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獸醫治療豬咳喘的具體措施

2024-01-28 15:03鄧時玉
中獸醫學雜志 2023年9期
關鍵詞:候溫咳喘方劑

鄧時玉

(樂至縣東山鎮畜牧獸醫站,四川樂至 641503)

樂至縣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是全國商品瘦肉型生豬基地縣和國家級DLY 優質肉豬標準化示范區,生豬養殖在當地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受諸多因素影響,樂至縣生豬養殖過程中頻發咳喘癥,尤其在秋末冬初時期,病癥更為嚴重,不利于生豬生長發育??却瓋H是癥狀反應,豬流感、豬圓環病毒病、支原體肺炎、豬藍耳病、豬肺疫等疾病均可引起該癥狀反應,中獸醫需根據具體病因和辨癥施治才能發揮作用。

1 發病原因

1.1 飼養管理不當

早春、秋末和冬初氣溫變化大,若未做好生豬防寒保暖工作,則易受寒氣侵襲,機體防御能力降低,病邪通過口鼻等呼吸道侵入肺臟,引發咳喘癥狀。飼養管理方式粗放,飼料中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缺乏,或飼喂量不足,導致生豬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易受疾病侵襲。生豬飼養密度過大,活動空間有限,降低了生存質量,長時間生活在此環境中,生豬免疫力也會顯著下降。豬舍內通風效果不佳,空氣質量差,氨氣、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過大,刺激生豬呼吸道黏膜,易引發呼吸道疾病。養殖場衛生條件差,環境潮濕,易滋生多種有害病菌,通過呼吸道侵害生豬肺部,產生肺部炎癥,致使豬咳喘高發。

1.2 引種方式不科學

部分養殖場在開展生豬引種工作時未提前對引種地進行疫情調查,對于引進豬種的檢疫工作也不夠重視,不能及時規避疫病傳播風險。引種運輸不科學,導致生豬受各種外界因素影響產生應激,易出現疫病的交叉感染現象。引進豬種直接放入養殖場飼養,未采取隔離檢疫措施,增加了以豬咳喘為癥狀反應的多種疫病傳播風險。

1.3 免疫接種不到位

生豬養殖過程中,做好疫苗接種工作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疫病發生率,防控效果較理想。實際生產中,個別生豬養殖戶并未認識到疫苗接種的重要性,為降低投入成本或存有僥幸心理,未制定科學完善的免疫接種制度,定期為生豬接種疫苗,或接種過程不規范,未能獲取良好的免疫效果,造成多種疫病的流行。

2 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

2.1 豬流感

豬流感又稱豬流行性感冒,在中獸醫理論中屬外感溫熱病,傳染性強,生豬通常同時發病或相繼發病,且發病迅速。病豬體溫迅速升至41.5 ~42 ℃,精神不濟,反應遲鈍,食欲減退,眼結膜潮紅充血,眼角分泌物增多,流漿液性鼻液,口色紅,舌苔白或黃白。發病3 ~5 d 后,病豬食欲廢絕,呼吸急促,鼻盤干燥,咳嗽,氣喘,大便干結,排便不暢,小便短小,尿液黃。部分病豬全身發抖,肌肉酸痛,關節腫脹,出現跛行。輕癥者經7 ~10 d 可自行康復,重癥者易出現繼發性感染,導致臟器功能衰竭。個別病豬轉為慢性病癥,持續咳嗽,消化不良,長期不愈,機體消瘦,病程達30 d 以上。妊娠母豬染病后易流產或早產,產出的仔豬體弱易死亡。

解剖病死豬可見鼻、喉、氣管和支氣管部位黏膜充血嚴重,表面附著血色泡沫狀黏液;胸腔、心包腔積液;肺臟腫脹呈紫紅色,表面散布有大量紫紅色病斑,肺炎病變區主要發生于尖葉、心葉和中間葉;胃腸道充血,黏膜處偶見出血;支氣管淋巴結、肺門淋巴結腫大、充血嚴重,切面多汁。

2.2 豬圓環病毒病

2 ~4 月齡斷奶仔豬染病后病死率在10%左右。病豬皮膚蒼白,貧血,機體消瘦,眼瞼水腫,被毛干燥蓬亂,皮膚彈性降低,呼吸困難,咳嗽,流膿性鼻涕,腹瀉,行動遲緩,皮膚長有米粒大小的紫紅色丘疹。與其他細菌、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時病死率可達30%~40%。4 ~5 月齡育肥豬染病后表現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頑固性咳喘,呼吸淺表。病情反復發作,嚴重時因肺功能衰竭繼發感染而亡。

病理變化為病豬消瘦,皮膚因貧血而蒼白,黃疸;肺臟腫脹,體積變大,質地堅硬,表面存在灰褐色病灶,呈彌漫性病變;腎臟顏色蒼白,體積增至原來的5 倍,被膜下存在壞死灶;肝臟萎縮,呈橙色或淺黃色,肝小葉間結締組織增生嚴重;脾臟輕度腫脹,質地柔軟;胰臟、小腸和結腸腫大,存在壞死灶。

2.3 豬支原體肺炎

發病初期,病豬主要表現出干咳癥狀,尤其在晨起、劇烈跑動、天氣驟變和采食時咳嗽更為嚴重。隨著病情的發展,呼吸次數達到50 ~100次/min,喘氣,呈腹式呼吸,伴有喘鳴聲,流黏性或膿性鼻涕。體溫正?;蛏?9.5 ℃左右,精神不振,食欲降低,機體消瘦,被毛粗亂,嚴重時呈痙攣性咳嗽,嘔吐,甚至窒息死亡。仔豬患病后易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剖檢病死豬可見雙側肺的心葉、尖葉等部位病變顯著,呈灰白色蝦肉樣,兩肺呈對稱性實變;支氣管淋巴結、肺門淋巴結、縱膈淋巴結腫脹,切面濕潤外翻,呈白色腦髓樣;心臟、脾臟等其他組織臟器變化不大。

2.4 豬藍耳病

豬藍耳病由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引發,傳染性極強,被我國列為二類動物疫病。發病時病豬體溫升至40 ~42 ℃,精神沉郁,嗜睡,眼瞼水腫,耳尖發紫,食欲下降或廢絕。呼吸困難,呈腹式呼吸,打噴嚏,咳嗽,下痢。共濟失調,后軀麻痹。妊娠母豬染病后易導致流產或早產,產死胎、弱仔,產后不分泌乳汁,少數病豬耳尖、腹部、乳頭發紺,皮下存在血斑。種公豬染病后精液品質變劣,精子活性降低。

剖檢可見眼結膜、頸部、下頜、腋下及四肢內側水腫;胸腔、心包腔積液,心肌柔軟;肺臟腫脹,質地堅硬,表面呈紅褐色花斑狀,肺間質增寬,肺尖葉延長;脾臟腫大呈紫色,切面增生。

2.5 豬肺疫

豬肺疫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發病較急,傳染性極強。病豬發病后體溫升至41 ~42 ℃,咽喉部腫脹,呼吸極度困難,呈犬坐姿勢,食欲廢絕,口吐白沫,流鐵銹色鼻液,眼角積有黃綠色分泌物,眼結膜發紺,頸部、耳后和腹部出現紫紅色血斑,按壓即褪色。初期便秘,糞便干硬,后期輕微腹瀉,排出稀薄水便。部分病豬在未表現出任何癥狀時便突然倒地死亡,部分在發病1 ~2 日內死亡,部分病程長達1 ~2個月,即使治愈也會變成僵豬,影響生長發育。

病豬消瘦,貧血,皮膚蒼白;氣管、支氣管部位存在泡沫狀黏液;全身淋巴結腫大,全身黏膜、漿膜出血嚴重;胸腔、心包腔積液;肺臟水腫、出血。

3 中獸醫治療

3.1 豬流感

豬流感在中獸醫學中被稱為疫癘之氣,是不同于六淫的外感病因,治療應以表里雙解、清熱解毒為主。

方劑一:大黃25 g、枳實15 g、芒硝35 g、厚樸15 g,加清水2 L,文火煎至500 mL,過濾掉藥渣,候溫,插胃導管一次性灌服,1 劑/d,連服2 d。

方劑二:黃芪32 g、連翹35 g、金銀花35 g、蘆根40 g、石膏65 g、桔梗38 g、薄荷20 g,加清水2 L,文火煎至500 mL,除去浮渣,候溫后分早晚各灌服1 次,1 劑/d,連服3 d。

方劑三:柴胡38 g、葛根40 g、板藍根35 g、木通38 g、金銀花35 g、干姜36 g、甘草42 g,上述中藥混合后研磨成粉,拌入2 kg 飼料中讓病豬采食,1 劑/d,連用2 d。

3.2 豬圓環病毒病

豬圓環病毒病引起的咳喘癥多因痰多、黏稠堵于肺部,臟腑氣機逆行而上造成,治療以降氣平喘、止咳化痰、溫腎納氣為主。

方劑一:蘇子60 g、陳皮45 g、當歸45 g、前胡45 g、厚樸30 g、制半夏30 g、炙甘草15 g、肉桂15 g、生姜10 g,以上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摻入2kg 飼料中給病豬采食,1 劑/d,連用5 d。

方劑二:葦莖20 g、瓜瓣20 g、薏苡仁30 g、桃仁10 g、麻黃15 g、杏仁10 g、炙甘草10 g、生石膏75 g、金銀花15 g、黃芩10 g、連翹10 g,以上藥材加清水2 L,文火煎至200 mL,除渣候溫,給病豬1 次性內服,1 劑/d,連服3 d。

方劑三:麻黃10 g、白芷20 g、百部20 g、紫苑30 g、杏仁18g、茯苓25 g、蘇子20 g、法半夏20 g、陳皮20 g、白芍20 g、冬花20 g、桔梗20 g、甘草15 g。加清水2 L 煎至200 mL,候溫后1 次性內服,1 劑/d,連服2 d。

3.3 豬支原體肺炎

從中獸醫角度看,豬支原體肺炎是由肺臟遭病毒侵襲引發的肺熱之癥,中藥治療應以清熱解毒、止咳平喘為主。

方劑一:杏仁25 g、蘇子30 g、魚腥草25 g、陳皮15 g、款冬花20 g、桔梗15 g、甘草20 g,加清水2 L,文火煎煮成500 mL,過濾掉藥渣,候溫后1 次性內服,1 劑/日,連服3 ~5 d。

方劑二:陳皮10 g、桑皮15 g、制半夏5 g、沉香10 g、白果15 g、葶藶子15 g、連翹10 g、杏仁15 g、炒蘇子15 g、枇杷葉20 g、遠志10 g、甘草10 g,以上藥材加清水2 L,文火煎煮成500 mL,除渣,候溫后分3 次灌服,1 劑/d,連服5 d,可有效改善咳喘病癥。

3.4 豬藍耳病

豬藍耳病在中獸醫學中屬溫熱病范疇,多因生豬外感濕熱,導致陰陽失調、肺氣不宣、升降失調而誘發,治療應遵循清熱解毒、清肺止咳原則。

方劑一:板藍根25 g、鳳尾草25 g、魚腥草25 g、生石膏25 g、野菊花25 g、海金沙25 g、牛筋草25 g、鴨跖草25 g、地丁草25 g、蘆根25 g、金銀花15 g、黃芪20 g、甘草5 g,以上藥材加清水5 L,文火煎煮至1 000 mL,除渣候溫,分3 次給病豬灌服,1 劑/d,連服3 ~5 d。

方劑二:瓜蔞皮30 g、車前子8 g、當歸10 g、甘草10 g、水牛角5 g、鳳眼草10 g、吳茱萸8 g、絲瓜絡30 g、大黃10 g、澤瀉8 g、淡竹葉5 g、麥冬8 g、紫錐菊8 g,加清水2 L,文火煎煮至500 mL,除渣候溫,給病豬一次性灌服,1 劑/d,連服5 ~7 d。

3.5 豬肺疫

豬肺疫屬中獸醫學中的瘟病范疇,治療應以清熱解毒、涼血利咽、止咳平喘為主。

方劑一:柴胡12 g、板藍根15 g、半夏12 g、黃檗12 g、黃連12 g、連翹15 g、薄荷12 g、梔子15 g、大黃30 g、芒硝30 g、玄參15 g、杏仁18 g、石膏30 g、甘草9 g,以上藥材混合后研磨成粉,加開水300 mL 沖劑,候溫后給病豬1 次性內服,1 劑/d,連服2 d。

方劑二:麥冬20 g、黃芩15 g、大黃12g、紫草15 g、牛蒡子15 g、紫花地丁12g、牡丹皮15 g、連翹15 g、甘草6 g,加清水2 L,文火煎煮成500 mL,過濾掉藥渣,候溫后分2 次灌服,1 劑/d,連服3 ~5 d,效果較好。

4 預防措施

4.1 制定生豬檢疫計劃

養殖場從外引種時,應提前做好流調工作,避免從疫病高發區購買生豬,運輸時也應避開疫區。引入的生豬應在距離養殖場500 m 之外的場所隔離飼養28 ~30 d,檢疫合格后方可投入養殖。生豬養殖實行“全進全出”模式,便于集中飼養管理。對于無救治價值的病豬,應及時宰殺并進行無害化處理,禁止帶有疫病的生豬產品流入市場。

4.2 加強飼養管理

每日清除1 次圈舍內糞便、尿液等,避免其堆積發酵滋生病菌;合理控制豬群飼養密度,斷奶仔豬飼養密度為0.3 m2/頭,保育豬0.6 ~0.8 m2/頭,育肥豬0.8 ~1.2 m2/頭,育肥豬體重超過100 kg 時2 m2/頭,種公豬2 m2/頭,妊娠母豬1.5 ~2 m2/頭,哺乳母豬3.3 m2/頭;配備通風換氣設備,保持舍內空氣質量良好;溫度調控為18 ~22 ℃,濕度50%~70%,為生豬提供舒適的生長環境;加強飼料營養,改善生豬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4.3 做好消毒管理

養殖場每周開展1次全面消毒工作,豬舍墻面、地面、運動場等可使用2%~3%氫氧化鈉、1%甲醛、5%來蘇爾溶液噴霧消毒;進出車輛、儀器設備用3%~5%過氧乙酸或3%~5%來蘇爾溶液噴霧消毒;料槽、飲水器等可用0.1%新潔爾滅、2%過氧乙酸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之后用清水沖洗2 ~3 遍,晾干后再投入使用;豬體可用0.1%新潔爾滅、0.1%過氧乙酸、0.1%甲醛水溶液噴霧消毒。

4.4 免疫接種

(1)秋冬、初春換季時,豬流感高發季來臨前1 個月,全群肌注豬流感全病毒滅活疫苗2 mL/頭,3 周后加強免疫1 次,劑量同為2 mL/頭。

(2)仔豬3~4周齡首次接種豬圓環滅活疫苗,之后間隔3 周加強免疫1 次,劑量同為1 mL/頭,肌肉注射;成年豬每6個月肌肉注射1次,2 mL/頭;妊娠母豬產前1 個月肌肉注射1 次,2 mL/頭。

(3)7 ~10 日齡首次接種豬支原體肺炎滅活疫苗,間隔2 ~3 周后加強免疫1 次,劑量同為2 mL/頭,頸部肌肉注射。

(4)3 周齡以上仔豬首次接種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4 周后加強免疫1 次,2 mL/頭,肌肉注射;妊娠母豬可于分娩前1 個月加強免疫1次,4 mL/頭,肌肉注射;種公豬每4 ~6 個月接種1 次,4 mL/頭,肌肉注射。

(5)仔豬60 日齡時首次接種豬肺疫氫氧化鋁菌苗,5 mL/頭,皮下注射,之后每年免疫接種1 次,可有效預防豬肺疫。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生豬養殖過程中,相關人員應充分了解引發豬咳喘癥狀反應的原因,根據癥狀表現進行疾病鑒別診斷,選用中獸醫方式積極治療,充分發揮中藥組方優勢,消除病癥,促進病豬康復。同時,養殖場應制定生豬檢疫計劃,從源頭上減少疫情傳播風險,日常應加強飼養管理,提高生豬抗病能力,采取定期消毒措施,滅殺環境中有害病菌,并做好為疫苗接種工作,降低豬咳喘發病率。

猜你喜歡
候溫咳喘方劑
中藥方劑在治療黃褐斑中的應用
《金匱要略》黃芪類方劑探析
東部白松物候學特性及年生長規律觀測
用姜巧治豬腹瀉
穴位貼敷可治小兒肺熱咳喘
論方劑的配伍環境
甘草在方劑中的作用及配伍規律
四季劃分啥標準
淺談老年咳喘病的臨床護理
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治療兒科呼吸道感染38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