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一流”大學建設背景下農學專業發展模式探索

2024-01-30 12:20冷語佳
中國稻米 2024年1期
關鍵詞:農學雙一流一流

“雙一流”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對“雙一流”的戰略目標、部署、路徑進行了系統深刻的闡述。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2021 年12 月審議通過《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全國各高校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產業升級方向,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經過5 年的主動作為、改革創新,首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取得豐碩成果,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為實現“強國”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妒纵啞半p一流”建設典型案例集》(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22 年6 月版)一書由“教育部‘雙一流’建設動態監測與成效評價課題組”編撰,課題組在“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提交的案例基礎上,選取161 個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典型案例,按照“雙一流”建設分為10 方面、8 個專題,集中展現了我國首輪“雙一流”建設成效,樹立建設標桿,示范引領新時代大學發展,促進高校和學科高質量創新提升??v覽全書,有三點內容值得深思和借鑒。

一、服務國家創新戰略需求,高屋建瓴展現首輪“雙一流”高校建設經典案例

《首輪“雙一流”建設典型案例集》對我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在建設過程中呈現出的改革創新、成功舉措、成效經驗、典型做法以及特色發展模式進行全面的介紹、總結,集中展示137 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和465 個“雙一流”建設學科的典型成果案例,全面推廣我國首輪“雙一流”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先進做法。如何全面對接國家戰略要求,支撐驅動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以及如何培養復合式、創新型人才是本書的突出特色。

在具體案例的選取上,本書遵循兩個基本原則:1)導向上體現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戰略內涵。注重案例對“雙一流”建設國家戰略內涵的回應,選擇體現“一流”特點的案例,樹立正確風向標,突出特色,樹立典型。比如,為系統呈現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方面,結合“雙一流”建設總體方案和實施辦法,案例設置了“加強黨的領導,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瞄準世界一流,取得顯著建設進展”“引育高層次人才,建設一流師資隊伍”“提升科研水平,支撐國家戰略和社會發展”“加強文化建設,傳承創新優秀文化”和“注重內涵建設,突破關鍵環節,構建社會參與機制”等九個建設專題,同時設置“加強省級統籌,加快‘雙一流’建設”專題,以反映省級“雙一流”建設情況,高度滿足國家戰略需求,引領經濟社會創新發展。2)案例描述具體詳實,即案例呈現了學?;驅W科特色發展的具體舉措和詳細辦法,具有較強的可借鑒性和可推廣性。建設上成效典型突出,即案例在某項任務的推進和落實方面具有代表性、引領性和創新性,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或得到了積極的社會認可。本書優選的161 個典型案例,集中展現我國首輪“雙一流”建設的經驗和成效,為我國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和高校教育卓越發展提供參考。

二、“雙一流”大學建設背景下農學專業堅持“五育并舉”,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本書闡述“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農業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新時期承擔起基礎學科人才培養重任,進一步引領全國新農科建設,堅持“五育”并舉,完善農學創新拔尖人才培養體系。

2016 年以來,各“雙一流”大學聚焦立德樹人,創新辦學理念,轉變發展模式,以多層次、多類型一流人才培養為根本,大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構建思政育人體系,培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完善科教、產教協同育人機制,構建“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模式,豐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形式,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國際視野、科學精神、創業意識和創造能力?;谏鲜?,本書選取了“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農業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經典案例,展現出如何在社會深刻轉型期把握農學人才培養規律,如何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制定符合農學專業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

在“雙一流”大學建設背景下,一流高校農學專業積極探索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比如:中國農業大學面向國家需求,服務農業綠色轉型,重點解決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環節薄弱、農科類研究生對“三農”問題認識不深刻而影響學習熱情,進一步解決了農林高校如何在生產一線立德樹人的問題。提出:科技小院——創新育人模式,服務鄉村振興。具體舉措為:1)建立“一平臺五舉措”立德樹人模式,厚培“三農”情懷。創建以全國127 個科技小院為核心,集大學、企業、政府、農民為一體的綜合平臺,培養研究生愛農情懷、學農熱情、興農責任感和自豪感。2)構建“一平臺三融合五強化”培養模式,提升綜合素質。通過多學科融合、校企融合、校地融合,構建多元化培養主體,強化駐村體驗、DEED 系統方法訓練、多角色社會服務鍛煉、國際化視野拓展,全面提升綜合素質。3)創建“一平臺四網絡五方式”實踐育人模式,增強創新創業能力。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學生成長為發展中心,使研究生教學置身于農業生產實踐的大平臺環境,解決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等教育難題,回答了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和如何培養人的重大命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也在努力踐行“強農興農”初心使命,拓展提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模式”,支撐引領區域農業升級,發展能力全面彰顯。表現為:1)創新機制,升級模式。通過完善科技推廣管理體制,增設科技推廣二級崗位,持續深化校地、校企務實合作,形成了立足西北、面向旱區、服務全國、輻射“一帶一路”的科技推廣平臺。2)科技支撐,引領發展。針對產業發展瓶頸問題,研發新成果800 余項,培養農機骨干和職業農民40 多萬人次,以產業核心區示范站為載體,融合多種學科交叉優勢,全面服務鄉村振興,使涉農人才有了更寬廣實用的培養平臺。

三、新時代農學發展模式:提升科研水平,推進成果轉換,驅動經濟社會發展

“雙一流”建設涉農高校只有心懷“國之大者”、服務國家急需、提升科研水平、支撐國家戰略和社會發展,才能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貢獻力量。本書優選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典型案例,呈現出面向社會經濟主戰場和農業現代化重大發展,農學專業如何發揮科研優勢,推進成果轉換,驅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圍繞世界前沿科學問題,高校農學基礎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原始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華中農業大學——水稻功能基因組引領學科前沿,保障糧食安全。華中農大著力攻克作物高產優質與環境保護所面臨“卡脖子”技術,將基因組學、大數據技術與傳統研究手段結合,形成以“綠色超級稻”為代表的系列科研成果,為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農業可持續性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確保中國人的碗里裝中國糧。面向國家糧食安全和環境問題的重大挑戰,倡導綠色理念,推廣綠色生產體系,實現“綠色水稻”和“綠色水產”的協同發展,湖北省將“雙水雙綠”種養體系列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2016 年“脫貧攻堅”進入“深水區”,中國農業大學作為農業高校排頭兵,打造“五位一體”教育扶貧體系,助力國家脫貧攻堅。探索構建黨建引領、資政建設、樣板打造、產業帶動、實踐育人“五位一體”系統化、協同化教育扶貧體系。同時立足一流學科,積極開展資政建言,中國農大提出:打造新型社會服務體系,形成服務“三農”新格局。按照“建點布網,示范引領、輻射帶動”的原則,構建遍布全國、覆蓋農業全產業的“三院兩站一體系”新型社會服務體系。打造“金三角”社會服務模式,建立以“高校+政府+企業”為基礎,集科技成果研發、轉化、人才培養等功能為一體的產業研究院。華中農大提出:精準扶貧鋪就致富路,鄉村振興書寫新答卷,主動融入全國脫貧攻堅大局,充分發揮農科優勢,大力實施“六個一”產業扶貧模式,充分調動智力資源參與產業經濟、鄉村治理創新,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華農方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積極發揮科技優勢,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堅持“走出去作為”。通過海外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探索出高校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新路徑,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探索建立“科技引領、企業主體、多方協同、市場導向”的海外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模式。

毋庸置疑,本書立足于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雙一流”建設、改革任務,全面總結一流高校的創新舉措、典型方案和成功經驗,示范引領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和現代化大學發展,為實現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到高等教育強國的歷史性跨越、建設世界卓越人才中心和科技創新高地、實現國家“兩個一百年”的戰略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猜你喜歡
農學雙一流一流
中國古代農學風土論的形成、演變與價值
蒲松齡《農桑經》的農學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關注一流學科
我校獲批4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廣西農學報》投稿指南
“雙一流”建設如何推進
高?!半p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雙一流”需 從去行政化做起
農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