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視域下新時代推進共同富裕的路徑研究

2024-01-30 14:29周沫
生活文摘 2023年6期
關鍵詞:共同富裕科學技術總書記

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科技觀,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以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科技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當前的任務是要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在其中科學技術扮演著重要作用。因此,分析在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視域下推進共同富裕面臨的挑戰,找到在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視域下新時代推進共同富裕的路徑,對新時代加快共同富裕的實現有著重要作用。

前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握住了新發展階段的特點,努力一步步地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我國一直追求的目標,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而揭示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并一直不忘初心地去實踐,則是中國共產黨的獨特貢獻。勝利召開黨的二十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相關論述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厘清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的理論來源,分析科技創新推進共同富裕在當前形勢下面臨的挑戰,以此來探尋新時代在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視域下推進共同富裕的路徑,對新時代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義。

一、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的理論來源

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內涵豐富,有著深刻的價值意蘊,是總結了馬克思主義科技觀和歷屆領導人經驗以及自身實踐得出的時代精華??茖W技術已經日益滲透到了經濟、政治等各項建設當中,馬克思、恩格斯科技觀給了習近平總書記啟發與思考,同時習近平總書記也對中國共產黨歷屆領導人的科技思想進行了總結,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有著獨特的見解。

(一)對馬克思、恩格斯科技觀的繼承與發展

科學技術的發展加快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馬克思對于科技的看法獨到而又精準,馬克思提出科技是推動歷史發展的革命性力量,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發展的速度是之前任何事物都無法比擬的。因此,馬克思提出了一系列關于科技的著名論斷。例如:“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勞動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1],這些論斷給予了習近平總書記思考,為習近平科技觀的形成打下了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發展科技的三個要點,即人才、知識、技術。首先是人才,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性資源。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盵2]人才是國家發展的核心動力,是國家實現向好發展的中流砥柱。其次就是知識,當前世界發展日新月異,要擁有知識才能不斷地進行突破。習近平總書記表示:“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盵3]核心技術是要依靠自立自強才能發展起來,在風云變化當今世界,掌握核心技術就能占據一席之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盵4]

(二)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科技觀的繼承與發展

新中國剛成立時,百廢待興,當時中國的科學技術十分薄弱,因此我國歷屆領導人都把科學技術擺在了發展中的重要位置。毛澤東敏銳地洞察到了科學技術對于發展國力的重要性,毛澤東結合中國實際并洞察了國際形勢,提出了向科學進軍,鼓舞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為實現科技進步而奮斗?!翱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5]這個著名論斷是鄧小平會見胡薩克時提出的,他強調當代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是科學技術。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重要一環,而科學技術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基礎,將科學技術融入教育中,于是江澤民把握了當前世界發展的趨勢,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期待著中國的發展,都在等待東方大國的騰飛,我國由于國土面積大、人口多,需要思考的方面也多。在此基礎上胡錦濤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也是吸取了前人的經驗和自己切身實際的體會而闡發出的具有價值的新觀點。

(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科技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著大量的科技理念,這些理念指引著科技的發展。十四世紀以前,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世界上占絕對領先地位,對于世界文明發展進程有很大的影響力,推進了世界文明進程的發展。例如:指南針、火藥、造紙術等,這些事物的出現對世界文明進程的發展均有影響,這些發明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和對于科學知識的不斷探索。習近平總書記曾感慨:“我們的祖先,在科學萌發之際,是走在前面的。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沒有中斷,中國文化沒有中斷,但在數理化上有些中斷,被趕超了?!盵6]可以看出習近平總書記對于中國古代科技思想的重視與贊嘆,同時也明白科學技術的發展必須持之以恒不能有所中斷。

二、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視域下新時代推進共同富裕面臨的挑戰

目前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階段,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在推動共同富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

(一)人工智能迅速發展,就業均衡性遭到破壞

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勞動嗎?一方面,人工智能的高度發達以及推廣與應用會導致替代和溢出效應,對于勞動力的總體需求會下降,科學技術制造出了“機器”,“機器”能夠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但同時也會替代勞動力。許多中低技術性的勞動會大規模被新技術代替,由此導致就業崗位減少,就業壓力大。雖然對高技能勞動力的需求相對而言會增加,但是新需求也無法彌補就業的缺口,畢竟能夠從事高技術勞動的是少數人。另一方面,就業結構也因科技的發展而改變,從而引起了結構性失業和收入不均衡??萍紕撔率沟酶呒寄軇趧恿θ瞬艒徫坏娜笨诟?,不過,勞動力的結構調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為高技術勞動力的勞動力結構調整是一個緩慢過程,高技術勞動力的培養需要的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因此,市場有時候的需求勞動力并不能及時地供給,由此導致了就業機會不均等、結構性失業。

(二)“科技鴻溝”會導致收入差距變大,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

新技術、新資源在進入我們的視野時,由于所處的環境以及地域等方面的差異,我們對于新技術、新資源的獲取能力也會有所不同,進而也會導致學習新資源和新技術的程度有所不同。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進程中“科技鴻溝”已成為新的挑戰,我國幅員遼闊且地域差距大,有些地區經濟發展迅速,有些地區的發展卻十分困難,發展好的地區各方面條件都是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的發展所需要的,經濟發達的地區在人才、資金等要素方面也儲備完全,還有運營環境以及產業配套生態都更好一些。因此,國家一般也會選擇經濟發達的地區作為試驗先行區并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相反,不太發達的地區資源還有其他要素配置就要弱一些,因此就會導致在同樣的目標下成本會更高的問題。新技術不斷地涌現,在學會應用新技術的速率方面,發達地區也會比不太發達的地區高,從行業來看,寡頭壟斷是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會產生的嚴重后果之一,因為新技術的運用會導致資本積累,必須有嚴格的監管和控制才能避免寡頭壟斷的產生,避免造成財富積累,導致貧富差距擴大。

三、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視域下新時代推進共同富裕的路徑

科學技術為推進共同富裕提供了諸多路徑,但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也要注意科技帶來的消極影響。

(一)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進共同富裕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就是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12]。作為大國,能夠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堅決攻克核心技術難題。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為核心、數據和信息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可以解決信息不對稱和融資受約束等問題,同時在促進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推動技術創新、綠色包容增長、要素自由流動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經濟發展動力轉換加快要靠數字創新水平的提高,同時也要注意數字科技創新水平的健康發展,以此來助推高質量發展??萍甲鳛橹瘟α?,可以使傳統行業的發展范疇擴大,以此來升級產業結構,實現產業的數字化。數字技術是當前社會發展最核心的技術,提高數字技術生產力需要實現技術創新和技術應用,讓數字和產業更好地結合,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緊密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本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強調要“弄通‘卡脖子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原理”[7]。這就要求我們將基礎理論創新與技術創新有機結合起來,使基礎研究同應用研究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碰撞出創新之火、科技之花,結出產業之果。要堅持“四個面向”,在重大應用研究中抽象出理論問題,瞄準“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機制,推動先進科學理論的創新、發展和運用。

(二)培養創新型人才,夯實共同富裕主體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培育和鍛造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一定要從人才的培育環境、流動機制以及配置原則入手[8]。使得每個人才都可以選擇符合自己興趣的方向,并建立科學的獎懲體系,激勵科技人才的創新動力。我國的愛國教育一直實施得非常成功,每一位學子的心中都有著濃厚的愛國情懷,都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人才培育需要用心,要為人才找到合適的培育方法,要做到為人才找到適合的崗位,對待人才要真誠,鼓勵人才創新,不怕人才犯錯。實踐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徑,要把優秀的科技人才和平臺完美融合,為科技人才提供更寬闊的平臺,為共同富裕注入主體力量。

堅持自主育才與對外引才相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盵9]當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厚植人才培育土壤,重視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培育,加強全領域、全周期的高水平創新型人才自主培養,下氣力打造體系化、高層次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平臺。我們要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并重,將視野放寬到全球,將人才培養成世界一流的人才。

(三)正確發展科學技術,厚植共同富裕的生態底色

“生態財富”也是共同富裕中重要的一環,“生態財富”并不是盲目地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社會財富,由此而導致生態資源的浪費或是濫用。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以勞動為中介,通過勞動創造出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社會財富,對生態資源進行整合和充分利用,通過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多“生態的財富”。

堅持可持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盵10]科學技術一直都是具有兩面性的,一方面,科學技術推動人類社會發展不斷向前,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無休止地開采資源以及各種機器對于環境的污染,反而會阻礙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也是共同富裕中重要的一環,共同富裕中的富裕也包括了生態富裕,自然界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如何解決科技異化,首先本質還是要回到人身上來,要堅持“關鍵在人”的原則??茖W技術是由人創造的,也是由人使用的,所以它最后發揮出什么樣的作用最終還是取決于我們人自身。因此,我們要確立科技為自然服務、為人服務的理念。其次,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關心人的本身就要關心人的價值、尊嚴、發展等,科技要正確使用才能實現人的可持續。最后就要有前瞻性,我們要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做出科學的預測,保持頭腦的清醒,進行具體的分析,以便隨時中止或繼續該項研究。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張棟輝.新舊動能轉換要占據人才高地[J].人民論壇,2019(31):76-77.

[3]王潤澤.立足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知識體系[N].光明日報,2022-07-09(11).

[4]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6-10(01).

[5]楊春學.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J].經濟學動態,2021(09):22-32.

[6]立足“連續性”,堅持走自己的路(人民觀點)[N].人民日報,2023-06-14(25).

[7]余建斌.堅持向科技創新要答案[N].人民日報,2020-12-16.(05).

[8]吳江.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J].紅旗文稿,2023(03):22-25.

[9]陳先哲.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力量[N].中國教育報,2023-03-01.(02).

[10]習近平.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根本遵循[N].人民日報,2022-04-07.(06).

作者簡介:

周沫(1998.8—)女,漢族,四川峨眉人,重慶工商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科學技術總書記
共同富裕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2021年CCF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2)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習總書記“下團組”
總書記的話兒記心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