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運動干預農村留守兒童身心發展的研究

2024-01-26 05:59林亮江西省萍鄉市上栗中學
體育風尚 2023年24期
關鍵詞:體育運動課外心理健康

林亮 江西省萍鄉市上栗中學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由于父母背井離鄉去城市打工,這些孩子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導致性格孤僻、心理抑郁等問題。體育運動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手段,可以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增進身體健康,提高自信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焦慮、抑郁等情緒體驗,最終促進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有利于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除此之外,體育運動還可以幫助孩子們減少社交障礙,增強社交能力,促進孩子之間建立友誼和信任關系,從而改善孤獨感和社交能力。本文研究則是充分發揮體育運動的特點,通過開展多樣化的體育活動,幫助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解決心理健康問題。促進農村地區體育教學發展。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的是SL 中學的留守兒童展開研究,通過SCL-90 健康狀況自評表了解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現狀。在此基礎上,重點對農村中學體育設施建設情況、體育器材數量及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對留守兒童所在家庭體育活動參與方式進行調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文獻研究法是一種通過查閱和分析已有文獻資料進行研究的方法,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資源,收集和篩選“體育運動干預農村兒童”的相關文獻,閱讀和理解文獻,掌握領域內的前沿理論和方法。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理論基礎,確保論文的科學性。

1.2.2 問卷調查法

調查目的:通過問卷的發放,初步了解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現狀、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現狀、留守兒童所在家庭體育活動參與方式,為進一步研究體育運動干預農村留守兒童身心發展提供數據支持。

問卷設計:為了調查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采用了SCL-90 健康狀況自評表,該量表分5 級評定(1 →5),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問題越嚴重,該量表在許多心理問題研究都有應用的案例,具有較高的適用性。

問卷的發放與回收:從SL 中學高一年級學生抽查100 人,收回98 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問卷98 份,有效率98%。

1.2.3 數理統計法

本研究運用統計軟件對回收的數據進行整理,利用spss17.0 和EXCEL 表格對所獲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

2.農村留守兒童參與體育運動的調查研究

2.1 體育課開設情況

留守兒童在體育活動中面臨著許多問題,體育活動選擇相對較為有限。據調查顯示,男生主要喜歡打乒乓球和籃球等項目,而女生則更喜歡跳皮筋、跳繩和踢毽子等活動。然而,大多數受調查的留守兒童在體育活動選擇上幾乎沒有區別,只有個別家庭經濟條件較好才有更多的選擇。這種情況表明,留守兒童在體育活動方面面臨著資源不足的問題。由于生活在相對較為閉塞的環境中,體育設施不足,參與多樣化的活動的機會相對較少,對于學生體育興趣發展極為不利。

2.2 留守兒童在體育課上的表現

留守兒童在參加體育活動時的積極性相對較低,與非留守學生相比存在明顯差異。在體育鍛煉中表現得相對拘謹,害怕與其他同學競爭。在展示活動中,更多的留守學生選擇悄悄地模仿學習,而不是大膽展示自己的才能。如果沒有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注,留守兒童容易產生自卑感,覺得自己被人看不起、討厭。往往一個人躲在某個角落,不敢大膽地參與集體活動。這樣的行為表現通常伴隨著易驚恐、焦慮的情緒。一方面是因為在家庭里面長時間缺少父母的關愛;另一方面是因為在學習生涯中缺少和同學互動導致的自卑心理有關。

2.3 留守兒童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方式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留守兒童選擇與周圍的玩伴或班上的同學一起參與學校組織的集體體育活動,只有少部分人選擇獨自活動,而與家人一起活動的人數較少。數據表明76%的留守兒童愿意參加小于3 人的游戲或活動,20.5%的人愿意獨自玩耍,女孩尤其明顯。這表明了留守兒童在課外訓練時,缺乏自主積極性,不愿意單獨嘗試學校布置的體育活動。尤其是女孩子,在回家后更愿意參與家務、看電視等活動;男孩子回家后更愿意參與電子游戲等活動。

2.4 留守兒童每周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頻數

結果表明在學校生活中,參加課余運動的頻率為1 周2 次的學生,占42.3%;1 周3 次的學生有29.8%。盡管每個留守兒童都參加了課余體育活動,但仍有14.7%的留守兒童只參加了一次課余體育活動,而且參加課余體育活動的間隔期很長。

由此可見,留守兒童的課外體育活動參與頻率相對較低,可能與學生所處的環境和資源有關,留守兒童往往在農村地區生活,面臨著有限的體育設施和資源的問題。這導致了他們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機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5 留守兒童每次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持續時間

參加一項體育運動的時長可以作為衡量一項體育運動的強度和體能能否獲得有效訓練的依據。根據對農村留守調研數據統計結果可知,其中大部分兒童的參與時長都在21 至30min 之間,占37.1%。其次是31 ~60min,所占的比例為25.6%;時間最短的時間為20min,為16.1%;在與部分留守兒童的談話中我們得知,許多兒童在課后不僅要完成作業,而且還得干家務,或是要照看弟弟妹妹等,因此很難有閑暇去參加體育鍛煉。

基于這些調查結果和交談的了解,得出以下結論:留守兒童難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長時間的體育活動??赡芘c家庭責任和日常事務有關,在放學后要完成的任務較多,無法騰出更多的時間來進行體育活動。

3.農村留守兒童體育運動干預研究

3.1 體育干預理論分析

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關愛,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呈現自卑、內向、性格孤僻、缺乏歸屬感等問題。因此針對這些問題,再借鑒以往的研究成果,構建一種家校社聯合的多維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將以教學課程作為根基,以群體關系作為組織形式,以游戲比賽營造活動氛圍,從而實現對留守兒童的體育干預。在干預內容方面,為了讓留守兒童更好地融入社會,應多安排鄉土化的體育游戲和比賽。這些活動可以讓留守兒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鄉文化,增強對家鄉的認同感。同時在干預活動的選擇上,應多采取集體性項目,如踩高蹺、接力賽等。這些活動可以讓留守兒童在團隊合作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除此之外,團體比賽的開展也可以讓留守兒童學會協作,獲得認同感和群體歸屬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價值以及融入集體。

3.2 體育運動干預實驗實施

方法:選擇SL 高一年級50 名留守兒童參與本次課題的實驗,被試的平均年齡為16.4 歲,標準差為0.68 歲。由專門的體育教師對實驗組的留守兒童實施體育干預教學。

程序:

(1)對學校的體育課進行了完善,增加了踩高蹺、跳繩和五步拳的內容,增強體育運動的趣味性。

(2)在大課間進行體育競賽,積極舉辦羽毛球,乒乓球,拔河,羽毛球,羽毛球等比賽。

(3)對課外體育運動進行了合理的規劃,引導同學們在戶外開展爬山、野戰、蕩秋千等運動,成立了留守兒童運動中心,確保學生每天至少有3 個課時,且有一定的運動強度。

時間:2022 年10 月至2022 年12 月。

數據收集:運用SCL-90 健康自評表,測量實驗對象的心理健康,并通過身體素質考試,進行身體素質的檢測。

3.3 體育運動干預效果分析

3.3.1 干預前后心理健康的對比分析

如表1 所示,在進行了三個月的體育干預實驗之后,在各項目的分數上都出現了一定的下降,特別是在抑郁、焦慮和人際關系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軀體、人際關系、兩個因子上的分數都有了很大的下降,與全國常模進行了對比,表明通過體育干預后,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態要比全國常模好。結果表明體育運動干預對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改善效果顯著。

表1 實驗前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對比(n=50)

3.3.2 干預前后體質健康的對比分析

實驗結束后,對留守兒童的體質狀況項目測試,從表2 的數據可知,在參與了3 個月的體育活動以后所有留守兒童的身體素質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女生在50 米、立定跳遠、800 米跑及坐位體前屈這四個項目中的效果明顯,男生在1000 米跑成績提升比較明顯。

表2 實驗前后留守兒童體質健康狀況

4.結論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留守兒童面臨的特殊時代背景和家庭環境,缺乏家庭的關愛和指導,更容易受到不良社會影響。更容易產生孤獨、焦慮、抑郁等情緒,從而影響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如果長期得不到關注和疏導,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農村留守兒童參與體育運動的情況不容樂觀,留守兒童的體育活動內容、形式單一,參與積極性普遍低,鍛煉所持續的時間較短,缺乏正常的體育運動訓練。而應試教育大環境下體育課、體育教師不被重視等外在因素制約留守兒童體育活動的開展。

體育干預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實驗研究構建家校社三位一體的干預模式,能夠讓留守兒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體質健康水平。

猜你喜歡
體育運動課外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小滿課外班
我的“課外老師”
體育運動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現代體育運動創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課外實踐豐富多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