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經肌肉電刺激聯合強制性運動療法應用于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臨床價值

2024-01-27 01:28甄潔艷劉靜娜陳儉慰楊少兵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痙攣肌力上肢

甄潔艷,劉靜娜,陳儉慰,楊少兵

(1.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廣東 廣州 510220;2.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

腦卒中為臨床常見腦血管意外,主要由腦供血動脈血液供應突然較少或中斷引發,病情緊急、兇險,且致殘率較高,救治后仍可遺留多種功能障礙[1]??祻妥o理是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干預方法,神經肌肉電刺激、強制性運動療法均為其中常用手段,可有效促進功能康復[2]。我院通過將神經肌肉電刺激聯合強制性運動療法的方案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實施干預,探討干預效果,現將臨床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排除與脫落標準

(1)納入標準:①參考《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3]中的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確診;②單側偏癱;③首次發病,病程<3個月;④生命體征穩定,神志清楚;⑤無視聽、認知功能障礙,可理解并執行相應口令;⑥配合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2)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神經系統疾病;②合并外周神經損傷;③合并可能影響肢體功能、康復效果的其他疾病;④合并惡性腫瘤、精神疾病;⑤體內金屬植入物;⑥神經肌肉電刺激、強制性運動療法干預禁忌癥。

(3)脫落標準:①疾病或生理變化不適宜繼續參與研究;②受試者主動要求退出;③治療過程死亡。

1.2 一般資料

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干預的腦卒中偏癱患者中選取84例。研究過程中無脫落,采用數字隨機表法,將84例患者分作兩組:對照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齡53~78歲,平均(65.51±6.58)歲;偏癱側:右側占54.76%(23/42),左側占45.24%(19/42)。觀察組42例,男21例,女21例;年齡54~77歲,平均(65.53±6.60)歲;偏癱側:右側占52.38%(22/42),左側占47.62%(20/42)。我院醫學倫理會審批通過此次研究,且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1.3 方法

對照組行神經肌肉電刺激干預:儀器為深圳市創信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SW-6110B-M480雙通道神經和肌肉刺激器,頻率為50Hz,脈寬是400us,雙相對稱方波。調整患者姿勢為仰臥位,暴露三角肌、腕背伸肌、肱三頭肌等,依據患者具體情況確定干預部位,調節刺激強度為可觸及或者可見肌肉收縮,且患者能夠耐受,30min/次,1次/d,5次/周,持續4周。

觀察組于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強制運動療法干預:選擇濟南邦爾康醫療器械銷售有限公司生產的手夾板與吊帶。

(1)健側肢體限制、患側肢體強制使用?;颊邔κ謯A板、吊帶進行佩戴,使健側上肢使用受限,約束時間為清醒時間的90%以上,5d/周,持續4周。

(2)塑形技術。依據患者實際情況,設計患者患肢需極大努力才能完成的動作,如拿水杯、梳頭、使用餐具、握球、撿豆子等,指導其對以上動作進行重復、密集訓練,6~8個動作/次,每個動作進行10~15次重復,2h/d,5次/周,持續4周。

(3)行為技術。指導家屬在日常生活場景中應用習得的行為動作,時刻提醒患者洗漱、進食、穿衣等日常生活行為時盡量使用患肢,持續4周。

在此基礎上,兩組均實施常規康復護理,包括:良肢位擺放、關節被動活動、床上主動活動、下床活動、自我照護等,活動強度、時間循序漸進,30~60min/次,2次/d,持續4周。

1.4 觀察指標

(1)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干預前、干預4周后,采集兩組空腹外周靜脈血液標本,通過酶聯免疫法對血清神經因子(NG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GBNF)水平進行檢測,并予以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量表(NDS)評分,得分高,神經功能缺損更嚴重[4]。

(2)患肢肌力、痙攣程度。干預前、干預4周后,對兩組患肢實施徒手肌力檢查,通過Lovett分級法評價上肢肌力,介于0~5級,量化為0~5分,得分高,肌力越高[5];并通過改良Ashworh痙攣量表(MAS)評定量表評估兩組患肢痙攣程度,介于0~4級,量化為0~4分,得分高,痙攣程度越高[6]。

(3)上肢功能。干預前、干預4周后,對兩組實施Wolf運動功能測試(WMFT)、Carroll上肢功能測試(UEFT)。WMFT共15個評定項目,各個項目計0~5分,總分75分,得分高,上肢運動功能更好[7];UEFT包括上肢的抓、握、捏等33項活動,各項活動予以0~3分計分,總分99分,得分高,上肢功能更好[8]。

(4)日常生活能力,干預前、干預4周后,通過改良Barthel指數(BMI)評價兩組患者總體活動能力與日常生活能力,包括10個項目,總分100分,得分高,日?;顒幽芰υ胶肹9]。

1.5 統計學方法

2 結 果

2.1 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NGF、GBNF水平及N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NGF、GBNF水平均比干預前提升,且觀察組更高,NDS評分均比干預前降低,組間對比觀察組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2.2 患肢肌力、痙攣程度比較

干預前,兩組的患肢肌力、痙攣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患肢肌力比干預前提升,且觀察組更高,患肢痙攣程度均比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肢肌力、痙攣程度比較分)

2.3 上肢功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WMFT、UEFT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WMFT、UEFT評分均比干預前提高,且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上肢功能比較分)

2.4 日常生活能力比較

干預前,兩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比干預前提高,且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4。

表4 兩組日常生活能力比較分)

3 討 論

腦卒中存在高發病率、高致殘率的特點,近年來,腦卒中急救醫學技術不斷發展進步,腦卒中病死率顯著降低,但功能障礙遺留率仍較高,偏癱在其中較為常見[10]。目前大量臨床研究均表明腦卒中偏癱康復干預是降低功能障礙程度最為有效的方法,現代康復理論、實踐均證實予以腦卒中偏癱患者科學的康復干預可有效減輕殘疾程度,提升患者日?;顒幽芰11]。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NGF、GBNF水平及NDS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與錢佳岑等[12]的研究相似。神經肌肉電刺激通過對偏癱側肢體的肌肉實施電刺激,產生運動與感覺兩個方面的作用,可改善全身血液循環,促進腦組織缺血周圍血流灌注增加,對神經元重組產生刺激作用,激活傳入纖維,促進受損的神經元有效修復,降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改善神經營養因子水平,進而提升神經功能。強制性運動療法通過對患側上肢進行強制性運動,可使突觸重塑,促進神經代償、恢復,防止腦損傷加重,重新建立腦側枝循環,改善神經功能[1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患肢的肌力、痙攣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WMFT、UEFT評分、日?;顒幽芰υu分均比對照組高(P<0.05),與Alcaraz等[14]的研究相似。神經肌肉電刺激干預為低頻電刺激的一種,在相應肌肉上施加一定的電流,促進肌肉收縮,提升肌力,降低痙攣程度,促進正常運動模式重建,改善運動功能。對患者實施強制性運動干預,可對大腦皮質使用-依賴性神經功能重組產生誘發作用,下調缺血周圍皮質Nogo受體、Rho相關酶表達,提升中樞神經系統可塑性。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實施神經肌肉電刺激聯合強制性運動療法干預時,兩種方法發揮協同作用,可進一步提升康復效果,有效提高患者上肢功能,進而改善日?;顒幽芰?。

綜上所述,神經肌肉電刺激聯合強制性運動療法應用于腦卒中偏癱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神經功能,并改善患肢肌力、痙攣程度,提高上肢功能與日?;顒幽芰?。

猜你喜歡
痙攣肌力上肢
等速肌力測試技術在踝關節中的應用進展
基于慣性傳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蹤
28天肌力恢復,告別夏日肌膚后遺癥
散打訓練對大學生肌力與肌耐力的影響
錯誤姿勢引發的上肢問題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際在于晨
陰道痙攣應用手法按摩聯合仿生物電刺激
侗醫用木頭接骨保住傷者上肢66年1例報道
機器絞軋致上肢毀損傷成功保肢1例
根管治療意外治愈面肌痙攣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