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教育助力多動癥兒童美好生活

2024-01-27 23:20高鵬田琳
中小學德育 2024年1期
關鍵詞:多動癥融合兒童

高鵬 田琳

摘 要 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是助力多動癥等特殊需求兒童發展的重要途徑??茖W規劃制定關愛生命的融合教育方案,依托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科學的干預理論夯實融合教育基礎;聚焦即識別與橋梁兩大模塊全面提升教師干預多動癥兒童的專業能力,建設融合教育主力;從認知-理解-情感-行為統整校家醫教育資源,以高質量的專業干預實施,促進其癥狀改善,助力其實現美好生活。

關 鍵 詞 多動癥兒童;融合教育;干預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編碼A

文章編號2095-1183(2024)01-0041-03

①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小學多動癥兒童融合教育的實踐研究”(編號:dwzz22039)成果之一。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稱多動癥,是兒童期最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之一,學齡兒童多動癥患病率為5.3%左右,其中70%至80%可持續終生,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1]注意力缺陷障礙、多動沖動障礙、執行功能損害、組織管理技能、情緒調控不良等問題,干擾了多動癥兒童的日常學習、生活與人際關系。[2]此類兒童在我國通過以隨班就讀的形式接受教育。但是,與國外相關教育相比,學校缺乏在多動癥兒童治療過程中的干預和支持。[3]已有國內研究表明,要采用由學校、家長和社會共同參與,運用心理、行為或其他方式,形成解決或改善小學多動癥兒童問題行為的有效機制。[4]2021年《“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加強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為此,深圳市南山區南海小學以“守護幸福童年,創造美好生活”為辦學理念,一直重視隨班就讀兒童的融合教育,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改善多動癥兒童行為癥狀的融合路徑,力求構建美好的融合教育生態。

為創設全員參與融合的生態校園氛圍,學校全面實施“美好生活教育”,堅定樹立“健康第一”的工作意識,在以“守護幸福童年,創造美好生活”的辦學理念指導下,守護學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提出制定了《關愛生命N+1+1+1》方案,為多動癥兒童的美好生活保駕護航。N代表有特別需求學生,“1+1+1”為三種力量,即行政力量、班主任力量、學科教師力量。為此,學校強調“兩個確立”,即確立制度保障和理論依托,以頂層設計下的制度保障與科學理論指導下的鉚釘干預,保障干預的科學性和行動的可行性。

一是制度保障。在學校教育實踐中,多動癥兒童的融合教育不能僅靠教師個體的熱情,必須有必要的制度保障。在全員覆蓋的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只有具備專業部門保障的優勢,才能為多動癥兒童的融合教育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根據特別需求程度的不同,將多動癥兒童分為兩類,分別是重點關注和一般關注,對其分別采用兩條途徑。途徑一是重點關注人群:行政主導、班主任主力、全體團隊協助。途徑二是一般關注人群:班主任主導、全體團隊協助、行政跟進。如此,確保每一個需要提供個性化融合模式的ADHD兒童都有明確的實施融合教育主體。在此基礎上,學校配置專門的心理輔導室和特殊教育資源教室,配備專職心理教師和專職融合教育資源教師,為特殊需求兒童提供日常咨詢“顧問”,搭建專屬“融合時間和空間”。

二是理論依托。ADHD作為醫學范疇,已有多年成熟的探索,如以執行功能為依托,分析多動癥學生執行功能的各子領域發展特點和實際表現,有助于教師深入理解他們的心理特征和特殊需求,以便采取適宜的干預措施和教學策略。同時,作為獨立的個體,多動癥兒童行為的背后依舊遵循心理學規律,探尋其行為背后的動機,識別行為前后的影響因子。因此,有助于理解每一個多動癥兒童的特點。將其作為特殊需要群體中的一員,以特殊教育領域的理論作為依托,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制定個性化融合策略方案。[5]

對于學校而言,多動癥兒童融合教育生態的建構需要牢牢把握三大干預群體,即教師群體、家長群體和學生群體,并以教師為核心,聯動家長,影響學生。學校通過率先“干預”教師的模式,引領教師提高融合教育的專業能力,進而引領其他兩個群體的變化的思路,力求覆蓋融合教育的全部群體,從而形成良好的融合氛圍。因此,教師的干預是主力。學校在引領教師群體融合專業能力提升過程中,主要聚焦兩大模塊,即識別、橋梁,為干預的高質量實施奠定專業基礎。

模塊一:識別。指識別可能有ADHD傾向的兒童,尤其是多動型和沖動型兒童在小學低年級很難被教師及時識別。原因主要在于其難以達到班級大部分學生的習慣執行標準,或是少有明顯的行為問題,往往要到高段學業任務加重時出現“問題”才會被教師識別。而及早發現干預具有重要的作用,識別主要有兩條路徑:一是日常觀察,二是依靠量表篩查。

其中,日常觀察的能力提升,需要學校為教師提供足夠的ADHD領域專業培訓。學校每學期為全體教師提供專門講座,組織教師參加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ABC證培訓并與各方聯動舉辦專業培訓,如與第三方專業機構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技能培訓等,促進教師認知觀念的轉變和提升,增強教育ADHD等特殊需要兒童的能力和方法。量表篩查則注重操作的規范性,學校為學生提供多動癥傾向的篩查。在具體過程中,先向家長發放《心理健康情況告知書》,征求家長和學生的測評意愿,同意后由家長填寫問卷,根據數據評估發現需要進一步前往醫院評估的學生。同時,學校采用深圳市南山區婦幼保健院醫生推薦的SNAP-IV量表,這是當前全球普遍使用的ADHD評定工具,特別針對核心癥狀,適用范圍廣泛,包括群體篩查、輔助診斷以及治療效果評價等場景,已在臨床、研究及教育等領域廣泛使用。[4]以此量表為校內評估提供權威的工具指引。兩種途徑結合使用,有效解決提升教師識別能力的難點問題。

模塊二:橋梁。融合教育的實施需要教師能夠搭建各方資源的橋梁,特別是校家醫合作的橋梁,聚焦校家溝通合作,多維度調整家長認知,聯動醫院資源。實踐中,教師形成了六個“愿意”,即愿意就診,愿意提供學校診斷資料,愿意堅持醫院治療方案,愿意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愿意和科任老師配合制定個性化方案,愿意與學校老師密切溝通。如此,有效聯動家長-醫院-學校資源。對于學校與家長單向溝通仍然無法應對的情況,學校則向第三方校外公益組織求助,針對確診和疑似ADHD兒童遇到的養育困境,開設分主題大型家長講座,為家長提供專業知識,促進其尋求專業評估。后續,學校會為確診兒童的家長提供小型家長沙龍,精細化答疑解惑,解決校家醫合作難的難點問題。

同時,學校注重搭建資源平臺,聯動社會資源,成立了兒童行為管理互助群,覆蓋全體教師和家長。通過推送權威專業的免費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講座和權威公眾號文章等,幫助家長接受科學的干預觀念,了解社會公益組織,從而獲得更專業的指導和幫助。在互助群中,不同學習水平和改變動力的家長相互碰撞,積極分享相關課程和觀念,對ADHD兒童的家長群體起到了積極引導作用。

融合教育的關鍵在于高質量的專業干預的實施,這需要校家醫的高質量協同。實踐中,學校注重統整多方教育資源,逐步形成了“認知-理解-情感-行為”的科學干預路徑。

其中,理解ADHD是做好接納的基礎。多動癥兒童其行為的產生受到其大腦功能發育的限制,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需要對此有清醒的認知,學會理解其真實處境。情感賦能則是促進多動癥兒童發展的重要手段。無論教師、家長還是學生,都需要積極正向的鼓勵,從而使其擁有繼續學習、前進、配合的動力,為干預對象賦能。在此基礎上,小步子促進兒童的行為改善。在實施具體計劃時,教師、家長務必要做到小步子,小改變,注重激發ADHD兒童產生行動改變的動力。例如,面對有諸多行為問題的ADHD兒童,在制定任務計劃時,要挑選重點任務逐個開展,尤其在開始時要充分評估任務的要求,兒童是否容易完成,并要根據其實際情況設定不同等級的任務。在具體干預實施過程中,學校將聯動醫生、教師、專家等各方資源持續提供支持。

由此,學校形成了聚焦干預手段、途徑的整合實施路徑。多動癥兒童由于本身癥狀的影響,往往在學業上會遇到一些困難,為此,每個班級成立專門的關愛學生群,動員學科教師力量,分學科積極投入,讓ADHD兒童充分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并在學科學習中發現自身的優勢和特長,提升學業效能感。針對一些抗壓能力較弱的ADHD兒童,學科教師將專門設計個性化作業,降低其學業壓力和學習難度;為出現心理情緒困擾的ADHD兒童提供心理輔導和個性化的訓練小課等。

干預實施力求兼顧班級群體與個體發展,多動癥兒童較多的班級課堂管理難度大,學校特意安排理念先進,建立關系能力強,對特殊兒童更具共情和包容能力等特質的教師擔任班主任。這樣的班主任更注重家校關系、同伴關系建設,從而為ADHD兒童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對于ADHD兒童較多的班級,學校引導教師調整授課策略和對課堂紀律的預期,注重以學生興趣為導向,設計專門的趣味課堂,個性化的分層活動等。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使用專屬的個性化任務如某某小隊長等,讓孩子有事可做,有才能可以發揮;并通過家校合作,制定積分獎勵措施,激勵正向行為。讓ADHD兒童在學校能獲得適合的教育資源,在個性化評價標準中體驗自我效能感。

經過多年實踐,學校融合教育成果顯著。對數位ADHD兒童家長的多次前后測對比發現,ADHD兒童都有了明顯進步。學生從干預開始,每半年進行一次SNAP-IV量表測試,經過為期1年的追蹤,均值從一年前的2.44改善至1.66。小學ADHD兒童融合教育的核心是學校的引領,通過動員家長,聯動醫院,提供評估與治療方案,通過提供平臺,構建支持群體與資源體系。由此,創設適合小學多動癥兒童的融合教育生態,為其成長提供科學、有效的路徑支持,助力多動癥兒童的美好生活。

參考文獻:

[1]帥瀾.培養注意力的心理學[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0:1.

[2]張群超,王庭照.促進ADHD學生執行功能發展的融合教學支持策略[J].現代特殊教育,2023(11):22-25.

[3]鄧紅珠,鄒小兵.2011版美國兒科學會《兒童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診斷、評估和治療臨床實用指南》解讀[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2,27(2):99-101.

[4]張琪娜."知、信、行"融合干預對ADHD兒童的康復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3,39(06):13-18+58.

責任編輯 毛偉娜

猜你喜歡
多動癥融合兒童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多動癥不一定是壞事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房子犯了多動癥
與多動癥兒子一同成長
“六·一”——我們過年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