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創業教育二十年研究現狀與展望

2024-01-29 02:39許樹艷
創新與創業教育 2023年6期
關鍵詞:意向發文文獻

許樹艷

創新創業教育二十年研究現狀與展望

許樹艷

(廣西警察學院公共基礎教研部,廣西南寧,530000)

運用可視化文獻分析軟件,基于WOS核心文集和CSSCI的數據,分析近二十年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的特點,并展望未來的研究方向和趨勢。研究發現,國內的發文量自2017年以來一直走低,國際發文量自2017年以來迅猛增多,但2022年出現回落;國內的發文期刊主要集中于教育研究類期刊,國際的發文期刊更為多元化。展望未來,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方法將更注重實證研究,創業意向、社會創業教育與可持續發展、教育創新將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創新創業教育;CiteSpace;研究方法;熱點與趨勢

有研究采用文獻計量方法,利用 Cite Space 軟件對國內外創新創業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發現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內創新創業主題研究的主要內容[1],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可能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研究熱點[2]。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在于承認每個人都具有創新創業的潛能和需求,并愿意為之提供合適的條件,其起點是探究興趣的培養,條件是構建創新教學的文化氛圍,本質在于形成科學思維習慣[3]。文獻計量和知識圖譜方法對學術文獻的可視化分析、前沿熱點把握方面的作用尤其突出,本文將利用文獻計量軟件對創新創業教育研究進行一次系統的梳理,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一、研究工具、方法和數據準備

研究工具。CiteSpace是由美國德雷賽爾大學的陳超美教授團隊基于托馬斯?庫恩科學發展模式和普賴斯科學前沿等理論設計的,可以用于識別科學文獻并顯示科學發展新趨勢和新動態的知識圖譜文獻計量軟件。CiteSpace被廣泛應用于文獻可視化分析。與其他軟件相比,它能實現多數據庫格式轉換、圖片動態調整、聚類算法優化等功能,該軟件可形象直觀呈現研究的總體圖景、結構、發展規律。它既能直觀展現某一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也能在圖譜基礎上更為深入地進行相關研究?!耙粓D譜春秋,一覽無余;一圖勝萬言,一目了然”很好地概括了CiteSpace的基本特征[4]。

方法。從文獻時間分布特征、核心作者與合作網絡、研究機構、載文期刊、高被引文獻、關鍵詞聚類、關鍵詞突現等維度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進行分析,梳理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現狀,探析其研究前沿與趨勢。

數據準備。數據來自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和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WOS核心文集)。首先,關于搜索邊界,重點放在學術期刊文章上,其他出版渠道,包括書籍、書籍章節、會議論文等,都被排除在外,這確保了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到驗證??紤]到2023年時間上的不完整性,與其他年份不存在有效可比性,數據搜集將時間跨度設置為2022年止,開始時間設置為2002年,時間跨度20年,維度上能夠更全面涵蓋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WOS核心文集的數據提取,以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或者AK=(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為檢索式,共得外文文獻5 078篇。為保證文獻的準確性,文獻類型選擇“Article”再次進行精減,檢索共得文獻2 666篇。選用CSSCI數據平臺作為國內研究數據來源,在數據庫檢索時,優先保證查全率。采用的文獻檢索方法為:以篇名(詞)=“創新創業教育”、關鍵詞=“創業教育”、關鍵詞=“雙創教育”為檢索條件,時間設置同上??紤]到期刊論文能夠更明顯地反映研究主題,將文獻類型設定為期刊論文,為保證數據的科學性,經手動去除評論、傳記資料、征稿、卷首語等后獲取1 165條數據,實際數據為1 000。檢索日期為 2023年2月2日至3日。

二、檢索結果

(一) 基本特征描述

1. 發文時間分布

整體發文量的年度變化從時間延伸的角度體現了研究的發展歷程和進展,反映了該領域的關注度。CSSCI和WOS的發文量如圖1所示:

圖1 2002—2022年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文獻的發文量

注:數據來自WOS和CSSCI。

從圖1可以看出,2002—2017年,國內CSSCI數據庫的創新創業教育發文量雖有起伏,但總是高于國際WOS數據庫顯示的發文量,2017年,國際創新創業教育發文量迅猛增長,而CSSCI數據庫的發文量自2017年開始一直走低。所以2017年是一個拐點,另一個拐點出現在2022年,WOS數據庫的發文量開始出現回落。

2. 文獻引用主題的學科分布

通過發文引用主題的學科分布可以了解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的主要問題,以及被重點關注和集中研究的方向?;贑SSCI和WOS的發文引用主題情況,發現集中在教育和教育研究、人文學科、工程學和產業、經濟學、區域與城市計劃、公共管理、政治學、社會議題、心理學和跨學科、數學和跨學科、設計與制造、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等眾多領域,具有跨學科的特點。

3. 主要發文期刊和主要共被引期刊統計特征

統計數據顯示,與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CSSCI發文量前10的期刊是《中國高等教育》《江蘇高教》《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教育發展研究》《中國高教研究》《高教探索》《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教育研究》《比較教育研究》《高校教育管理》;WOS發文量前10的期刊是(《社會科學教育與人文科學研究進展》)、(《教育與培訓》)、(《心理學前沿》)、(《歐洲創業與創新會議記錄》)、(《可持續性》)、(《工業和高等教育》)、(《管理評論》)、(《國際管理教育雜志》)、(《國際創業行為與研究雜志》)、(《小企業和企業發展雜志》)。CSSCI數據表明,發文排名前10的中文期刊共發表相關學術論文667篇,占比高達66.7%,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研究類雜志;WOS數據表明,發表排名前10名期刊共發表相關學術論文773篇,占比28.9%,包括管理類、經濟類、教育類、心理學類雜志,更為多元化。

WOS獲取的數據表明,共被引排名靠前的期刊是(《創業理論與實踐》)、(《小企業經濟學》)、(《教育與培訓》)、(《商業風險雜志》)、(《小企業管理雜志》)。CSSCI 獲取的數據表明,共被引期刊中心性排名靠前的期刊是(《商業風險雜志》)、《科學學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比較教育研究》、《中國高等教育》、(《研究政策》)、《中國高教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創業理論與實踐》)、(《小企業管理雜志》)、《教育發展研究》、(《小企業與企業發展雜志》)。分析發文學科和期刊發現,“創新創業教育”在國內主要關注教育領域,而在國際上是一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多領域關注的課題。

4. 作者特征描述

在CSSCI 數據庫中的高產作者及合作網絡分布。運用CiteSpace軟件得到作者合作網絡分析,黃兆信(39篇)、徐曉洲(20篇)、王占仁(19篇)、王志強(16篇)、嚴毛新(16篇)、施永川(14篇)、卓澤林(14篇)、梅偉惠(11篇)、曾爾雷(9篇)、黃揚杰(7篇)、倪好(7篇)、李亞員(7篇)、王洪才(6篇)、謝志遠(6篇)等為主要發文作者,他們是研究該領域的主力軍,并且已經形成團隊。參考普萊斯定律,發文數量在4篇及以上的為核心作者,CSSCI的1 000篇文獻滿足該定律的作者共計36人,36人發表的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文獻共計287篇,占所選定文獻總數的25.8%,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從圖譜來看,研究團隊多為星狀或點狀分布,網狀分布依然較少,還未形成規模的合作網絡。但是,發文量較多的作者基本上形成了合作團隊,特別是發文量多的作者已經處于合作網絡中。

5. 國家(研究機構)的統計特征

研究機構類型和發文量。運用CiteSpace軟件分析WOS核心文集中創新創業教育數據,得到如圖2所示的國家合作圖譜。圖2中,節點圓半徑越大,表明該國發文量越多;節點之間的連線代表國家(機構)的合作情況,連線越多表示合作越多;連線越粗,代表合作發文量越多。通過節點半徑和節點連線綜合排名,考察高產國家或機構及其合作情況。根據WOS文獻數據,美國發文量最多,達到402篇,排在前列的國家分別是美國、中國、西班牙、英國、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但從中心性的高低來看,美國、英國、西班牙、荷蘭等國排在前列,意味著這些國家與其他國家開展合作的頻次更高。

發文量最多的機構是蒙特雷科技大學(33篇)。發文量較高的依次還有:塞維利亞大學(22篇)、瓦倫西亞大學(20篇)、貝拉內陸大學(20篇)、溫州醫科大學(19篇)、普渡大學(18篇)、樂卓博大學(17篇)、斯坦福大學(16篇)、諾森比亞大學(14篇)。除了溫州醫科大學的文獻集中在2020年前后,其他機構的發文主要在2010年前后。創新創業教育領域的機構合作網絡分析表明,研究合作主要在機構內部,跨地域的合作數量有限。

圖2 國家或機構的合作網絡分析

運用CiteSpace軟件分析CSSCI數據,主要研究機構和發文量為:浙江大學教育學院(42篇)、東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34篇)、溫州大學創業人才培養學院(28篇)、溫州醫科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學院(13篇)、溫州大學(11篇)、溫州醫科大學中國創新創業教育研究院(10篇)、溫州醫科大學創業發展研究院(10篇)。圖2顯示,機構之間的合作主要是高校內部的合作,不同高校之間的合作少見。國內當前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合作主體有待加強聯系與互動。

分析WOS文獻數據的國家合作網絡可知,國家之間的合作表現得較為廣泛,美國及歐洲國家是對外合作最廣泛的國家。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也正在廣泛尋求合作的道路上。整體而言,國家間的合作有區域特點,特別是面臨共同區域經濟發展問題開展近鄰密切合作。圖譜反映出當前創新創業教育研究領域的國際視野、國際互動、國際合作。

6. 高共被引論文統計特征

共被引頻次體現了論文的質量和影響力,也反映了該領域的知識基礎。根據共被引的中心性,梳理出國內外的重要文獻,分析國內外創新創業教育的關注點。國內共被引中心性排名在前的作者有王占仁(2016)、田賢鵬(2016)、嚴毛新(2011)、李偉銘等(2013)、黃兆信等(2011)、梅偉惠(2008)、徐小洲等(2010)、黃兆信等(2012)、徐小洲等(2016)。分析高共被引文獻發現,文獻集中于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經驗學習、問題分析、宏觀戰略與思考。來自WOS的高共被引文獻比較集中于實證分析,且集中于創業意向的研究。2017,Nabi G等分析了 2004 年至 2016 年發表的 159 篇創業教育對高等教育的影響的文章,進行了一個系統的綜述,總結了研究的弱點,呼吁關注從意圖到行為轉變的研究[6]。Fayolle A考察了不同狀況和環境條件下,創業教育對創業意向的影響,包括創業意向的初始水平、特定的教學和教學變量等[7]。2018,Nabi G等針對大多數研究創業教育對創業意向的影響的研究都集中在大學生中后期階段。他通過縱向調查,探討了學習和靈感在高等教育第一年培養學生創業意向中的作用,解決了關于創業教育的早期大學經歷及其對創業意向的影響的研究不足的問題[8]。2018年,Barba-Sánchez V分析了創業動機對未來工程師創業意向的影響,特別強調了獨立性需求是影響未來工程師創業意向的關鍵因素,認為創業培訓是有效的,但目前的形式需要改進[9]。整體而言,高被引文獻突出反映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經驗與現存問題,并朝著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向發展。

(二) 熱點研究趨勢

關鍵詞是學術論文中最能揭示研究主題、反映主題信息特性的詞匯,是文章的核心。從知識理論的角度看,中心度和頻次高的關鍵詞代表著一段時間內研究者共同關注的問題,即研究熱點。關鍵詞的共現頻次越高,說明節點在該領域越重要。CiteSpace分析知網數據庫中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得出高頻關鍵詞,如圖3所示。

1. 關鍵詞聚類分析

CSSCI 數據庫中關鍵詞聚類,采集日期為2023年2月3日,采用對數似然比檢驗算法聚類分析研究樣本,時間跨度為2002—2020年,時間切片設置為6,將每個切片時間選擇為Top 50/ 100 per slice,剪裁選擇Pathfinder。共有297個節點,427條連線,密度=0.009 7,Largest C C:685 (81%)。CSSCI數據庫中關鍵詞聚類呈現為9大類,分別是高等教育、創新創業、就業、高校、地方高校、大學生、高職院校、生態系統、課程體系。聚類模塊值=0.757 7>0.3,聚類結構顯著,聚類平均輪廓值=0.925 9>0.7,聚類結果可信度高。Harmonic Mean (,)= 0.8334,中心性最高的關鍵詞是“創業教育”,為0.93,其次是“高?!?,為0.30。見圖3(a)。

在關鍵詞共現分析基礎上,利用CiteSpace軟件進行分析,在WOS數據庫中,采用對數似比檢驗算法聚類分析研究樣本,采集日期為2023年2月2日,時間跨度為2002—2020年,時間切片設置為6,將每個切片時間選擇為Top 50/100 per slice,剪裁選擇最小生成樹。共有173個節點,730個連線,密度=0.049 1,Largest C C:138 (79%)。WOS數據庫中關鍵詞聚類呈現為6大類,分別是創業意向、學術創業、社會創業、創業學習、創業大學、創業教育。聚類模塊值=0.6258>0.3,聚類結構顯著,聚類平均輪廓值=0.811 9>0.7,聚類結果可信度高。見圖3(b)。

圖3 創新創業教育研究關鍵詞聚類圖(來自CSSCI的數據(a)和WOS的數據(b))

2. 關鍵詞突現分析

關鍵詞突現是指共現頻次在較短的某一時期內有很大變化的關鍵詞,可以反映出該段時間內的研究前沿。利用CiteSpace軟件中的突變監測,分別對CSSCI和WOS數據庫文獻進行分析,其中,中文文獻中沒有產生突現關鍵詞,WOS數據庫中的2 666篇英文文獻產生了20個關鍵詞。通過觀察圖4可知,關鍵詞的突現可分為3個階段:(1) 2002—2007年為第一階段,突現關鍵詞有策略、創業學習、領域、工程教育、經濟發展、人力資本。這一時段關注的焦點是宏觀上構建創新創業的領域與戰略。(2) 2008—2019年為第二階段,突現關鍵詞有創造、自營職業、網絡、堅定等。這一時期出現了元分析、感知這樣研究性的關鍵詞。(3) 2020—2022年為第三階段,動機、創新意向、創業自我效能是突現的關鍵詞,至今延續。

三、討論

(一) 發文量及作者、國家、機構合作網絡分析

發文量分析。來自CSSCI和WOS的數據顯示,2002年國內與國際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都較少,但國內(13篇)遠遠高于國際(4篇)的發文量,可能是因為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政策的試點和全面推進,其中2002年至2009年是中央組織和高校探索共同推進期[10]。2017年前,國內發文量總是高于國際的發文量,這可能是我國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的一系列政策導向促進了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2017年后,國際發文量一路高歌猛進,可能是因為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高等教育創新中心的建立和201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其中關于優質教育和充分的生產性就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等國際教育與經濟發展導向為研究指明了方向。2017年后國內的發文總量在CSSCI數據庫中無法體現,可能一部分分流到國際刊物,還有一大部分發表在國內的除CSSCI數據庫搜集的期刊以外的期刊上。來自WOS數據庫的信息顯示,發文量在2022年出現回落,但綜合考慮研究趨勢等信息,在短暫的緩沖之后,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可能會迎來新的增量,而且以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具價值性的指導方式出現。

圖4 2002—2022年WOS中創新創業教育研究領域的關鍵詞突現探測圖

國家合作網絡分析。從全球范圍來看,發文量最大的是美國。中國也進入了高產國家行列,但從文獻共被引來看,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從最大引用頻次來看,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排名靠前。從國家合作的情況看,各個國家之間的合作比較廣泛,相互之間的聯系與合作關系錯綜復雜。而廣受關注的研究一般是多國合作的研究,歐洲國家基本上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

機構合作網絡分析。在創業教育研究領域作者分布較為零散,并沒有形成非常核心的作者群體。但也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合作團隊,其中形成了以某幾所大學為核心的凝聚子群,國外有蒙特雷科技大學、塞維利亞大學、瓦倫西亞大學、貝拉內陸大學,國內有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溫州醫科大學創業教育學院、東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團隊。但國內主要集中在少數作者,且主要集中在高?;蚋咝炔亢献鞯臋C構。今后的研究趨于跨區域、跨機構之間的合作,產學研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中國的研究團隊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合作網絡,發文量較多的作者基本上形成了合作團隊,特別是發文量多的作者已經處于合作網絡中,這對于今后的研究發展是一種巨大的推動力量。

(二) 研究展望

綜合創新創業教育的中外研究情況,對研究的熱點和趨勢作如下分析。

1. 研究方法的轉變

隨著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新的范式會產生新的理論??茖W發展的本質是常規科學與科學革命、積累范式與變革范式的交替運動[4]。我國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走過了從新概念的闡述與政策解讀到學習與模仿再到艱難的探索的歷程,現在正朝著尋求切合實際的發展目標前進。實證研究和理論基礎是新的著眼點。國內實證研究較少,國外研究的實證比例較高,創業教育研究科學化取向明顯,但也依然存在不少問題,研究發現該領域存在四個常見的方法論弱點:自選偏差、過度使用調查、干預措施描述不當及缺乏實驗設計,無法就創業教育結果做出因果斷言[5, 11]。這說明研究范式需要更注重科學嚴謹的研究范式。

2. 創業意向

創業意向(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的關鍵詞聚類分析了當前的研究熱點。創業意向在創業教育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最受研究者歡迎、發表論文數量最多的話題是創業意向[12],大量研究人員開始注意到這一領域[13]。但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對創新創業意向培育表現得非常不滿意[14]。一項元分析表明,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呈現顯著正向影響[15]。但創業教育的影響是可變的,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導致創業意向的下降[8]。一項實證研究表明,當以前的創業經歷很少或不存在時,創業教育的積極影響更加明顯。相反,對于那些以前曾大量接觸過創業的學生,??結果突出了創業教育對這些參與者的顯著反作用[7]。已有研究通過建立理論模型來解釋創業培訓對創業心理和企業創建的短期和長期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培訓后的創業意向過程是動態的,而創業的自我效能感對于培訓后保持高激情非常重要。培訓后保持高度的激情最終會導致企業的創建[16],因此使用與情緒和心態相關的新影響指標,關注從意圖到行為轉變相關的影響指標,并探索影響研究中一些相互矛盾的發現的原因,將是今后進一步深入研究的需要。

從獨立性需求的創業動機的研究逐步深入到創業意向的各個層面[9]。研究發現影響創業意向涉及三個變量,即個人層面變量、創業教育背景因素變量、制度變量。在每個變量中,自我效能等認知因素、性格和心理變量等有影響。在大多數情況下,創業教育似乎影響最大,至少它有助于培養更大的自我效能感或對創業更有利的態度。此外,風險傾向、控制點、積極主動的性格以及擁有的技能和能力對創業意向有明顯的影響。為此,研究人員提出,考慮到風險投資所涉及的風險和開始時的失敗比例,在關于創業意向的研究中牢記“韌性”將是很有趣的[17]。心理韌性從心理學概念擴展到社會管理的層面,已成為一種創業技能,使公司能夠在面對挑戰時適應和調整,提供更多并使專業人員具備適應危機的技能。心理韌性、創業自我效能感和創業意向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未來顯然需要實證研究來探索和發現。

從關注傳統的創業教育手段轉向輸出導向的創業教育因素,如意圖、動機、態度和行為,與之相關的創業自我效能感、感知行為控制等也與創業意向相關[12]。甚至有研究認為創業意向可能也是創業教育的重要產物,未來的研究可以反映出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取得成功的原因,認為這與創業意向和自我效能感有關,因此,創業意向有可能納入創業教育評價體系中。

3.社會創業教育與可持續發展

社會創業為一個集群概念,它不僅包含與商業和可持續創業等其他研究領域相關的問題,還包含與創新等創業社會維度相關的問題。社會創業研究處于起步階段,但它具有多學科性。社會心理因素和教育對社會創業意向發展都有影響,但定量研究少,且發展中國家的參與度較低,在這個主題下還有一些探索較少的領域,如社會企業家參與解決與貧困、健康、教育和失業相關的重要社會問題。不同的研究方法將有助于改善社會創業領域的研究狀況,因為該領域仍然缺乏足夠的大規模定量研究基礎[18]。

創業教育逐漸擴展到可持續和社會創業領域。社會創業可以采用多種法律形式(非營利、營利、混合),法律結構的選擇對社會創業的管理和生存能力具有戰略影響[19]。目前的研究還沒有充分展開,無法就教學法的最佳形式、課程設計和開發、教學方法的參與、系統組成和必要性以及其他社會創業教學和培訓推薦提供確鑿的證據。因此,社會創業教育在全球范圍內的系統教學和學習框架有限。最重要的是,將重點關注社會創業主題,鼓勵學生產生社會創業商業創意。課程的重點集中在社會創業的顯著特征、創新、機會識別、資源獲取、社會價值創造、可持續商業模式、社會創新等。這些想法應該是實用的,并且與社會經濟和環境部門解決社會問題的機會直接相關。

4. 教育創新

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形式等方面離不開課程、學習方式和形式等。課程設計、體驗式學習、商業計劃、產學合作是教育創新可以繼續關注的重點方向。進一步研究鼓勵教育創新,有助于拓寬創業教育研究的范圍,培養創業教育的創新能力,這對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課程體系設計。創新創業教育的課堂生態系統優化必須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屬性和生態系統的整體性、開放性和聯動性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堅持學生需求與市場需求導向相結合,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要素入手,強化課程頂層設計,大力探究模塊化、系統化的教學方式,并實現學科融合,提高核心素養。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員必須了解如何有效地實現課程計劃和目標,他們必須首先定義這些目標是什么,以便能夠創建相關的學習計劃和流程[20]。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不僅要關注多學科間的聯系,權衡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間的關系,還要保證學生在具備創新創業知識的基礎上創新技能的習得[21]。這些都是課程體系設計的原則,每一項的實施都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創新來自實踐,如何將之落實到位,檢驗的標準是什么,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體驗式學習。學生需要有時間嘗試利用機會,并且需要能夠體驗創業。體驗式學習產生更大的創業能力和傾向,傳統商業計劃課程如果不包含高度體驗性的活動來加強學習,就不會有效[20]。即使是同一種形式的學習方式,體驗式模式也可以有多種創新,可以通過創業日記的學習活動來培養學生創業者的反思能力,并將之理論化。創業日記作為一種學習活動,如何基于教學方法在需要經驗的創業項目中架起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還需要實踐。無論如何,體驗式學習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學習方式,針對不同的專業、科學與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些都是教育創新要思考的問題。

商業計劃。有研究認為,傳統上強調在商業計劃書競賽模型中制作正式的書面商業計劃,與支持新企業創建和個人創業學習的支持理由恰恰相反??梢酝ㄟ^效應主導的商業合作教育的媒介在創業教育背景下轉移和應用,商業計劃制定行動被商業實施行動取代,競爭被合作競爭取代[22]。大賽是創新創業教育矚目的項目。創業教育工作者一直將重點放在創業教育中的商業計劃和商業計劃制訂上,將其作為提供此類機會的核心。傳統的商業計劃書競賽模型中對商業計劃制作的高度重視,引發了對其釋放高等教育機構學生創業潛力并為他們提供真實且相關的創業學習體驗能力的質疑。我們可以進行一定形式的改進,比如商業計劃制訂研討會,以便計劃可以在課堂上展示并進行學術評估;可以通過工作組、頭腦風暴等方式開發創新項目,以便隨后對其進行分析并討論結果;可以組織校際商業計劃競賽,尋找合作機構的資金,設立獎項。

產學合作。創業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產學合作已成為共識。但研究認為目前的合作存在與動機、能力、治理相關的障礙。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研究覆蓋率仍然較低,教育合作形式在某種程度上被忽視了。今后要特別關注教育合作機制,因為這種形式是產學合作的首選[23]。產學合作最全面的是雙向、傳統、商業和服務渠道。研究發現,商業渠道被工業界和學術界列為最不重要和最不被合作者偏好的渠道。教育合作、學術創業、研究相關合作是產學合作實施過程的三種主要形式。在具體環境和行業,產學合作的具體形式還有待探索。

總之,在政策和需求的推動下,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經歷了探索期、快速發展期。雖然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但近年來發文量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滑。隨著新研究方法和范式的轉變,研究方法的轉向實證研究,且與理論相結合是今后研究的趨勢,研究內容更精細,研究發文量將迎來又一輪的快速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有較為穩定的作者群和機構群,國內外都以大學和創業教育機構為主,目前仍然在形成核心作者群和核心機構群的路上。更廣范圍的跨學科、跨地區的合作有助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落實。從關注傳統的創業教育手段,轉向輸出導向的創業教育因素,如意圖、動機、態度和行為。創業教育逐漸擴展到可持續和社會創業領域。進一步研究鼓勵教育創新,有助于拓寬創業教育研究的范圍,培養創業教育的創新能力,這對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1] 李志芳. 國內外創新創業研究熱點與特征分析[J]. 創新與創業教育, 2021, 12(1): 29?37.

[2] 張薇, 胡雪梅, 李志廣. 中國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熱點及前沿分析[J]. 創新與創業教育, 2021, 12(4): 1?7.

[3] 王洪才. 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本質及其實現[J]. 創新與創業教育, 2020, 11(6): 1?9.

[4] 陳悅, 陳超美, 劉則淵, 等. 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 科學學研究, 2015, 33(2): 242?253.

[5] 高俊寬. 文獻計量學方法在科學評價中的應用探討[J].圖書情報知識, 2005(2): 14?17.

[6] NABI G, LI?áN F, FAYOLLE A, et al.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 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 Education, 2017, 16(2): 277?299.

[7] FAYOLLE A, GAILLY B.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entrepreneurial attitudes and intention: Hysteresis and persistence[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15, 53(1): 75?93.

[8] NABI G, WALMSLEY A, LINAN F, et al. Do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first year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The role of learning and inspiration[J].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2018, 43(3): 452?467.

[9] BARBA-SáNCHEZ V, ATIENZA-SAHUQUILLO C.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among engineering students: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 European Research on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Economics, 2018, 24(1): 53?61.

[10] 李鳳云, 董志杰. 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擴散:過程、機制與展望[J]. 創新與創業教育, 2021, 12(6): 21?29.

[11] CARPENTER A, WILSON R. A systematic review looking at the effe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2022, 20(2): 100541.

[12] MUHAMMAD S S, FATIMA B, ARSHAD M. Trends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Higher Education, Skills and Work-Based Learning, 2022, 12(6): 1040?1056.

[13] DONALDSON C. Intentions resurrecte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research from 2014 to 2018 and future research agenda[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19, 15(3): 953?975.

[14] 房宏君. 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優化研究[J]. 創新與創業教育, 2022, 13(5): 18?22.

[15] 葛艾紅. 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基于元分析的研究[J]. 創新與創業教育, 2022, 13(3): 29?35.

[16] GIELNIK M M, UY M A, FUNKEN R, et al. Boosting and sustaining passion: A long-term perspective on the effects of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7, 32(3): 334?353.

[17] NOEMí P M, JOSé-LUIS F F, ANTONIO R V. Analyzing the past to prepare for the future: A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factors with influence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2022, 20(1): 52?114.

[18] GIUSEPPINA M C, BRIZEIDA R H S, ALCIDE A M, et al.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Intellectual structur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Sustainability, 2021, 13(14): 15?34.

[19] SHAHID S, ALARIFI G.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review[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2021, 19(3): 1?15.

[20] KASSEAN H, VANEVENHOVEN J, LIGUORI E, et 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 need for reflection, real-world experience and a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 Research, 2015, 21(5): 690?708.

[21] 郭子萌, 李倩倩, 高艷賀. 以色列理工學院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及其對我國創業教育建設的啟示[J]. 創新與創業教育, 2021, 12(5): 127?131.

[22] WATSON K, MCGOWAN P. Rethinking competition- base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owards an effectuation-informed coopetition model[J]. 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19, 62(1): 31?46.

[23] NSANZUMUHIRE S U, GROOT W. Context perspective on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process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 258(12): 22?45.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twenty years of research on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XU Shuyan

(Department of Public Basic Education and Research, Guangxi Police College,Nanning 530000, China)

Using visual literature analysis software an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WOS core collection and CSSCI, we analyzed the exist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search in China in the past 20 years, and looked forwar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trend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domestic publications has been declining since 2017, and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has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2017, but has declined in 2022.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empirical research,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innovation will be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iteSpace; research methods; hot spots and trends

2023?05?31;

2023?06?21

許樹艷,女,湖北潛江人,廣西警察學院公共基礎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心理,聯系郵箱:949591578@ qq.com

G640

A

1674-893X(2023)06?0018?10

[編輯:胡興華]

猜你喜歡
意向發文文獻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供應趨緊,養殖戶提價意向明顯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文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東方留白意向在現代建筑設計的應用解析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校園拾趣
爺孫趣事
以牙還牙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