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學前音樂教育實踐研究

2024-01-30 12:20王瑛
中國稻米 2024年1期
關鍵詞:兒童素養資源

在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素質教育積極推進、教育公平著力促進以實現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背景下,農村學前音樂教育教學為培養幼兒良好的審美情趣、創造性思維、人文素養發揮出了重要作用。但農村學前音樂教育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仍然面臨著一定問題,如農村學前音樂教師缺乏、農村學前音樂課程資源不豐富且缺乏地域特色等。因此,應進一步探究農村學前音樂教育實踐,充分挖掘其優勢、剖析其問題、尋求其發展策略,以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價值,即增進農村學前兒童對世界音樂文化多樣性的認識與理解、開發農村學前兒童創造性發展潛能、陶冶農村學前兒童情操、啟迪農村學前兒童智慧、豐富農村學前兒童審美體驗。

由張書琴、吳巍瑩編著的《農村幼兒園課程與資源·音樂》(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年7 月版)一書是關于農村學前音樂教育實踐的著作。本著讓鄉村優秀傳統文化鮮活起來、農村學前兒童能享受到優質音樂教育,以及為扎實推進新時代學校美育改革與發展貢獻力量等目的,調查與思考農村幼兒音樂教育的現狀,深入剖析了農村幼兒園音樂課程活動資源的重要價值、文化核心、基本要素和課程架構,針對性探尋了提高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可為新時期進一步探究農村學前音樂教育實踐提供參考。具體而言,其參考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構建鄉村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

挖掘與利用富有鄉村特色的學前音樂課程資源,不僅在于形成獨具鄉村文化特色、審美趣味等的學前音樂課程,使學前音樂課程建設趨向鄉土化、個性化和園本化,也有利于擴展學前兒童的學習空間與生活空間、激活學前兒童的學習內容、豐富學前兒童探究經驗和成長經驗,讓其成為鄉村環境中的小主人。該書回應了如何構建鄉村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其一,以豐厚的自然資源和鄉土文化資源作為導向性開發利用農村音樂教育資源,形成鄉土課程。例如,支持學前音樂教師追隨新時代美麗鄉村生活,在教學活動中分享自然生態環境中生活與成長的快樂。其二,以尊重幼兒生命中個體的自然天性,體現“兒童立場”“自然立場”與“生活立場”為指導,構建接近鄉村環境、接近學前兒童認知的音樂課程資源。如以“天人合一”觀念為指導,構建具有人本特色的課程資源,以讓農村學前兒童在聆聽自然聲音中產生獨特的音樂體驗,在鳥鳴、水聲、雨聲等自然聲音的洗滌中感悟美。

二、合理運用不同的音樂教學模式

新時代農村學前音樂教育要以人為本,注重農村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在道德、修養、性情、專注力等方面發揮音樂的作用。這就意味著農村學前音樂教師要摒棄教條主義對人精神自由的束縛,以合適的音樂教學模式開展音樂教學活動,切實增強農村學前兒童對藝術的感知力,培養農村學前兒童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趣味。該書作者在介紹幼兒園中小班打擊樂活動、歌唱活動、韻律活動、欣賞活動等方面的案例時,以實際行為向讀者強調了參與-體驗模式、情景-陶冶模式、示范-模仿模式、探索-創造模式、行為-輔助模式、引導-發現模式、自學-指導模式、傳授-接受模式等多種模式的概念、內涵、特點、開展形式和優勢等,為農村學前音樂教育開展提供了教學模式上的參考。例如,本書作者圍繞“豐收”這一主題闡釋歌唱活動“蘋果”“蘋果樹下”“爺爺為我打月餅”,韻律活動“秋天”“種蘿卜”“慶豐收”“看曬場”,欣賞活動“李小多分果果”“采果子舞”時,強調了參與-體驗模式中的價值,即引導農村學前兒童認識音樂活動與生活實踐的關系,繼而幫助其理解音樂內容、領悟音樂中所要表達的情感。

三、提升農村學前音樂教師的綜合素養

音樂教師的綜合素養事關音樂教學質效、學生音樂素養培養質量。是以,本書不僅強調了音樂課程資源、音樂教學模式在農村幼兒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還明確了音樂教師在農村幼兒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并結合具體案例提出了提升音樂教師綜合素養的建議。例如,組織農村音樂教師參加相關的交流會或研討會,與更多教師或研究人員共研在游戲中培養農村學前兒童學習音樂的興趣、挖掘農村學前兒童在音樂方面的潛能,以及引導農村學前兒童欣賞、理解音樂的有效策略。再如,組織相關工作會議,著重強調在農村學前兒童音樂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孩子積極參與其中,體驗音樂帶來的樂趣,要重視肢體語言在感受音樂節奏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鼓勵孩子通過感官體驗以充分表達音樂情緒,要在整個音樂活動中貫穿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欲,重視音樂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機滲透,以為農村學前音樂教師開展教學提供指導。

猜你喜歡
兒童素養資源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資源回收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