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嶺牛5種常見病的防治經驗

2024-01-26 01:58雅,爽,
貴州畜牧獸醫 2023年6期
關鍵詞:原蟲臌氣肝片

圖 雅, 田 爽, 王 美

(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貴州 關嶺 561300)

1 瘤胃臌氣

1.1 病因

根據病因分為原發性瘤胃臌氣(泡沫性瘤胃臌氣)和繼發性瘤胃臌氣(非泡沫性瘤胃臌氣)。(1)原發性瘤胃臌氣是由于牛過量采食容易發酵的飼草料(如:帶有冰霜和露水的青草、開花前的苜蓿和馬鈴薯葉、過度發酵或霉變的青貯飼料、不易消化的豌豆及油渣等)在胃內迅速發酵,產生大量氣體聚積于瘤胃內部,導致腹部急劇膨脹,出現腹痛、腹脹的急性病癥。(2)繼發性瘤胃臌氣是由于消化系統疾病(如:食管阻塞、創傷性網胃炎、麻痹或痙攣、慢性腹膜炎、瘤胃與腹膜粘連、網胃與膈肌粘連等)誘發牛瘤胃臌氣。

1.2 癥狀

牛發生瘤胃臌氣后噯氣活動受阻,煩躁不安,停止采食,左腹部明顯突起,出現張口呼吸、喘氣、搖尾踢腹、痛苦鳴叫、排便減少、倒地不起等癥狀。若不及時救治會因窒息死亡。臨床上以原發性瘤胃臌氣為主[1,2]。近10年來本中心診療36例,25例為原發性瘤胃臌氣、11例為繼發性瘤胃臌氣。

1.3 診斷方法

該病以腹部異常增大隆起為典型癥狀,根據臨床癥狀即可診斷,難度不大。(1)原發性瘤胃臌氣常呈急性癥狀,病牛腹圍迅速增大,對瘤胃突起部進行穿刺時排氣不暢,排氣斷斷續續、針孔出現堵塞現象。(2)繼發性瘤胃臌氣常呈慢性經過,腹圍緩慢增大,經過排氣治療癥狀轉好,但是過一段時間又會復發,呈周期性反復癥狀,對瘤胃突起部進行穿刺時排氣通暢,一般無堵塞現象。

1.4 治療方法

(1)對于有瘤胃臌氣征兆的牛使用魚石脂20~30 g、福爾馬林10~15 mL、1%克遼林20~30 mL,加水配為1%~2%溶液,1次灌服,可防止發酵繼續產生。(2)對于原發性瘤胃臌氣(泡沫性)的治療需消除胃內泡沫,用溫水1 000 mL加入液狀石蠟500 mL、消氣靈(主要成分為二甲基硅油和穩定劑)30 mL,1次灌服。對于特別嚴重的瘤胃臌氣,采用以上方法效果不佳時,需要專業獸醫通過套管針施行瘤胃放氣。(3)對于繼發性瘤胃臌氣(非泡沫性),治療原則是幫助排氣和排除胃內容物,可使用腹瀉療法,用溫水1 000 mL加入硫酸鎂500 g、液狀石蠟1 000 mL,1次灌服。此外還要針對病因(如:食管阻塞、創傷性網胃炎、麻痹或痙攣、慢性腹膜炎、瘤胃與腹膜粘連、網胃與膈肌粘連等)治療,病因消除后瘤胃臌氣癥狀會逐漸消除,病情嚴重時可以使用套管針進行瘤胃放氣。如牛出現脫水時使用葡萄糖500 mL、碳酸氫鈉500 mL、生理鹽水3 000 mL混合靜脈注射。我中心近10年采用該法治療牛瘤胃臌氣,治愈率為77.77%。

1.5 預防

(1)科學調整飼料的成分和比例:規模養殖場在養牛過程中應科學配比飼料的成分和比例,不宜飼喂過多的精飼料,精飼料中需加入10%~15%比例的飼草混合飼喂。(2)控制易發酵飼草和豆類飼料的攝入:避免飼喂未開花的牧草和大量豆類飼料(如大豆、豌豆、蠶豆、豆餅、豆渣)。(3)合理存放飼草料:飼草料應存放在干燥通風的位置,防止霉變和腐爛。(4)常備治療器械:養殖場應配備治療瘤胃臌氣的藥物和治療器械,以防不時之需。(5)做好圈舍清理和消毒工作:圈舍要勤打掃,做好常規消毒工作。(6)合理飼養:牛在放牧前應飼喂一些干草再放牧,禁止在雨后和有露水、霜凍的草地上放牧,避免牛群進入田地采食大量谷物,若牛采食大量谷物不能立即喂水。

2 犢牛腹瀉

2.1 病因

犢牛腹瀉發病原因復雜,與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以及飼養管理、季節變化等均有關聯。細菌感染是犢牛腹瀉最主要的病因,其中大腸桿菌是細菌性腹瀉最主要的感染病原,此外彎曲桿菌、沙門氏菌、產氣莢膜梭菌等也可引起犢牛腹瀉。病毒性腹瀉主要由輪狀病毒和細小病毒引起,其中輪狀病毒感染率較高,并常伴發細菌感染。引起犢牛腹瀉的寄生蟲有線蟲、蛔蟲、隱孢子蟲,主要寄生在犢牛消化道內,引起腸道炎癥,影響腸道正常吸收。除此之外,飼養管理不當(如環境衛生不良、飼草飼料儲存不當)、氣候變冷時保暖措施不到位也會導致腹瀉。

2.2 癥狀

病牛糞便稀薄有腐臭味,脫水,嘔吐,發熱,不愿意走動,雙眼無神,四肢無力,叫聲微弱,精神不振,拒食躺臥,嚴重者昏迷或死亡[3~5]。我中心近10年診療該病達220例,全縣新生犢牛發病率約9%。

2.3 診斷方法

我中心經流行病學調查、病原耐藥性分析,發現多數犢牛腹瀉為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感染引起。通過病原分離鑒定(鑒別培養基培養、生化試驗、血清學鑒定)或分子生物學鑒定即可確診。臨床上由于犢牛腹瀉病程較短,進行實驗室診斷耗時較長,容易延誤病情,因此通常根據腹瀉、食欲和精神不振、消瘦等比較明顯的臨床癥狀進行判斷,并盡快采取治療措施。

2.4 治療方法

主要針對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進行抗菌治療(以大腸桿菌為主),藥敏試驗結果顯示諾氟沙星(又名氟哌酸)對大部分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引起的犢牛腹瀉均有效果。用藥方法:阿斯匹林3 g、諾氟沙星2.5 g,混合1次灌服,2次/天,連用3天;另用動物益生菌(華中玉錦)1 kg拌飼料800 kg喂服,連用1周,以促進消化、提高免疫力;脫水嚴重者進行補液治療:5%葡萄糖溶液1 L,加入氯化鈉、碳酸氫鈉各15 g,每次補液2~4 L,胃管灌服,2~3次/天,連用3天。我中心近10年采用該法治療犢牛腹瀉,治愈率為92.85%。

2.5 預防

(1)做好保暖防寒工作:貴州梅雨季節和冬季環境濕度大,寒冷潮濕,犢牛胃腸功能弱,很容易發生腹瀉及其他疾病,要積極做好畜舍保暖工作。(2)改善潮濕環境:合理選擇圈舍位置及地段,場內合理布局,避免圈舍潮濕,冬季可使用保暖燈等設備供暖。(3)配合使用益生菌調節胃腸道菌群:根據相關產品說明書合理使用。(4)做好圈舍清理和消毒工作:圈舍要勤打掃,定期做好常規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圈舍環境衛生。

3 血液原蟲病

3.1 病因及癥狀

牛血液原蟲病是感染巴貝斯蟲、泰勒蟲等引起的1類寄生蟲病,一般呈慢性經過。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縣關嶺牛以雙芽巴貝斯蟲和瑟氏泰勒蟲感染為主,癥狀相似,表現發熱、貧血、血紅蛋白尿、黃疸、虛弱、食欲不振、厭食、精神沉郁、淺表淋巴結腫大等[6]。近10年我中心診治牛血液原蟲病180例,發病率為8.6%。

3.2 診斷方法

通過牛發生消瘦、黃疸、發熱、貧血、血紅蛋白尿等典型癥狀作出初步判斷,進一步通過實驗室血涂片吉姆薩染色鏡檢,觀察到血細胞內有血液原蟲感染即可確診。

3.3 治療方法

血蟲凈(又名三氮脒、貝尼爾)4~7 mg/kg,用生理鹽水配成5%~7%濃度的溶液,深部肌肉注射,1次/天,連用3天,可防治多種血液原蟲病。此外可用黃色素3~4 mg/kg配合生理鹽水10 mL,靜脈注射,1次/天,連用3~5天,對雙芽巴貝斯蟲有明顯效果。我中心近10年采用該法治療牛血液原蟲病,治愈率為94.44%。

3.4 預防

蚊蟲、蜱等節肢動物為血液原蟲病的傳播媒介,消滅傳播媒介可以達到很好的預防效果。圈舍可用紗窗等裝置防止蚊蟲進入,夏、秋季節定期做好消滅蜱、螨等寄生蟲工作。此外圈舍應建設在通風良好的高燥地段,保持圈舍干燥,勤打掃、勤消毒,及時清理糞便。

4 肝片吸蟲病

4.1 病因及癥狀

牛肝片吸蟲病是由肝片吸蟲寄生于肝臟、膽管、膽囊所引起的1種體內寄生蟲病。牛感染肝片吸蟲后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膽管炎,并伴有全身中毒現象和營養障礙,對犢牛危害尤為嚴重,可引起大批死亡[7,8]。肝片吸蟲感染輕微時,成年牛癥狀不明顯,犢牛癥狀較重。病牛食欲減退、反芻減少、逐漸消瘦、貧血、水腫,有時出現下痢和腹瀉,后期病情加重,出現精神沉郁,可視黏膜黃染,生產力下降,懷孕??沙霈F流產,嚴重者衰竭死亡。我中心近10年診治肝片吸蟲120例,發病率為15%。

4.2 診斷方法

采用尼龍網集卵法進行糞便蟲卵檢查,鏡檢發現長0.13~0.15 mm、寬0.07~0.09 mm、黃褐色、橢圓形的肝片吸蟲卵即可確診。該方法操作簡便、速度快且檢出率高。

4.3 治療方法

三氯苯達唑12 mg/kg(或硝氯酚3~4 mg/kg,適合用于慢性病例,對童蟲無效)1次內服。我中心近10年采用該法治療肝片吸蟲病,治愈率為95.83%。

4.4 預防

肝片吸蟲病在多雨季節和地區高發,應防治并重,每年進行預防性驅蟲,可選擇阿苯達唑12 mg/kg,1次內服(分別在每年4月和11月各驅蟲1次)。牛盡量避免在水田、沼澤、潮濕低洼的地方放牧,注意飲水和圈舍衛生,定期清除糞便。

5 體外寄生蟲病

5.1 病因及癥狀

體外寄生蟲的感染與環境中的寄生蟲蟲卵、幼蟲等感染源有關。牛的體外寄生蟲種類較多,如牛皮蠅、疥螨、牛虱、蜱等,寄生于牛的皮膚表面及表皮內,吸取宿主營養物質,造成機械損傷、消瘦和營養不良等癥狀。此外還通過不同個體間的吸血活動傳播疾病,如血液原蟲病、布魯氏菌病、鉤端螺旋體病等。我縣養殖關嶺牛感染較多的體外寄生蟲為微小牛蜱,1年中除冬季感染情況略有減少外其他季節均感染較重,因微小牛蜱感染造成我縣牛血液原蟲病長期流行,因此預防微小牛蜱也是減少血液原蟲感染的必要途徑[9]。我中心近10年診治52例微小牛蜱病例,以下診斷和治療方法主要針對微小牛蜱。

5.2 診斷方法

在牛的體表可肉眼觀察到蜱蟲的幼蟲、若蟲和成蟲,嚴重時蜱蟲可布滿牛的整個背部和側腹部,通過形態學觀察即可診斷。

5.3 治療方法

治療可用機械和藥物消除法,當發現有蟲體寄生于牛體表可用鑷子或梳子等工具垂直摘取蟲體,集中火焰消滅。另用0.2%殺螟松或0.25%倍硫磷噴涂牛體表殺滅剩余的蟲體(藥物用量根據感染情況加減,一般為200 mL/次,3周后再重復使用 1次)。此外可皮下1次性注射或口服阿維菌素,每次用量0.2 mg/kg。我中心近10年采用該法治療蜱蟲病,治愈率為100%。

5.4 預防

首先要保持圈舍衛生,清理雜草,此外對牛體進行定期驅蟲和圈舍滅蟲。每年進行預防性驅蟲(皮下1次性注射或口服阿維菌素,每次用量0.2 mg/kg,分別在3、7、10月各用1次)。此外加強圈舍消毒滅蟲,頻率為夏季1次/周,冬季2次/月。

6 小結

以上是我中心在近10年獸醫臨床工作中發現和治療最多的幾種牛病,其感染和傳播對我縣關嶺牛養殖業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養殖行業是投入高,風險也相對較高的行業,不僅要投入大量資金,同時也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精心管理。在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中,預防是更為重要的手段,要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通過預防杜絕疾病感染,減少造成的經濟損失。養殖場除需要完善硬件設施以外,還要建立健全各養殖環節的制度,如人員管理制度、動物免疫制度、衛生管理制度、疫病防治制度、消毒管理制度、無害化處理制度等,并嚴格按照制度實施執行。尤其是養殖人員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和較強的責任意識,確保每個環節都保質保量完成。防治動物疫病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協調合作,如政府對動物防疫工作的支持、畜牧工作者的業務能力和責任意識、養殖戶對動物疫病的了解和防疫意識等。動物疫病是阻礙養殖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作為動物防疫工作者,應積極做好當地疫病的流行情況調查,科學制定防治方案,做好對養殖戶的防疫宣傳科普工作及基層畜牧獸醫工作者的業務培訓工作,提高動物疫病綜合防控能力,為養殖業保駕護航。

猜你喜歡
原蟲臌氣肝片
幾種動物來源的蜱攜帶的細菌和原蟲的檢測
肉牛常見原蟲病的癥狀及防治分析
駱駝感染肝片吸蟲的病例報告
牛羊肝片吸蟲病的發生及防治
羊瘤胃臌氣的發生及防治
牛瘤胃臌氣的治療體會
綿羊肝片吸蟲病的診治
肝片吸蟲病的發生與防治
水禽常見原蟲病的防治
利什曼原蟲減毒活疫苗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