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食物觀” 背景下南充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對策

2024-01-26 18:11王曉芬陳義安劉俊鳳左艷春
四川蠶業 2023年4期
關鍵詞:食物生產發展

王曉芬 陳義安 李 宇 劉 剛 劉俊鳳 左艷春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四川 南充 637000)

無糧不穩,解決14 億中國人的飯碗始終是個大事。近年來,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日益得到重視,“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黨和政府一直牽掛在心,多有謀劃。2015 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正式提出 “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1]”。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2]。在糧食安全的歷史背景下,不同于傳統的糧食觀,大食物觀面向所有國土資源,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滿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3]。在糧食安全日益受到重點關注的今天,貫徹“大食物觀”,拓展新的健康食品來源,是茶桑等特色產業應有的責任擔當。樹立大食物觀,明晰產業發展思路,可以更好地提高茶桑產業效益和附加值。茶桑產業則可以通過發展多元化的食物來源,滿足人民對健康、營養的多重需求。

1 “大食物觀” 提出的歷史背景

2022 年11 月25 日,聯合國宣布世界總人口突破80 億。2023 年印度人口將達到14.286億,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日益增加的人口與有限的糧食供給能力,成為大食物觀產生的歷史背景。中國為此作出了巨大貢獻。1978 年我國糧食總產量僅為30 477 萬t,2022 年已經增加到68 653 萬t。國人不僅口糧自給有余,多元化食物供給上有明顯進展,牛奶、水產品、豬牛羊肉的增長率高于人均糧食產量增長速度。這樣滿足了人民多樣化的食物需求[2]。但我國糧食安全仍然面臨一些問題:一是糧食主產區的糧食供給能力有所下降。二是優質蛋白等優質農產品供給相對不足。三是部分農產品進口的過度集中。四是農產品品牌整體影響力小,缺少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五是農產品加工缺少個性化、差異化的、適度的精深加工。正是基于這樣的歷史背景,習近平同志1991 年在《擺脫貧困》中提出:“現在講的糧食即食物,大糧食觀念替代了以糧為綱的舊觀念[4]”。大食物觀的社會共識逐漸形成,人們開始關注食物安全,關注食物來源的擴大途徑。

2 南充茶桑產業發展成效

2.1 茶桑產業發展突破傳統

茶桑產業是從傳統蠶桑產業發展中衍生出來的。我國蠶桑產業生產歷史悠久,傳統文化璀璨深厚。在發展中逐漸脫離傳統“桑蠶繭絲”一條線發展模式,形成了多元化的蠶桑資源利用渠道,食品化、藥品化成為產業發展的新興業態,契合了大食物觀“多元化的食物來源目標”。南充市在并不是最適宜糧食生產的丘陵地區依托茶桑產業,重塑特色產業。按照優質桑葉茶原料生產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要求,嘉陵區在雙桂鎮規劃建設茶?;?.3 萬畝(866.67 hm2),開展基礎設施配套,輻射帶動5 萬余畝(3 333.33 hm2)。沿西河發展的10 萬畝(6 666.67 hm2),桑茶產業帶建設也正在穩步推進?,F在的南充市嘉陵區茶桑產業已經具備了首發優勢和發展前景。

2.2 桑茶品牌建設成效顯著

南充市的桑茶生產基地,從良種、良法、加工到營銷,全面引入標準化建設。2018 年,南充市嘉陵區被中國蠶學會授予“中國桑茶之鄉”。龍頭企業先后制定企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等共45 項。嘉陵區建設茶桑標準化示范區,并通過省級標準化示范基地驗收,2020 年被納入國家桑茶生產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成為茶桑產業標準化發展典范。2022 年成功創建四川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目前正在努力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園。

2.3 桑茶科技成果轉化加速

科研成果全程介入和深度參與,產學研合作支撐新興產業發展。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組建“四川省桑蠶繭絲高附加值綜合利用創新聯盟”,重點挖掘蠶桑產業(包括茶桑)在食品、飲品、保健品方面的潛力。組建了“中國桑產業創新技術研究院”、院士專家工作站等創新平臺,針對桑茶生產、加工、產品研發以及人才培養等關鍵問題進行攻關。建成國內首條1000 t 桑葉茶、桑茶粉生產線,抓住桑葉殺青、干燥、粉碎等關鍵環節,桑茶產品香型、口感、色澤不穩定等問題得到解決。研發新的桑茶生產種類如桑葉綠茶、紅茶、烏龍茶都取得了明顯的進展。龍頭企業與四川省農科院蠶業所合作,選育多芽型茶桑專用品種5 個,研發了茶桑密植、夏伐修剪、分批收獲、周年利用等高產高效的桑茶新技術。全面推廣桑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生態除草、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技術。這些科技成果提升桑茶品質、塑造桑茶品牌,先后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省專利獎等,產學研合作成效突出。但茶桑專用桑樹品種的研發、桑枝食用菌的生產、茶桑食品生產、蠶桑宴的拓展、蠶桑資源的藥物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不足,影響了茶桑效益提升和茶桑產業規模擴大。

2.4 產品功能營銷策略精準

之前有很多做桑茶的,主要的問題在于銷售渠道不完善,而尚好桑茶的優勢在于利用原有的茶葉銷售體系,在功能宣傳和產品拓展上細分市場。桑茶的部分養生保健功能得到一些國內知名的第三方機構認可,也得到了更多的市場份額,桑葉產品曾兩次作為國禮贈送外國元首,品牌效應和銷售門店的現場體驗加深了消費者的產品認知。企業的產品營銷與銷售渠道完善,市場對象精準定位,逐漸形成了良好的消費慣性。

2.5 產業發展機制優勢凸顯

良好的龍頭企業帶動機制推動了當地的產業振興。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四川尚好桑茶公司成立于2007 年,發展不到20 年的時間,在全國桑茶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成為桑茶行業的頭部企業。全市立足南充“千年綢都”的資源和品牌優勢,帶動嘉陵區、蓬安縣、南部縣等地的茶桑產業發展,連片流轉土地2.5 萬畝(1 666.67 hm2),建設標準化輕簡化茶桑園9400余畝(626.67 hm2)。龍頭企業通過“六統一”和“三免費一保底” 等兜底政策,優質原料基地共建,品牌效應共享,通過簽訂了統購包銷合同,建立了脫貧富農和鄉村振興的長效發展帶動機制。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合作基礎上,龍頭企業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主體,發揮各自優勢,協力同心,分工協作,產業規模逐年擴大,締結成利益聯結的特色產業聯合體,建成原料基地優、加工能力強、產品質量高、品牌效應大的特色產業聯合體。而龍頭企業則通過統籌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和加工園區,形成了聯動效應。

3 桑茶產業不適應大食物觀背景發展的制約因素分析

必須看到的是南充茶桑資源利用還不夠。目前開發的產品,主要還是茶葉類產品的生產,桑枝等相當多的茶桑生產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在研究茶桑資源利用方面獲得了一些進展,但科技成果轉化滯后,既制約了科技成果的應用推廣,也造成了大量的茶桑生產資源閑置。而單一的茶桑生產布局也限制了當地農戶的增收渠道,總體而言,桑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制約因素主要有,一是產業發展的大食物觀認識還不深刻,桑茶產品也急需提檔升級。二是其他產業的競爭與替代,必須優化產業布局。三是桑茶功能拓展與科技成果研發滯后,桑茶產業仍需延鏈加長。四是產業標準貫徹面臨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制約。

4 新時代桑茶產業的大食物觀路徑

4.1 豐富食物供給結構,堅持大食物觀意識

茶桑產業必須強化大食物觀意識,明確“上山下灘不與糧食爭地”的產業發展方向,整合現有產業資源,優化茶桑產業布局,適應市場需求。這是從國土資源利用的角度解決食品供給的“大食物觀”。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適度研發鹽堿地、草原、沙漠等非耕地資源的桑茶栽植技術。適度發展桑茶的設施農業,突破耕地資源對特色產業發展的限制。要加大科技研發力度,除桑茶產品本身外,在桑茶生產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生產副產物,增加更多可供食用的各類食物有效供給。要利用合成生物學、細胞培養、基因編輯等新興學科的前沿技術,開發更具健康性、安全性、營養性和可持續性的桑茶產業“未來食物”,適應市場需求。

4.2 規范現代園區建設,強化生產流程溯源

目前,我國的茶葉生產全流程實現了有機化,桑茶生產當然也必須如此。很多消費者本身也是沖著桑茶生產過程中的污染少而來的。全流程的桑茶生產標準化,既包括桑園基地建設標準化,也包括桑園管理標準化和茶葉生產流程標準化等。南充已經制定了多項桑茶生產的企業標準、團體標準和地方標準,基本形成體系。目前主要工作是要將標準落實到位,特別是影響桑茶原料品質的標準,全面采用綠色防控技術,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推動有機桑茶認證,提高桑茶安全性和品質。新建桑茶農業園區必須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把質量標準體系貫穿到整個園區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建設高標準的有機桑茶基地,注意選擇和培育適應當地氣候和地方條件的優良茶桑品種。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確保桑茶原料生產可溯源。龍頭企業要持續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凝聚經營主體力量分工合作,建立脫貧富農的長效幫扶機制。

4.3 健全功能產品體系,強化科技成果轉化

強化功能性產品研發,健全功能性產業體系,適應多元化的銷售體系發展需要。目前研發的重點有,一是茶桑專用品種研發,二是桑茶加工工藝研發,三是桑茶產品種類拓展,四是桑茶功能性新產品研發。為此,要深化產學研合作,保障現有科研創新平臺的實際運營,同時不斷拓展學科方向,引進高層次人才。建議整合南充的茶桑產業優勢和科技創新資源,組建茶桑創新團隊,建設南充市茶桑重點實驗室。以自主知識產權實現茶桑產業先進技術應用,形成實用性強的完整的產業先進技術體系,提高產業競爭力。加大茶桑產業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提高產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支持組建更高水平的茶桑產業專業技術服務團隊,人才培養和技術服務團隊的重組必須得到足夠重視。

4.4 堅持資源循環利用,發展糧經復合模式

在大食物觀的新時代,桑茶產業要堅持豐富優化食物供給的發展方向,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和消費需求,開發新的茶桑產品,開拓新的市場空間,重點推動適合不同區域和不同人群的平衡健康膳食模式。這既能夠把桑茶資源用完用盡,也能夠適應市場需求的多樣化食物供給。堅持桑茶資源循環利用,在桑葉制茶制粉的基礎上,加大其他生產廢棄物的利用。如利用每年產生的桑枝生產桑枝食用菌,在利用菌渣發酵還田,發展“桑茶-食用菌-菌渣有機肥”循環模式和“?;~塘”模式類似的資源循環利用,增加不同種類的食物供給。

標準化栽植的茶桑,還是桑園立體種養的“寶地”??梢岳蒙@冬閑生產蔬菜,種植豆科作物或者綠肥植物等??梢栽诓枭@生長期間,間作耐蔭中藥材等。這些都是成熟的、可直接復制利用的間作模式。而茶桑園中放養家禽,不僅可以增加肉類生產,還可以減少茶桑園的除草劑或農藥使用,提升桑茶品質。茶桑園完全可以充分發揮雜糧、雜豆等傳統作物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居民營養膳食均衡方面的作用[3]。在此基礎上建設桑茶農業主題公園和桑茶科普基地,布局現代農業旅游設施,這是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良好基礎??梢蚤_展茶桑為主體的研學活動,制定研學課程方案,開展制茶體驗、采摘等,提高科技含量和產業附加值。推動當地結合現有文旅資源,依托茶?;亟ㄔO鄉村振興示范園區,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旅游新地標。

4.5 兼顧生態經濟效益,實施飼料替代戰略

實施飼料替代戰略,有利于減少飼料糧用量,也是茶桑產業貫徹大食物觀的重要內容。按照比較優勢的原則優化桑茶生產布局,在一些不適宜糧食生產的土地資源上栽植生態桑,增加優質桑茶原料供給的同時,擴大優質蛋白飼料生產規模,最終減少飼料用糧的消耗。桑葉茶生產過程中,部分桑葉因不適宜制茶而被廢棄,卻是優質的蛋白源,作為高蛋白飼料的替代產品有廣闊的前景。目前,桑葉已經在生豬、蛋雞、肉牛、淡水魚等養殖上得到充分利用,特別是應用在一些高端食材生產上。

4.6 強化政策激勵效果,打造產業發展集群

南充應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推動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擴大桑茶產業集群,打造產業發展高地。通過宣傳教育、示范引導、補貼、稅收等刺激政策來引導桑茶生產、流通、儲藏、消費等各環節,減少食物損失與浪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要充分利用南充的自然條件優勢,把茶桑產地做優,把桑茶加工做強,把桑茶消費做精,促進桑茶全產業鏈提質增效。鼓勵龍頭企業開拓市場創建高端品牌,提高南充桑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梢酝ㄟ^舉辦和參加高水平的重大節會活動,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并加強品牌保護和知識產權維權力度。要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處資源,綜合運用金融、保險、擔保等多種政策工具[5],解決產業發展的融資需求和風險防控需求,增加桑茶產品的有效供給。

5 結語

基于“大食物觀”背景下南充市茶桑產業的發展模式,梳理南充茶桑資源現狀、優勢和制約因素,擬定大食物觀背景下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應對策略,可以為政府、龍頭企業和科研單位提供茶桑產業發展借鑒。以大食物觀來統領南充茶桑產業發展,有利于突出產業發展特色和區域優勢,實現南充茶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豐富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發展。

猜你喜歡
食物生產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用舊的生產新的!
“三夏”生產 如火如荼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S-76D在華首架機實現生產交付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搞笑:將食物穿身上
食物從哪里來?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食物也瘋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