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知識圖譜的研究型審計研究熱點及趨勢分析

2024-01-26 13:56賈云潔郭政
會計之友 2024年3期
關鍵詞:研究趨勢研究熱點知識圖譜

賈云潔 郭政

【摘 要】 研究型審計是當下審計理論與實踐探討的熱點話題,截至目前已積累了一定量的研究文獻,為開展文獻可視化分析提供了基礎。綜合運用CiteSpace等可視化軟件,對中國知網(CNKI)2010—2022年間研究型審計文獻的年度發文數量、發文作者及其單位分布、關鍵詞共現矩陣和聚類知識圖譜等多維度進行計量分析,以精準識別研究型審計的研究熱點與演進趨勢。研究發現:研究型審計熱度從2021年開始出現劇增,研究領域逐漸深入,審計高質量發展主題研究已趨于成熟,其他研究主題尚處于探索期,且各研究主題間聯系不緊密。研究型審計工作實踐、系統思維運用、理論框架構建和審計質量全方位提升等將是未來研究待深化拓展的領域。

【關鍵詞】 研究型審計; 知識圖譜; 研究熱點; 研究趨勢

【中圖分類號】 F23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4)03-0104-10

一、引言

2009年,審計署南京特派辦正式提出研究型審計,其后在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政策落實跟蹤審計等一系列審計中不斷得以應用。2021年1月15日,《審計署關于印發全國審計機關2021年度工作要點的通知》中提出,積極推進研究型審計。研究型審計的關注熱度迅速攀升。開展研究型審計是實現審計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研究型審計能提高審計人員的政治站位、宏觀和大局意識,促使審計人員運用系統思維、戰略思維統籌謀劃審計工作,做實做細調查研究,實現一體化推進揭示問題、規范管理、促進改革,充分發揮審計在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宏觀管理作用。截至目前,研究型審計已積累了一定量的研究文獻,具備了開展文獻可視化分析的條件。本文利用可視化軟件,對中國知網(CNKI)2010—2022年間的研究型審計文獻從年度文獻數量、研究者及其單位分布、關鍵詞共現矩陣和聚類知識圖譜分析等維度進行計量分析,以系統梳理我國研究型審計研究的發展脈絡、研究熱點與演進方向。相對于現有研究成果而言,本文的創新點和貢獻在于:一是研究視角上,利用文獻計量分析考察研究型審計的研究脈絡,豐富了研究視角;二是研究方法上,并不只是使用CiteSpace單一軟件,而是充分運用多種文獻計量軟件,博采眾量化分析工具之長,提升了研究的精度和結論的可靠性;三是研究意旨上,通過對現有成果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脈絡演進梳理總結,聚焦于為今后我國研究型審計理論和實踐的深化發展提供參考、指明方向,精準助力研究型審計的高質量發展。

二、文獻綜述

研究型審計[ 1 ],也稱課題式審計[ 1 ]、研究式審計[ 2 ]。研究型審計是一個從現象到本質、從孤立到系統的審計理論與實踐高度融合的審計模式[ 3 ],在充分運用調查研究,比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和政策初衷基礎上,從體制機制層面剖析問題成因,對癥下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4 ]。研究型審計將研究理念有機融合到業務開展中,充分發揮“經濟體檢”功能,有效回應新時代審計工作實踐需求[ 5 ],提升審計價值,更好地發揮宏觀管理部門職能,服務于高質量發展,提升國家治理效能[ 3,6-7 ]。研究型審計的落地實施,有賴于以科學的方法論為基礎的、系統的審計思維重構,需要將系統思維深度融入到審計全過程,實現一體謀劃、實施、報告到整改,達到治已病、防未病[ 3,8-10 ]。研究型審計深入推進需要有研究型審計人才隊伍支撐,統籌謀劃審計專業人才建設改革[ 11-12 ],建立配套的工作機制,包括激勵相容的考核評價機制來調動審計人員的積極性[ 13 ],以思維重塑、技術變革、創新發展為驅動,開展多種形式的研究型審計[ 14 ],同時還要開發利用好傳統的經驗成果,方能實現全方位提質增效、守正創新。

研究型審計,從提出到近年的迅猛發展,其研究關注點也隨著我國審計事業發展環境的變化歷經了一個動態演進的過程,但缺乏系統的文獻量化研究以揭示研究熱點、趨勢和未來拓展空間。本文運用文獻計量軟件,以可視化的方式理清研究型審計研究的熱點與演進趨勢,以豐富現有研究成果,助推研究型審計理論和實踐的深化發展。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來源

本文的研究文獻主要來源于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主題詞設定為“研究型審計”“研究式審計”“課題式審計”,研究型審計文獻最早發文時間為2010年,因而將文獻搜索時間跨度設定為“2010年1月1日—2022年8月31日”,在知網數據庫中共搜到相關文獻84篇。為了保證研究樣本的質量和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對搜索到的文獻進行了仔細閱讀整理,剔除與本文研究主題不相符以及因版權原因無法獲取全文信息的文獻,經過篩選去重后,保留了75篇知網文獻作為研究樣本。

另外,《中國審計》作為刊登審計實踐研究成果的期刊,依據上述搜索時間跨度,共搜到該刊發表的研究型審計文獻42篇。該刊的文獻近年來無法在中國知網上檢索,且大部分文章沒有摘要和關鍵詞,因此無法直接導出Refworks格式文件用于可視化分析,給文獻計量分析增加了難度。但其文章篇數權重占比較大,缺失這部分數據將直接影響到分析結論的準確性,因而首先通過維普、萬方數據庫和中國審計官網平臺,獲取《中國審計》刊登的42篇研究型審計文獻,然后手工提取出42篇研究型審計文獻的關鍵詞,依照Refworks格式標準進行編輯,并將手工標準化處理后的數據與知網直接導出獲取的研究型審計文獻數據進行合并。

最終,通過兩種方式共獲得117條文獻數據,作為本文可視化分析的有效樣本。

(二)研究方法與工具

在面對海量信息時,依靠人工無法高效、準確地獲取人們所需要的信息,因此需要借助計算機進行輔助研究,文獻的計量分析也不例外。目前常用的文獻計量統計軟件有很多,且各有優劣,為了保證可視化圖譜分析的更強說理性,取長補短,本文采用了以CiteSpace6.1 R2版本為主,輔以SATI、SPSS、COOC等多軟件分析方法[ 15-17 ]。這些方法使用的核心是通過提取各篇文獻的關鍵詞、發文時間、發文期刊、發文作者及發文機構等信息,再綜合運用可視化手段將其轉化為知識圖譜,能更加直觀地看出其規律和分布情況,可以幫助探究研究領域的熱點、前沿、主要作者和機構等,同時幫助預測研究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

(三)樣本數據處理

數據經過去重和清洗制作而成的可視化知識圖譜才是高效和清晰的。因此,在進行文獻可視化分析之前,需要對導入分析軟件的文獻數據進行清洗。從樣本文獻中獲取的各篇文獻關鍵詞,可能存在無效(不相關)關鍵詞、措辭不同但詞意相近的問題,因而在統計關鍵詞數據時,為避免存在相近詞和不相關詞的干擾,需要進行關鍵詞剔除和合并處理。結合本文研究的內容,首先,在關鍵詞處理時,將“研究式審計”“課題式審計”“研究型審計”等統一改為“研究型審計”,并刪除了“審計”“原則”等涵蓋概念范圍較大的關鍵詞;其次,在統計發文研究機構時,將“審計機關”“審計署”“特派辦”“審計廳”“審計局”等統一合并為“國家審計機關”等,將“南京審計大學”“南京審計大學政府審計學院”等合并為“南京審計大學”,其他類似的附屬機構也進行了同樣的處理;最后,對于缺失字段的數據,通過仔細閱讀原文獻獲取缺失數據后進行手動填補。

四、研究型審計文獻的總體分布特征統計

(一)發文時間分布統計

發文數量可以用來衡量某一領域中的研究熱度和研究進度,可以反映出研究者對該領域研究熱點的關注程度以及動態變化。2010—2022年期間,我國關于研究型審計的歷年發文數量如圖1所示??傮w而言,在研究初期(2010—2020年),審計署南京特派辦正式提出研究型審計的背景下,對研究型審計的研究是嘗試的、摸索的,由于重視程度不夠以及缺乏相關理論支撐和政策支持,研究型審計發展緩慢,相關論文產出較少。直至2021年審計署出臺相關文件,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研究者和研究機構不斷開始進入該研究領域,研究型審計進入快速發展時期(2021年至今),相關論文如雨后春筍般產出,這個勢頭明顯還在繼續。

(二)發文期刊分布統計

圖2為2010年以來各期刊刊載的研究型審計文章數量分布圖。2010年至今,刊載研究型審計文章較多的期刊分別是中國審計(41.03%)、審計觀察(8.55%)、審計月刊(10.26%),這三本期刊發表的研究型審計文章達到了研究樣本的59.84%,這些期刊主要為審計系統內的專業期刊,說明研究型審計主要源自審計實踐發展的需求,實踐性和業務屬性強。一些核心期刊,比如審計研究、審計與經濟研究、會計之友等,近年來也開始關注研究型審計這一熱點話題,但整體發文數量較少。

(三)發文作者統計

如圖3所示,作者字號越大代表發文量越多,作者與其他作者之間相連的紐帶代表有合作關系,紐帶越粗表明他們之間的合作越密切,紐帶顏色與圖表上方年限的顏色相一致代表某一年一些作者有合作,紐帶顏色越淺說明越接近2022年。圖中所列出的學者在我國研究型審計領域均有一定的影響力。通過整理數據可以得出,自2010年以來,研究型審計相關論文發表數量最多的作者是晏維龍(3篇)、李功耀(2篇)、許莉(2篇)、侯學元(2篇)等。從時間角度來看,較早開展研究型審計研究的是李功耀(2010年)、李小倩(2013年)等。從研究者分布的總體來看,研究者之間的合作網絡松散、學術聯系較弱,大部分研究者進行獨立自主的研究,這表明我國研究型審計研究仍處于碎片化、分散化的狀態,學者相互之間的聯系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發文作者單位分布統計

從研究機構分布和數量統計(表1)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發文量最多,為25篇,其次是南京審計大學,數量為12篇。宜昌市審計局、云南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湖北省審計廳等都為2篇,這些機構對我國研究型審計的發展進程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從總體層次來講,研究機構和研究者知識圖譜的分布情況大致相同,同樣存在著研究機構之間相互聯系較少,研究碎片化、分散化的情況,例如:南京審計大學與國家審計署同時誕生發展,是中國審計高等教育發源地之一,在審計研究領域有著成熟的經驗,但是與其合作的機構卻較少。除此之外,還能看出開展研究型審計研究的主要是審計機關和高校,其他機構參與度較低。因此研究機構之間應進一步相互合作、相互聯系,并且帶動其他機構一同參與,共同助力研究型審計的發展。

五、研究型審計關鍵詞靜態分析

(一)高頻關鍵詞的統計

將清洗后的關鍵詞進行統計,并將其制作成可視化圖譜,即圖4高頻關鍵詞詞云圖,圖中關鍵詞字號大小和關鍵詞頻次成正比??梢郧宄闯?,文獻中關鍵詞頻次較高的是研究型審計、國家審計機關、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內部審計等。

對詞云圖進行分析可以得出:研究型審計是我國步入深層次高質量發展階段后,被重新提及并得到前所未有重視的話題。進入新發展階段,黨和國家發展戰略部署發生重大變化,使得審計工作的環境和條件發生實質性轉變。面臨黨和國家賦予審計的新定位,對審計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如何實現審計工作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成為時代賦予審計的重大命題,尤其是理念變革、創新驅動、系統再造成為審計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要務。而研究型審計的重新提及,則是倒逼審計工作系統變革的重要抓手,是實現審計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審計工作創新發展、思路理念轉變的新必然要求。全國各級審計機關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堅持系統思維,統籌兼顧謀全局,深刻領悟和準確把握研究型審計的內涵,在審計實踐中,應深度融入“研究”理念,立足民生審計、投資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內部審計、政策落實跟蹤審計等工作實踐,聚焦主責主業,在審計工作中開展全方位、全過程研究,加大對黨和國家重大經濟政策與決策部署、被審計單位和審計對象以及審計工作自身等內容的研究。通過與時俱進更新審計理念,不斷優化審計流程,提高審計質量,開拓審計路徑,轉變審計思維,深入推進審計工作提質增效,讓審計高質量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二)關鍵詞共現矩陣分析

1.構建關鍵詞共現矩陣

利用共詞分析方法可以直觀展示出關鍵詞之間的關聯強度,進而得出本領域的研究熱點、發展過程和知識結構演化。由表2可知,研究型審計與國家審計機關、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內部審計、研究內容、全過程研究出現在同一篇文章的頻次分別為16次、14次、14次、13次、8次、6次,說明研究型審計與國家審計機關、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內部審計、研究內容、全過程研究的聯系相對比較緊密。

2.繪制聚類知識圖譜

將上述構建的共現矩陣轉化為聚類知識圖譜(圖5),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聚類,知識網絡節點之間的連線顏色越深表示兩個關鍵詞出現在同一篇文章的次數越多,關鍵詞之間的關聯程度也就越緊密,較大的聚類則是該領域研究熱點。

由圖5可知,研究型審計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1)工作實踐,包括審計理念、審計工作、審計實踐、國家審計機關等關鍵詞;(2)研究思維,包括全方位、全過程研究、審計思維、系統思維、政治站位等關鍵詞;(3)深化研究,包括審計創新、研究內容、研究路徑等關鍵詞。

(三)聚類樹狀圖與多維尺度分析

在進行關鍵詞聚類分析之前,先利用公式相異矩陣=1- 將共現矩陣轉化為相異矩陣,其中n(A)為關鍵詞A出現的次數,n(B)為關鍵詞B出現的次數,n(A∩B)為A、B兩個詞共同出現的次數。再將得到的相異矩陣利用SPSS和SATI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得到研究型審計高頻關鍵詞聚類樹狀圖(圖6)。根據不同關鍵詞之間的親疏程度,將高頻關鍵詞大致分為5個群集,具體分類見表3。

根據聚類分析得到的5個群集分別是:(1)審計思維模式,主要包含政治站位、系統思維、投資審計、審計思維、發展建議等關鍵詞;(2)審計高質量發展,主要包含研究型審計、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內部審計、審計工作、大數據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國家審計、審計實踐、統籌謀劃、審計對象等關鍵詞;(3)全方位提升審計質量,主要包含全過程研究、全方位、審計質量等關鍵詞;(4)深化研究,主要包含研究內容、研究路徑、審計創新、深化研究、政策落實跟蹤審計等關鍵詞;(5)關鍵要素,主要包含國家審計機關、審計理念、被審計單位、黨和國家、審計組、審計報告、審計方法、內涵等關鍵詞。

(四)戰略坐標圖分析

戰略坐標圖可以表示聚類群集在研究領域的發展成熟度和發展潛力。通過關鍵詞聚類分析,利用共現矩陣可以計算出研究型審計各聚類群集的向心度和密度,以密度為縱軸、向心度為橫軸、聚類群集的密度和向心度平均值作為坐標原點,再由向心度和密度減去所有均值計算出各群集的橫縱坐標,繪制出戰略坐標圖,每個點代表一個聚類群集,如圖7所示。

密度代表單個主題內部基本知識單元的聯系強度。某主題密度值越大,表明該主題成熟度越高。向心度代表某主題與其他主題的聯系強度。某主題向心度值越大,表明該主題與其他主題聯系越緊密,且該主題處于所有研究主題的核心位置。根據密度值和向心度值將直角坐標系分為四個象限,第一象限為成熟度高的核心主題,第二象限為成熟度高的孤立主題,第三象限為新主題或即將消失的主題,第四象限為成熟度低的基礎主題(該主題可能成為研究熱點或未來發展的趨勢)。

由圖7可知,審計高質量發展位于第一象限,是成熟度較高的核心主題,且密度和向心度相對較高,說明研究型審計促進高質量發展方面的成熟度相對較高,與其他主題聯系也較為緊密,并處于所有研究主題的核心位置。這個群集的向心度和密度數值還不夠高,說明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有待繼續開展深入研究。

審計思維模式、全方位提升審計質量、深化研究、關鍵要素這四個群集位于第三象限,屬于新主題或即將消失的主題,中心度和密度都較低,內外部連接均較為松散,能否成為研究熱點具有不確定性,說明在這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可能會有新的突破。

總體上,目前在方向引導方面如研究型審計促進審計高質量發展主題的成熟度較高,但是在具體實施路徑方面如系統審計思維、深化研究、關鍵要素等主題還有待進一步發展,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論框架,不同研究主題之間的聯系相對不是非常緊密。

六、研究型審計關鍵詞動態分析

(一)主題關鍵詞逐年關注度與累積時區分析

按照不同年度和關鍵詞生成圖8高頻關鍵詞時間加權關注度變化圖,由圖可知,研究主題關鍵詞動態變化情況大致如下:

1.政策引導是研究型審計研究熱度激增的主因素

研究型審計關鍵詞首次出現的年度是2010年,關注度一直處于平穩狀態,但自2021年開始關注度急劇增加,研究文獻同步劇增,其深層次原因在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環境變化。黨的十九大在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改革審計體制機制等方面作出了重大部署,這為改進和創新審計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強調了研究型審計的重要性和價值。2021年,《審計署關于印發全國審計機關2021年度工作要點的通知》中提出,積極推進研究型審計。這一舉措讓研究型審計正式成為關注的焦點。黨和國家監督體系重大改革動向、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和指示是全國審計機關積極開展研究型審計重要制度環境,審計署關于積極推進研究型審計的決策部署是掀起研究型審計實踐理論探索熱潮的直接動因,由此引來眾多實務工作者和學者的關注,研究型審計文獻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不可忽視的是,審計署南京特派辦、沈陽特派辦和武漢特派辦的基于審計環境變化而自發開展的先行先試,正是在十多年實踐探索中累積了研究型審計實踐經驗認知,驗證了其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變化而主動變革的價值效用,為后來審計署提出研究型審計決策部署調整,奠定了扎實的實踐探索基礎。

2.內部審計、高質量發展關注熱度高

內部審計主題出現時間早,但其整體關注度一直不高,自2021年開始,關注度有逐漸增長的苗頭;高質量發展首次出現在2022年,而且關注度圖像陡峭,說明自提出后一直被高度關注。因此,內部審計、高質量發展等關鍵詞在近年來的關注度不斷增長,可能是未來的研究熱點和趨勢。

(二)關鍵詞聚類與時間線圖譜分析

利用CiteSpace軟件,設置時間切片為1,閾值為top20,生成關鍵詞聚類圖譜和時間線圖譜,展現并進一步探討我國研究型審計領域的研究主題和研究趨勢。

關鍵詞聚類時間線圖如圖9所示。圖譜模塊值(Q值)為0.709,大于0.3,平均輪廓值(S值)為0.9026,大于0.5,說明圖譜的網絡結構清晰、聚類高效令人信服。圖9表示的是關鍵詞大致形成9個聚類,并將聚類置于時間線上,展示各個聚類的時間跨度。時間線圖譜中的每條橫線都代表一個聚類領域,橫線最左端所在位置是該聚類出現的時間,橫線上的圓點代表該聚類領域內的高頻關鍵詞,圓點所在位置代表此關鍵詞在此聚類中首次出現的時間點,圓點上的顏色層數代表了關鍵詞出現的持續年份。

審計工作趨于實現標本兼治、源頭治理??梢郧逦^察到本文共有9種聚類標簽:#0全方位、#1系統思維、#2審計對象、#3審計成果、#4審計組、#5內涵、#6研究內容、#7體制機制、#8內部審計。研究型審計的關鍵詞熱點從起初的審計實踐、審計理念、審前調查逐步發展為理論、實踐、內部審計,再發展為全過程研究、專業審計人才隊伍、主責主業、體制機制改進、債務風險、高質量發展等,可見對審計的要求不僅是要做好審計工作,更要實現全方位審計高質量發展,并且促進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體系的完善。

(三)關鍵詞突現知識圖譜分析

利用CiteSpace進行關鍵詞突現知識圖譜分析,得到圖10。利用關鍵詞突現知識圖譜可以觀察到關鍵詞熱度時長、當前熱點,以及對未來研究方向做出預測。圖中的“Year”代表關鍵詞出現的年份,樣本數據的時間跨度為“2010—2022年”,因此關鍵詞均從2010年開始持續出現;“Strength”代表突現強度指數;“Begin”代表突現初始時間,即關鍵詞從該年成為了研究熱點;“End”代表熱度結束時間。圖中淺色線段代表關鍵詞出現并持續的年份,深色線段代表關鍵詞成為研究熱點并持續的年份。

1.研究熱點演進與新時代發展的制度背景和需求變遷呈現同頻共振趨勢

從圖10中可以看出“國家審計機關”“審計理念”“審計實踐”等關鍵詞作為研究熱點出現的時間最早,從2010年開始便受到廣泛關注,而且突現強度較高,分別是3.03、0.96、0.93。2009年,審計署南京特派辦正式提出研究型審計,就是將研究思維帶入到審計工作中,通過審計觀念和思維的轉型,實現審計內容、方法和管理等方面的創新,通過把審計項目當成課題來調研,形成高層次的審計成果[ 18 ],更好發揮國家審計監督效能。而之后出現的研究熱點,比如組織方式(2015年)、國家審計(2015年),則是繼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和2015年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審計全覆蓋的意見》后,與時俱進在審計組織方式上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型審計探索。2018年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組建中央審計委員會,明確審計機關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建立黨集中統一領導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隨后,協同(2018年)、新時代(2018年)、審計創新(2018年)到黨和國家(2021年)、審計思維(2021年)、系統思維(2021年)研究熱點相繼出現,其中“黨和國家”“審計思維”“系統思維”的熱度延續至今。

2.被審計單位和審計方法是研究型審計關注熱度持續時間最長的話題

從圖10可知,自2010年被審計單位和審計方法在研究型審計關鍵詞中出現以來,一直持續至今,成為高頻關鍵詞,恰恰說明了研究型審計產生、發展的緣起是要加強對被審計對象的研究,實現審計方法的變革,提升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提升監督效能,更好滿足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需求。因而,可以預期,強化對被審計單位和被審計對象的研究、推進審計方法更新迭代將是未來研究關注的核心話題。

3.研究型審計關注的熱點不斷得以深化

從圖10可見,研究型審計的高頻關鍵詞,從研究早期的“審計組”“審計理念”“審計方法”“審計實踐”等,到中期的“組織方式”“協同”“新時代”“審計創新”,再到如今的“黨和國家”“審計思維”“系統思維”“(研究型審計)特征”,體現了一個研究認知深度漸次升華和深入的過程。從關注自身內部工作細節,到關注組織方式統籌優化、與其他監督資源的貫通協同、實現全方位的審計創新,再到立足于黨和國家的發展戰略政治高度出發,研究如何充分運用系統思維、戰略思維、辯證等哲學思維,重塑審計思維以驅動更深層次的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研究關注視角歷經了一個由內向外、由微觀到宏觀、漸次深入到源頭的審計思維變革過程。思維、認知是行為的先導,唯有思維、認知上的根本改變,方能為研究型審計實踐良序漸次深入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和根本保障。

綜上所述,研究型審計在2010—2022年的研究逐漸深入,研究面逐漸廣泛,對審計單位、審計人員以及制度體系建設等的要求逐漸提高,研究型審計不再拘泥于深挖理論,更注重于在審計工作中的調查、分析、科學研究,探求審計事項的真相、性質、發展規律等,在完成審計項目特別是重大審計項目任務過程中嵌入專題理論研究,形成以推動體制機制制度的逐步健全和不斷完善為重要內容和首要目標的審計模式[ 19 ]。

七、研究結論

本文在收集整理研究型審計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借助CiteSpace、SATI、SPSS等多種文獻計量軟件,對其進行靜態的數據分析和動態的演化分析,比較直觀地展現了我國2010—2022年對研究型審計的研究情況和熱點趨勢,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政策引導下研究型審計探討熱度不斷提升

從時間分布看,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研究初期(2010—2020年),另一個是快速發展時期(2021年至今),審計學術研究熱點的出現和演進趨勢與國家經濟社會環境變化和政策引導密切關聯。在黨中央和審計署的正式文件發布之前,機構和學者對研究型審計的研究是局部的、嘗試的,研究型審計的文獻相對較少,從2021年黨和國家出臺系列文件、大力鼓勵推進研究型審計開始,掀起了研究型審計實踐理論探索熱潮。外部發展環境變化所引致的審計事業高質量發展現實需求的變化,是研究型審計近兩年得以重視并快速發展的源動力。

(二)各研究者和單位之間聯系不緊密

從研究者分布來看,研究型審計領域有幾位相對活躍的學者,但是總體上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者并不多,這表明該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研究層次有待深入,而且研究者之間的合作較少,大部分學者仍處于獨立自主研究的狀態,使得研究型審計的研究呈現出一種碎片化、零散化的狀態。今后研究型審計領域的學者可以加強合作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作共贏,推動研究型審計的研究進程。從研究機構分布來看,研究力量主要集中于審計署、南京審計大學等院校及單位,這些發文機構之間同樣存在合作較少、聯系松散的情況,各機構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有待加強。

(三)研究主題框架尚未成熟,各主題之間聯系不緊密

通過對研究型審計文獻數據的靜態挖掘發現,高頻關鍵詞為研究型審計、國家審計機關、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內部審計等。為了使關鍵詞之間的聯系更加直觀地展現,轉化為共現矩陣聚類圖譜后發現,研究型審計熱點主要集中在工作實踐、研究思維、深化研究等。進行樹狀聚類分析后歸納為5個群集:審計思維模式、審計高質量發展、全方位提升審計質量、深化研究、關鍵要素。對5大群集繪制了戰略坐標圖,根據向心度與密度分為三大類。其中方向引導方面,審計高質量發展這個群集相對較為成熟,但成熟度不夠高,仍有較大的研究發展空間,可以在未來繼續深入研究;在具體實施路徑方面,審計思維模式、全方位提升審計質量、深化研究、關鍵要素這四個群集的內外部連接均較為松散,成熟度較低,研究前景具有不確定性。結合共現矩陣聚類圖譜顯示的熱點來看,審計思維模式和深化研究領域已經展開研究,而全方位提升審計質量和關鍵要素這兩個群集可以嘗試進行深入研究,可能會有新的突破。

(四)系統思維是助力審計高質量發展的破題之鑰

利用關鍵詞逐年關注度、時間線、突現等多個知識圖譜對研究型審計關鍵詞進行動態分析,發現目前內部審計和高質量發展關注熱度高,系統思維主題具有研究潛力,強化對被審計單位、被審計對象、數據審計方法創新運用將是未來研究關注的核心話題。隨著時代的發展,黨和國家對審計提出了新任務和新要求,審計工作趨于實現標本兼治、源頭治理,不僅是要做好審計工作更要實現全方位審計高質量發展,促進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體系的完善。研究熱點演進與新時代發展的制度背景和需求變遷呈現同頻共振趨勢,研究型審計關注的熱點不斷深化,應當充分運用系統思維,重塑審計思維,為研究型審計實踐良序漸次深入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和根本保障,實現審計一個、整改一片、規范一面[ 10 ],真正做到審計高質量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李功耀.關于研究型審計:與李玲特派員面對面[J].中國審計,2010(24):13-17.

[2] 張琦,彭亮,劉俠.關于“研究式審計”的若干問題:審計署特派辦審計理論研究會(組)秘書長座談會綜述[J].審計研究,2012(5):32-35.

[3] 晏維龍.關于開展研究型審計的幾點認識[J].審計觀察,2021(11):34-40.

[4] 李功耀,黃明霞.南京特派辦:研究型審計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審計,2010(24):9-12.

[5] 晏維龍,莊尚文.試論研究型審計的國家治理效能[J].審計研究,2022(1):13-19.

[6] 戚振東,張紫璇.研究型審計:一個理論分析框架[J].會計之友,2022(6):118-124.

[7] 許漢友,謝曉俊,李瀟琦.共同富裕實踐與研究型審計嵌入[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2(1):19-24.

[8] 侯學元.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動力深入開展研究型審計[J].中國審計,2021(16):32-34.

[9] 王宏.堅持系統思維 做深研究型審計 推動投資審計高質量發展[J].中國審計,2022(11):59-61.

[10] 高經緯.系統觀念在研究型審計中的運用芻議[J].中國審計,2022(17):62-64.

[11] 晏維龍,李曼.研究型審計的人才效應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2(1):11-18.

[12] 王永梅,許莉,周旭東,等.研究型審計:內在邏輯與實踐探索[J].會計之友,2022(1):119-123.

[13] 鄭石橋,劉星銳.研究型審計:內涵、類型及運用條件[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22(1):18-25.

[14] 孫夏賦.應當探索多種形式的研究型審計[J].中國審計,2019(23):39-40.

[15] 溫素彬,董必榮,李慧.課程思政的知識結構與動態演化:基于課程思政文獻的知識圖譜分析[J].財會通訊,2022(18):42-49.

[16] 王雪榮,侯偉龍.大數據審計研究綜述與展望:基于Citespace的知識圖譜分析[J].會計之友,2021(23):78-86.

[17] 謝志明,粟小穎,易玄.基于Citespace的區塊鏈審計熱點及研究趨勢比較[J].財會通訊,2022(3):23-29.

[18] 李玲.創新審計理念 打造審計精品:審計署南京特派辦研究型審計發展回顧[J].中國審計,2012(16):27-29.

[19] 許芷浩,胡友良.關于開展研究型審計的幾點思考[J].中國審計,2020(16):64-65.

猜你喜歡
研究趨勢研究熱點知識圖譜
近五年我國職業教育研究熱點綜析及未來展望
我國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研究述評與展望
基于知識圖譜的產業集群創新績效可視化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產業集群創新績效可視化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慧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的教育干預
基于社會網絡分析的我國微課研究探析
從《ET&S》與《電化教育研究》對比分析中管窺教育技術發展
企業績效研究評述比較與展望
大數據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