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地區羊寄生蟲病流行情況及防治進展

2024-01-27 10:36楊登虎費媛媛趙占強李繼東龔振興
現代畜牧獸醫 2023年12期
關鍵詞:吸蟲病肝片寄生蟲病

楊登虎,費媛媛,趙占強,李繼東,龔振興*

( 1. 寧夏大學農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 2. 寧夏農業學校,寧夏 銀川 750021 ; 3. 寧夏中衛山羊選育場,寧夏 銀川 755006 )

羊寄生蟲病屬于傳染性疾病,可分為體外寄生蟲病和體內寄生蟲病兩大類。羊體外寄生蟲病主要危害羊的體表及毛發,很多體表寄生蟲在繁殖過程中除了與機體爭奪所需營養物質,還會分泌大量有毒物質,導致患病羊皮毛失去光澤、皮膚潰爛等,以疥螨蟲、蜱蟲、虱蟲多見。羊體內寄生蟲病主要寄生于羊的內部器官,發病原因更為復雜,傳染性更強且癥狀不明顯,有些還可以傳染給人,危害人類健康,以球蟲、血液原蟲、線蟲、吸蟲、絳蟲多見。

球蟲、肝片吸蟲、棘球絳蟲為寧夏地區羊常見寄生蟲。目前,中衛山羊多見球蟲感染的病例,而肝片吸蟲與棘球絳蟲在鹽池灘羊、中衛山羊以及其他品種均有感染病例的報道。在實際生產中,寄生蟲病由于消耗畜群營養會導致養殖成本提高,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值得重視。其次,羊群感染寄生蟲病會導致抗病能力下降,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風險,可見羊寄生蟲病的防治不可被低估。本文整理了近十年(2012—2021年)寧夏地區羊主要寄生蟲流行情況,整合了目前研究人員對羊寄生蟲的診斷及治療方案,對寧夏地區羊寄生蟲病的流行情況和防控進展進行綜述,以期為寧夏地區養殖戶防控羊寄生蟲病提供參考。

1 寧夏地區羊寄生蟲病的流行情況

羊群感染寄生蟲病后多呈慢性疾患過程易被忽視,實際上寄生蟲病對羊潛在危害較大,患病羊常表現出發育不良、難養肥、羊毛干燥等癥狀,最終因免疫力下降并引發其他疾病,給養殖戶帶來經濟損失[1]。

1.1 寧夏地區羊棘球蚴病的流行情況

棘球蚴病又稱棘球蚴病,是棘球絳蟲寄生所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2]。常見的棘球蚴病是細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牛、羊是中間宿主,犬、狼等為終末宿主。棘球絳蟲寄生部位包括肝臟、大腦、脊髓,牧區人群常因接觸患病犬或蟲卵污染物而患病[3-4]。棘球蚴病分布廣泛,不僅給畜牧業帶來巨大損失,還嚴重危害人的健康,導致重大公共衛生問題[5-7]。棘球蚴病主要危害2周齡內的羊,發病初期出現食欲下降、精神沉郁等癥狀,隨著疾病進一步發展,患羊腦部受到侵襲而出現精神癥狀,嚴重時出現失明、臥地不起等癥狀,大多數羊由于多頭蚴對腦部的侵蝕引發炎癥,于3~5 d死亡,而耐受過的患病羊則轉變為慢性型。

近十年來,已有學者進行了大量有關棘球蚴病的研究。吳向林等[8]于2012 年對寧夏17 個縣(市、區)牛、羊棘球蚴病的流行情況展開了大量的調查工作,其中西夏區、永寧縣、賀蘭縣、靈武市、平羅縣、利通區、同心縣、紅寺堡區、原州區、西吉縣、彭陽縣、沙坡頭區、中寧縣、海原縣的檢出率分別為1%、4%、6%、4%、1%、1%、14%、9%、43%、54%、1%、1%、6%、2%,鹽池縣、青銅峽市、涇源縣暫未發現患畜。該研究主要針對檢測地區為當地牛羊屠宰場,且檢測牛羊均來自本地,總體?;疾÷蕿?.28%,羊患病率為1.31%。

截至2018 年,該團隊每年5 月到9 月在屠宰季節對寧夏回族自治區牛羊進行棘球蚴病流行情況調查,主要被檢對象為一年期以上的羊1 000只或牛500頭,其中牛的患病率為2.72%(2012 年)、0.96%(2013 年)、0.44%(2014 年)、0.51%(2015 年)、0.88%(2016 年)、1.05%(2017 年)、0.34%(2018 年),羊的患病率為3.16%(2012 年)、1.10%(2013 年)、0.80%(2014 年)、1.11%(2015 年)、1.19%(2016 年)、0.71%(2017 年)、0.76%(2018 年)[9]。2020 年,吳向林等[10]又對寧夏牛、羊棘球蚴病進行監測,本年度共有受檢羊6 017 只,感染率為0.83%,共有受檢牛3 915 頭,感染率為0.08%。王進香等[11]于2016 年4 月也對寧夏西吉、海原、鹽池、同心、紅寺堡等重點養羊縣進行了棘球蚴病檢測,受檢的503 份血清樣本中陽性率為21.08%,免疫抗體檢測400份中陽性率為25.75%,免疫抗體不高的原因可能是未進行加強免疫。

1.2 寧夏地區羊肝片吸蟲病的流行情況

肝片吸蟲病又稱肝蛭病,肝片吸蟲常寄生在以食草為主的哺乳動物肝臟及膽管中,綿羊、山羊和牛作為最易感的哺乳動物宿主,人也可以感染發病。肝片吸蟲的蟲卵會跟隨膽汁進入腸腔,之后由糞便排出體外,蟲卵只有遇水方可發育成毛蚴,經過一段時間孵化后寄生于特定椎實螺類產生可隨意游動的尾蚴,可在水生植物中形成囊蚴,一些草食動物因采食含有尾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發病[12]。動物感染肝片吸蟲病的癥狀與自身的體質存在較大關系。動物感染后可分為急性入侵期、慢性潛伏期及慢性阻塞期,急性入侵期典型癥狀為微熱、下瀉、上腹部疼痛,慢性潛伏期常表現發熱、上腹疼痛加深、蕁麻疹,當發展到慢性阻塞期則表現出腸道不適、膽囊壁變厚、妊娠期母羊流產、嚴重甚至導致患病羊死亡。肝片吸蟲病在世界各地分布廣泛,尤其在英國、美國等畜牧業發達的國家以及熱帶地區多見,我國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等地也廣為流行[13]。牛金星等[14]于2012 年在寧夏鹽池進行了灘羊肝片吸蟲病的調查,受檢的300只灘羊中有20只患肝片吸蟲病。

1.3 寧夏地區羊球蟲病的流行情況

羊球蟲病在羊群中的傳播范圍較廣且呈季節性流行,秋季是羊球蟲病的高發季。羊球蟲病主要危害綿羊和山羊,對幼齡羊群的危害比成年羊更大,呈暴發流行時表現出高死亡率[15]。羊球蟲病分急性型和慢性型,針對羊急性球蟲病應及時發現并采取治療,一旦延誤可導致患病羊死亡。當羊球蟲病發展到一定階段會出現腹瀉并伴隨貧血,可視黏膜蒼白、腹瀉、排除血色糞樣,有時患病羊伴有脫毛、脹肚、體溫升高等一系列癥狀,若沒有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患病羊很快處于虛弱狀態。

目前,寧夏地區對于羊球蟲病的報道較少,本團隊于2021—2022 年對中衛山羊寄生蟲四季感染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圈養和散養中衛山羊存在多種球蟲的感染,主要感染的球蟲種類有7種,分別為艾麗艾美耳球蟲(E. alijevi)、阿氏艾美耳球蟲(E. arloingi)、山羊艾美耳球蟲(E. caprina)、羊艾美耳球蟲(E. caprovina)、克氏艾美耳球蟲(E. christenseni)、家山羊艾美耳球蟲(E. hirci)和雅氏艾美耳球蟲(E. ninakohlyakimovae)。夏、秋季球蟲感染強度最高,羔羊糞便中球蟲感染強度(克糞便中卵囊量,OPG)最高可達15.11×104個(高度感染),冬、春季感染強度較低,且OPG值為100~5 000個。

1.4 寧夏地區羊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分析

綜上所述,寧夏地區羊群棘球蚴病患病率總體高于牛群,寧夏棘球蚴病多流行于鹽池縣、海原縣、西吉縣等山區和較干旱的地區,可見氣候和地理等因素也對棘球蚴病的發病有影響。從2012 年到2018 年,寧夏地區羊棘球蚴病的患病率從3.16%下降至0.78%,可見寧夏回族自治區對于羊棘球蚴病的防疫措施取得了顯著效果,但部分地區棘球蚴病的患病風險依然存在,后續的防控工作仍需加強。此外,寧夏地區關于羊肝片吸蟲病和球蟲病的報道較少,但從本團隊對中衛山羊球蟲病檢測結果來看,寧夏部分地區羊球蟲病的患病風險依然較大,后續應加大檢測力度并及時采取防控措施,對羊肝片吸蟲病也應積極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2 羊寄生蟲病診斷方法的研究進展

我國現行寄生蟲病的診斷方法涉及病原學、影像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檢測,從檢測效率、準確性及早期診斷來看,分子生物學檢測是最先進、應推廣的檢測方式。

長期以來,人們對棘球蚴病的診斷有病原學檢測、影像學檢測、免疫學檢測及分子檢測。病原學檢測是直接利用顯微鏡對其蟲卵及棘球絳蟲進行形態學觀察,分為蟲卵檢測法和成蟲檢測法,適用于棘球蚴病的終末宿主犬科動物。其中,蟲卵檢測法是將蟲卵置于載玻片后鏡檢,由于蟲卵排出時間的隨機性,往往出現遺漏,導致檢測結果不準確。成蟲檢測法是先通過漂浮法、計數法等獲取樣品中的蟲體后進行顯微觀察,但是該方式檢出率過低且容易對人群造成感染[16]。影像學檢測包括X射線、超聲檢查及分子影像學。X射線檢測棘球蚴病比較受限,只有棘球蚴病出現鈣化灶時才能顯示出鈣化影[17];超聲檢測相對于其他檢測方法更方便、靈敏,能夠準確地了解棘球蚴囊的大小、感染部位、數量等信息,由于對人間棘球蚴病的檢測同樣適用而備受推廣。棘球蚴病的分子影像學檢測是依靠構建分子探針或專門的顯影劑檢查機體是否患病,仍處于研究階段。棘球蚴病的免疫學檢測對象為宿主,多用于海關檢疫和流行病學調查。免疫學檢測包括用于流行地區患病動物篩查的皮內變態試驗(SICT)[18]、普遍適用于各種傳染病的補體結合試驗(CFT)[19]、用于臨床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的間接血凝試驗(IHAT)[20]、特異性高而得到廣泛使用的酶聯免疫吸附(ELISA)[21]以及多用于食品、環境檢測的膠體層析法(ICA)[22];近幾年分子生物學技術快速發展,使得核酸檢測成為棘球蚴病早期診斷的方式,分子生物學檢測與傳統方法相比更具優勢,對棘球蚴病的診斷更加靈敏、快速。

對于羊肝片吸蟲病的診斷以病原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診斷為主要檢測手段。病原學通過檢查糞樣中是否有蟲卵判定感染情況,由于糞樣中蟲卵量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如糞樣干濕程度、體積的影響而導致檢測結果不準確[23]。常用的免疫學診斷方式有ELISA、血清學凝集試驗(HA),其中ELISA 檢測比HA 檢測更適合早期診斷,比較適用于養殖場的檢測,而HA 檢測更適用于快速篩查。近年來,分子生物學檢測也多用于肝片吸蟲病的檢測,分子生物學診斷包括普通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實時熒光定量PCR(RT-PCR),該方式以省時、低成本、準確性高等優勢被廣泛使用。

目前對于球蟲病的檢測仍然多采取飽和食鹽水法檢測糞樣中是否有球蟲,后續借助麥克馬斯特計數法進一步確定每克糞樣中球蟲卵囊數,此方法容易產生誤差。形態學鑒定也是球蟲病常用檢測方法,該方法通過切取動物肝臟病灶,鏡檢觀察到肝細胞萎縮、膽囊上皮增生形似乳頭狀突起、腸黏膜涂片可觀察到球蟲卵囊說明感染球蟲。此外,近年來聚合酶鏈式反應也多用于球蟲病的檢測,與其他檢測方式相比,聚合酶鏈式反應靈敏度更高、操作更方便,更適合早期診斷。

3 羊寄生蟲病防控措施的研究進展

3.1 疫苗防控進展

細粒棘球絳蟲EG95重組疫苗對于羔羊棘球蚴病具有較好的防護作用[24],已在棘球蚴病高發地完成試點免疫且效果較好。但棘球蚴病的疫苗防控主要針對中間宿主,對于棘球蚴病的終末宿主還缺乏相關的疫苗,后續針對棘球蚴病的不同宿主進行疫苗研發是一種新思路。對于肝片吸蟲病的疫苗防控,肝片吸蟲的重組卡介苗應用前景較好,但距離批量生產及大規模推廣還需一個較長過程[25]。此外,現階段尚未研發出針對羊球蟲病的疫苗。

3.2 藥物防控

藥物防控棘球蚴病也是常見的防控手段,常見治療棘球蚴病藥物有阿苯達唑、奧芬達唑等,可同時針對棘球蚴病的中間宿主和終末宿主。此外,研究人員還使用藥物聯合應用于棘球蚴病的防控,如阿苯達唑聯合鹽酸維拉帕米、阿苯達唑聯合硝唑尼特、阿苯達唑聯合吡喹酮、中西藥聯合等[26]。結果顯示,采用藥物聯合的防控效果明顯優于單獨用藥,由于藥物對肝臟損傷較大,與單獨用藥相比,聯合用藥可大大降低用藥劑量,減少了毒副作用而成為藥物防控棘球蚴病的新思路。

肝片吸蟲病的治療藥物有硝氯酚、四氯化碳、吡喹酮等,但均表現出毒副作用且價格高昂,不適合羊群大規模使用。此外,利用藥物進行防控無法對子宮、消化道進行驅蟲,還會對環境造成污染[27]。一定濃度的甲酚、福爾馬林、酒精等消毒藥物在短時間內對蟲卵具有較好殺滅效果,因此,定期對羊群進行消毒逐漸成為首選方案[28]。

對于羊球蟲病的驅蟲藥雖然在短期效果較好,但單獨用藥易產生耐藥性且毒副作用大,仍需要聯合用藥。其中,磺胺類藥物對羊球蟲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但無法達到殺滅的目的,使用時還應注意藥物劑量且持續用藥,方可達到理想的消毒效果[29]。三嗪類、鹽酸氨丙啉也是羊群驅球蟲的常用藥物,三嗪類藥物毒性低、殺蟲效果好、藥物持續時間長,對于各發育期的羊群均表現出良好的驅蟲效果;鹽酸氨丙啉對球蟲的第一代裂殖體作用明顯,具有高效低毒、不易產生耐藥性的優勢,常用于早期驅蟲。

4 結論

本文總結了寧夏地區近十年羊寄生蟲病的流行情況。羊棘球蚴病、肝片吸蟲病、球蟲病屬于羊群多發性寄生蟲病,及時掌握疾病流行數據不僅對疾病預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還可幫助從業人員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并減少經濟損失。但寧夏地區羊寄生蟲病的相關報道較少或相關數據并未發表,后續應加強羊寄生蟲病的調查工作并掌握當地羊寄生蟲病的流行情況。

此外,積極對羊寄生蟲病展開研究可為今后寧夏地區羊寄生蟲病發病趨勢的預估及藥物研發提供思路?,F階段對羊寄生蟲病的檢測技術已經處于成熟階段,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羊寄生蟲病的重視并加大檢測力度,定期對高發地區進行監測。最后,對于羊寄生蟲病的預防,可將疫苗防控、藥物預防、消毒驅蟲結合起來,不僅可以提高預防效果,還降低了寄生蟲的耐藥性。

猜你喜歡
吸蟲病肝片寄生蟲病
秋季養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蟲病
駱駝感染肝片吸蟲的病例報告
牛羊肝片吸蟲病的發生及防治
牛羊片形吸蟲病的診斷與防制
鴨體內三種寄生蟲病及診治
綿羊肝片吸蟲病的診治
肝片吸蟲病的發生與防治
雞場常見寄生蟲病的診治
一例羊肝片吸蟲病的診治
寄生蟲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