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綠色低碳教育發展的意義與本質

2024-01-26 07:10吳超李俊宋君吳聯邦
中華環境 2023年12期
關鍵詞:生態型中國式本質

文|吳超 李俊 宋君 吳聯邦

推動綠色低碳教育發展,不僅要培養更多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綠色低碳人才,更要培養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夠從本質上去理解問題緣由,從而形成更多應對機制的綠色低碳人才。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我們已經從幾十年工業化的傳統發展方式里,意識到以破壞大自然為基礎來滿足自身發展需求的方式、方法和思想是不可持續的,我們只想對大自然進行無限制的“索取”,卻又不想“歸還”,這必然導致生態環境被破壞。生態平衡一旦被打破,就會爆發出各種各樣的社會與環境的系統性危機。無論是生態的平衡還是經濟的平衡亦或是政治利益的平衡都有其自身獨特的平衡線,人類已經反反復復地在挑戰這些平衡線,似乎目前已經到了這樣一個時間點上,即人類若再不深刻改變自身的發展方式,必然會遭到自然對人類更直接的毀滅性打擊。

而推動綠色低碳教育發展對當下我們理解與重構生態型的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有著特別的意義。

推動綠色低碳教育發展關乎我國經濟社會系統性綠色變革的落實,關乎我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關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我們需要在尋回綠色文化自信的過程中,踐行綠色行動,倡導綠色發展理念。

從“雙碳”目標的提出到印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碳中和“1+N”政策體系日趨完善,從而加速了各行各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步伐,促進了綠色技術、綠色金融等產業的快速發展與布局,并為教育發展與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2022年10月,教育部出臺《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在國民教育體系各層次、各領域加強綠色低碳教育,培育綠色低碳理念,系統、持續培養各級各類“雙碳”人才等,這為我國實施綠色發展戰略提供了綠色低碳人才培養的政策動力,可以促進人才結構調整,形成綠色低碳人才競爭優勢,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低碳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使得綠色產業成為未來就業市場的重要方向。推動綠色低碳教育有助于培養具備環保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為社會提供更多適應未來職業需求的專業人才。推動綠色低碳教育發展,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也是我們必須做的,這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推動生態文明發展的核心要素。

中國式現代化綠色低碳教育發展的本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僅是經濟、政治、文化的現代化,也是綠色低碳人才培養的現代化,要深刻理解生態文明思想,明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意義,形成具有中國式現代化特點的綠色低碳教育體系。要勇于實踐,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貢獻力量,同時積極探索出一種新的綠色發展模式,不斷形成自身的綠色覺醒,培養綠色精神,履行綠色責任,不斷擴大綠色影響力,影響更多人參與到更多和更大的綠色行動中。積極開展綠色低碳國民教育,大力提倡綠色文化,這也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歷史使命與責任。

通過綠色低碳教育,幫助公眾形成綠色覺醒涉及三個方面。一是要幫助公眾理解與認識到氣候危機的真實性、嚴峻性與緊迫性;二是要引導公眾展開一系列的綠色低碳行動;三是要幫助公眾在深刻理解與認識氣候危機、生態危機本質原因的基礎上,開展一系列應對氣候危機的行動。

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綠色低碳教育發展的本質是要培養一個個具有生態素養的生態人,形成一個個生態家庭,發展好一個個生態型企業,構建一個個生態村與生態社區,形成一個個微共同體,破解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長期的對立關系,從而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社會。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利用技術保護環境和創造物質繁榮是否可以實現雙贏的問題,如果我們在使用技術之前,能夠更好地兼顧環境、經濟、社會等多方面因素,就可以使技術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社會的發展。

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綠色低碳教育發展,對內要實現技術使用朝著綠色低碳生態化轉型,以此推動技術生態化、產業生態化,形成生態型生產力,構建生態型的生產關系,對外要構建命運共同體。

中國式現代化綠色低碳教育是以形成人文向善、經濟向善、企業向善、市場向善、社會向善、行為向善的綠色低碳系統性教育為宗旨。

面對當下人民的切身利益,面對人類生存危機,我們需要清醒認識到,中國堅定不移地推動綠色低碳教育,開展經濟社會系統性的綠色變革,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中國式現代化綠色低碳教育是以綠色思想為指導,促進能源、工業、建筑與交通等各行各業實現真正的綠色系統性變革。構建一個以綠色可持續發展為底色的可持續社會更符合我國生態文明社會建設發展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綠色低碳文化運動。

猜你喜歡
生態型中國式本質
多元策略的生態型游客中心
中國式民主
Agg Hab生態型聚合棲地
回歸本質
童年的本質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番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
對求極限本質的探討
微生物內核 生態型農資
WUU——讓“物”回歸其使用本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