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應鏈集中度、經營風險與企業成長性

2024-01-26 09:44
北方經貿 2024年1期
關鍵詞:議價成長性經營風險

高 月

(齊齊哈爾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1)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伴隨著貿易爭端的多發,全球供應鏈出現了包括貨運中斷、原材料短缺等問題,繼而引發了全球供應鏈的變革和調整?,F階段,優化供應鏈布局和提高供應鏈管理能力已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對國家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此外,就企業自身發展而言,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不僅可以健全企業風險防范機制,還能優化生產要素配置,增強市場適應性和競爭力,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供應鏈集中度體現了企業在供應鏈管理能力方面的水平。如果一個企業能夠在供應鏈上掌握更多的環節和資源,說明其在供應鏈管理能力方面具備了較高的實力。然而,當前研究中,涉及導致供應鏈集中度發揮的積極作用與消極作用的結論不一,供應鏈集中度促進企業成長性的影響機制在理論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仍需要更加深入有力地研究。[1]

因此,本文從企業成長性角度切入,為深入理解供應鏈集中度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視角,并引入經營風險這一變量以構建更加全面的理論分析框架,為供應鏈集中度的積極作用提供了理論和實證支持,也為企業抵抗經營風險實現自身成長和發展提供了指導建議。

二、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一)供應鏈集中度與企業成長性

資源基礎理論認為,企業的持久競爭優勢源于其所擁有的異質性資源。一方面,在供應鏈集中度提高后,供應鏈的整體效率得到提高,企業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浪費,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品質。同時,通過穩定的采購活動,企業可以提高資金周轉率,減少庫存積壓,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經營能力。[2]另一方面,在供應鏈集中度提高后,企業可以更加緊密地與供應鏈合作伙伴進行合作和交流,共同分享供應商的技術、品牌、人才或者是客戶的市場信息、反饋、需求等外部資源。[3]企業可以將這些外部資源轉化為自身的異質性資源,從而增強企業的持續競爭力?;诖?,本文做出如下假設:

H1:供應鏈集中度可以有效提高企業成長能力。

(二)供應鏈集中度與經營風險

根據利益者相關理論,企業與供應鏈合作伙伴的緊密合作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和風險共擔,有助于降低企業的供應風險。從供應商的角度來說,供應商和客戶也需承擔企業經營失敗的成本。[4]因此,穩定的大供應商和客戶會及時關注企業的經營狀況,甚至會積極介入經營管理,起到外部監督作用,從而起到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5]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通過與供應鏈合作伙伴的緊密合作,企業可以提高協同能力和應變能力。[6]當出現突發事件時,企業可以與供應鏈合作伙伴共同協調,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以減少風險對企業的影響。因此,提高供應鏈集中度可以為企業降低經營風險?;诖?,本文做出如下假設:

H2:供應鏈集中度會導致企業經營風險降低。

(三)經營風險的中介作用

在供應鏈中,各環節都面臨著局部風險,而風險會沿著供應鏈向下游企業傳遞,給企業帶來較大的經營風險。如果企業沒有有效的應對措施,可能會導致業務受阻、銷售下降、生產停滯等問題,從而影響企業成長性和利潤,甚至會使企業面臨破產的風險。因此,為了保障企業的穩健運行和良好的成長表現,建立供應鏈的穩健運行機制至關重要。[7]企業需要與供應商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關系,共同應對市場波動和供應鏈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減少因供應鏈中斷或故障而造成的經營風險。同時,通過降低經營風險,企業可以避免經營失誤或者不當行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提升企業的信譽度和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戶和合作伙伴,促進企業的長期成長和發展。因此,通過供應鏈集中度降低經營風險,企業能夠實現更好的成長,提高市場競爭力,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8]基于此,本文做出如下假設:

H3:企業經營風險在供應鏈集中度與企業成長性間起中介作用。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滬深A 股主板上市企業2015-2021年數據為樣本,借鑒以往學者的研究,對數據進行篩選,剔除ST 和*ST 企業、剔除關鍵數據缺失的樣本,最終獲得有效觀測值9472 個。本文供應鏈銷售份額的數據選自CSMAR 數據庫,部分缺失數據或其他所需財務數據由Wind 數據庫進行補充。對所有連續變量均經過Winsorize 在1%和99%水平上進行了縮尾處理,以消除異常值的影響。

(二)變量定義

1.被解釋變量:企業成長性(TobinQ)。參考現有研究,[9]本文選用了托賓Q 值作為衡量企業成長性的指標。在穩健性檢驗中選取了總資產增長率作為企業成長性的替換變量。

2.解釋變量:供應鏈集中度(SCI)。借鑒黃曼行等[10]的研究將供應鏈集中度視為一個整體,采用前五名客戶和供應商購銷比例之和的均值對供應鏈集中度作為衡量指標。

3.中介變量:經營風險(Risk)。對于企業經營風險的測量,本文參照相關研究,[11]采用阿爾曼Z 記分法,數值越大表明企業經營風險越小。

4.控制變量。參照現有研究,[12]本文控制了以下影響企業成長性的因素:企業規模(Size)、產權性質(Soe)、企業年齡(Age)、股權集中度(Cr)。此外,本文還在模型中控制了行業和年份,變量具體定義如表1 所示。

表1 變量定義

(三)構建模型

參考現有文獻,本文構建了以下模型,探究供應鏈集中度與企業成長性關系,以及經營風險在二者關系中的中介效應。

其中:模型(1)旨在探究供應鏈集中度是否與企業成長性存在正相關關系;模型(2)旨在探究供應鏈集中度與經營風險的關系;模型(3)旨在探究經營風險在供應鏈集中度與企業成長性之間的中介效應。[13]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表2 為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由表2 可知,企業成長性的最大值為9.540,最小值為0.8,最大值超過平均值三個標準差,說明市場中的企業成長性差異較大,且大多數企業成長性不足;供應鏈集中度的均值為0.34,標準差為0.18,最大值、最小值分別為1.03 和0,說明大部分企業供應集中程度偏低;企業經營風險的均值為2.54,標準差為8.39,說明樣本企業的經營風險差異較大,且大部分財務狀況較差,經營風險較大。同時,其他相關控制變量的均值、最小值和最大值均在合理范圍之內。

表2 描述性統計

(二)相關性分析

表3 列示了主要變量的相關系數。通過表3 可以看出各個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的概率比較低。VIF 值大多數在1 至2 之間,表明模型基本上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同時,利用Stata16 檢驗原假設,發現并不存在異方差,因此模型通過了異方差與多重共線性檢驗,為下一步的多元回歸分析奠定基礎。另外,供應鏈集中度(SCI)與企業成長性(TobinQ)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與經營風險(Risk)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說明企業提升供應鏈集中度對企業績效有促進作用,對企業經營風險有抑制作用,為主假設檢驗奠定了基礎。

表3 多元回歸結果

表3 相關性分析

(三)回歸結果分析

供應鏈集中度與企業成長性的回歸分析結果分別如表4 列(1)和(2)所示。在無控制變量的情況下,供應鏈集中度的回歸系數為0.0253。在此基礎上,加入控制變量后供應鏈集中度的回歸系數為0.0164,在1%的水平上與企業成長性顯著正相關,即供應鏈集中度的提升可以顯著促進企業成長性,H1 得到驗證。

表4 穩健性檢驗

供應鏈集中度與企業經營風險的回歸分析結果如表4 列(3)所示。Risk 數值越高證明企業財務狀況越好,經營風險越低。供應鏈集中度的回歸系數為1.286,在5%的水平上與經營風險顯著正相關,即供應鏈集中度越高經營風險越會隨之降低,H2 得到了驗證。

企業經營風險中介作用的回歸分析結果如表4列(4)所示。供應鏈集中度回歸系數為0.0149,在1%的水平與企業成長性顯著正相關。企業經營風險與企業成長性回歸系數為0.00116,在1%的水平顯著正相關,表明在供應鏈集中度與企業成長性之間的關系中,企業經營風險存在中介效應,即供應鏈集中度通過降低經營風險促進了企業成長性,H3得到了驗證。

(四)穩健性檢驗

為了增強本文模型估計結果的可靠性,本文采用替換解釋變量的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Growth 指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會計信息質量。因此,本文用Growth 指標替換TobinQ 指標進行實證檢驗。如表5 列(1)-(4),發現回歸結果仍然支持本文所有假設。

表5 進一步分析

(五)進一步分析

1.基于產權性質的差異進行分組檢驗

由于企業的不同產權性質會導致其在供應鏈關系管理方面存在差異,本文將樣本企業按照企業產權性質分為兩組,國有企業被賦值為1,非國有企業賦值為0,以考察在不同產權性質下的供應商集中度對企業成長性的影響。[14]回歸結果如表6 列(1)和(2)所示。在國有企業中,供應商集中度與企業成長性并無顯著相關;而在非國有企業中,供應商集中度與企業成長性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這說明國有企業供應商集中度沒有對企業成長產生明顯影響,而在非國有企業中,供應商集中度對企業成長的影響起到的作用更明顯。

2.基于企業議價能力進行分組檢驗

企業在與供應商進行談判時,面對議價能力較低的企業,供應商就會提高價格或者要求企業支付預付款以保障自身權益。但對于企業來講則代表著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和現金流風險。由此可知,企業議價能力不同,供應鏈集中度對企業成長的作用存在明顯差異。參考相關研究,本文使用凈商業信用額衡量企業的議價能力,按照中位數將樣本分為兩組以考察在不同議價能力下供應鏈集中度對企業成長性的影響。[15]回歸結果如表6 列(3)和(4)所示。擁有高議價能力的企業,供應鏈集中度的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高議價能力的企業供應鏈集中度對于企業成長的積極作用更加明顯;而在低議價能力企業的實證結果中,供應鏈集中度與企業成長性的回歸系數在10%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在低議價能力企業中,供應商集中度也對企業成長產生促進作用。因此,本文對企業議價能力分組進行組間差異檢驗,結果表明,均值的差異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即在不同議價能力的企業中供應商集中度對企業成長產生促進作用存在顯著差異。

五、研究結論與管理啟示

(一)研究結論

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穩定的供應鏈關系可以為企業提供一定的保障。供應鏈集中度是供應鏈關系穩定的重要特征。本文以2015 年-2021 年滬深A 股上市公司的數據為研究樣本,探究供應鏈集中度與企業成長性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供應鏈集中度和企業成長性之間存在顯著的正向關系;經營風險在供應鏈集中度與企業成長性中發揮了中介效應。此外,本文還進一步驗證了在非國有企業、企業議價能力較強時,供應鏈集中度對于企業成長性的促進作用更強。

(二)管理啟示

1.企業應與具有競爭力的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供應鏈集中度的提升有利于企業持續發展。因此,企業應盡可能地選擇具有穩定質量、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供應商,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和穩定性。此外,企業應該與具有競爭力的供應商建立長期戰略伙伴關系,共同發展并實現協同效應,以增強供應鏈的靈活性和響應能力。企業的供應鏈行為應該始終以提高供應鏈的效率、穩定性和靈活性為目標,以促進企業的成長性和發展。

2.企業應提升供應鏈管理下的風險管理,保持供應鏈的穩健運作。在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的基礎上,企業應加強供應鏈的可見性,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供應鏈的信息流暢和透明,及時掌握供應鏈中的風險和機會。實行供應鏈風險管理,建立供應鏈風險評估機制,對供應鏈中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加強供應鏈質量管理,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確保供應鏈中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穩定和一致性,保持供應鏈的穩健運行,提高企業的供應鏈效率和競爭力。

3.企業應健全供應鏈協調管理機制。企業在重視外部供應鏈整合的同時,也要關注內部結構建設,保持企業內部快速響應變化的能力。企業需要建立協調機制以處理內部和外部供應鏈之間的問題和沖突,以確保供應鏈各環節的協同運作和流暢性。同時,還需要確保供應鏈內部各個環節的利益最大化,以增強整個供應鏈的效率,使其能夠隨著市場和競爭環境的變化而調整,從而能夠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和客戶需求。

猜你喜歡
議價成長性經營風險
房地產開發中的經營風險管理探討
2018上海成長性企業50強
創業投資企業的經營風險管理機制
二次議價該管不該禁
淺談如何降低醫院的經營風險——從內控管理的角度分析
二次議價不宜作為醫保支付標準
這樣的二次議價為什么不提倡
“二次議價”解禁在即?
分析師一致預期最具成長性個股
分析師一致預期最具成長性個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