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經濟流動的空間結構特征與動力機制研究
——以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為例

2024-01-26 09:44劉志峰于洪雁
北方經貿 2024年1期
關鍵詞:空間結構黑龍江省流動

劉志峰,于洪雁

(牡丹江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12)

一、引言

城市在旅游活動中扮演客源地、集散地、與目的地三重角色,是旅游發展的重要集散中心,[1]是全球旅游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節點。城市旅游發展需要整體規劃、統籌建設,避免城市旅游發展“資源詛咒”效應的出現,進而促進城市旅游產生更大的“溢出效應”“虹吸效應”,促進城市旅游空間結構的均衡、健康、高效發展。學者們從空間網絡角度對城市旅游發展進行了相關研究,研究主要聚焦于旅游空間結構特征、[2]演化規律、[3]發展模式。[4]旅游空間結構不僅反映了旅游活動的空間特征,同時也是旅游活動在地理空間上的投影。[5]國外學者Leiper 在20 世紀60 年代最早提出了關于旅游空間的概念,[6]隨著學者的不斷完善現如今已經成為完整的理論體系。例如,Pavlovich 以新西蘭維特摩洞穴為例,研究旅游目的地的要素網絡和服務設施的演變;[7]Dredge 探討了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網絡關系對旅游業的影響,[8]Tinsley 等探討了小型旅游商業對旅游客體的影響等,[9]奠定了對旅游空間結構研究的基礎。國內學者對此也形成了代表性理論,如旅游地與客源地的空間相互作用理論、[10]旅游中心地理論、[11]旅游核心-邊緣理論[12]等,促進了對旅游空間結構的相關研究。

社會網絡理論因能更好地解釋網絡關系而應用于旅游空間網絡結構的研究之中。社會網絡下形成的旅游經濟空間結構并不是傳統的“屬性數據”模型,而是“關系數據”構建的模型。[13]而社會網絡中的QAP 分析法可以檢驗網絡關系的矩陣數據,而傳統的OLS 分析并不能實現這一功能。國內對于旅游經濟空間網絡結構影響因素的研究處于起步階段,多數以全國、[14][15]流域[16][17]等大尺度范圍為主。對省域的研究較少且缺乏針對性,多數以旅游經濟空間網絡的驅動因素、驅動機制進行研究,[18]而對旅游經濟空間網絡結構下的旅游經濟流動機制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以中觀尺度為視角,研究黑龍江省9個地級市旅游空間結構的流動特征,結合QAP 分析法檢驗其影響因素,并深入剖析影響其法中的構建動力機制,以期促進擴展旅游空間結構的研究內容,促進黑龍江省旅游業的健康、高效、快速發展。

二、研究區域概況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區概況

黑龍江省位于中國最東北部,是東亞陸路通往俄羅斯遠東和亞歐大陸的重要通道,也是東北亞的核心地區之一。作為中國邊境的省級行政區,與俄羅斯隔江相望,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邊境線長3045 千米,下轄12 個地級市(見圖1)。近年來黑龍江省的旅游經濟發展勢態良好,旅游產業已具備一定規模,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未來提升空間巨大。2015 年到2019 年是黑龍江省旅游經濟快速發展時期,黑龍江省的旅游國內收入和國際旅游收入呈指數式增長。2019 年末疫情暴發后,旅游收入階段性下降,受疫情影響明顯,且呈逆向倒退作用趨勢。隨著疫情管控的全面放開,黑龍江省旅游經濟會迅速回暖,呈現“口紅效應”快速發展。

圖1 黑龍江省區域概況圖

(二)數據來源

研究中涉及的旅游總人數、旅游收入數據來自2015、2019 年黑龍江省統計年鑒和各地級市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交通通達指數中的鐵路出行最短時間來源于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列車時刻服務表;公路出行的最短時間通過《中國高速公路及城鄉公路網地圖》獲取城市間公路里程,結合平均速度80km/h 進而得出公路出行最短時間??紤]到七臺河、綏化、雙鴨山和大興安嶺地區的數據缺失嚴重,研究中將其剔除,選取9 個地級市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為: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鶴崗、黑河、雞西和伊春。

(三)研究方法

1.引力模型

在人類相互作用聚集流的研究中,都毫無例外地以引力模型為基礎。[19][20]學者們根據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等方面的不同,對于引力模型的修正也有所區別,但模型基本公式為:

式中Rij為城市i、j 的旅游經濟聯系度;Pi、Pj和Vi、Vj分別為城市i、j 旅游者總人次和旅游業總收入;D2ij為城市i 到j 的公路空間距離。黑龍江省近五年發展中,城市之間的到達時間大大減少,空間距離對旅游經濟聯系強度的影響明顯削減。將兩城市之間的鐵路、公路最短出行時間,引入交通時間指數建立模型,其表達式為:

Dij表示城市i 與城市j 的交通通達指數,其值越小,說明區域交通通達指數越優;Tij為城市i 和城市j 的最短交通時間。Ti為城市i 到其他城市的最短交通時間之和;Tj為城市j 到達其他城市的最短交通時間之和。

將某城市與區域內所有城市旅游經濟聯系度Rij相加,即為該城市的旅游經濟聯系量,其公式為:

式中,Ci 為城市i 的旅游經濟聯系量。

2.二次指派程序(QAP)分析法

二次指派程序(QAP)分析法是社會網絡中一種對兩種(多種)矩陣所對應的各個影響因素進行比較的方法,它通過對比各個矩陣的格值,給出兩個矩陣之間的相關系數,同時對系數進行非參數檢驗。[21]本研究的因變量均是旅游流空間網絡矩陣,而不同自變量則需按照影響因子的數值建立差值矩陣,再利用QAP 相關性分析,研究各影響因子和旅游流空間網絡之間的關聯。

三、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的流動特征

(一)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的聯系情況

根據修正后的引力模型,通過公式(2)和(3)得到2015 年、2019 年黑龍江省9 個地級市旅游經濟聯系度和聯系量。從旅游經濟聯系度來看(見表1),2015年經濟聯系度最高的三組為:哈爾濱-大慶、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齊齊哈爾,說明這三個城市之間聯系最為緊密,在省內處于核心地位。經濟聯系度最低的三組為:黑河-佳木斯、黑河-鶴崗、黑河-雞西,說明黑河的旅游流動力較低且旅游發展滯后,與其他地級市聯系較為薄弱,處于較為邊緣地位。2019 年經濟聯系度最高的三組保持不變,但旅游經濟聯系度和緊密度均明顯提升。經濟聯系度最低的三組為:雞西-齊齊哈爾、雞西-黑河、佳木斯-黑河,意味著在此期間,黑河的旅游經濟的流動變得頻繁與緊密,而雞西與其它城市的旅游經濟聯系較弱。

表1 2015 年、2019 年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聯系度

從旅游經濟聯系量來看(見表2),2015 年旅游經濟聯系量前三位為:哈爾濱、大慶和齊齊哈爾,約占全省總量的87.23%,此時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流動不平衡,向西側方向傾斜。2019 年旅游經濟聯系量大幅度提升,前三位依舊是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其次是牡丹江,總共占全省總量的98.52%。因此,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聯系呈現出一核主導、兩極分化的局面。哈爾濱因擁有較高的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通達度成為網絡的核心節點,與每個城市都有較高的經濟聯系,而黑河、雞西等城市與其他城市聯系較弱,成為網絡的孤島。旅游經濟流動不平衡,發展熱點集中于黑龍江省西南部,盡管已經逐漸向東側牡丹江方向擴展,但依然呈現出南強北弱,西強東弱的局面。

表2 2015 年、2019 年黑龍江省旅游經濟聯系量

(二)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流動的空間結構

利用ucinet6.0 軟件構建2015 年、2019 年旅游經濟聯系網絡空間結構圖??紤]數據的適用性,遵循可對比性,斷點值取為650,即大于650 取值為1;小于650 取值為0,將屬性數值轉化為二值矩陣。使用Netdraw繪制旅游經濟聯系的網絡空間結構圖(見圖2)。

圖2 2015 年、2019 年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空間網絡

在2015 年至2019 年間,黑龍江省旅游經濟聯系空間結構是動態變化的,并日趨復雜,9 個網絡節點城市間的旅游經濟聯系逐漸增多,哈爾濱市始終處于網絡的優勢地位、核心地位,而被孤立的邊緣城市逐漸減少??臻g結構由疏松向緊密狀態演變,網絡空間結構逐漸向著合理化、均衡化方向演變。

四、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流動的動力機制分析

(一)影響因素指標體系構建

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的流動主要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eco)、城市間的交通通達度(tra)、城市間的地理空間距離(dis)、旅游資源稟賦(res)、旅游產業發展(ind)、旅游熱度(popu)和旅游服務水平(ser)等7 個因素的影響。以2015 年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聯系作為被解釋變量,上述7 個影響因子作為解釋變量。對所有解釋變量矩陣進行Z-score標準化處理,構建影響因素的計量模型為:

其中,R 為被解釋變量,即2015 年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空間關聯矩陣;eco 用人均GDP 差異矩陣表征,使用兩城市人均GDP 差值矩陣構建;tra 為交通通達度矩陣,用兩城市交通通達指數構建矩陣;dis 用城市間地理空間距離構建矩陣;res 為旅游資源稟賦差異矩陣,用兩城市A 級旅游景區數量的絕對差值矩陣構建;ind 用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差異表征,選取兩城市區位熵差異矩陣。popu 為旅游熱度差異矩陣,用住宿營業額差異矩陣表征;ser 用旅行社、星級酒店差異矩陣構建。

(二)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流動的影響因素相關性分析

借助Ucinet6.0 軟件的QAP 相關分析模塊,依次輸入黑龍江省旅游經濟空間網絡二值關系矩陣和其他自變量關系矩陣,并選擇5000 次隨機置換次數,得到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流動的影響因素相關性分析結果。

由表3 可知,地理空間距離、交通便捷性、資源稟賦和旅游熱度通過了1%水平的檢驗,與黑龍江省旅游經濟流動的空間網絡具有顯著的相關性。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旅游產業發展水平、旅游服務水平,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其對空間結構的形成與發展的影響并不顯著。地理空間距離、交通便捷性與城市旅游經濟流動的空間網絡結構之間呈負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366、-0.427,表明城市間的交通通達度、地理空間距離對于黑龍江省旅游經濟空間結構的發展產生較為嚴重的負向影響,成為制約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流動的主要因素。旅游資源稟賦、旅游熱度與旅游經濟流動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352、0.377,說明旅游熱度和旅游資源稟賦與旅游經濟聯系呈正相關,對旅游經濟流動網絡的形成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旅游資源稟賦的正向影響最大,交通便捷性的負向影響最大,因此,黑龍江省在旅游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旅游資源稟賦的優勢與吸引力,同時也要克服物理距離遠、交通便捷性帶來的阻力。

表3 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流動影響因素的QAP 分析結果

(三)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流動的動力機制

城市空間結構演變的動力機制包括基礎推動力、內在驅動力和外在動力。[22]這種機制側重于城市內部發展的微觀分析。本研究將其地理尺度進一步拓寬,從城市內的動力機制研究轉向城市之間,從一個城市轉向多個城市。城市之間的交通便捷性、地緣互助性、旅游資源互異性等外在因素將會促進城市之間展開旅游合作,成為旅游經濟流動的外在動力;城市自身的接待能力作為基礎推動力;而企業之間、政府之間通過均衡博弈,實現政府的區域利益最優化、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成為旅游經濟流動的內在驅動力,以此形成了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空間流動的內外雙循環系統(見圖3)。

圖3 城市旅游經濟流動的動力機制系統

1.外在驅動力

(1)旅游資源稟賦的互異性增強了旅游流的吸引度

旅游資源在自然稟賦以及文化內涵上的連續性往往突破行政區域的界限,在客觀上有區域聯合發展旅游業的要求。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的選擇越來越趨向于區域整體形象信息,而非分散的產品信息,區域旅游合作可以將旅游主體的排他性選擇轉化為組合性選擇。[23]旅游開發的核心問題是解決旅游資源的不可移動性和旅游者的選擇性之間的矛盾。[24]黑龍江省旅游經濟空間流動不僅反映了各城市間的內在、外在聯系強弱,更是有助于解決這一矛盾。以旅游經濟空間流動的外在動力為依據進行城市間的旅游合作是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根據上文研究,大慶與齊齊哈爾是黑龍江省旅游經濟聯系的熱點區域,流動力最強。大慶市擁有旅游資源基本類型為6 類37 種;齊齊哈爾市有8類73 種。兩市共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9 處;國家級4A 級景區22 處。大慶市作為中國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中國第一大油田大慶油田所在地,使得以重工業為代表的人文景觀成為大慶旅游資源的主體。齊齊哈爾市扎龍自然保護區擁有世界最大的丹頂鶴繁殖基地,形成我國北方最完整、最原始、最開闊的獨特生態系統旅游格局。兩地旅游資源的屬性分別屬于自然旅游資源、人文旅游資源,在旅游業發展中形成了明顯的反差,具有明顯的互異性、互補性,充分帶動了旅游流的流動。

(2)發達的鐵路交通和地緣有利于旅游流的集聚

哈爾濱、大慶和齊齊哈爾市一線,城市之間有綏滿一級公路、哈齊高速鐵路、大齊高速公路等交通通道連接。大慶的發展需通過齊齊哈爾尋求更多的對外聯系,齊齊哈爾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齊齊哈爾成為大慶對外聯系的結構洞與中介點;而齊齊哈爾的發展更需要大慶腹地的支持,大慶緊鄰省會哈爾濱,更加靠近核心區,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這種地緣互助關系能夠成為一個新的整體單元,通過重新構建整體單元的內部結構、功能創新,以及新的整體單元之間的功能重新分工定位和合作來驅動區域旅游一體化發展。同時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作為“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區域骨干,將沿線旅游節點串聯起來,形成一條以人文自然相結合的特色“西部線”,這樣在依托“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建設契機之下,為“西部線”的旅游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流量。

2.基礎驅動力

城市自身的旅游接待能力是旅游流凝聚的基礎條件,旅游接待的核心部分為住宿和餐飲。各城市自身的旅游接待能力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城市旅游發展水平的差距,從側面反映出了城市對旅游的可投入性,星級酒店作為住宿和餐飲為一體的旅游接待的設施載體,可以有效反映城市內部的基礎推動力。截止到2017 年,黑龍江省共擁有星級飯店166 家,大慶、齊齊哈爾共占全省24.1%,具有較高的接待水平,為城市旅游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內在驅動力

城市旅游空間結構的演變本質上也是旅游開發主體之間的博弈,開發主體包括了參與人、參與人的策略和參與人的支付。參與人即為政府、旅游企業,不同政府主體在博弈-均衡中追求地方利益滿足的前提下達到區域共同利益最優化;旅游企業之間通過競爭-合作模式尋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參與人的策略即為促成城市旅游發展與合作的相關政策。當政府和企業選擇了各自的策略并完成博弈之后,他們將會得到一定的收益被稱為參與人的“支付”。在這三個基本要素的作用下形成了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空間網絡流動的內在驅動力。

由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流動的驅動機制可以看出,城市旅游空間結構網絡在發展演變中(見圖4),旅游主體對旅游客體(一個或多個城市)的選擇受到外部驅動的主客觀因素影響而產生外在動力,造就了外部旅游經濟循環,并不斷形成新的旅游經濟需求,為區域旅游發展創造機會。當潛在需求轉為實際的經濟價值時,便對旅游供給者產生吸引力,進而促進城市旅游合作的展開,引發區域內的旅游經濟循環,以此形成旅游經濟在區域內不同城市之間的流動模式。隨著時間的演變,各個城市之間的吸引力不斷加強,網絡聯系逐漸緊密,旅游經濟合作逐漸增多,進而促進區域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圖4 區域旅游經濟的流動模式

五、結論與討論

本文對黑龍江省旅游經濟流動的空間網絡結構特征進行了量化分析,并深入探索了其影響因素和動力機制。以旅游地理學的理論為基礎,結合物理學的引力模型和社會網絡理論開展實證研究,豐富了旅游流及旅游空間結構的研究內容,為黑龍江省旅游經濟的流動提供了客觀參考,以期促進黑龍江省旅游經濟的快速、高效、健康發展。研究結果表明:一是從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流動的特征方面來看,旅游經濟聯系度兩極分化嚴重。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三個城市之間的聯系最強,居于領先地位;其余城市聯系均較為薄弱。且旅游經濟流動不平衡,呈現出南強北弱,西強東弱的格局空間,但流動的空間結構不斷由疏松向緊密、由不完善向完善狀態演變。二是引入QAP 分析法對其空間結構與影響因子進行相關性分析。城市間的交通通達度、地理空間距離與旅游經濟流動的空間結構呈顯著的負相關;旅游資源稟賦和旅游熱度呈顯著的正相關。三是構建城市旅游經濟流動的動力機制和區域旅游經濟的流動模式。包括以交通便捷、地緣互助性、資源互異性為主的外部驅動力、以城市間旅游開發主體合作為主的內在驅動力和以城市接待能力為主的基礎驅動力。

城市旅游經濟流動作為系統的、整體的旅游空間網絡,本研究通過對這一空間網絡演變特征、驅動機制的分析,為黑龍江省區域旅游發展提供實際參考。區域旅游經濟的流動是一個復雜的、宏觀的整體系統,要從總體上考慮旅游主體、旅游客體和旅游通道之間的均衡關系,以使得黑龍江省城市旅游經濟流動的暢通無阻。因此,加強區域內城市之間的旅游合作就顯得十分迫切。政府部門要主導、引領建立區域性發展規劃與戰略。旅游企業要遵循發展規劃不斷培育市場性旅游合作機制,擴大旅游產業鏈條;要打造多元化旅游產品,實現旅游+科技、+康養、+工農業、+數字化的創新;要聯合塑造區域旅游發展品牌形象,實現黑龍江省區域旅游經濟空間結構的均衡發展,保證旅游經濟供需結構的合理化、平衡化發展。

猜你喜歡
空間結構黑龍江省流動
黑龍江省節能監測中心
格絨追美小說敘事的空間結構
流動的光
流動的畫
黑龍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實施方案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令
為什么海水會流動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間結構有限公司
基于社會空間結構流變的統戰工作組織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