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殺美光的前前后后

2024-01-31 02:06黎野
中國汽車界 2023年6期
關鍵詞:美光高通芯片

文 / 黎野

該來的還是要來。

5月21日,中國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信辦)發布公告稱:“審查發現,美光公司產品存在較嚴重網絡安全問題隱患,對我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供應鏈造成重大安全風險,影響我國國家安全。為此,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依法作出不予通過網絡安全審查的結論。按照《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我國內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應停止采購美光公司產品?!?/p>

各個利益攸關方,對這個結果應該毫不驚訝,因為此事醞釀已久。

漫長的一天

今年2月份,全球最大的存儲半導體公司美光(Micron)就知道自己要被中國制裁,當時還不清楚制裁的方式和范圍。其實,在2018年他們游說美政府制裁福建晉華的時候,就應該想到有這一天。去年秋天,美光裁撤了在華研發機構,就表明對此有所準備。

如果將這份公告理解為政府關鍵部門采購排除美光產品,那就草率了。實際上這是一份全面封殺令,任何用戶,不管他們要不要做政府采購業務,都會盡量回避美光產品。

第二天,即5月22日,無疑是漫長的一天。美光回應稱:“已收到網信辦對我司在華銷售產品進行審查后發出的通知。我們正在評估相關結論,考量下一步工作。我們希望能繼續與中國相關部門進行溝通?!?/p>

這個說法當然很常規、很平淡,但不表明對方情緒很穩定,因為他們已經確知丟掉了中國這塊市場。盡管美光花了很大的力氣降低中國市場比重,但仍有11%的營收來自中國。加上間接采購(第三方采購但整機產品流入中國),至少有13%的業務沒了。

同一天,美國商務部回應稱:“(中國限制美光的做法)毫無事實依據,美方堅決反對?!辈⑻岬剑骸埃ù伺e)與中國開放市場的說法不符,美國將與盟友、伙伴協調,以解決中方行動造成的內存芯片市場扭曲?!?/p>

同樣是5月22日,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在上海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美資企業在華經營情況以及對我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建議。上海美國商會以及強生、3M、陶氏、默克、霍尼韋爾等美資企業代表參加座談。

本周,王文濤計劃前往底特律出席APEC貿易部長會議。據說將與美商務部長雷蒙多、貿易代表戴琪分別會面。

這同樣是熟悉的劇情。先安排政府高級官員見面,在見面前出臺一個制裁措施,同時又穩定了一下其他企業的情緒。相當于先造一個籌碼,再拿這個籌碼去談。從特朗普時期,這種手法經常對中國使用,現在好像反轉了。

敲打美光、“殺一儆百”,都不是重要目的,重要的是中國終于對美打出芯片牌。這標志著中國芯片政策和策略,都發生了重大改變。

為何是美光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對中國打芯片牌。中國的籌碼是市場需求,但使用非常謹慎。

為什么這次是美光?除了其產品的“安全隱患”之外,它在美國半導體企業當中,是唯一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美商務部大力實施“涉華”游說的一個。與中國有關的內容,占據其5年來(2018年-2022年)170項游說的67%。

在對華芯片制裁上,美光是“最跳”最賣力的一個,沒有之一。不收拾它,簡直對不起它的游說經費。

2018年,美光在華業務營收占據全球的58%。乍一看很難理解,為什么它要得罪最大客戶呢?

美光對運存和固存市場的洞察力,顯然超過絕大多數媒體。早在2017年,它就發現中國的存儲技術能力,正在大步追趕。沒準兒美光有一個數學模型,能夠預測,如果不加干預,無須用時多久美光就會被中企擠出中國市場,甚至全球業務都會受到深刻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的業務,一度占了美光營收的13%,是最大單一客戶。但美光整起華為來,同樣不遺余力。

用靜態眼光同樣無法解釋。只有預見到,中國國產存儲芯片崛起,華為必然轉向國內供應源,就能理解美光對華為的態度。因為2018年的時候,華為已經被禁止進入美國市場了。其實華為最晚在2013年就開始為這一天做準備。

封殺是深思熟慮之舉

而眼下中國對美光采取的手段,不是罰款,也不是配額等限制性手段,而是直接封殺(雖然措辭上并非如此),完全不留后手。

這里面要考慮三個問題。

第一個考慮的問題,是將美光踢出去以后,有沒有替代。北京君正、長鑫存儲、長江存儲、兆易創新等一大票存儲芯片類企業,已經從晶圓生成到DRAM多層PCB板,再到下游運存和固存產品,都已經打通。

雖然現在中企全球市占率只有5%,但5年前幾乎為零。從0到5%不容易,但5%到20%、40%,可能只需要一個契機。因為生產技術已經沒問題,成本優勢應從需求和產能互動中來。

而存儲原材料生產方面(晶圓和PCB),也有不少中企能勝任(福晶科技、北方華創、雅克科技等)。

美光被驅逐后,另外三巨頭中的另外兩個,三星、SK海力士,可能會“撿洋落”。但是美國已經預料到這一點,在4月下旬韓總統尹錫悅訪美前夕,警告韓企稱“如果美光被制裁,韓企不能在華填補美光退出的空白”。

雖然美國對日韓政府直接命令,已經司空見慣,但對企業的第三國貿易也這么做,還是令人側目。

美國對荷蘭阿斯麥也有類似要求,但阿斯麥的上游供應商里面有美企。而存儲市場不同,它的供應鏈條相當短,韓企其實不需要美企來配合的(有些環節需要臺企代工)。這也反映出美國對封殺大陸的巨量需求,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二個考慮的問題,是美國的報復。其實從特朗普到拜登,芯片這一塊,已經把所有容易的牌都打光了。高通、英偉達等企業之所以還能對華供貨(對先進芯片有限制),并非因為善意,而是這兩個算力芯片公司,對中國的依賴性超過美光。

第三個考慮的問題,是時機問題。美光去年盈利86.87億美元,但第四季度利潤下跌了23%,已成頹勢。今年第一季度,美光出現了歷史性虧損(-1.95億美元),而第二季度預計虧損將擴大為23.12億美元。這固然由于行業周期性,但中美關系對市場的影響,加劇了波動。

本來美光預計第二季度末存儲芯片價格見底、庫存也能降低,看好下半年復蘇,但今年裁員10%,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中國來了一記直拳,下半年的復蘇就變得不確定起來,趁他病要他命,好政策也要好時機。日媒也認為,“這個時間、這個事件,并非巧合?!?/p>

車規級存儲將由國產替代

美光對車規級存儲,也有重大影響力。

據統計,全球車規DRAM市場份額排名前三的分別為美光(45%)、北京矽成(15%)和三星(11%)。大部分一級供應商供貨的時候,還是更多考慮美光產品。

車規級存儲,在功能上和消費電子沒有區別,但因其工作環境非常惡劣,產品設計從一開始,就與消費電子用途分道揚鑣。

而企業做車用存儲,光是車規認證,至少需要兩年。如果出貨量小了,這個認證就不值得。因此美光在車規級存儲占優,有歷史慣性。而歷史慣性又對其占有率有維護作用,導致競爭對手這塊業務規模一直起不來。

現在不一樣了,中國的乘用車年銷量規模約占全球的31%,中國的新能源整車銷量占據全球的60%。而新能源車(實質是E-E架構和傳感器廣泛部署導致)對車載數據存儲的需求,遠高于燃油車。

這樣一來,只要是中國整車產能,就不能考慮美光,必須要考慮其他替代者。短期而言,韓企有機會,但國產已經成了氣候;中長期看,這一塊國產肯定要吃下絕大部分。

下一個要“修理”誰

敲打美光、“殺一儆百”,都不是重要目的,重要的是中國終于對美打出芯片牌。

對于美國來說,中國這個對手很可怕,弱勢的時候懂得隱忍,從不會無能狂怒,憋了四五年才發動了第一次實質性反擊。這標志著中國芯片政策和策略,都發生了重大改變。

而且,中國從來不會孤立地出招,更不會亂掄王八拳,此后的“政策組合套招”將接踵而至。其基底則是芯片技術和產能的跟上,成熟一個運用一個。

與對待美光不同,對待高通,中國采取高額罰款,規正其行為;對英偉達,采取冷處理;而對于蘋果,則采用熱情歡迎的態度。

這些態度和策略的梯次運用、力度分布,都不是任性而為。對中國汽車產業而言,汽車芯片最重要的供應商并非美企,而是恩智浦、英飛凌、飛思卡爾、博世等,都是歐企,印象里他們從未在中國因為壟斷或者卷入政治而受到任何處罰。

從長遠看,當芯片產業的生產邏輯被捋順后,無論高通還是英偉達,都無法再構成今天這種技術壁壘(當然他們大概率還是領先的)。阿斯麥前一段時間左右橫跳,就是已經考慮到市場需求與美國禁令之間的兩難選擇。

可以預料,下一個“修理”的美企將是高通,不是德儀,也不是博通。中方對高通的不滿,已經到了無須掩飾的地步。但在智能座艙以及雙智兼用芯片上,高通的產品找不到國產平替。這事就算記下了,只是沒到時候。

雖然國力博弈、產業鏈封鎖與反封鎖的斗爭,不是網絡爽文,但毫不妨礙復仇這杯酒,多釀一段時間可能更醇冽。

猜你喜歡
美光高通芯片
2020年全球內存產業趨勢分析
高通、蘋果專利案新進展:蘋果拒絕與高通和解
歷史轉折后的高通前執行董事長
Intel同美光將在2019年停止NAND flash技術合作
《福布斯》歐盟罰高通
芯片測試
多通道采樣芯片ADS8556在光伏并網中的應用
高通24億美元收購芯片制造商CSR
74HC164芯片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