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爾多斯盆地西北部特拉敖包礦產地鈾礦石物質組成特征

2024-02-01 06:26張字龍賀鋒李子穎劉鑫揚李華明王龍輝劉持恒李西得張艷羅騰
鈾礦地質 2024年1期
關鍵詞:礦產地敖包鈾礦

張字龍,賀鋒,李子穎,劉鑫揚,2,李華明,王龍輝,劉持恒,李西得,張艷,羅騰

(1.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中核集團鈾資源勘查與技術評價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29;2.中國核工業地質局,北京 100013;3.核工業二〇八大隊,內蒙古 包頭 014010)

鄂爾多斯盆地目前是我國最重要的產鈾盆地,鈾資源儲量位居各盆地之首。2000—2019 年之間,鈾礦地質勘查和研究的主要目標層為中侏羅統直羅組,在盆地東北部先后發現了皂火壕、納嶺溝、大營和巴音青格利等大型和特大型鈾礦床及庫計溝、罕臺廟和泊太溝等一批鈾礦產地[1],在盆地東南部發現鴨河灣礦產地,這些鈾礦均產于中侏羅統直羅組下段灰色碎屑巖建造中[1]。

2019 年在盆地西北部伊和烏素地區新發現ZKW2019-1 工業鈾礦孔,自此揭開了鄂爾多斯盆地西部下白堊統第二找礦空間和找礦新層位的序幕。隨著鈾礦地質勘查和科研程度不斷加大,在盆地西北部伊和烏素地區落實了特拉敖包特大型礦產地,也引起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認識。研究認為該地區主要賦礦層為下白堊統華池環河組[2-4],沉積環境主要為砂質辮狀河[5],鈾礦物主要為鈾石和瀝青鈾礦[6],巨厚層灰綠色砂體成因為油氣蝕變改造[4],鈾成礦與層間氧化作用和油氣蝕變改造作用密切相關,并初步建立了下白堊統鈾成礦模式[7]。目前該礦產地鈾成礦研究中諸多關鍵地質問題急需解決,如鉆孔巖心揭露環河組泥巖主要呈薄層狀,地表露天觀察砂體中發育較多泥礫,未見穩定泥巖層,缺少層間氧化鈾成礦的上下泥巖結構[8-11],鈾礦體“懸浮”于巨厚層砂體中部,且呈板狀、薄層狀、多層狀(幾層至十幾層不等)產出。上述特點明顯有別于層間氧化作用形成的鈾礦床,鈾成礦作用不明;巨厚層灰綠色砂體是原生沉積還是后生蝕變還原成因還存在爭議;環河組沉積環境為辮狀河還是三角洲還不明確;賦礦砂體顏色復雜多樣(褐灰色、紫紅色、灰綠色、灰色),與鈾礦物共伴生物質成分多,鈾礦化特征復雜,鈾成礦機理不明。鑒于此,本文主要基于最新鉆探勘查成果,聚焦于特拉敖包礦產地鈾礦石物質組成特征研究,為該地區鈾成礦機理研究及拓展區域找礦空間提供基礎地質支撐。

1 區域地質概況

鄂爾多斯盆地現今構造格局奠基于燕山運動中期,發展完成于喜馬拉雅運動期,依據構造演化可劃分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晉西撓褶帶、陜北斜坡、天環坳陷及西緣逆沖構造帶6 個一級構造單元[12-13]。研究區位于盆地西北部伊和烏素地區,隸屬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大地構造位置位于天環坳陷東北部與伊盟隆起西部和陜北斜坡帶西北部過渡部位,特拉敖包礦產地位于伊盟隆起西南緣(圖1)。

圖1 研究區大地構造位置及鈾礦地質簡圖(據文獻[12]修改)Fig.1 Geotectonic location and uranium geology sketch of the study area(modified after reference[12])

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中-新生代蓋層沉積比較齊全,發育有三疊系、侏羅系、下白堊統、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其中下白堊統志丹群在研究區自下而上發育有洛河組(K1l)、環河組(K1h)、羅漢洞組(K1lh)和涇川組(K1j)[14-16]。伊和烏素地區鉆孔揭露工業鈾礦體主要賦存于環河組和洛河組,羅漢洞組地表發育少量褐鐵礦化與鈾礦化,環河組和洛河組是下白堊統重點找礦目標層。

2 樣品采集與測試

以特拉敖包礦產地下白堊統環河組上段賦礦砂巖為采集對象,以手持X 熒光儀器為放射性測量工具,選取鉆孔巖心和地表露天鈾含量在100×10-6以上各種顏色的礦樣。樣品測試由核工業地質分析測試研究中心完成,測試項目主要有巖心的掃描電鏡和薄片鑒定。其中用于掃描電鏡觀察的樣品,采用大小約1 cm3的塊樣,在鏡下通過樣品處理后觀察礦石中物質三維形貌特征和能譜分析。

掃描電鏡分析:使用Nova Nano SEM450 型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依據JY/T 0548—2020《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方法通則》和GB/T 17361—2013《微束分析沉積巖中自生粘土礦物鑒定掃描電子顯微鏡及能譜儀方法》進行礦物鑒定。

薄片鑒定:使用Leica 4500P 型顯微鏡對巖礦進行鑒定。

3 鈾礦化特征

特拉敖包礦產地工業鈾礦化主要賦存于下白堊統環河組上段,含砂率為94.82%~99.75%。礦體呈現中厚層、薄層板狀和透鏡狀,主礦體埋深一般在350~450 m(圖2),礦石品位為0.03%~0.06%,單層礦體厚度變異系數大,礦石品位偏低。環河組工業鈾礦體主要位于深部褐灰色中粗砂巖(圖3a)、灰綠色中粗砂巖、中細砂巖(圖3b)和含細礫粗砂巖(圖3c)、紫紅色細砂巖中(圖3d),其次位于含炭屑灰色中細砂巖中(圖3e),地表出露的鈾礦化主要位于黃色氧化砂體中發育的褐鐵礦化團塊和條帶中(圖3f)。

圖2 特拉敖包礦產地鉆孔連井剖面圖Fig.2 Cross-section of boreholes in Telaaobao mineral occurrence

圖3 特拉敖包礦產地主要代表性鈾礦石Fig.3 Main representative sandstone-type uranium ore in Telaaobao mineral occurrence

4 鈾礦石物質組成

4.1 巖石學特征

特拉敖包礦產地賦礦砂巖主要為褐灰色、灰綠色、紫紅色、灰色含細礫粗砂巖、中粗砂巖、中細砂巖和細砂巖。砂巖碎屑顆粒多為次棱角狀,主要為巖屑長石砂巖、長石巖屑砂巖、巖屑砂巖和雜砂巖。巖屑占比為30%~40%,主要為石英巖、云母石英巖、片麻巖、片巖、花崗巖、粗面巖、燧石,此外還可見少量泥巖(圖4a)和炭化植物碎屑(圖4b)。石英占比為40%~50%,以單晶石英為主,少量為多晶石英,除此之外還可見小顆粒自生石英。長石占比為20%~30%,長石以斜長石為主,還有少量條紋長石、微斜長石等。長石多發生絹云母化、高嶺石化和綠泥石化(圖4c),長石鈉長石化,次生加大現象(圖4d)及溶蝕現象十分普遍。雜基占比為3%~15%不等,主要為細粒的碎屑顆粒與黏土礦物。膠結物占比為3%~25%,主要包括碳酸鹽、方沸石、自生黏土礦物、自生石英等。分選一般,中等磨圓,結構成熟度與成分成熟度較低。膠結物為泥質膠結、碳酸鹽膠結(圖4e)與鐵質膠結,膠結類型多為孔隙式膠結,接觸類型多為點-線接觸。在褐灰色主要賦礦砂巖中可見綠泥石及赤鐵礦圍繞碎屑顆粒發育(圖4f)。

圖4 特拉敖包礦產地賦礦砂巖巖石學特征Fig.4 Petr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ized sandstone in Telaaobao mineral occurrence

4.2 鈾礦石物質組成特征

4.2.1褐灰色鈾礦石

褐灰色礦石是特拉敖包礦產地最主要賦礦砂巖,鈾含量最高。礦石中發育的鈾礦物主要為鈾石,其次是不明鈾礦物和鈦鐵氧化物的混合物;發育的金屬礦物主要有絮狀、膠狀鐵氧化物、針狀含鈾礦物的鈦鐵礦、草莓狀和多面形黃鐵礦、板狀銳鈦礦,其次發育有少量自形磁鐵礦、圓點形輝鉬礦、菱鐵礦、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發育的非金屬礦物主要有白云母、石膏、方解石;發育的有機質為少量炭屑和少量單顆粒及流動態有機質;發育的黏土礦物主要有伊利石、片狀和針葉狀綠泥石、蜂窩狀綠/蒙混層和蒙脫石。

在褐灰色礦石中,鈾石主要有四方雙錐狀、短柱狀和針狀,多數分布于石英、長石顆粒表面溶蝕的坑洞和顆粒間孔隙中(圖5a、b、c),或者分布于草莓狀黃鐵礦表面及周邊(圖5d);不明鈾礦物與鈦鐵氧化物通常分布于綠泥石、蒙脫石和綠/蒙混層等黏土礦物表面或礦物間(圖5e、f)。礦石中黃鐵礦非常發育,多數以草莓狀集合體產出,單顆粒黃鐵礦有六面體、八面體和五角十二面體,粒徑一般1~2 μm(圖5g),在單顆粒黃鐵礦表面可見納米級小顆粒的鈾石(圖5h、i)。在暗色有機質周邊通常密集發育各種晶形的黃鐵礦(圖5j)。有機質多分布在顆粒表面的溶蝕孔洞中,或以流動態分布在顆粒間孔隙中,其周邊多見黃鐵礦、金紅石和鈾石(圖5k、l)。未見到明顯的炭化植物碎屑。

圖5 褐灰色鈾礦石物質組成Fig.5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of gray and dark gray uranium ore

4.2.2紫紅色鈾礦石

紫紅色賦礦砂巖為鉆孔揭露的第二種重要賦礦巖性,主要有紫紅色含礫粗砂巖、中粗砂巖、細砂巖和泥質粉砂巖,偶見含炭屑砂巖。礦體呈透鏡狀、薄層狀夾于厚層灰綠色砂體或褐灰色砂體中,其上下圍巖中的鈾含量明顯低于紫紅色賦礦巖體中鈾含量。

礦石中鈾礦物主要為鈾石,其次為鈦、鐵、鈾混合物,偶見瀝青鈾礦;金屬礦物主要為各種形態的鐵氧化物,見少量硒鉛礦、方鉛礦和稀土,偶見草莓狀單顆粒黃鐵礦;非金屬礦物主要發育白云母、獨居石、長柱狀石膏和天青石等;黏土礦物主要為綠/蒙混層,其次是伊利石與綠泥石,幾乎不含高嶺石與蒙脫石;偶見單顆粒狀有機質。

紫紅色礦石中鈾石比褐灰色礦石中鈾石呈現更多晶形,可見到四方雙錐狀、多面體狀、短柱狀、長柱狀和膠狀等多種形態(圖6a);瀝青鈾礦主要呈現薄殼狀,分布于炭屑表面(圖6b)。鈾礦物多分布在石英、長石等顆粒表面溶蝕的坑洞和孔隙中(圖6c、d),分布于綠泥石、綠/蒙混層等黏土礦物表面或礦物間,或者分布于絨球狀和絮狀鐵氧化物表面及周邊(圖6e、f),鈾石能譜測量顯示含有一定量的Y。礦石中金屬礦物主要是鐵氧化物,在石英、鉀長石和鈉長石顆粒表面及顆粒間發育有大量絨球狀(圖6g)、黃鐵礦假象狀(圖6h)、針狀、樹枝狀(圖6i)、絮狀、膠狀鐵氧化物顆粒和集合體,呈現薄層狀和單顆粒狀產出,部分鐵氧化物與鈾石呈相互包裹狀(圖6j)。礦石中綠/蒙混層以葉片絨毛狀分布于碎屑顆粒表面,綠泥石呈葉片狀、絨絮狀分布于云母的解理縫與表面,部分為鐵質綠泥石(圖6k),在綠泥石表面發育有薄殼狀、短柱狀和不規則狀鈾石(圖6l)。砂質泥巖礦石中偶爾見到單顆粒草莓狀黃鐵礦(圖6m)和單顆粒有機質,在暗色有機質顆粒中包裹著單顆粒黃鐵礦(圖6n、o)。

圖6 紫紅色、棕紅色鈾礦石物質組成Fig.6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of purplish red and brownish red uranium ore

4.2.3灰綠色鈾礦石

灰綠色砂巖為鉆孔揭露次要賦礦體,鈾礦物主要為鈾石,其次為不明鈾礦物與鈦、鐵氧化物的混合物;金屬礦物主要有黃鐵礦、磁鐵礦、鈦鐵礦、硒鉛礦、閃鋅礦和不明鐵氧化物;非金屬礦物主要有白云母、方解石、白云石、銳鈦礦,偶見石膏與角閃石;黏土礦物主要是綠/蒙混層、蒙脫石、綠泥石和伊利石;有機質可見少量炭化植物碎屑和斑點狀顆粒。

灰綠色礦石中鈾石晶體形態不明顯,主要呈膠狀、不規則狀(圖7a),鈦、鐵、鈾氧化物呈不規則狀分布于綠泥石等黏土礦物顆粒間及表面(圖7b),鈾礦物中往往含有微量的P、Y 等元素;金屬礦物黃鐵礦和黃鐵礦假象的鐵氧化物非常發育,其中黃鐵礦呈現出多種晶形,大量黃鐵礦主要呈草莓狀和球狀等集合體狀產出(圖7c),分布于碎屑顆粒間和黏土顆粒表面,單顆粒黃鐵礦有六面體、八面體和五角十二面體(圖7d)。鐵氧化物部分呈現黃鐵礦假象(圖7e、f),部分鐵氧化物被綠泥石包裹;礦石中可見少量炭化植物碎屑和有機質,其周邊發育有較多黃鐵礦(圖7g)。在石英、鉀長石和鈉長石及少量炭屑和有機質等顆粒表面及顆粒間發育有大量絨球狀、葉片狀和針葉狀綠泥石(圖7h、i)。

圖7 灰綠色鈾礦石物質組成Fig.7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of grayish green uranium ore

4.2.4灰色鈾礦石

鉆孔中揭露明顯呈現灰色的砂巖很少,賦礦的灰色砂巖更少見。礦石中鈾礦物僅發育有少量的鈾釷石(圖8a)和鈾與鈦、鐵、氧混合物(圖8b),分布于蜂窩狀伊/蒙混層表面和碎屑顆粒表面;金屬礦物主要發育黃鐵礦,其次見少量黃銅礦(圖8c)和方鉛礦。大量黃鐵礦呈草莓狀、球形集合體分布于炭化植物胞腔(圖8d)、有機質(圖8e)、伊/蒙混層表面和碎屑顆粒表面;非金屬礦物主要有白云石、方解石、方沸石,少量片狀黑云母(圖8f),偶見石膏與角閃石;黏土礦物主要發育伊利石、綠泥石、綠/蒙混層與伊/蒙混層,含少量高嶺石。

圖8 灰色鈾礦石物質組成Fig.8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of gray uranium ore

4.2.5淺黃色、黃綠色鈾礦石

環河組地表出露的黃色、黃綠色砂體中常見有褐鐵礦化結核,這些結核長軸一般為10~30 cm,順層發育或沿著地表裂隙發育。這些褐鐵礦結核往往具有鈾異常。直徑較大的結核的核心部位可見有植物碎屑和黑色炭化粉末,核心部位伽馬照射量率最高,可達8~30 nC/(kg·h)。掃描電鏡結果顯示,在植物纖維、炭化植物胞腔及碎屑顆粒表面及周邊發育大面積球形和不規則狀鈾與P、Y、Fe、O 混合物(圖9)。這種地表淋濾作用形成的褐鐵礦化鈾礦石,明顯的特征是富含P 和Y,在鉆孔揭露的紫紅色、褐紅色鈾礦石中也發現少量P 和Y。

圖9 地表褐鐵礦化鈾礦石物質組成Fig.9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of brown iron mineralized uranium ore on the surface

5 討論

5.1 賦礦砂巖巖石學特征

本次研究采集和觀察的巖礦樣品僅局限于特拉敖包礦產地及周邊地區,樣品對沉積環境僅表征特拉敖包礦產地環河組上段。通過地表露頭和鉆孔巖心觀察,賦礦巖石以中粗砂巖-中細砂巖為主,砂礫巖和泥巖基本不發育,僅在小型河道底部發育少量含礫砂巖和泥礫(圖10a)。地表露頭沉積構造以小型、密集槽狀交錯層理為主(圖10b),局部發育小型板狀交錯層理(圖10c)和小型平行層理(圖10d),水平層理不發育。顯微鏡鑒定顯示環河組賦礦砂巖的碎屑成分主要為石英、長石和巖屑,其中長石和巖屑占比較高,成分復雜多樣,巖石類型主要為長石巖屑砂巖和巖屑長石砂巖,反映物源較豐富。砂巖碎屑顆粒多為次棱角狀-次圓狀,磨圓中等偏差,分選一般,結構成熟度與成分成熟度均較低,反映水動力較強、沉積搬運距離較短的河道沉積。綜上所述,認為特拉敖包礦產地環河組上段為辮狀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積環境。

圖10 環河組上段地表露頭沉積構造特征Fig.10 Sedimentary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outcrop in the upper member of Huanhe Formation

5.2 鈾礦石中物質組成特征

通過掃描鑒定可知,不同顏色鈾礦石物質組成存在一定差異性(表1),下面分別討論各種顏色礦石中鈾礦物、金屬礦物、非金屬礦物、黏土礦物及有機質的賦存特征。

表1 特拉敖包礦產地環河組上段不同顏色鈾礦石物質組成統計表Table 1 Statistics on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colors uranium ore in the upper member of Huanhe Formation of Telaaobao mineral occurrence

5.2.1鈾礦物特征

礦石中鈾礦物主要為鈾石,其次為鈦、鐵、鈾混合物,偶見瀝青鈾礦。鈾礦物主要賦存于褐灰色、灰紫紅色和灰綠色礦石中的碎屑顆粒、金屬礦物、非金屬礦物、黏土礦物表面溶蝕的坑洞、微裂隙和顆粒間孔隙中,鈾礦物賦存的微型空間與物質表面結構密切相關[17]。鈾石發育有多種晶形,以典型的四方雙錐狀為主,其次為短柱狀、針狀、多面體狀和不規則狀,總體鈾石晶形發育較好,顆粒大小不一,一般為幾個微米至幾百個納米,多呈集合體形式廣泛產出。其中紫紅色礦石中鈾石晶形最完整、顆粒最大,往往與赤鐵礦混雜、相互包裹,表明該類鈾礦石成礦時間較長、成礦作用較強,在氧化作用過程中鈾石仍在不斷生長。前人研究表明U4+在鐵礦物表面可形成內層絡合物[18],U6+在Mn2+/MnO2、Fe2+/Fe(OH)3等礦物界面,也能夠發生表面介導的氧化還原反應[18-20],四氧化三鐵(Fe3O4)納米材料因比表面積大、功能基團多、活性強、便于磁性分離等優點,在吸附和分離放射性元素及重金屬離子方面顯示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21-22]。因此認為特拉敖包礦產地紅色鈾礦石為還原不徹底成礦產物,其成因符合李子穎等[23]提出的滲出鈾成礦作用,是氧化砂巖經含鈾滲出還原流體還原改造作用,紅色氧化砂巖中殘留的有機質和赤鐵礦、褐鐵礦等鐵氧化物對鈾的吸附作用,促進溶液中鈾離子沉淀、富集、成礦。

5.2.2金屬礦物特征

礦石中金屬礦物種類較多,主要有黃鐵礦、黃銅礦、赤鐵礦、磁鐵礦、閃鋅礦、硒鉛礦、輝鉬礦、菱鐵礦、鈦鐵氧化物等,可見少量稀土礦物。其中與鈾礦物關系密切的主要為黃鐵礦、赤鐵礦、黃銅礦和鈦鐵氧化物。黃鐵礦以草莓狀為主,其次還見有六面體、八面體和五角十二面體等多種晶體形態,反映成礦流體多期次特征?;揖G色砂體中可見較多草莓狀假象的鐵氧化物,該氧化物可能為黃鐵礦經過氧化作用導致S 丟失后的氧化產物。另外在鉆孔巖心中也常見綠色砂體中包裹有紅褐色氧化團塊和紫紅色泥礫發育綠色蝕變邊的現象。這些特征綜合反映灰綠色砂體至少經歷過還原→氧化→還原的過程,是滲出還原與滲入氧化交替、疊加成因。在紫紅色礦石中可見赤鐵礦與鈾石關系非常密切,在地表褐鐵礦砂巖中可見鐵氧化物與不明鈾礦物關系密切??傊?,特拉敖包礦產地礦石中既有中低溫礦物,也有中高溫礦物,可見成礦流體成分較復雜。

5.2.3非金屬礦物特征

礦石中非金屬礦物種類也比較多,主要有白云母、方解石、石膏、角閃石、重晶石和銳鈦礦,見少量天青石和獨居石。鈾礦物同樣與非金屬礦物表面發育的孔洞等結構相關性較強,未見鈾礦物與各類非金屬礦物有明顯的相關性,偶見蝕變黑云母解理中和蝕變破損的銳鈦礦表面發育有鈾石。通過鉆孔巖心、地表露頭觀察發現,環河組砂體中普遍發育細小片狀白云母,不管是細粒的粉砂巖、細砂巖還是中粗粒的中砂巖、粗砂巖,甚至是含泥礫、細礫的砂礫巖,都能見到較多順層發育的白云母。以往學者經常將白云母沉積區視為水動力較弱的三角洲、濱淺湖等沉積環境,而特拉敖包礦產地及周邊地區白云母沉積區與沉積粒度無明顯相關性,說明研究區環河組沉積物源區原巖本身就是富含白云母,從而導致在環河組普遍發育白云母的現象。

5.2.4黏土礦物特征

礦石中黏土礦物較多,主要包括綠泥石、伊利石、綠/蒙混層、伊/蒙混層,少量蒙脫石,僅發育極少量高嶺石。鈾礦物與黏土礦物關系密切,顯微鏡下常見鈾石和鈦、鐵、鈾等混合物賦存在各類黏土礦物表面的孔、洞中,說明黏土礦物表面特殊的孔、洞等結構更有利于吸附鈾離子導致其沉淀、結晶成鈾礦物。另外,研究區環河組黏土礦物組成呈現高伊利石與綠/蒙混層,較高伊/蒙混層礦物含量,缺少高嶺石的分布特點,一方面反映出研究區環河組沉積期沉積盆地總體處于干旱-半干旱氣候環境,淋濾作用和化學風化作用較弱,而物理風化作用較強;另一方面反映環河組砂巖經歷過后期滲出還原改造作用。

5.2.5有機質特征

礦石中有機質含量總體較少,僅在淺灰色、灰綠色和紫紅色礦石中肉眼偶爾可見炭化植物碎屑,通過顯微鏡在各種顏色礦石中均可見少量微納米級細小暗色斑點狀有機質。目前在鉆孔巖心礦石中見到的炭化植物胞腔及其周邊主要發育黃鐵礦,未見鈾礦物;在地表褐鐵礦化植物碎屑周邊明顯發育較多含P、Y 等元素的不明鈾礦物。在顯微鏡下見到的各種顏色礦石中發育的微納米斑點狀有機質,其周邊及表面可見發育較多黃鐵礦和鈾石。這種暗色斑點狀有機質是炭化植物碎屑、石油裂解的瀝青質還是其他生物成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6 結論

本文基于對特拉敖包礦產地鈾礦石的顯微鏡下巖礦鑒定、電子顯微鏡三維形貌特征觀察及能譜分析,確定了不同顏色賦礦砂巖中鈾存在形式及其共伴生礦物:

1)通過對鉆孔巖心和地表露頭宏觀巖性-沉積結構及微觀物質成分、結構、分選、磨圓等綜合觀察,特拉敖包及周邊地區環河組沉積區具有非典型的辮狀河三角洲平原沉積環境特征;

2)不同顏色賦礦砂巖中物質組成各有差異,其中鈾礦物以鈾石為主,其次是鈦鐵鈾混合物,偶見瀝青鈾礦;金屬礦物、非金屬礦物和黏土礦物種類繁多,鈾礦物與鐵氧化物、黏土礦物和有機質關系最密切;

3)灰綠色礦石中見少量炭化植物碎屑、斑點狀暗色有機質、流動態有機質、黃鐵礦假象鐵氧化物、綠泥石包裹鐵氧化物等現象,說明灰綠色砂巖成因較復雜,既有原生沉積成因,又有氧化砂巖經后期滲出還原改造成因;

4)礦石有機質既有炭化植物碎屑,又有不明暗色斑點狀細小有機質,但含量總體較少。其中暗色有機質主要呈分散細小的斑點狀分布于碎屑顆粒表面及顆粒間孔洞中,且與鈾成礦關系較密切。

猜你喜歡
礦產地敖包鈾礦
祭敖包
CSAMT法在柴北緣砂巖型鈾礦勘查砂體探測中的應用
鈾礦地質勘探設施治理分析
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市卡倫敖包清理
2018年全國新發現煤炭礦產地20處
關于鈾礦地質退役設施的長期監護
UExplore_SAR軟件在鈾礦地質勘查中的應用
敖包祭祀中的女人禁忌
2016年度河北省提交新發現礦產地三處
神圣敖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