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縣域人口-耕地-糧食系統變化及耕地壓力分析

2024-01-27 06:46陳家蘭嚴志強彭定新
關鍵詞:東興市耕地面積縣域

陳家蘭,嚴志強@,彭定新,盛 凱

(南寧師范大學 a.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b.北部灣環境演變與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廣西 南寧 530100)

0 引 言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之一。中共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1]。2021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進一步強調,“中國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強化耕地數量保護和質量提升,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敝袊M一步明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由此可見,糧食安全問題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中國學者在20世紀末開始特別關注糧食安全研究,學者基于不同的研究尺度和不同視角對糧食安全問題進行了探討,包括糧食安全的影響因素[2-3]、糧食儲備和貿易[4-5]、糧食生產[2,6]、糧食相關政策等[7],在人口-耕地-糧食系統中大多只關注到了其中兩個因素的關系。目前,廣西的糧食安全相關研究成果主要有土地利用變化的定量研究以及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對糧食安全的影響等,對于廣西的人口-耕地-糧食系統的相關研究只關注到其中一個或兩個因素,綜合考慮人口、耕地和糧食三者的研究成果較少,尤其是以廣西范圍內所有縣域為研究對象更是鮮有。

本研究以廣西的60個縣和10個縣級市為研究對象,不包括市轄區。選取反映人口-耕地-糧食系統的指標,并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和耕地壓力指數模型,通過對廣西縣域2012—2021年的人口數量、耕地面積、糧食產量進行分析,進而提出人口-耕地-糧食三者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研究數據來源于2013—2022年的《中國統計年鑒》《廣西統計年鑒》以及各縣(市)發布的統計年鑒,部分缺失的數據采用插值法予以補充。

1.2 區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和耕地壓力指數模型

1.2.1 區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積

最小人均耕地面積是指在某區域范圍內,在該區域的食物自給水平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條件下,維持每個人正常生活的糧食所需的耕地面積。最小人均耕地面積給出了為保障一定區域食物安全而需保護的耕地數量底線[8]。計算式為:

式中:Smin為最小人均耕地面積(hm2/人);β為食物自給率(%);Gr為人均食物需求量(kg/人);p為食物單產(kg/hm2);q為食物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之比(%);k為復種指數。因復種指數影響因素復雜,本研究采用全年內農作物的總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來作為縣域內的平均復種指數。

1.2.2 耕地壓力指數

耕地壓力指數是人均所需最小耕地面積與實際人均耕地面積之比,反映一定區域范圍內耕地資源的緊張程度[9]。計算式[8]:

式中:K為耕地壓力指數;Sa為實際人均耕地面積(hm2/人)。K可分為3種耕地壓力狀況:當K<1時,耕地壓力不顯著;K=1時,需加緊保護耕地,以保證人們正常生活需求;K>1時,耕地壓力明顯,糧食的產量已不能保證人們正常生活,需要立即采取相關措施[10]。

2 廣西縣域人口-耕地-糧食系統動態變化分析

2.1 人口的變化過程

2012年廣西人口為4694萬人,到2021年末人口為5037萬人,凈增長人口343萬人,平均每年增長34.3萬人。2012-2021年期間廣西總人口呈直線增長的形勢,2021年的人口增長率有所放緩。

縣域年末常住人口,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總體來看大部分縣域呈減少態勢。2012-2021年,人口減少量較大的縣域有賓陽縣、橫州市、全州縣、蒼梧縣、藤縣、靈山縣、浦北縣、平南縣、桂平市、陸川縣、博白縣、興業縣和北流市等,這些縣域十年間人口減少量均超過了20萬人。2012-2021年,人口呈增加狀態的縣域有靈川縣、東興市和憑祥市。2012-2021年,廣西縣域戶籍人口為增長狀態,常住人口呈現出下降的態勢,兩者差距也在逐年拉大。這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居民為追求更好的生活而選擇到市區或外省工作生活,導致市區人口大量增加。

2.2 耕地面積變化過程

2.2.1 耕地總量變化

耕地資源是農業生產的最基本的物質條件,其變化與糧食生產緊密聯系,從而影響到糧食供給及糧食安全[11]。有研究證明,城市的經濟發展程度越高,農民種糧意愿更低,將使得部分耕地產生“非糧化”現象[12]。廣西正處于經濟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時期,耕地總量備受城市發展及人類用地粗放的帶來的壓力。

廣西自2012年以來耕地資源變化總體呈減少趨勢。2012年全區耕地面積為4414.20× 103hm2,到2021年耕地面積減少至3307.6×103hm2,十年間共減少1106.60×103hm2,見圖1。從圖1可看出,近十年來廣西耕地面積在逐年減少呈現出階段性,2012-2018年耕地面積逐年減少,2021年發生較大的變化,2021年后較為平穩。2018年9月,國務院統一部署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匯總數據,“三調”對耕地數據進行了修正是耕地面積變化較大的原因之一。

圖1 廣西各縣(市)2012-2021年人均耕地面積變化

廣西各縣域耕地資源2012-2021年亦呈減少態勢。其間耕地數量減少幅度較大的縣(市)有隆安縣、上林縣、賓陽縣、橫州市、鹿寨縣、靈川縣、荔浦市、蒼梧縣、靈山縣、博白縣、田東縣、平果市、樂業縣、靖西市、西林縣、隆林各族自治縣、鐘山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忻城縣、象州縣、武宣縣、金秀瑤族自治縣、扶綏縣等,這些縣的耕地面積減少都大于10×104hm2。其中鹿寨縣、象州縣和扶綏縣的耕地面積減少量最大,十年間分別減少了35.49×103hm2、39.05×103hm2和30.06×103hm2。另外,在耕地數據中值得注意的是荔浦市和蒙山縣,荔浦市2020年耕地面積為23.94×103hm2,而2021年耕地數據就下降為7.10×103hm2,較上一年減少了70.35%。蒙山縣2021年耕地數據為3.08×103hm2,較上一年減少了72.74%。根據《荔浦市第三次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和《蒙山縣第三次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荔浦市和蒙山縣均存在耕地流向果園的問題,導致2021年的耕地面積異常。

2.2.2 人均耕地變化

將 2012-2021年各縣(市)的人均耕地面積與縣(市)所屬地級市和廣西的數據進行比較,得到廣西各縣(市)人均耕地面積變化,如圖1所示。

從圖1可知,2012-2021年,全國及廣西人均耕地面積均呈下降趨勢。廣西人均耕地面積由2012年的0.096hm2降至2021年的0.066hm2,2017-2021年下降速度較快,十年期間共減少了0.023hm2,人均耕地面積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2012-2021年,廣西各縣域的人均耕地面積總體來說較為平穩,變化幅度不大。人均耕地水平低于全區水平的有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陽朔縣、靈川縣、全州縣、興安縣、灌陽縣、平樂縣、恭城瑤族自治縣、荔浦市、蒼梧縣、藤縣、蒙山縣、岑溪市、東興市、浦北縣、靈山縣、平南縣、桂平市、容縣、陸川縣、博白縣、興業縣、北流市、昭平縣、南丹縣、天峨縣、鳳山縣、東蘭縣、巴馬瑤族自治縣、都安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等,其他縣市均高于自治區平均水平或基本持平。其中,為東興市、北流市、昭平縣與全區及全國水平差距較大,2021年人均耕地面積分別為0.034hm2、0.034hm2、0.038hm2。

2.3 糧食產量變化過程

2.3.1 糧食產量變化

2012-2021年,廣西糧食總產量呈先增長后減少狀態,但整體呈減少趨勢,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12年-2014年的增長時期,糧食總產量由1484.90×104t增長至2014年的十年之最,為1534.41×104t。這一階段由于國家及自治區出臺了相關惠農政策,使糧食產量大幅提高。第二階段為2014-2017年快速下降時期,由2014年1534.41×104t下降至2017年的1370.49×104t,由于大量勞動力外流到外省務工,導致糧食播種面積降低,致使糧食產量減少。第三階段為2017-2021年穩中有升時期,這一階段由于糧食單產的提高及各項糧食保障措施的有效實施,使糧食產量穩定,到2021年為1386.54×104t??傮w來說,廣西的糧食產量呈下降狀態,十年間共減少了98.36×104t。

2012-2021年,大部分縣域糧食總產量呈減少狀態。十年間,糧食產量呈減少的縣市有橫州市、柳城縣、鹿寨縣、融安縣、融水苗族自治縣、陽朔縣、靈川縣、全州縣、興安縣、永??h、龍勝各族自治縣、平樂縣、恭城瑤族自治縣、荔浦市、蒼梧縣、藤縣、蒙山縣、岑溪市、合浦縣、東興市、靈山縣、浦北縣、平南縣、容縣、陸川縣、博白縣、興業縣、北流市、田東縣、平果市、德??h、田林縣、昭平縣、鐘山縣、富川瑤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象州縣、金秀瑤族自治縣、扶綏縣等,其中蒼梧縣、藤縣、合浦縣、靈山縣、博白縣和北流市下降量最大,十年糧食產量減少分別為9.51×104t、5.43×104t、6.17×104t、5.01×104t、5.96×104t和7.25×104t。

2.3.2 人均糧食產量變化

人均糧食產量變化是人口-耕地-糧食系統的協調程度的指示器。如何在耕地資源緊張的背景下保障人均糧食產量能最大限度滿足國民糧食消費的需求,是人口-耕地-糧食復合系統的調控的最終目標。

對各縣(市)的人均糧食產量進行計算,并與廣西及縣(市)所屬地級市的數據進行對比,得到廣西各縣域2012-2021年人均糧食產量變化,如圖2所示。圖2顯示,近十年,人均糧食產量逐年增加,由2012年452kg增加到2021年483kg,十年增加了31kg。2012-2021年,廣西人均糧食產量逐年緩慢減少,2016年開始有減少趨勢,近十年來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十年間廣西人均糧食產量由2012年的318kg減少為2021年的275.76kg,減少了42.24kg。

圖2 廣西各縣域2012-2021年人均糧食產量變化

2012-2021年,廣西大部分縣(市)人均糧食產量較為穩定,僅有少部分區域的人均糧食產量減少。十年里,人均糧食產量減少的有陽朔縣、靈川縣、興安縣、永??h、荔浦市、合浦縣、東興市、北流市、金秀瑤族自治縣和憑祥市等。其中,靈川縣和東興市減少量最大,分別減少了128.47kg、103.02kg,其余縣域均為增加態勢。這是由于縣域大量居民為了追求更便利的生活遷往市區或外省,導致縣域常住人口減少,并且隨著現代生產技術的投入及相關政策實施,廣西大部分縣域的糧食產量得到提升,見圖2。

人均糧食產量低于自治區水平的有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上思縣、東興市、靈山縣、北流市、平果市、隆林各族自治縣、鳳山縣、東蘭縣、巴馬瑤族自治縣、都安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合山市、扶綏縣、寧明縣、龍州縣和憑祥市等,其余區域均高于自治區人均水平或基本持平,如圖2表示。其中,與自治區人均糧食產量差距較大的有東興市、大化瑤族自治縣、扶綏縣、龍州縣、憑祥市,2021年其人均糧食產量分別為83.36 kg、202.35 kg、145.39kg、170.66kg、128.61g。與所在地級市人均糧食產量相比,南寧市、桂林市、北海市、賀州市的縣域人均糧食產量基本大于所在地級市的人均糧食產量。雖然大部分縣域人均產量有增加的態勢,但隨著縣域人口外流,市區人口逐年增加,城市所轄行政區的縣(市)所要滿足的糧食需求量也就越大。

3 耕地壓力指數分析

耕地壓力指數模型能有效地將耕地面積、糧食產量、人口數量結合起來,耕地壓力指數的值是對人口-耕地-糧食系統協調程度的參考指標[13]。本次研究選取最近年限的2021年的數據對各個縣域的耕地壓力指數進行分析。根據唐華俊等學者的研究,中國人均糧食消費量可分為低、中、高三個方案,分別為252.64kg、322.07kg、386.60kg[14]。近年來,居民膳食結構改變,越來越多元化,居民人均糧食消費量在逐年下降,故設定人均糧食需求量為低方案252.64kg,設定糧食自給率為100%,見表1。

表1 2021年廣西各縣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及耕地壓力指數

從表1看,人均糧食需求量為低方案水平下,2021年廣西最小人均耕地面積Smin為0.06hm2,耕地壓力指數K為0.84,遠大于全國耕地壓力指數0.48。耕地壓力指數接近1,說明廣西耕地生產能力基本能滿足人口糧食需求,但控制耕地非糧化轉變及保障耕地產量的任務也十分緊迫。

從縣域數據來看,大部分縣域耕地壓力指數小于1,但也有不少縣域的耕地壓力指數接近1,如恭城瑤族自治縣、荔浦市、藤縣等,三江侗族自治縣、上思縣、東興市、北流市、平果市、東蘭縣、都安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扶綏縣、寧明縣、龍州縣和憑祥市等12個縣(市)耕地壓力指數均大于1。其中東興市、扶綏縣和憑祥市等縣耕地壓力指數異常,分別為3.03、1.74、1.96,說明這些區域的耕地糧食產量已遠遠不能滿足當地人均糧食需求,耕地壓力較大,需采取相應措施。東興市、扶綏縣和憑祥市均是所屬地級市較重要的城鎮發展空間,由于經濟的發展,建設用地擴張、大量人口往城鎮集中是耕地壓力指數異常的原因,糧食進行區域調控可以有效解決城鎮發展空間的糧食需求問題。

4 討論

基于《廣西統計年鑒》及其他市、縣年鑒的耕地面積、糧食產量、常住人口數量、計算得到的區域最小耕地面積及耕地壓力指數等數據,分析了2012-2021年廣西縣域近十年來的人口-耕地-糧食系統的變化特征。2012-2021年,廣西縣域耕地面積不斷減少,戶籍人口不斷增加,常住人口較為穩定,糧食產量減少,使得部分縣域2021年的耕地壓力指數呈現出異常。根據廣西人口的變化態勢,未來一段時間內,人口仍為增長狀態。并且,由于市區的經濟發展需占用大量建設用地、工業用地,使得控制耕地保有量的工作較為困難??梢?人口、耕地和糧食這三者之間存在矛盾,可能引發耕地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的問題,將嚴重制約區域的可持續發展?;诒U霞Z食安全、確保廣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視角,提出廣西縣域人口-耕地-糧食復合系統調控途徑。

(1)提高人口素質,強化人才支撐。提高人口素質是當前完善落實國家人口政策的核心內容,是促進人口-耕地-糧食復合系統動態平衡的重要手段[15]。必須增強人們保護耕地、防止耕地“非糧化”和節約糧食的意識,進而促進糧食安全的保障。大力培養本土的土地管理、農業方面專業型人才,為地方及政府的決策提供強有力的科學支持。

(2)嚴格保護基本農田,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從廣西縣域人口-耕地-糧食復合系統的分析,快速城市化進程中耕地轉化為其他用途的態勢不可避免的。須實施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遏制耕地面積減少。政府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要協調好糧食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的問題,在規劃執行以及項目和用地審批方面要嚴格把關,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加強對基本農田的保護,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防止耕地資源減少。

(3)強化糧食物流、存儲系統。保障糧食安全有擴大糧食種植面積和提高單產的兩種傳統方法。耕地面積受制于耕地資源的有限性,廣西屬于喀斯特地區,其自然資源條件限制了耕地后備資源的數量,通過區域之間的糧食調控是廣西解決糧食問題的新思路。為此,我們還需要強化糧食的儲備機制、貿易機制與調配機制,保障區域糧食供給系統的穩定。

猜你喜歡
東興市耕地面積縣域
廣西東興市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出土石器
2022年中國耕地面積逾19億畝 連續第二年止減回增
東興市活禽市場禽流感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監測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發布耕地面積超過19億畝
縣域消防專項規劃研究
重走東興匯路——東興市政協赴粵閩考察僑批文化紀實
山東縣域GDP排名出爐
中越邊境跨界京族民間信仰與旅游開發——以廣西東興市江平鎮萬尾村為例
縣域就診率為何差了40%
一項縣域中招政策的回顧與反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