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州紅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研究

2024-01-30 06:02謝娟鄒湘芝
生活文摘 2023年6期
關鍵詞:永州學生黨員紅色

謝娟?鄒湘芝

本文以永州紅色文化的表現形式和大學生黨員的發展現狀為研究對象,研究紅色文化融入當地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研究發現永州多樣化的紅色文化形式能為永州地方高校的學生黨員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由于目前黨員紅色文化教育在地方高校利用率不高、融合性不強、保障力不夠等現實困境,本文基于此問題,提出豐富教育形式、融合地方特色、保障教育氛圍等途徑,希望更好地推進永州紅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學生黨員教育。

前言

紅色基因是百年大黨的“根”與“魂”,是中國共產黨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碼。永州紅色文化扎根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革命先烈戰斗故事、紅色文化歷史遺跡等紅色基因;永州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共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建立了愛國主義精神、創業奮斗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將紅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學生黨員教育中,不僅僅是紅色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延續,更是加強高校黨員教育建設工作的有效途徑。

一、永州紅色文化的內容及表現形式

湖南省永州市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出現了諸如李達、陶鑄、蔣先云等一大批革命偉人,永州作為當年紅軍長征的途經地,有著老山界、紅軍墻等一大批紅色文化歷史遺跡,形成了豐厚的紅色革命文化。永州紅色資源作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資源庫,是教育本地院校大學生的重要精神財富,其表現形式主要為以下三大類:

一是英雄先烈。于國家危難之際,永州涌現數批英雄者,用鮮血捍衛正義,用生命換取和平。諸如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優秀共產黨人李達,以及蔣先云、陳為人等鐵血男兒,在無數次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用萬千忠骨、萬千熱血,在永州土地上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二是戰役故事。在紅軍長征過程中,永州,湘江戰役的決策地和作戰命令的發布地,在湘江戰役中占據舉足輕重地位,此次戰斗中陳樹湘英勇犧牲。此外,規模較大的戰斗還有:搭洲截擊戰、楊梓洞伏擊戰、掛榜山防御戰等。戰役后,在永州民間、地方建立相關紀念館,流傳紅色故事,供給后人進行緬懷先烈,為地方高校學生黨員提供了深遠的教育意義。

三是文化遺址。永州,地處湖南漢水南岸,一座千年古城,黨史軍史資源豐富,紅色底蘊深厚,在黨和軍隊的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作為紅軍長征的途經地,有著一大批紅色文化歷史遺跡。其中,較為知名的有:李達故居、舜皇山老山界、陶鑄紀念館、蔣先云故居、小源會議舊址、陳樹湘紅色文化園等。這些文化遺址為地方高校提供了革命教育講解的實踐平臺,更為地方高校學生黨員提供了真實的歷史資料,讓其能身臨其境地感受當年黨和人民為了保家衛國開展各種革命運動的歷史場景,能幫助學生黨員將青春與信仰交織碰撞,筑牢理想信念基石。

二、地方高校學生黨員教育推動永州紅色文化的傳承

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賡續紅色血脈,這是歷史的傳承,更是時代的重任。紅色文化具有強大的精神感染力,將紅色文化與地方高校教育相結合,并將其融會貫通至學生黨員教育中,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群體形成鮮明的政治立場、崇高的道德品質、堅決的奮斗精神等強大的內在精神動力。

(一)鮮明的政治立場

永州大地孕育出的紅色文化體現在永州人民鮮明的政治立場中。諸如中國共產黨最早期黨員之一蔣先云,在戰爭期間,蔣先云同志擁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在國共兩黨交流與合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永州大地還涌現了無數如蔣先云擁有堅定政治立場的革命先烈,將紅色文化深入地方高校學生黨員教育中,激勵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大學生群體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更助力永州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二)崇高的道德品質

崇高的道德品質主要體現在錚錚鐵骨、誓死保守黨的機密,用一腔熱血染紅了共和國的旗幟的何寶珍同志,盡忠人民解放事業與堅持革命真理臨死不屈的雷晉乾同志。更體現在“半截筷子”“紅軍井”等革命戰爭時期發展在永州土地上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的紅色故事。歷史因銘記而永遠,革命歷史紅色文化中所展現出來的崇高道德品質,在當今社會發揮強大動力,代代相傳,讓青年一代大學生群體明白如今的歲月靜好來之不易,更使其牢記紅色基因,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堅決的奮斗精神

艱苦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中華民族向來以特別能吃苦耐勞和勤儉持家、講究節儉著稱于世,永州紅色文化在不斷繼承并發揚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在永州大地上進行的為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的紅色戰爭,是一部艱苦奮斗的創業史;李達、陶鑄、陳樹湘等英雄先烈在革命戰爭中體現出來的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精神,這是青年一代需要牢記并加以實踐的紅色精神。青春需要在艱苦奮斗中不斷磨礪,青年大學生需要在艱苦奮斗中歷練本領,立足地方、家鄉紅色文化基因,在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扛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青春擔當。

三、永州紅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現實困境

永州紅色文化與地方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的融入工作,與當地政府、政策、制度等各方面息息相關,將本土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學生黨員教育中,能夠豐富高校紅色教育的內涵,能深入發展當代大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永州本地高校開展學生黨員教育與地方紅色文化相結合目前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仍然存在部分不足。

(一)對永州紅色文化資源的融入和利用率需進一步提高

在信息爆炸化時代背景下,大學生黨員雖然對黨的相關知識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不夠透徹,缺乏深入挖掘理解能力。目前,永州高校黨組織對學生黨員開展教育工作的形式尚未建立系統化、專業化的永州紅色資源系統;在客觀上使得永州紅色文化傳播黨史知識效率較低、傳播范圍較窄,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黨員對永州紅色文化關注度不夠的現象。在新媒體時代下,如何乘借時代發展之東風,巧妙融合永州紅色文化與高校黨員教育工作,這是提高學生黨員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徑。

(二)對永州紅色文化資源的融入和利用方式需進一步轉變

在經濟、政治、文化全面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思想活躍、獨立自主、自覺參與、追求時尚潮流和接受新鮮事物是當代大學生的鮮明特點。高校傳統理論教學中學校開展以文件精神、講座、視頻、參觀紀念館等活動形式進行紅色文化教育;教師簡單授課、案例教學、理論聯系等舊式授課方式,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已經耳熟能詳,甚至出現“審美疲勞”,由于現實與歷史的割裂感,使得部分大學生黨員出現積極性不高、參與度不夠、創造力不足現象。因此,高校應將紅色文化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際、時事政治相結合,將紅色文化有效融入學生黨員的日常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提高學生黨員的積極性、參與度、創造力,使其能在文化上獲得理論知識,思想上產生情感共鳴,實踐上形成主動參與。

(三)對永州紅色文化資源的文化內涵和保障需進一步加強

在談及永州紅色文化時,黨務工作者聚焦于某件革命事件與英雄先烈人物,缺乏對故事背后社會意義與觀念探究,從而導致地方紅色文化與黨課教育未能深度融合。在開展紅色文化實踐教育中,由于實踐安排與課程時間原因,導致教育深度不夠,使得學生黨員未能進入深層次探討與研究,從而部分學生黨員無法產生對黨的高度認同感,最終導致教育成效不明顯。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黨員教育中能進行充分、高效運用,相關保障措施需進一步加強。

四、永州紅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學生黨員教育有效途徑

紅色文化作為黨在光輝奮斗歷程中孕育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永州地方高校學生黨員文化教育建設要自覺運用好紅色資源,凝聚奮進新時代的精神力量。同時,優化永州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在學生黨員教育中的途徑,通過多種途徑深入融合“家門口”紅色文化資源,促進永州地方紅色文化教育落實落深。

(一)拓寬地方紅色文化教育路徑,豐富地方紅色文化教育形式

立足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是開展學生黨員教育的重要途徑。一是同永州地方政府合力深入挖掘紅色故事,整合永州當地紅色文化資源,規劃李達故居、江華故居、陶鑄故居等紅色旅游路線。以獨具特色的永州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為載體,通過參觀革命遺址、先烈故居、文化調研和志愿服務等活動,讓學生黨員身臨其境切實感受革命先輩的紅色故事,深入學習紅色故事背后的政治立場、道德品質與奮斗精神。二是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中,開展“身臨其境聽故事”永州紅色文化故事演講比賽,“永州紅色故事我來說”主持人大賽,“尋永州紅色記憶”短視頻大賽,“沉浸式體驗永州紅色故事”攝影展等活動充分豐富學生黨員的校園文化生活,進一步調動其積極性,在多樣化的活動中,讓學生黨員充分感受到永州地方紅色文化的感染與熏陶,深化黨史教育對其三觀的形成與黨性素養的提升。

(二)乘借互聯網高速發展之東風,巧妙融合地方紅色文化與學生黨員教育

在新媒體視域下,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實行“互聯網+教育”模式,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拓寬信息交流模式,為高校提供多樣化教育平臺,進一步提高學生黨員對黨員教育的積極性與活力。一是打造新型實踐課程教學模式。高校自主研發“紅色VR”教學模式,充分運用互聯網資源、各類APP等,構建“紅色文化我來學”“紅色故事我來講”“紅色基地我來建”三位一體教學體系,使紅色資源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幫助學生黨員能實景訪問紅色資源,切實感受紅色故事背后的艱苦,提升黨性修養,進一步加強黨性教育的實效性。二是構建全新紅色教育宣傳平臺。結合當前熱門社交平臺,在微信、微博、抖音、B站、小紅書等平臺上線永州地方紅色文化專欄,推出“微黨課”“讀黨史”等欄目,同時采取短視頻、直播、圖文閱讀等形式,豐富黨史學習形式,增強學生黨員參與度,進一步實現高效融合。

(三)強化黨建育人隊伍建設,營造高保障紅色教育氛圍

黨建育人隊伍對黨的認知水平、道德素養和精神面貌關系到學生黨員的建設質量,因而建設一支在理論學習、政治素養、能力本領等方面符合黨性要求的高質量、高水平、高標準的黨建教育隊伍,這是開展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工作的重要根基。此外,良好的紅色文化教育氛圍是開展學生黨員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將紅色文化與黨政方針、時事政治等深度融合,定期開展系列宣講紅色文化活動,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營造沉浸式紅色文化知識氛圍,不斷深化學生黨員對永州紅色文化故事的了解。同時,高校黨務工作者構建完善培訓系統,幫助學生黨員堅定理想信念,引導學生黨員在紅色文化教育中不斷開拓創新,使紅色文化教育在學生黨員教育中入腦入心。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領略永州地方紅色文化,是創新性發展本地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的途徑。地方高校依托永州紅色文化,開展全過程黨課教育,通過創新性黨課課堂,沉浸式社會實踐等形式,永州紅色文化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增強學生黨員對黨的理解,幫助學生黨員樹立責任意識,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養。地方紅色文化所特有的地域親和優勢,為高校學生黨員教育提供了鮮活教材,使紅色基因沁入心扉的同時,助力學生黨員成為有志氣、有骨氣和有底氣的新時代青年,自覺為祖國、為人民不懈奮斗。

參考文獻:

[1] 陳瑜.永州遺風永州人的文化文明根基[J].2021.

[2] 李書甜.本土紅色資源融入高校紅色教育的困境分析和路徑研究[J].青年與社會, 2020(5):2.

[3] 許艷紅.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以山西地方紅色文化為例[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1):84-87.

[4] 顏曉芳.懷化紅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的路徑探析[J].西部學刊,2021(4):94-98.

[5] 林曉紅.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路徑探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報,2022(4):186-188.

[6] 劉影.將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學[J].人民網-理論頻道,2022.

[7] 顏曉芳.懷化紅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的路徑探析[J].西部學刊,2021(4):94-98.

[8] 顏曉芳.懷化紅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的路徑探析[J].西部學刊,2021(4):94-98.

[9] 林曉紅.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路徑探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報,2022(4):186-188.

[10] 劉影.將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學[J].人民網-理論頻道,2022.

作者簡介:

謝娟(1994.03—)女,湖南長沙人,湖南科技學院輔導員,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永州學生黨員紅色
紅色是什么
網絡環境下如何發揮高校學生黨員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作用
永州濱江新城營銷中心
紅色在哪里?
永州至新寧高速公路即將開建總投資152億元
追憶紅色浪漫
柳宗元“永州八記”新考
高校優秀學生黨員評選體系的構建——基于AHP法的運用分析
高師院校發揮學生黨員作用模式初探
永州植煙土壤有效鈣、鎂、硫分布狀況與聚類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