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鉗工教學中的實踐導向教學模式研究與實施效果評估

2024-02-03 03:11謝敏曉
農機使用與維修 2024年1期
關鍵詞:實際操作鉗工導向

謝敏曉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無錫 214433)

0 引言

鉗工作為制造業中至關重要的技能之一,其教學模式的優化與創新對于培養具有實際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學生具有重要意義。傳統鉗工教學模式常常偏向于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實際操作環節較少得到重視,導致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面臨理論與實際操作脫節的情況,難以迅速適應工作實踐。另外,單純理論學習難以培養學生實操技能和問題解決能力,限制了學生在工作中的表現[1-2]。

針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引入實踐導向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實踐導向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強調學生在真實的操作環境中進行學習。在該模式下,學生不僅可以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能夠直接參與實際鉗工操作,培養實際技能和問題解決能力[3-5]。通過實際操作,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的應用,提升自己在工作中的適應能力和綜合素質。

1 理論基礎

1.1 理論導向與實踐導向

1.1.1 理論導向(Theory-Oriented)

理論導向教學側重于傳遞理論知識和概念,強調學生對基本原理、概念和理論的理解,通過講授課程內容、閱讀教科書、聽講座等方式來傳達知識。理論導向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概念理解、分析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為學生提供理論框架,幫助學生理解問題的背景和內在機制[6]。然而,理論導向教學可能缺乏實際應用的機會,學生可能在實際操作和問題解決方面缺乏經驗。

1.1.2 實踐導向(Practice-Oriented)

實踐導向教學側重于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強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該教學方法通常通過實際項目、實驗、模擬、實地實習等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實際操作和應用能力的培養[7],強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應用理論知識,解決真實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和創新能力。然而,實踐導向教學可能需要更多的資源和實際操作環境,同時也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實踐活動。

在現實教育環境中,應結合理論導向和實踐導向,以平衡知識傳遞和應用能力的培養,綜合教學方法可以在培養學生對基本概念理解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應用這些概念。

1.2 鉗工教學課程

鉗工教學課程的理論基礎建立在金屬加工和機械制造領域的基本原理之上,涵蓋金屬材料性質、切削工具應用、加工工藝等概念,旨在培養學生理解金屬加工技術的核心概念,包括測量與標記、手工工具使用、裝配與拆卸、機床操作等,以便培養學生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為學生在制造業和維修領域取得成功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1.3 鉗工教學課程改革背景與意義

1.3.1 改革背景

鉗工教學課程改革的背景和意義源自于適應現代制造業發展的需求以及培養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高素質技術人才的迫切需求。

1)制造業轉型升級。隨著制造業的技術和生產模式的不斷發展,鉗工作為制造業的核心技能之一,面臨著新的技術挑戰和需求變化,鉗工教育需要與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保持同步。

2)技術快速發展。先進的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正在改變制造業的面貌,鉗工人員需要掌握新技術,如數控機床操作、計算機輔助設計等,以適應新的工作環境[8]。

3)實際操作需求。傳統理論教學無法滿足制造業對實際操作能力的需求,學生需要更多機會參與實際鉗工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3.2 改革意義

鉗工教學課程改革對于培養適應現代制造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術人才,推動行業創新和提升行業競爭力都具有重要意義。鉗工教學課程改革旨在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鉗工人才,學生不僅掌握金屬加工的基本技能,還具備團隊協作、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通過鉗工教育的改革,學生將更具競爭力,能夠適應現代制造業的工作需求,提高就業和職業發展的機會。更新的鉗工教學課程可以更好地與企業需求相匹配,促進產學合作,確保教育培訓與實際需求相結合。鉗工教育的改革可以鼓勵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嘗試創新,為制造業技術的進步和創新作出貢獻。高質量的鉗工教育可以提高行業的專業聲譽,吸引更多學生投身到這一領域,為行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2 鉗工教學專業課程設置現狀分析

2.1 調研對象

本次對其地區5所高職院校2020—2022級鉗工專業學生1 506人進行問卷調查,回收問卷1 428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4.8%,高回收率為本文提供了豐富而可靠的數據,能夠更全面地了解鉗工專業學生對于教學內容、方法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的看法和意見。

2.2 調研工具

本研究選擇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調查問卷的有效度分析,問卷調查問題及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統計結果表明,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852,大于0.7,表明問卷在內部一致性方面具有良好的信度,可以開展下一步分析[8-9]。

表1 鉗工教學專業問卷調查統計結果 單位:人

2.3 結果與分析

2.3.1 教學觀念與模式落后

鉗工教學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顯示部分課程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導致技能與理論脫節,而且未能及時適應現代技術的發展。在此背景下,存在教學觀念與模式的落后問題,表現為教師觀念保守、實踐導向不足、技術更新滯后、互動參與不足等,限制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創新思維培養以及與現實需求的匹配程度。

2.3.2 教學內容陳舊

教學內容陳舊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未能及時跟進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發展,導致學生畢業后所掌握的知識與實際工作需求存在較大差距,無法滿足現代制造業對技能和應用能力的要求。此外,教學內容陳舊還可能造成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難以適應新技術和新工藝,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之間存在脫節,學生難以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與進步。

2.3.3 創新能力培養不足

目前,在鉗工教學過程中,學生更加傾向于死記硬背知識,而不是深入思考和理解概念,限制了學生對問題的創新性思考,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缺少與實際問題相關的項目,學生無法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并尋找創新解決方案的機會,難以適應新興技術和行業趨勢的變化,降低了學生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的競爭力。

3 鉗工教學實踐改革試驗分析

傳統鉗工教學模式采用正三角順序開展,實踐課占比較少,主要以普通文化課和專業理論課為主(圖1a),本文基于實踐導向原理,對傳統鉗工教學模式開展優化,構建出“倒梯形”課程順序開展(圖1b)。在傳統正三角模式中,學生通常會首先接受一系列的理論課程,然后再逐步引入實踐環節。然而,這種模式可能導致學生在實際操作前積累了大量理論知識,卻缺乏機會將其付諸實踐。相反,本文提出的“倒梯形”模式則在早期階段就注重實踐,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接觸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此外,實踐課程的增加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實際應用認識。通過將實際案例融入課程,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如何應用于實際情境中,從而培養出更具創新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專業人才。

圖1 鉗工教學模式優化改革思路

3.1 改革實驗方案

針對本文提出的優化改革思路,設計鉗工教學優化改革方案如表2所示。

表2 基于實踐導向下鉗工教學優化方案

3.2 結果與分析

3.2.1 實驗方案

選擇一個實驗班級(52人)和一個對照班級(49人)進行比較,以評估教學方案的效果。

1)實驗班級(接受優化方案)。選擇一個班級作為實驗班級,實施上述教學優化方案,包括引入“倒梯形”課程順序,增加實踐課程,設計實際案例課程,與企業合作實習和項目等。

2)對照班級(傳統教學模式)。另選一個班級作為對照班級,繼續采用傳統的鉗工教學模式,即正三角順序,實踐課程較少,主要以理論課為主。

3.2.2 實驗結果

教學方案實施結果如表3所示,綜合分析表格中的評分可知,實驗班級在實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等方面表現更為出色,而且學生反饋和滿意度也更高。這暗示教學優化方案在這些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表3 不同教學方案評估結果

4 結論

本研究對鉗工教學中的實踐導向教學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實施了優化方案,旨在培養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的鉗工專業人才。通過對比實驗班級和對照班級的教學效果,得出以下結論:

1)本研究中實施的實踐導向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實驗班級在這些方面的評分明顯高于傳統對照班級,證實了實踐導向教學的優勢;

2)引入“倒梯形”課程順序和實際操作課程,使實驗班級的學生在實際操作能力上有明顯優勢,學生在實際操作技能方面表現更為熟練,為日后在實際工作中有更好的應對能力;

3)教學優化方案的實施使得實驗班級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具優勢,包括實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符合現代制造業對多維度素質人才的需求,實驗班級學生對教學方案的反饋和滿意度更高。

綜上所述,本研究的實踐導向教學優化方案通過引入“倒梯形”課程順序、實際案例課程、與企業合作等措施,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研究結果為鉗工教學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有益的經驗,也為其他類似專業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借鑒。

猜你喜歡
實際操作鉗工導向
以生活實踐為導向的初中寫作教學初探
鉗工機械操作的質量控制策略
機械裝配中鉗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偏向”不是好導向
需求導向下的供給創新
職業學校機械專業一體化教學探究
模糊綜合評價法應用于項目后評價的模型構建與實際操作
犬只導向炮
試論體驗性學習實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探析鉗工銼削面凹凸問題的原因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