面,教師結合異質分組評價方法開展評價:讓A組學生評價C組學生,以吸取經驗教訓,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讓B組學生評價A組學生、C組學生評價B組學生,以了解對方的作業完成思路。

又如,在某次教學的評價環節,教師沒有讓學生評價自己學習結果的好壞,而鼓勵學生講述自己的感受,從學生的觀點、表情中,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和思想情感,再結合實際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評價,促使學生在真實的評價中發展個性。之后,學生在互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成為學習的主人。在總評中,教師關注學生整體學習結果和個體差異,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結語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對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教師的職責不僅包括減輕學生負擔,還包括優化學生學習效果,實現減負增效目標。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該立足學生學習特點和實際發展需要,通過創設課堂情境、開展小組合作活動、設計分層作業、優化教學評價等創新措施,構建現代化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閆曉婷.“雙減”背景下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J].學園,2023,16(19):22-24.

[2]張帥.“雙減”政策背景下如何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J].第二課堂(D),2023(3):8.

[3]羅小清.立足課堂,減負提質:“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高效課堂建設[J].校園英語,2023(6):166-168.

[4]莊暉.“雙減”政策下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3(3):65-67.

[5]曹夏雪.“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23,23(2):77-79.

[6]徐玲.“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啟迪與智慧(上),2022(10):8-10.

[7]馬葉.“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校園英語,2022(30):160-162.

猜你喜歡
雙減高效課堂小學英語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新課標下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趣學理念點亮英語教學課堂探微
英語情境教學中的問題探析
英語語篇教學的策略探討
尋求英語課堂對話真實性有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