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炎培1938年赴廣西布局大職業教育考述

2024-01-27 09:03李曉東
廣西地方志 2023年6期
關鍵詞:黃炎培桂林中華

李曉東

(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中國職業教育開創者、著名的愛國主義者黃炎培先生在抗戰期間,為了抗日救國,在1937年12月31日至1938年10月28日間五入廣西布局大職業教育。黃炎培在1925年提出“大職業教育主義”[1],打破了職業教育與社會各界的界限,強調職業教育可以容納一切,參與一切,即社會各界都要參與職業教育,職業教育也要參與社會各界的工作,職業教育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職業教育為社會各界服務。大職業教育主義幫助職業教育溝通內外部聯系,打造適合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大職業教育主義在《教育與職業》雜志發表以后,得到鄒韜奮及許多教育大家的高度認可,經過12年的理論與實踐,在1937年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大職業教育主義教學成果。全面抗戰爆發后,黃炎培及所領導的中華職業教育社被迫離開了江蘇、上海,中華職業教育社需要尋找新的職業教育實踐場所,得到民國廣西政府的邀請后,黃炎培把實踐大職業教育主義的希望放在了廣西。筆者在知網查詢關鍵詞“黃炎培大職業教育在民國廣西”“民國廣西大職業教育”“黃炎培民國廣西”“黃炎培廣西”“廣西大職業教育”等關鍵詞都找不到相關文章。在知網查詢主題“黃炎培與廣西職業教育”或“黃炎培與廣西”顯示有相關文章三篇,均為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在當代的應用,可見此從黃炎培赴廣西布局“大職業教育”這個角度研究職業教育的文章目前還沒有。

一、五入廣西行程

(一)第一次入桂:由長沙出發經衡陽、黃沙河、全州、興安、靈川,于1937年12月31日傍晚到達桂林,入住桂林樂群社,行程545公里。1938年1月7日在廣西教育廳工作人員張家瑤的陪同下,帶領中華職業教育社辦事部副主任楊衛玉、上海中華鐵工廠負責人黃槱培及金融專家王志莘夫妻經陽朔前往賀州(隸屬平樂府)考察工業廠礦。之后經荔浦抵達柳州,入住柳州樂群社。在柳州考察部分工廠后途經賓陽前往貴港,入住貴縣樂群社,游覽了石達開紀念亭及祖墳。1月10日經興業縣、北流、容縣、岑溪到戎圩,改陸路為水路行25里抵達梧州,此行568公里,住大南酒店。11日黃炎培獨自登船經三水、廣州前往香港。張家瑤等則原路返回[2]。

(二)第二次入桂:1938年1月22日在香港登船,途徑三水、肇慶抵達梧州,入住大南酒店。第二天乘船前往戎圩,改乘公共汽車經岑溪抵玉林,住玉林旅館;第三天途經賓陽到柳州,住樂群社;第四天過陽朔抵桂林,住樂群社;從梧州至桂林行程793公里。2月8日起程,經全州、黃沙河、衡陽、長沙前往武漢[3]。

(三)第三次入桂:1938年4月30日,黃炎培在香港與分別大半年從上海趕來香港的妻子王糾思相會后,登船出發,過順德、三水,5月2日到達梧州,住大南飯店。5月3日經戎圩、岑溪、容縣、玉林抵達貴縣,住樂群社。5月4日經賓陽、忻城到柳州,住樂群社。5月5日經荔浦、陽朔到桂林,住樂群社。5月10日與江問漁、唐軼群經興安、祁陽、衡陽前往長沙[4]。

(四)第四次入桂:1938年8月18日,黃炎培從重慶出發經貴州遵義、貴陽、獨山和廣西六寨、南丹,在24日抵達河池住招待所,25日出發經宜山到柳州住樂群社,29日過賓陽遭遇暴雨,河水暴漲住賓陽大同旅館,30日過貴縣、興業、玉林、北流、容縣、岑溪、戎圩到梧州,住九坊路西亞大酒店,9月1日坐船經三水到香港[5]。

(五)第五次入桂:1938年10月6日,黃炎培從香港坐船經三水、肇慶,8日抵達梧州,與王糾思、黃冰佩一行住西亞大酒店;10日出發經戎圩、岑溪、容縣、北流到玉林,住玉林旅館,旅途210公里。11日經興業、貴縣、賓陽、遷江到柳州,住樂群社,旅程254公里;15日出發經修仁、荔浦、陽朔到桂林,住樂群社。24日上午帶領王糾思、黃冰佩、黃必信坐貴陽農本局派來的車經宜山到河池,住萬生隆旅店,旅程128公里。25日從河池出發,半路汽車風扇的皮帶斷了,緊急截住路過的廣西公路局股長薛??档淖嚽巴?,住金華旅店。26日緊急托運行李經貴陽轉重慶,行李拜托張幼儀的九弟妹張肖梅代取。27日接到包司機電話,報稱壞在半路的汽車遭遇盜竊,發電機、風扇、電池、分電盤丟失,需要500元才能修好,但配件緊俏,只能聯系黃槱培找關系解決。28日出發前往貴州獨山住協安旅社[6]。之后,黃炎培再未到過廣西。

從以上行程可以看出,黃炎培五入廣西共停留69天,主要住宿在樂群社,其中桂林樂群社32天,柳州樂群社13天,貴縣樂群社2天,合計47天。

二、踐行大職業教育的廣西民情

(一)第一印象

1937年12月31日,在湘桂兩省交界處的黃沙河,黃炎培看到湘江兩岸的橫幅一路排開,赫然寫著標語: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發動民族革命戰爭。岸邊廣西全縣(現在的全州縣)的一個涼亭,亭中的桌子上擺放著一堆堆花生,每堆用竹絲圈住,寫明一堆一個大銅子,無人看守,全憑過客自覺自愿交易[7]。黃炎培感受到廣西人民的樸實與真誠。

(二)忠貞傳承

1938年2月3日,黃炎培到風洞山德風樓拜訪南洋公學時期的老師馬相伯,在風洞入口發現一塊石頭上刻著清朝著名詩人袁枚寫的一首題詩。原來此山竟然是明朝末年瞿式耜、張同敞兩大忠臣殉節之地仙鶴嶺[8],可見廣西抗擊外族侵略有史可循。

(三)見證廣西民眾參戰熱情

1.有一位母親親自帶兒子到省府王城,要求政府允許其子應征到前線抗敵[9]。

2.省政府有女職員100人,其中報名要求前往前線抗敵的有20多人,有人勸一位女職員等到第二批再出發,被女職員斥責為投機行為,必須參加第一批[10]。

3. 家住桂林通泉巷五號的抗戰傷病員和德潤,在桂林養好傷后急著歸隊,家中老母和妻子力阻他不要再回前線,妻子甚至以自殺相逼。和德潤淚如雨下,當著親朋好友和眾鄰居的面歷數日本鬼子的兇暴殘酷,他的母親大為感動,哭著讓他去前線抗敵,并大喊“我兒應該去,我允許我兒去前線殺敵報國!”妻子也被深受感動,不僅同意丈夫上戰場,還表示如果前線需要女子,她也愿意前往[11]。

4.1938年8月30日在貴縣遇見一隊民團,操練結束時詢問得知此縣民團已應征,這一屆有400人,奔赴抗敵前線的已有7000人。問貴縣民眾定應征是否踴躍、征兵出現過困難么?回答說當然沒有困難[12]!

5.為了抗日廣西地方官員甘于貧困,廣西省主席的薪俸是370元,各廳廳長350元,縣長只有80至150元不等[13]。

(四)民工待遇

1938年8月29日,黃炎培路過賓陽時遇到貴縣前往南寧應征修筑湘桂鐵路的壯丁,詢問他們是否有工資?要做多少天工?回答說從貴縣至南寧需要步行7天,往返就是14天,做工30天,工前準備10天,不做工的日子每日發給桂幣0.3元,不夠吃飯的費用,食物要靠從家里帶來,做工的日子每天發給桂幣0.6元[14]。

(五)瞻仰翼王

1938年1月9日,黃炎培入住貴縣樂群社,該社位于貴縣縣城東湖石達開紀念亭旁邊。第二天早晨一個人在東湖公園散步,登上翼王亭,看到有幾塊紀念碑,一塊是翼王曾祖母石黃氏墓碑,是石達開等16位曾孫攜21位玄孫在1840年陰歷10月所立;第二塊是貴縣修志局局長龔政撰寫的《游翼王祖墳記》;第三塊是只遺留“孫蒙山”三個殘字的翼王祖墓石;第四塊是貴縣梁岵廬撰寫的“翼王故宅歌”;第五塊是1934年9月國民黨元老胡漢民為翼王所提詩“四絕”。黃炎培心有所感,為此寫了四首詩。

東湖罨畫翼王亭,五嶺南來此地經;

上國衣冠淪落恨,千秋心跡照丹青。

豐碑追記石家村,稱寇稱王未足論;

別有胸懷誰省得,東南苦念遍啼痕。

覆轍相尋不自知,二陵風雨有同悲;

河山還我今安在,煮豆燃萁又一時。

西江開出太平春,想見風云際會辰;

此日金甌驚破碎,中原豪杰屬何人[15]!

盡管石達開以失敗結局,但其反帝反封建的勇氣為世人所嘆服,民族興亡之際,國家和民族都需要這種忠孝之士為民請命。

(六)演講觀點

1.1938年1月3日講座觀點:以前廣西割據一方,屬于孤臣孽子,這次全面抗日真正成了忠臣孝子,廣西出兵、出餉、出械,從淞滬抗敵的事實中大家可以看出兩大要點:一是為整個民族著想,不要忽略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分子,救國不救民的論調絕對是謬論;二是每一分子都要努力才能取得整個抗戰的最后勝利[15]。

2.1938年2月1日在獨秀峰下舉辦的廣西縣政訓練班演講:主題是為國與為民,國家與民眾不可分離,救國不救民與輕徭薄賦兩種說法都有失偏頗,國家利益和民眾利益需要兼顧,“取民之財,取其有余”“用民之力,用其閑居”。聽講者40人,都是政績較好的縣長或總務科長[16]。

三、踐行大職業教育的政治經濟環境

(一)民國廣西省情

1938年廣西共有1300萬人口,面積約21.7萬平方公里。左右江流域過去屬于土官管轄的區域,除靖西縣因臨近越南,因陸榮廷發跡了些地主外,其余的百姓大多是自耕農;柳江流域因水位太低不宜發展種植業,除了象州、武宣有少量地主外,絕大多數也是自耕農;西江流域貴縣至梧州間的郁江兩岸商業化氣氛較濃,地主比較多;南寧至橫縣邕江流域自耕農很多。郁林及其附近的北流、容縣、陸川、博白、興業從政的、從軍的人士居多,熱衷用一半的資產購買耕地捐為家族宗親共有的祠產,以此帶動家族的下一代讀書、從軍,因此地主很多;桂江流域基本上都是自耕農①1938年1月2日從廣西議長李重毅(字任仁)談話中得知。。廣西每年賣出1500萬元桂幣的桐油,買入價值2000—2500萬元桂幣的紡織品原材料,可賣出價值200—500萬元桂幣的郁林布。廣西田賦的標準最初是一擔稻谷征收0.1元桂幣,基于此的軍事與教育地方附加稅0.02元桂幣,民團地方附加稅0.03元桂幣,合計0.15元桂幣。當時漲到了0.7—0.8元,部分貧困山區也漲到了每擔稻谷0.2—0.3元桂幣。由于廣西地主極少,自耕農很多。如田賦再增加,百姓負擔就太重了①1938年時任廣西銀行行長黃毅先先生與黃炎培談話時告知。。張君勵的得意弟子、廣西大學教授廖竟存(1906—1970)談到:廣西1300萬人,有300萬壯丁,出省在前線作戰的有40萬,應征參加公路、鐵路建設的民工達到1000萬人。

(二)民國廣西農村

1.陽朔樣本。1938年1月7日陽朔縣碧蓮鄉登子巖村龍巖門屯,奇峰環繞。田間的農作物有蠶豆、蕎麥。走進一家養有母牛與小牛的家庭,庭院堆有積肥。村民告知該村可以種植棉、麥、水稻、紅薯,稻谷每畝收成約為三擔,每擔稻谷價值超過5元桂幣,納稅約為價值0.3—0.4元桂幣的糧食,稅率大約為6—7%。耕牛市價60元桂幣/頭[17]。

1938年廣西行政區劃表

2.荔浦樣本。1938年1月8日荔浦同源鄉有6個村,80個甲,792戶居民,總人口4874人,其中男2632人,女2242人,學齡兒童886人,其中男童466人,女420人,壯丁916人,2人受過高等教育,25人受過中等教育,608人受過中等教育。報名出征前線抗敵的壯丁有38人,支前民夫18人;鄉長兼學校校長兼民團總指揮,實現了政教衛三合為一。全鄉未出征壯丁按年齡分為甲組后備隊和乙組后備隊,20—30歲的為甲組后備隊,計365人,參加過軍事訓練的為269人;30歲以上的為乙組后備隊下屬,計423人,已訓114人。全鄉年預算1082元桂幣折合國幣676.25元(兌換率1.6:1)[18]。(資料由時任副鄉長翁茂彪提供)

3. 貴縣樣本。1月26日貴縣三塘鄉下設11個村,135個甲,1394戶,人口8234人,其中男人4650,女人3584,1732個壯丁,1394 個學齡兒童。甲級后備隊,已訓練者11人,未訓練者491人;乙級后備隊,已訓練者41人,未訓練者1434人。136名高級學生,628名初級學生,565名成人,選定服兵役者220人,其中已應征60,包括5—6名志愿者,很多人申請出征,還沒得批準[19]。

4. 忻城樣本。1938年5月4日忻城石龍鄉石迭村,全村共有980多人,其中壯丁155人,已參加軍事訓練者80多人余,包括出征安徽前線的戰士1名及參加本地游擊隊的8人。全村有28名學生,其中8名女生。全村50%的人很像苗族同胞,幾乎沒有讀過書,集中住在山里。全村都是農戶,極端缺水(擔水要到二十里以外)。農產品有芋頭、南瓜、蕎麥等,平均產量一年四擔,勉強糊口。村里設立了一個爭訟調解的組織,但基本上沒有爭訟。選擇每月1—5日中的一天召開村民大會,每家派一個代表參加,男女均可。村長叫莫金明、村里教師叫莫汝榮。石龍鄉時任鄉長莫增澤,副鄉長林志賢告知,石龍鄉地處山區,地形險要,全鄉共有5739人,其中男性2941人,女性3798人,包括918名壯丁,參加軍事訓練者147人,出征安徽前線的戰士65人。出征者家人很有面子,家屬待遇也好,應征者一次性獎勵300斤稻谷,家中田地由全村代耕,免交捐稅,田賦也按最低標準繳納,幾乎沒人逃避應征。每村村長的月薪是8.8元法幣,副村長義務履職。鄉公所和中心學校每月經費合計法幣33.76元,包括辦公及活動費及副鄉長每月薪酬9.6元,教員兼公所助理員3人,每人薪酬7.6元/月。每年還有7—8元的罰款供鄉里使用,罰款采用三聯單據開票,其中一聯交縣里備案,鄉長的月薪12元法幣,由縣里統一發放[20]。

(三)民國廣西的實業

1. 桂林:廣西電力廠位于桂林城象鼻峰下,廠長譚頌獻,所供應電力白天有余,晚上不足;廣西子彈廠建在可避敵機炸彈的山腳,投資了最新式的制造機器,采用現代化管理,每天生產迫擊炮彈100枚,槍彈10萬發。車間、儲存分開布置,毀壞的概率很低。旁邊還建有機械廠,飛機制造廠,該廠技師羅錦春是英國留學生[21]。

2. 玉林:郁林縣的手工紡織發達,周圍有4000—5000家織布人家。當地每天的銷量1000—2000匹,紡織機器購至梧州,紡織家庭每匹布的利潤0.1—0.2元桂幣,最細的品質達到二十支紗,機用拉梭,紡織戶自己染整布匹,因此這里百姓都很富裕,服飾時髦整潔,城里有許多腳踏車,但是這里丟荒的土地很多[22]。

3. 平樂:距離八步10里左右的西灣“平桂區富賀鐘礦務辦事處”有大小礦400多個,較大的有十幾個公司,資本少則幾千,多則幾十萬,開采八步錫礦始于1600年,1935年、1936年最賺錢,戰爭原因導致礦產滯銷;辦事處主任韋奮揚夫婦陪同參觀了鐘寶錫礦公司,該公司地處水巖壩上,資本法幣20萬元,建有濾砂槽(也叫湖垠),周圍的機器把帶水的錫砂沖到幾丈高的槽內過濾,金屬錫沉淀在水底,有溶錫爐,工人共3000人。錫砂距離地面不高、工人每挑1方(2尺高,長寬各3.3米)上來,報酬為3元。1937年5月錫價高達370元/百斤,現在降至230元/百斤,可是成本都要240元;賀鐘(鐘)礦區的大成機器廠聯系人何文右告知,機器廠資本49000法幣,1936年營業額18萬元,1937年有所增加,還沒有結算,但1938年礦業下降嚴重[23]。

4. 貴縣:建在郁江邊的廣西制糖廠,廠長陳美文,制造部主任羅翔掄,農務部主任高瀚,機器部主任邱君奮,制糖部技師要瓦漢勝。1938年主要問題集中在原料及資金兩方面[24]。

5. 丹池公路:1932年4月1日開工,1933年8月8日竣工。建設了丹池公路殉職工友題名塔,刻有時任路局長莫樹杰撰寫的記文、殉職石工姓名表、殉職民工姓名表,記錄了殉難者的姓名、年齡、籍貫,殉職日期及地點。在修路的494天工期中,殉職石工71人、民工54人,總共125人,平均每3天死1人。南丹至河池56公里,平均每公里死亡超過2人,折合每華里1人。石工殉職者50%以上是湖南籍,年齡最大的一人72歲,最小的2人僅20歲;民工殉職者都是本地人,其中20歲2人,19歲1人,16歲1人。記文記載了修建此公路的艱險[25]。

四、布局廣西大職業教育

中華職業教育社在廣西的主要工作人員:楊衛玉攜夫人、石顯儒攜夫人、陳重寅攜全家、夏孟輝、季寒筠、顧嶠若、倪愷昌、楊扶青、黃槱培、程學溥、陳復昌、林梓云、王麟生、王湯瑞等。在這些工作人員的全力支持下,黃炎培在廣西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布局大職業教育

黃炎培在廣西的69天,得到民國廣西政府的熱情接待,廣西把許多新辦、整合職業教育、職工訓練、職業介紹、補習教育、引進西遷企業的業務和任務交給了中華職業教育社,在此期間:

1938年1月5日,張家瑤引導黃炎培、楊衛玉、黃槱培、楊紹曾參觀了廣西省政府委托中華職業教育社管理的廣西軍團婦女工讀學校,該校主任為陳國賢,設有縫衣科、織巾科、織襪科等,學生100多人,陳國賢主任現場邀請黃炎培對在場的學生做了一個十分鐘演講,主題是“自立與互助”[26]。

2月5日邀請廣西教育廳干事畫家張家瑤出任廣西職工訓練所所長,擬開設建筑、竹木兩組,并商定了課程及師資安排等問題[27]。

2月6日中午1點,在桂林王城省府總務處辦公室舉行中華職業教育社廣西輔導委員會成立大會,廣西省政府主席黃旭初,民政廳長雷殷、教育廳長丘毅吾、建設廳長陳雄、蘇子美、孫紹園、梁邀侍、馬君武、白經天、黃毅先、黃星垣、王象明、譚頌獻、周家達、葉貽俊、唐現之、張家瑤等到現場出席,邱昌謂擔任大會主席主席,黃炎培和楊衛玉分別報告各案并在大會上通過,并推定丘、陳、雷、馬、孫、白、葉七人為常務委員[28]。

5月2日下午四時,廣西大學圖書館主任魯忠翔及中華職業教育社梧州通訊處負責人黃林昌、吳德模陪同從大學碼頭渡撫河(也叫府河、現在被稱為桂江)到廣西大學,見到校長白鵬飛、理工學院院長李運華等,魯忠翔導游全校[29]。

5月7日,中華職業教育社主辦之桂林職業指導所、桂林職業補習學校、廣西省立職工訓練所、中華營造廠等舉辦開業典禮,黃炎培、江問漁主持大會,中華職業教育社辦事部主任江問漁致開幕詞,辦事部副主任楊衛玉報告這些機構的籌備經過,廣西教育廳干事、中華職業教育社社員張家瑤報告廣西職工訓練所的籌備經過,中華職教社廣西辦事處主任石顯儒博士說明桂林補習學校要義,廣西辦事處楊扶青報告中華營造廠的籌備經過。廣西教育廳廳長邱昌謂,民政廳長雷殷,國民黨元老、前廣西省主席、著名教育家馬君武博士,廣西省高級顧問龍澤厚相繼發表演說。最后由黃炎培致閉幕詞。黃炎培談到學生最高的人生意義,抗戰時后方每一個人應盡的義務,回顧中華職業教育社1917年5月6日成立的經過。對廣西全體中華職業教育社同事強調人生觀,牢記我們在抗敵后方的任務以及處世成功要訣:溫、良、恭、儉、讓,千萬不要做讓廣西人民笑話的事情[30]。

5月8日,召開中華職業教育社桂林輔導委員會大會,黃炎培講:不要因為想發展廣西文化就去增加廣西人民的生活負擔,沒有增加廣西生產能力,就不要先去增加廣西人民的消費。黃炎培與職業教育社同仁張家瑤、石顯儒、楊存緒、玉湯瑞、陸秉文、楊衛玉商定廣西職工訓練的各項安排[31]。

10月17日,楊衛玉、陳重寅及石顯儒來報告廣西職工訓練所經營現狀。10月19日黃炎培、楊衛玉、陳重寅決定以難民為對象,開辦紡織廠,發電報給江問漁、冷遹商量撥款事宜;以軍隊為對象,推選一些人參加救護、慰勞等工作[32]。

10月21日,中華職業教育社邀請常務理事黃炎培為軍團婦女工讀學校、廣西職工訓練所、桂林補習學校男女學生演講,話題是紀律化與科學化。演講結束后發電報致行政院農本局,要求政府為桂林開辦難民紡織廠撥付流動資金[33]。

(二)聯辦企業支撐職業教育

5月8日,召開廣西中華鐵工廠第一屆董事會成立大會,黃炎培任董事會臨時主席,黃槱培出任總經理。廣西省政府會計長張心澄(仲清)出任董事。要求新建企業的制造標準達到:緊固、適用、美觀、經濟[34]。

8月25日,楊扶青來信匯報中華營造廠承包了桂林機廠工程8萬元、土方工程2.5萬元、車房工程3萬元、兩江師范學校宿舍工程4萬元、湘桂路南寧汽車庫工程1.5萬元、橋涵工程6萬元、白沙城水橋梁工程7萬元,合計32萬元[35]。

8月26日,前往柳州雞拉考察中華鐵工廠柳州新址[36]。

10月16日,召開廣西中華鐵工廠董事會、監事會會議,孫紹園(兼代董事長陳雄)、黃子敬、丘毅吾、楊衛玉、黃槱培、黃炎培參加了此次會議。當天晚上召開中華營造廠董事會、監事會,出席者白經天、汪潔修、魏競初、楊衛玉、楊扶青(經理)、周家陶(工程師)。實收股金2.5萬元,楊扶青任總經理,周家陶出任營造廠工程師[37]。

10月20日,江蘇旅桂同鄉會理監事劉漢川、虞喬僧、黃景柏、童潤之、張仲友、楊衛玉、夏孟輝、季寒筠、陳重寅、顧盼若、趙毅甫、黃炎培商討救濟難民等事,黃炎培被選為監事。桂林當時難民500余人中,江蘇籍217人,救濟計劃開展紡織及造紙業務[38]。

這些企業和中華職業教育社的各項業務守望相助,企業幫助補習學校、職工訓練所落實學生實習、就業,配合職業介紹所安排就業,中華職業教育社及所屬業務圍繞企業所需展開職業教育。

五、結 語

黃炎培在1938年五進廣西,往返線路雖然不一,但每次都經過柳州和梧州,比對他的日記,可以看出:

1. 廣西之行只是香港之行、重慶之行的一個中間路程,前往梧州的行程目的地是香港,作為國民政府首屆參政員的黃炎培擔負著為國民政府籌集抗日經費的重任,幫助國民政府團結那些從上海撤到香港的各種勢力如杜月笙、王曉籟、錢新之等繼續為抗日出謀劃策,出資出力。從梧州逆行柳州的目的地是重慶,目的是把原來滯留上海的家屬經香港、廣東、廣西、貴州轉移到成都、重慶一帶團聚。

2. 廣西之行安頓了中華職業教育社及其業務與工作人員。在路途中黃炎培決定中華職業教育社總部遷至桂林,在桂林總社的布局下,遷徙中的學校、校辦企業、工作人員、設備、學生有了方向,中華職業學校西遷重慶,學校和學生沿長江西上;校辦企業、補習教育、研究人員、職業指導等機構南遷桂林;整合理順了武漢、長沙辦事處、四川辦事處,在路途中幫扶中華職業教育社的工作人員、家屬和各界朋友。

3. 在桂林廣交桂系知名人士,接受廣西政府委托的補習教育、職業指導、職業訓練、興辦職業院校等業務,聯合廣西政府組建了中華鐵工廠、中華營造廠、廣西面粉廠等企業。幫助廣西建立了規范的大職業教育體系,在廣西踐行了大職業教育主義理論。

猜你喜歡
黃炎培桂林中華
桂林,美
再讀黃炎培周期律
桂林行
黃炎培感動了日本特工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瀟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