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叔禹從脾胃論治郁證經驗探析※

2024-01-26 07:48鄭芳萍楊叔禹
中醫藥通報 2023年10期
關鍵詞:甘麥郁證升陽

鄭芳萍 李 博 楊叔禹,2▲

郁證是當今社會常見的情志病,是以心情抑郁、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胸脅脹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等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病證[1]。郁證的涉及范圍較廣,現代醫學中的抑郁癥、癔癥、焦慮癥、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征等疾病,臨床均可參照本病辨證施治。隨著現代社會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承受的各方面壓力越來越大,郁證發病率也呈現上升趨勢[2-3]。傳統醫學對本病多從肝論述,認為本病以情志不舒、肝郁氣滯為主要病機,故眾醫家多治以疏肝理氣之法[4-6]。楊叔禹教授(以下簡稱“楊教授”)乃衛生部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第六、七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楊教授認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郁證為病不獨在肝,而多與脾胃相關。其臨證治療郁證倡從調暢脾胃氣機著手,擅以升陽益胃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減治之,取得了良好的療效[6-7]。筆者有幸跟師學習,感悟良多,現將楊教授從脾胃論治郁證的經驗淺述如下。

1 郁證的病因病機

中醫關于郁證的論述,最早可見于《黃帝內經》的“五氣之郁”?!吨T病源候論》云“結氣病者,憂思所生也”,將本病的病因概括為思慮過多所導致的氣機郁結?!夺t述》云:“蓋因郁致疾,不特外感六淫,而于情志為更多?!眲t將郁證的病因總歸為情志所傷。至于郁證之病機,《孤鶴醫案》提出“肝藏血,血虛則衛脈失調,加之躁煩,未免多郁,郁則木不達而營液亦耗”,認為血虛肝郁是郁證的重要病機;而《類證治裁》言“七情內起之郁,始于傷氣,繼必及血,終乃成勞”,指出氣血失調是郁證的結果;《景岳全書》亦云:“郁者,結聚不得發越也,當升不升,當降不降,當變化不得變化,故傳化失常而郁病作矣?!睏罱淌谡J為,郁證的關鍵病機是氣機升降失常,而非為肝所獨主。中醫認為,脾主思、藏意,脾為中焦氣機樞紐,郁證的發病機制常與中焦氣機紊亂進而影響五臟氣機有關。郁證病變有兩方面的途徑:一是臟腑氣機紊亂,機體新陳代謝失衡,從而影響中焦氣機升降并成為運化的負擔;二是由于中焦氣機升降失常,當升不升,當降不降,使諸臟不能各安其位,日久必會影響脾胃氣機升降出入這一“樞紐”對全身的作用。因此,對郁證等情志病變的認識應抓住中焦氣機紊亂這一重要環節。

2 從脾胃論治郁證的思想

《靈樞·本神》云“脾藏營,營舍意”;《靈樞·五癃津液別》亦云“五谷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入于骨空,補益腦髓”,指出了脾與腦的關系。楊教授認為,由于肝主情志、脾主思慮,若肝失條達,氣失疏泄,易致肝氣郁結;久郁則易傷脾,出現憂思過度;脾失健運,生化無源,營血虧虛,進而形成心脾兩虛或心神失養。故郁證的發病多與肝、心、脾三臟有關。其中脾居中土,乃氣機升降之樞紐,故調暢脾胃氣機,安和五臟是治療本病的關鍵。正如《證治匯補》所云:“治郁之法多以調中為要者,無他,蓋脾胃居中,心肺在上,肝腎在下,四臟所受之邪過于中者,中氣常先受之……治宜升發運動,鼓舞中州,則三陰三陽之郁不攻自解矣?!边@一觀點也得到了現代醫學“腦腸軸”理論的支持。相關研究[8]發現消化系統中的微生物與大腦之間存在物質聯系,情緒可以直接影響胃部功能,日常生活中壓力較大的人更容易出現腹瀉、胃痛等癥狀,而治療上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對于改善焦慮、抑郁狀態也有明顯獲益[9]。綜上,脾胃為后天之本,全身氣機之樞紐,其所化生的氣血津液是情志活動的物質基礎,故對郁證的治療從調暢脾胃氣機入手,才是治病求本的體現。

3 臨證用方

楊教授治療郁證多遵從李東垣“內傷勞役傷脾氣,飲食傷胃傷其形”的脾胃觀,認為其“內傷”是指由于巨大的精神、心理壓力或情緒刺激引起的疾病,與現代社會生活、工作節奏加快所致的心身疾病十分相似,易導致一種“抑”的狀態,具體表現為悶悶不樂、情緒低落、憂思多慮、食少納呆、便溏等癥狀[10]。故其臨證常用升陽益胃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減治療,使脾胃氣機調暢,五臟得舒,抑郁自除。

3.1 升陽益胃湯升陽益胃湯(原方組成:黃芪二兩,半夏、人參、炙甘草各一兩,獨活、防風、白芍、羌活各五錢,橘皮四錢,茯苓、柴胡、澤瀉、白術各三錢,黃連一錢)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垣的《內外傷辨惑論》。原文曰:“脾胃之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兼見肺病,灑淅惡寒,慘慘不樂,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升故也。當升陽益胃,名之曰升陽益胃湯?!北痉侥藶槠馓澨?、濕熱內生所設,其證以脾胃氣虛為本,濕熱困脾為標,其虛在脾胃,實在濕困。脾胃之氣虛弱不足,則影響陽氣上升外達,故云“陽氣不伸”;加之其濕熱以濕多熱少為主,易困遏清陽而致郁。升陽益胃湯可看作是由補中益氣湯化裁(去升麻,以當歸易白芍,再加半夏、茯苓、澤瀉、黃連、獨活、羌活、防風)而成。所加藥物可分為兩組:一組為升清藥(獨活、防風、羌活),亦是具有走動、向上等特性的風藥;一組為降濁藥(半夏、茯苓、白芍、澤瀉、黃連),具有健脾祛濕的功效。兩組藥合用,共奏升清、降濁、退濕熱之功,加之陳皮理氣,黃芪、白術、人參、甘草補益,即成升陽益胃湯。故方名中之“升陽”,既有“伸”陽之意,使陽氣舒展,也有恢復中焦氣機升降之意,即恢復“脾升”的功能;而方名中之“益胃”,既有補益肺胃之氣的含義,也有運脾和胃之意,即恢復“胃降”的功能。綜觀全方配伍,均立足于中焦,重在恢復氣機的升降出入。楊教授認為脾胃功能是調暢情志、疏理氣機的重要基礎之一。神志活動以臟腑間協調、和諧為前提,故與臟腑氣機的關系密切。脾胃位中,通連上下,既是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賴以滋養和生存的“后天之本”,又是氣機升降和出入的“樞紐”,是主持人體神志活動的關鍵。而升陽益胃湯治療郁證,除以六君子益氣健脾之外,益以防風、柴胡及羌活、獨活等具有走動、向上、散濕、除癢等特性的風藥助肝氣疏泄,使脾土升降恢復正常,以達到調暢脾胃氣機的作用。楊教授認為運用此方妙處有三:(1)健脾祛濕;(2)風藥行氣解郁疏肝,可達《素問·五常政大論》所云“土疏泄,蒼氣達”之效,即木氣條達,則土得木氣之疏通;(3)升舉陽氣,調暢氣機。全方補中有散,發中有收,縱橫開闔,升降氣機,陽氣得伸,脾胃得補,陰火得瀉,臨床常用于治療情緒、心理、應激狀態下引起的脾胃病。

3.2 甘麥大棗湯甘麥大棗湯載于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原文言:“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睏罱淌谡J為,臟躁的病機總屬五臟氣血陰陽失和,臟神失于潛斂而浮躁于外,其與郁證之五臟氣機升降異常頗多共通之處。張仲景關于臟躁病的論述對后世醫家治療神志疾病有重要指導意義。甘麥大棗湯是安神劑,方中小麥為君藥,甘平涼潤,可養心陰、益心氣、安心神、除煩熱;甘草為臣藥,甘平性緩,補心益脾、和中緩急;大棗為佐使藥,甘平質潤,益氣和中、養血安神、潤燥緩急。本方僅有三味藥,且均為甘味。甘則能補、能緩、能和,即可補正氣之不足、緩氣機之紊亂、和五臟之躁動。三藥合用協同引領十二經,調五臟而安和?!督饏T要略論注》云:“小麥能和肝陰之客熱,而養心液……故以為君;甘草瀉心火而和胃,故以為臣;大棗調胃,而利其上壅之燥,故以為佐……心火瀉而土氣和,則胃氣下達”?!堆C論》提出:“三藥平和,養胃生津化血;津水血液,下達子臟,則臟不燥,而悲傷太息諸證自去?!比诫m為調和心、肝、脾三臟,但更側重于健脾益氣。楊教授認為,臟躁、郁證雖日常中多見于婦人,但不獨見于婦人,男子患之,其治相同。楊教授臨床常用本方加知母、地黃、竹葉、百合等補益心、肝、脾,以達到振元氣、調和陰陽之效。楊教授認為運用此方妙處亦有三:(1)補益心脾,兼以養肝;(2)藥味精簡,價格低廉;(3)煎湯代茶,便捷有效。本方藥味雖少,卻平和至極,亦可作為日常飲食調理的保健方,或煎湯代茶飲,或烹制成粥,為典型的藥食同源之法,加之口感甚佳,一反良藥苦口之常態,使中藥易于接受。另一方面,藥方簡便價廉,可心、肝、脾并補,配合升陽益胃湯有協同促進周身氣機調暢之功,臨床治療失眠、抑郁癥等病,屢有奇效。大道至簡,這也是楊教授運用本方的獨到之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抑郁癥患者治療依從性不佳的問題。

4 驗案舉隅

王某,男,35歲,2020年8月12日初診。主訴:心煩、精神欠佳1年余?;颊咦栽V近1年余常感心煩,思慮過多,悲觀消極,不喜言語,疲倦乏力,勞累后左側胸口疼痛,工作時記憶力不集中,健忘,食納不香,無胃脹、胃痛、打嗝、反酸,伴口吐涎沫、口澀,寐差,多夢,耳鳴,手足心汗多,大便不成形,質黏,矢氣多。查體:神情淡漠,面黃氣弱,語聲低微,舌寬大邊有齒痕,色暗淡,苔薄黃膩,脈弦細。中醫診斷:郁證,辨為肺脾氣虛,濕熱內滯證。治法:升陽健脾,清熱除濕。處方:升陽益胃湯加減。藥用:炙黃芪5 g,炒白術5 g,陳皮10 g,升麻5 g,柴胡5 g,黨參5 g,炙甘草10 g,茯苓10 g,白豆蔻10 g,黃連5 g,羌活5 g,獨活5 g,姜半夏5 g,炒麥芽15 g,白扁豆10 g,防風5 g,白芍5 g,澤瀉5 g。共14 劑,每日1 劑,水煎,三餐飯后溫服。

2020 年9 月9 日二診:癥狀明顯改善,精神好轉,納食、夜寐較前好轉,大便成形,手足心汗減少,仍有耳鳴、心煩燥熱,注意力欠集中,易胡思亂想,不喜言語,情緒消極。舌寬大,色暗紅,苔薄黃,脈弦細。效不更方,予前方續服14劑。

2020 年10 月21 日三診:癥狀較前進一步改善??滔掳Y:易疲勞,思慮較多,注意力不集中,怕風,納可,眠淺易醒,耳鳴,語聲較前洪亮,大便成形,日1次。舌暗,苔薄黃,脈弦。續予前方7劑,每日1劑,改為早晚溫服。加用茶飲方,予甘麥大棗湯加減,藥用:炙甘草15 g,大棗15 g,淮小麥50 g,竹葉6 g,百合20 g,生地黃15 g,知母15 g。共7 劑,水煎代茶飲,日1劑,少量頻服。

2020 年11 月4 日四診:上述癥狀基本消失,心情較前開朗,心煩燥熱感減輕,倦怠乏力明顯改善,納寐可,二便調。舌暗,苔薄黃,脈略弦滑。主方仍以升陽益胃湯加減,每2 日1 劑,水煎,每日1 次,睡前溫服。白天以甘麥大棗湯加減代茶飲,藥用:大棗15 g,炙甘草15 g,淮小麥50 g,竹葉6 g,百合20 g。共7劑,配合心理疏導。半個月后隨訪,上述諸癥皆除。

按 《醫方論》云:“凡郁病必先氣病,氣得疏通,郁于何有?”諸氣得通,則氣血調和而不病。楊教授認為,郁證是氣機郁滯不通的表現,治療上應注重調理氣機,雖肝主疏泄,但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故調理氣機可從脾胃著手,以脾胃為中心,五臟協同。案中患者癥見心煩、思慮過多、悲觀消極、不喜言語、疲倦乏力、手足心汗出、食納不香、寐差多夢、便溏等,屬于“心身疾病”,為肺脾氣虛,濕邪不化,陽氣不升之證?;颊咂剿厮紤]過多,屬于土郁,脾藏意主思,思則氣結,結于心而傷于脾也;脾主四肢肌肉,脾土虛弱不能制濕,濕邪郁遏,故見疲倦乏力;中焦受納、運化不足,不能布化水谷精微,故食不知味、納差;傳化失宜,濕熱郁阻,故見大便不成形、質黏膩;土不生津,母病及子,故肺氣虛而見手足心出汗;陽氣不得伸,故面黃氣弱,神情淡漠;子病及母,心脾兩虛,故煩躁、寐差。治宜調暢氣機,健運脾胃,升舉陽氣,佐以寧心安神之法[11]。

升陽益胃湯化裁方中,以六君子湯益氣、健脾、除濕;防風、柴胡、升麻及羌、獨活促進氣機的運行;黃芪補肺脾之氣;白芍具收斂之性,以防祛風太過;黃連、澤瀉清熱祛濕;白扁豆健脾化濕;白豆蔻、炒麥芽開胃消食。全方配伍注重健脾祛濕與升發陽氣,二者相互促進,使脾土氣機恢復正常,周身氣機調暢。故該患者服用此方,一劑便知,數劑則愈。

此外,楊教授發現郁證患者常伴有心煩燥熱、憂郁悲觀的狀態,認為脾胃功能失調易傷及于心,即“子病及母”,因此在調節中焦氣機時也顧及到心脾的關系?!峨y經》云“虛者補其母”,故擬甘麥大棗湯加味煎湯代茶飲,可使心氣充、陰液足,從而達到寧心安神的效果。升舉陽氣,恢復脾升胃降的生理功能,調脾胃以安五臟,使全身氣機調暢、臟腑調和,則病自愈??v觀整個診治過程,全程是以升陽益胃湯為主導,調暢脾胃氣機為基礎,藥到病所,逐漸減量,再以甘麥大棗湯加減代茶飲,起到畫龍點睛之效,構思精練,組方奇妙,輔以心理疏導,療效倍增。

5 小結

楊教授治療郁證,以調暢脾胃氣機為要,使脾胃安,五臟和,則郁自除。楊教授重視脾胃之功能,擅長運用升陽益胃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減治療心身疾病,拓寬了這些經典名方的應用范圍,臨證中把握關鍵病機,辨證準確,合方加減,用藥精準,效如桴鼓,值得傳承和推廣。同時,楊教授遣方用藥力求簡、驗、便、廉,多選擇價格低廉、效果又好的方藥,以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其仁心仁術可見一斑,值得后輩學習和效仿。

猜你喜歡
甘麥郁證升陽
淺談甘麥大棗湯的臨床多學科應用體會
甘麥大棗湯對ADHD動物模型SHR大鼠DRD1、DRD2與腸道菌群分布的影響
胡國恒從腎論治青少年郁證
甘麥大棗湯研究進展
適時調整郁證診療思路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
疏風升陽治失眠
仲景方在郁證中的運用
傳傳統統藥藥膳膳··每每月月推推薦薦
——甘麥大棗湯
升陽益胃湯的臨床應用
郁證辨治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