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復雜系統智能模擬:涌現機理與方法路徑

2024-02-03 06:15陳典涵
關鍵詞:個體智能系統

呂 鵬 陳典涵

一、引言

(一)社會發展及其治理趨勢

社會是一個復雜巨系統,社會運行具有客觀性、自主性、自發性。國家與社會治理主體應強化對“社會復雜系統”基本運行規律的認知。自2013 年開始,我國正式從“社會管理”理念轉向“社會治理”①陳鵬:《“社會”的興起與中國社會治理變革》,《社會治理》2019 年第4 期。。社會治理與人類社會所處的發展階段和時代特征息息相關??茖W與技術的每一次重大革新與進步,都推動了社會形態的轉型,也帶來了治理模式的變革。人類社會已經走過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目前正處在數字社會的深度發展階段。數字社會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為顯著標志之一②袁曾、張執南:《數字社會下的法律工程思維建構與適用》,《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 年第12 期。。圍繞數字社會的治理,學術界也進行了廣泛的討論③鮑靜、賈開:《數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原則、框架與要素》,《政治學研究》2019 年第3 期;孟天廣:《數字治理生態:數字政府的理論迭代與模型演化》,《政治學研究》2022 年第5 期;魏欽恭:《數字時代的社會治理:從多元異質到協同共生》,《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 年第2 期;胡衛衛、盧玥寧:《數字鄉村治理共同體的生成機理與運作邏輯研究——基于“中國大棚第一村”數字鄉村建設的實證考察》,《公共管理學報》2023 年第1 期。。隨著數字化趨勢的深入發展,智能技術、算法、載具在社會愈發廣泛地存在,我國已經邁入智能社會的門檻。關于智能社會,童天湘早在1988 年就作出了前瞻性研究,認為智能社會是智能革命的產物,即將高能結構的“高熵社會”轉變為高智力結構的“低熵社會”,導致社會的智能化,創造人機共生的智能社會①童天湘:《論智能革命——高技術發展的社會影響》,《中國社會科學》1988年第6期;王銳生:《對“智能革命”的唯物史觀評述——讀童天湘的〈點亮心燈——智能社會的形態描述〉》,《哲學研究》1997 年第7 期。。筆者認為,認識社會復雜系統,首先要從基本特征、運行規律等角度入手。當前,關于智能社會的特征已經有學者在研究,主要體現為:以數據為先導、以算法為中心②張文顯:《構建智能社會的法律秩序》,《東方法學》2020 年第5 期。,新技術廣泛使用③齊磊磊、李霞:《系統科學視域下智能社會生產方式分析》,《系統科學學報》2022 年第4 期。,社會成員擴展、新物種生成④孫偉平:《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視域中的“智能社會”》,《哲學分析》2020 年第6 期。,社會結構變化,呈現自組織形態⑤田恬:《政府助力,推動智能社會發展——2015 中日青年科學家跨學科學術沙龍舉行》,《科技導報》2015 年第24 期。,社會場域擴展,虛擬空間大幅度擴展⑥陳思:《算法治理:智能社會技術異化的風險及應對》,《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 年第1 期。等。智能社會呼喚新的治理理念。

(二)社會模擬方法的發展歷程

作為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社會模擬具有數十年的發展歷史,并且仍在持續發展之中。筆者2022 年曾在《清華社會學評論》發文指出:從視覺形式、行為自由度、過程特征、形態復雜性四個標準來看,社會模擬的發展歷史包括三個階段:系統動力學(1.0)、元胞自動機(2.0)、智能體仿真(3.0)(見表1)⑦呂鵬:《計算社會科學中仿真模擬的三個發展階段》,《清華社會學評論》第17 輯,2022 年。。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s)階段具有視覺抽象性、規則確定性、過程靜態性、系統封閉性特征,僅在數學、邏輯等抽象層次進行模擬,運算規則是確定性、靜態性的,因而難以勝任社會復雜系統模擬工作;元胞自動機(Cellular Automata)階段具有視覺具象性、規則非確定性、過程動態性等特征,但仍具有較大的封閉性。由于模擬單元的簡單性、位置的固定性,難以刻畫流動的個體、動態的社會過程;智能體ABM 仿真是集大成階段,在視覺生動性、規則非確定性、過程動態性、系統復雜性方面具有優勢。它既能夠刻畫動態的個體行為,又能夠呈現、監測、干預復雜社會系統?;谥悄荏w的社會模擬(ABM),勢必成為智能社會治理的重要方法。當前,社會模擬還存在最新發展趨勢,如基于政務大數據、數字城市平臺的社會模擬,基于城市CIM 底座進行模擬推演等。此類工作已經超出了傳統社會科學的范疇,實現了與前沿自然科學技術與方法的高度融合,呈現出“新文科”“新工科”的特征。本文所說的社會模擬,是各階段的總稱,是方法集合的概念范疇。

表1 仿真模擬方法發展的三個階段

(三)二者互嵌:探討一種必然性趨向

智能社會治理既是學術界的探討,同時也是各地的實踐。各地在政府信息化、數字政府、公共服務、數字便民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國家戰略層面,智能社會治理也獲得了關注和回應。2021年5 月,中央網信辦聯合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在全國建設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同年9 月,確立了首批基地名單⑧《關于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入選名單的公示》,http://www.cac.gov.cn/2021-09/06/c_1632515908861395.htm,訪問日期:2023 年10 月27 日。。這標志著國家治理現代化正式邁入“智能社會治理”階段??疾旄鞯貙嵺`,筆者認為,國內目前的社會治理實踐還停留在數字社會階段,還沒有達到智能社會治理的標準與要求。相關的認知、實踐具有滯后性,亟須引入社會模擬理念。

第一個問題是數據孤島現象普遍存在,數據打通仍然艱難,進度緩慢,使得數據要素形成、要素市場培育難以實現。鑒于此,我們需要有新的替代性思路,確?!皟蓷l腿走路”。而社會模擬,只需要少量、優質數據,就可以啟動社會有機體模擬。

第二個問題是難以科學評估社會公共政策的效能。從各地建立的綜合性大平臺來看,很多地方能夠初步實現城市數字孿生、感知社會系統狀態的目標,但無法評估、比較任意社會公共政策的系統性效能,因為缺乏相關的研究思路、工具。社會模擬通過參數遍歷、繪制平行宇宙結果,實現對任意干預策略的效果評估與比較。

第三個問題是我們對智能社會本身的研究存在不足。目前,各地的實踐處在數字治理、民眾服務、被動應急處置階段,缺乏系統性、主動性。社會模擬的首要工作,就是要進行社會刻畫,進而模擬社會運行、社會異常狀態、社會治理策略。因此,應強化“社會復雜系統”理念。綜上,從大數據、數字政府向社會模擬過渡,是社會治理模式必然的發展趨勢。

二、社會模擬納入社會治理的必要性

社會模擬的核心目標是模擬社會動態運行。例如,羅俊認為,社會模擬是依據某種社會行為理論或經驗,建立一個關于現實社會系統的計算機模型,然后模擬動態過程①羅?。骸队嬎恪つM·實驗:計算社會科學的三大研究方法》,《學術論壇》2020 年第1 期。。社會模擬是研究動態的社會復雜系統的有效工具,這是大數據等靜態研究方法所力有不逮的。如何構建智能社會的“社會有機體模型”?我們需要“社會復雜系統”視角,它表現在同層次、跨層次兩個維度。從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看,社會復雜系統的刻畫、治理,均需要社會模擬方法。

(一)微觀層面:社會行為體擴展

智能社會的成員發生巨大擴展,需要統籌、一體、通用的模擬推演方法。在傳統社會,由于智能技術不發達,社會成員主要是人。在智能社會,人、機、物都是智能社會的合法成員②呂鵬:《智能社會治理的核心邏輯與實現路徑》,《國家治理》2021 年第42 期。。例如“機器人”這一新物種作為承載算法、實踐算法、優化算法的基本單元,與自然人、法人一樣,都是合法存在的行為體。智能社會開啟了人類社會的嶄新圖景③呂鵬:《智能社會治理勾勒新型社會關系圖譜》,《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 年7 月19 日,第8 版。,我們需要重點關注智能社會中的三種類屬內關系(人與人、機與機、物與物)和三種類屬間關系(人與機、人與物、機與物)。在智能社會,人機物皆是智能體,人機物都具有智能算法屬性,需要從智能體視角解讀。智能社會的人,除了是生物意義上的人,還是被深度嵌入算法的人。智能社會的物,也同樣具有邊緣智能屬性④呂鵬:《智能社會治理勾勒新型社會關系圖譜》,《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 年7 月19 日,第8 版。。理想的智能社會,應是以人為本的人機物三元融合社會,每個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創新、創造、發展的自由度空間⑤王海濤、宋麗華、向婷婷等:《人工智能發展的新方向——人機物三元融合智能》,《計算機科學》2020 年第11 期。。因此,智能社會的治理,需要從智能、算法的角度統籌人、機、物三大類主體,開展智能體建模。

(二)中觀層面:組織形態的變化

適應社會形態的變化,需要進行相應的方法論革新。當前的數字社會,平臺化傾向已經凸顯,呈現出吸附大量用戶、集聚大量信息、產品服務延伸等核心特征⑥劉家明:《平臺型治理:內涵、緣由及價值析論》,《理論導刊》2018 年第8 期;閔學勤:《從無限到有限:社區平臺型治理的可能路徑》,《江蘇社會科學》2020 年第6 期。?!捌脚_型社會”助推了數字社會的深度發展。社會活動通過平臺進行連接和協調,各種要素得以協同,實現優化配置和共享價值。在智能社會,由于智能單元(機)具有生產力優勢,能夠同時服務海量個體。因此,平臺化趨勢會更加明顯,社會將更加扁平化。對此,我們使用“個體型社會”來表征。個體型社會的概念,是從第二現代性的個體化中得到啟發而提出的。個體化需要經歷三個過程,即脫嵌-去傳統-再嵌入①Beck-Gernsheim E., Beck U, Individualization: Institutionalized Individualism and its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 2002, pp. 202-203.。在智能時代的個體型社會中,社會成員從現實的社會關系中脫嵌,再嵌入在線的平臺型社會。由于智能算法的功能、性能持續進化,個體能夠在其支持、復制之下,實現在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中的自由度、獨立性的極大提高。社會治理模式需要重點面向平臺與海量用戶,這是一個復雜巨系統。通過社會模擬,可以深度刻畫和模擬用戶的個體畫像和行為特征,預測個體行為、社會互動和政策效果。

(三)宏觀層面:通用智能體的福祉目標

智能社會治理以全體(通用)智能體福利為宗旨。個體型社會是智能社會的必然趨勢。但同時,個體層面、社會層面已經密不可分?;诠δ軓姶蟮乃惴ㄅc機器人,個體能夠感知社會全局、反饋社會治理。社會治理就是要對所有的、全體的個體或智能體進行治理(服務、管理等)。因此,在智能社會,“個體即社會”,個體與平臺之間呈現頻繁的多對多映射關系。智能體(個體)能夠被計算,整個社會的知識圖景也隨之被計算獲得,進而實現對人機物的社會性、全局性安排。屆時憑借精準畫像②王磊:《從空間整合到服務供給:區域化黨建推動城市基層治理體制創新》,《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20 年第6 期。,個體(人機物)狀態與需求,都能被精細掌控、精準滿足③周利敏、鐘海欣:《社會5.0、超智能社會及未來圖景》,《社會科學研究》2019 年第6 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人工智能同社會治理的結合,開發適用于政府服務和決策的人工智能系統④《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強領導做好規劃明確任務夯實基礎 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人民日報》2018 年11 月1 日,第1 版。。因此,需要構建科學的智能決策系統,使決策從經驗考量走向數據分析、從事后被動應對走向事前主動預見。社會模擬方法與技術,將在預測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預判社會問題、公共服務精準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另外,社會模擬還需要求解智能社會運行的有效性邊界、安全性邊界、合法性邊界。

三、社會模擬:核心理念與涌現機理

社會模擬旨在獲得對結構、功能、變遷的更好理解,解釋復雜社會現象,進而預測社會發展趨勢⑤羅?。骸队嬎恪つM·實驗:計算社會科學的三大研究方法》,《學術論壇》2020 年第1 期。。目前,社會模擬(也稱模擬推演)在各地數字政府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被普遍采用。涌現是社會模擬的核心理念,該理念涉及兩個層面,即個體(要素)層面與社會(系統)層面。社會(系統)由社會行動者(Social Actors)構成,社會(系統)所表現出來的社會組織、社會結構、社會過程,需要獲得社會行動者的微觀行為支撐(見表2)。

表2 社會模擬與社會過程的內在契合性

(一)基于涌現解讀社會復雜系統

所謂“涌現”指的是,一個實體(系統)具有各部分本身不具有的屬性或能力①Elder-Vass D., The Causal Power of Social Structures: Emergence, Structure and Agenc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p. 4.。涌現的一個核心作用在于,賦予多個簡單個體新的群體特征。20 世紀90 年代,社會學家盧曼借鑒“系統復雜性”理念來思考復雜社會行為,揭示出社會系統中要素之間的強相關會導致諸如自生成、自組織等行為的涌現②王亞男、殷杰:《社會學研究的“復雜性轉向”》,《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5 年第1 期。。社會系統是典型的復雜系統,因此也稱“社會復雜系統”,其演化模式既沒有固定程式,也并非完全隨機,而是在一定尺度內聚集、超過臨界點后“涌現”③王國成:《計算社會科學:人類自我認識的新平臺》,《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 年5 月6 日,第600 期。??茽柭鼜娬{的從微觀行動到宏觀社會后果的轉換,其本質也是涌現性問題④夏德龍:《復雜性研究的社會仿真模擬方法述評與展望》,《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 年第2 期。??梢?,涌現性是社會復雜系統的核心特征之一。隨著大數據、智能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數據的維度、量級出現了躍升,客觀上為模擬社會復雜系統的涌現提供了條件。社會模擬可以結合大數據、海量數據,突破機械的數據疊加和綜合分析,涌現出基于靜態數據之上的更高層次的復雜屬性,揭示具有復雜性特征的社會系統的復雜演化形態和趨勢。在社會模擬序列中,智能體模擬(ABM)、多智能體系統(MAS)是研究社會復雜系統涌現的重要工具。

(二)揭示跨系統層面的復雜關系

社會系統的復雜性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宏觀系統變量之間的復雜因果關系。除了系統動力學外,數據范式的計量經濟學研究、社會調查數據分析等,對此已經有很多研究成果。由于是在同一(宏觀)系統層面,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這種因果圖景的研究資料獲?。ù髷祿?、政務公開數據)具有可行性。能否獲取到真實、穩健的因果機理或因果關系,則是另外一個問題。這是因為,社會因果關系錯綜復雜,難以準確厘定,在很多情況下,它們不是同一個層面的因果聯系。小數據時代得出的所謂“清晰”因果關系,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可能會有新的發現。二是跨系統之間的復雜關系,需要使用元胞自動機、智能體模擬等進行刻畫。例如個體與組織、個體與社會、縣域與市域、局部與全域之間的復雜關系。它們反映了更加普遍、真實、深刻的社會行為邏輯。對復雜系統本身的研究,不能還原為對各個獨立組成部分的研究⑤夏德龍:《復雜性研究的社會仿真模擬方法述評與展望》,《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 年第2 期。。在社會系統內部,跨系統性是指不同子系統之間具有的交互和通信能力。在社會系統運行過程中,跨系統性具有普遍性,這應成為智能時代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在社會治理過程中,社會模擬也能夠與其他應用系統進行集成,例如社交網絡分析系統、城市規劃系統、環境模擬系統等。

(三)社會模擬基于涌現揭示社會過程

社會復雜系統分析僅是社會模擬的基本任務?;诖?,常態化動態模擬社會過程至關重要?!坝楷F”本質上是刻畫全局行為由智能體(Agents)行為和相互作用產生的過程⑥Sawyer R. K., Social Emergence: Societies as Complex System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p. 13.?!坝楷F”既不等于宏觀社會結果,也不等于微觀個體。涌現是“橋接”宏觀現象與微觀之間的環節,是統攝二者的視角。因此,涌現揭示的是一個生動、持續的社會過程。所謂社會過程,是由社會行動者持續、動態參與的社會實踐過程,既有個體的微觀行動,也有社會的宏觀結果。因此,社會模擬基于涌現來揭示智能社會運行過程,具有契合性。筆者采取一種進化、迭代的視角,來看待社會模擬方法。社會模擬能夠揭示跨系統因果關系,必然也可以刻畫相同系統之內、同一層次之間的因果關系。社會模擬使用智能體(Agents)作為基本單元,刻畫社會行動者,后者是社會過程的行為單元。社會模擬采用涌現視角,刻畫動態、連續的社會過程。在行為的發生與結果層面,社會模擬使用局部、微觀行為,導致系統宏觀層面的模式呈現。在真實社會過程中,是個體行為導致了某種社會后果。當然,表2 僅介紹了一個“行為發生-結果”行動單元(單次),真實社會情況會更為復雜。

四、社會模擬的實踐路徑

智能社會的治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是動態、持續的實踐過程,在國家、省域、城市、區縣諸層級展開。動態性、自適應性、能動性是實踐的重要特征。動態性體現在實踐隨著社會、科技和文化的變革而不斷發展;自適應性體現在實踐具有適應環境的應變能力,能夠根據情境和需求作出調整和變化;能動性體現在人們不是被動地接受和執行,而是主動地探索、實踐和創造。面向智能社會治理的社會模擬,涉及社會個體生成、行為規則設置、知識結構導引、社會知識學習、社會系統優化等步驟,構成一個完整的過程(見圖1)。

圖1 社會模擬的治理實踐邏輯(資料來源:作者自制。)

(一)社會刻畫(Social Mapping)

社會模擬需要社會刻畫作為參考。人們對社會的治理,其前提和關鍵在于對社會有機體自身的認識、了解。為此,社會科學家們作出了長期的努力。從社會大調查時代到大數據時代,再到計算社會科學時代,人們對社會實在本身的探索從未停止。就社會模擬而言,認識社會同樣重要,筆者總結為社會刻畫(Social Mapping)工作,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個體層面的刻畫,即微觀層面的社會刻畫。通過智能體參數的異質性設置,刻畫社會行為體的異質性特征。具體的特征屬性設置,需要根據具體目標制定。比如,在人群動力學模擬中,需要刻畫平民智能體的屬性,包括血量、速度、方向、健康度等生理屬性,同時也需要考慮并設置個體在極端情況下的恐慌等心理①呂鵬、張卓、李蒙迪等:《反恐場景中的群體效應——基于粒子運動系統的ABM 仿真模擬》,《社會發展研究》2021 年第3 期。。二是社會結構層面的刻畫,即宏觀層面的社會刻畫,重點指向社會特征、社會結構等宏觀信息。在社會結構方面,主要指的是社會網絡結構。例如,在構建鄉村熟人社會的關系網絡時,可以設置區分強弱關系的鄉村社會網絡②邱澤奇、黃詩曼:《熟人社會、外部市場和鄉村電商創業的模仿與創新》,《社會學研究》2021 年第4 期。等。

社會刻畫具有一定程度的靜態性,它在兩個方面為社會模擬提供幫助。一是為微觀層面的智能體異質性設置提供參數取值的依據,例如某種分布的設定(正態分布、長尾分布、泊松分布等);二是在宏觀層面為社會模擬提供目標靶向(Targets)。社會系統具有復雜性,要成功模擬它具有相當大的困難。但我們不能因此放松要求,仍然要對社會模擬的有效性予以驗證③Sargent R. G., “Valid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Simulation Models”, Proceedings of the 2004 Winter Simulation Conference, 2004.。社會模擬具有復雜性,對模型的驗證而言,數據的正確性、有效性是關鍵④吳江、胡斌、劉天?。骸督换ビ洃浵到y影響人群與工作交互的模擬研究》,《管理科學》2009 年第1 期。。通過社會刻畫,可以獲取特定的社會狀態值,例如社會信任水平、經濟發展水平、特定事件結果等數據。這些社會層面的宏觀數據,為社會模擬的算法校準、結果驗證提供了客觀標準。社會模擬驗證包括算法校準、過程驗證、結果驗證等層面,涵蓋了模型對比、事件結果驗證、極端條件測試、歷史數據驗證、多階段驗證、參數有效性驗證、預測驗證等技術方法⑤Sargent R. G., “Valid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Simulation Models”, Proceedings of the 2004 Winter Simulation Conference, 2004.。

(二)社會知識(Social Knowledge)

社會模擬工作需要社會知識的導引。社會知識是基于社會研究的真理性、本體性、過程性發現,而對社會運行規律(規則)的系統性認知。它代表社會整體信息,具有相對靜態性,能夠指導個體行為、個體間的社會互動。這是因為,社會模擬的發起端是微觀行為的個體(社會行為體),個體之間的互動既受到自身內在因素、慣習等因素的影響,又受到社會規則、社會規律的影響。這些是數據分析、靜態研究無法呈現、揭示的。目前來看,社會仿真模擬方法(尤其智能體模擬階段)能夠有效勝任。通過模擬過程、智能算法,社會知識可以納入智能體行為之中并產生影響。在技術操作方面,通常使用矩陣(matrix)形式表征社會知識①Lu P., Li Y., Wen F., et al., “Social Knowledge Enhances Collective Safety: Computational Models and Simul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ystems, 2023, 10(2), pp. 807-818.。社會知識涉及四個關鍵性問題。一是共同常識(Common Knowledge)的表達與建模。共同常識為所有智能體或行動者知曉,并在行動中遵守,或受其影響,也稱全局性知識(Global Knowledge)。二是局部知識(Local Knowledge)的表達與模型納入。我們將智能體面臨的情境性、條件性信息,稱為局部知識。社會行動者的行為具有情景性②鐘興菊、羅世興:《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的類型學分析——基于多案例的比較研究》,《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 年第1 期。、條件性③張銀岳:《從結構、心靈到體系:社會行動的邏輯演進》,《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年第5 期。,因此需要刻畫社會行為、特征的動態研究方法。社會模擬通過引入局部社會知識,模擬特定社會行為。三是過往、先驗知識(Prior Knowledge)的運用。社會行為具有反思性④姜利標:《思考的個體、交往行為和社會情境:一個整合視角的審視》,《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 年第3 期。、索引性⑤李顯波:《在規范與行為之間——當代中國法治研究的三種路徑評說》,《天府新論》2006 年第2 期。,人們會依據之前的歷史事件進行總結并調整下一步的行為。通過智能體的社會學習算法⑥Lu P., Wen F., Li Y., et al., “Individual Behaviors, Social Learning, and Swarm Intelligence: Real Case and Counterfactuals”,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22, 207, pp. 1-15.,社會模擬能夠有效納入歷史、類似事件的過程與結果信息。從社會目標的角度,研究者希望能夠找到好的社會知識引導,改善社會結果。四是反事實知識的使用。從知識論角度來看,社會模擬實現了大的突破,將反事實知識也納入其中,這是社會調查、大數據手段難以實現的。所謂反事實知識,是指真實社會中不存在(未被觀測到),但在個體思維、社會決策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知識。使用反事實方法,可以證明和揭示涌現出整體的各部分對整體的因果關系圖景⑦Elder-Vass D., The Causal Power of Social Structures: Emergence, Structure and Agenc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p. 25, 28.。社會模擬能有效整合社會全局知識、局部知識、先驗知識、反事實知識,實現動態過程模擬。社會知識具有相對的靜態性,是對智能社會運行的核心規律的總結與凝練。

(三)模擬推演(Social Simulation)

模擬推演是社會模擬的主體環節,已經在智慧城市、城市大腦、數字社會治理實踐中被使用⑧周利敏、谷玉萍:《人工智能時代的社會風險治理創新》,《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 年第3 期;呂明、張璋、孫瓊等:《元宇宙城市系統架構與城市規劃智慧響應研究》,《規劃師》2023 年第7 期。?;谡展_與大數據公開的社會模擬,實現了直接參與社會治理的新境界,這是智能社會治理的必然趨勢。大規模數據的運用,為社會模擬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機——將數據密集型知識發現與社會模擬結合起來⑨黃欣卓:《數據驅動社會科學研究轉型的方向、路徑與方法——關于“大數據與社會科學研究轉型”主題的筆談》,《公共管理學報》2019 年第2 期。。然而,目前的模擬推演實踐,沒有將目光投向社會有機體自身。我們需要的是基于規則、知識的社會模擬過程,并不斷涌現新的規則、知識。第一,在規則(rules)方面,我們需要在各個層面設置個體行為規則、社會組織規則、社會結構規則、社會運行規則、全局更新規則等。模型化的規則,能夠以規范化的技術語言設計算法和演化規則,實現對復雜現實社會的模擬①褚爾康:《算法治理基礎理論系統建構與特征分析》,《前沿》2022 年第3 期。。為此,一方面,我們需要根據大數據與社會統計指標,設置智能體與社會初始狀態。另一方面,需要在模擬過程中,更新個體、社會的狀態。根據現實大數據與統計結果,設置智能體交互、狀態改變的規則,即社會運行的規則。第二,個體的行為具有能動性②文軍、劉雨航:《不確定性:一個概念的社會學考評——兼及構建“不確定性社會學”的初步思考》,《天津社會科學》2021 年第6 期。,需要及時地基于上述知識作出行為決策。因此,知識是一種索引性規則,個體行動是一種索引性行為。正是在此建模規則之下,復雜適應系統的“涌現”和“自組織”才能夠得以實現③萬相昱、張濤:《基于農戶主體的微觀模擬平臺及其在糧食安全問題研究中的應用》,《21 世紀數量經濟學》第13 卷,2012 年。?;谏鐣坍?、社會知識等前提,通過不斷迭代模擬,繪制社會行為體的有效性、合法性、安全性邊界④呂鵬:《智能社會治理的核心邏輯與實現路徑》,《國家治理》2021 年第42 期。,進而推導符合預期的行為體最優空間,實現社會善治。

(四)社會預測(Social Prediction)

社會模擬的目標在于理解和預測復雜社會系統行為⑤Conte R., Gilbert N., Bonelli G., et al., “Manifesto of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Special Topics, 2012, 214, pp. 325-346.,即理解和預測動態的社會運行。社會模擬不僅要揭示和解讀社會運行,還需要進行社會預測,具體要做兩方面的工作:第一,刻畫社會實時狀態、發現社會異常狀態與社會問題。在大數據時代,這部分工作需要與智慧城市、城市大腦、數字政府等工作基礎緊密結合。目前,各地或多或少地都在基于上述工作基礎,形成城市“數字孿生底座”⑥呂鵬:《數字孿生城市:智能社會治理的基礎架構》,《國家治理》2023 年第11 期。,包括道路、水務、電力、能源、生態、消費、企業、稅務等數據來源。智能社會治理,需要有機整合、繼承既有數據基礎,拼接數字孿生的“社會有機體”。不僅需要研究城市,更需要從城鄉整體的視角予以刻畫。進而通過智能算法,呈現完整的社會系統狀態,包括經濟、社會、法律、生態諸多子系統。如何證明社會模擬算法能夠實現對社會系統狀態的刻畫?這涉及仿真模擬“最優解”概念⑦呂鵬:《人類網絡群體行為生命周期模型研究》,《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1 年第6 期。。最優解(Solution)指的是,仿真模擬可以通過一套參數系統,來高精度呈現、還原、反演真實社會有機體的狀態特征。第二,預測社會發展趨勢并進行社會異常狀態預警。最優解是對社會動態運行的仿真求解,基于此,可以在虛擬空間再造一個與真實社會高度一致的孿生社會,精準刻畫社會發展的動態過程。仿真模型可以幫助我們獲得關于社會現象的新洞見,進而研究更為復雜的模型,并為決策制定提供支持⑧韓軍徽、李正風:《計算社會科學的方法論挑戰》,《自然辯證法研究》2018 年第4 期。。從智能社會治理的角度,預測社會發展趨勢的主要目標是,提前發現異常狀態,進行預警,開展治理工作。例如,基于居民用電數據的系統模擬,獲知居民分布、生活習慣、活動規律等,發現異常的聚集、湍流、擁擠、節點等?;贏PP 數據的模擬,獲知消費習慣、市場行為,發現異常狀態?;诠粩祿⊿aaS)的模擬,可以用于制定更加優化的交通路線,發現不合理的路線設計?;谑杖肱c社會結構的模擬和歷史數據,能夠推演未來社會結構??偠灾?,基于對社會運行的仿真模擬、趨勢模擬,能夠發現系統性、結構性問題,為社會治理(干預)提供工作目標與考核指標。

(五)社會干預(Social Governance)

社會是一個有機體系統⑨畢文銳、馬俊峰:《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研究述評》,《教學與研究》2017 年第3 期。。智能社會的全過程動態模擬的核心目標是服務智能社會治理⑩李鵬、張銳昕:《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的歷史使命、目標任務和發展路徑》,《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 年第5 期。,優化社會運行。我們使用廣義的“干預”來指代對社會的治理、管理、政策制定實施等實踐形式。這些具體的形態,本質上都是要對智能社會的運行施加某種干預,并密切觀察干預導致的系統性效果即社會后果。社會治理具有整體性,社會公共政策面向一類人,而不是個體①鄧雪、吳金鵬:《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視角下的智慧城市建設——基于中國地市級層面的實證分析》,《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 年第3 期。。但是,真正地執行、實踐、驗證某項社會政策是否合理、有效,是被個體的社會行為、社會互動、社會認知所決定的。這之間存在很大的不匹配。社會模擬能夠作出很好的補充、強化,發揮社會公共政策評估、驗證的重要作用。從社會模擬的角度,無論何種宏觀層面的干預(社會公共政策),其作用都是基于個體,通過個體行為過程來反映、傳導,并在社會系統層面進行宏觀狀態更新?;谏鐣M的社會干預(治理)工作的核心,是對社會公共政策的制定、評估、效果等方面的全方位、全過程驗證。第一,社會公共政策問題的發現。通過模擬,獲知當前、未來社會運行過程中需要繼續解決的問題,科學評估解決此問題能夠帶來的社會效益。重點通過大數據、社會模擬方法,了解到相關的人群規模、行業面向、社會場域等,作出系統性的模擬評估。第二,重點對社會公共政策的有效性進行評估?;谇笆錾鐣坍?、社會知識方面的工作,尤其是仿真模擬最優解,我們可以生成社會有機體運行的自然狀態(S0),包括社會運行的基本規則、個體行為的基本邏輯。進而,加載特定的社會公共政策,它們本質上屬于社會全局知識(全國公開)或者社會局部知識(地區性政策)。第三,社會公共政策優選與決策。社會運行的自然狀態(S0)經過特定社會公共政策干預,會產生新的社會運行狀態(S1)。計算兩個狀態之間的差值,就可以獲得特定的社會公共政策的社會結果變化(Δ=S1-S0)。通過賦予不同社會公共政策的力度(參數取值),進而獲得一系列對應性的社會結果變化,制定供決策者參考的政策優先集合。例如,在應急管理領域,通過模擬、推演、比較不同的安全場景-應對方案,獲取最優的社會自組織應對策略②呂鵬、張卓、李蒙迪等:《反恐場景中的群體效應——基于粒子運動系統的ABM 仿真模擬》,《社會發展研究》2021 年第3 期。?;谏鐣M的社會公共政策制定,能夠大幅度提高有效性、針對性、精準性,防止“拍腦門決策”,降低行政成本與社會成本。

(六)社會優化(Social Optimization)

社會模擬研究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過程,需要持續迭代、優化。擬合真實社會的社會模擬算法,可提供精確的施政力度和社會治理方案,實現基于算法的智能社會治理?;谏鐣M,可以溯源每一個智能體的數據、行為,能夠從根本上設計出激勵個體進步、促進社會發展的公共政策與行動方案③呂鵬:《智能社會治理的核心邏輯與實現路徑》,《國家治理》2021 年第42 期。。為什么要設置“社會優化”環節?在社會宏觀層面,社會模擬有一個崇高理想,就是實現全社會最優、全局最優(Global Optimum),這種理想目標狀態的達成并非一蹴而就。在智能社會,算法作用于社會運行、產生改良結果,需要一個長期的觀察、反思、迭代、進化過程。一是社會刻畫迭代與更新。仿真模擬需要持續跟進社會有機體的發展變化,并預先儲備相應的社會治理策略集合。二是社會知識的更新、迭代。已經施行的社會公共政策、既有的社會狀態刻畫,都應被視為某方面社會知識的有效來源。既有的個體異質性、社會行為、社會結果等,也應提取、凝練規則,動態納入社會知識庫。三是要存儲社會平行模擬空間結果。每一次社會模擬,都產生一組平行結果。通過數據庫系統、數據中臺等存儲平臺,實現對重要社會歷史過程的信息存儲。通過分析中長期數據趨勢,可以發現短期分析中沒有注意到的、隱藏的社會機制(Hidden Mechanism)。這有利于從全局視角,重新審視局部最優(Local Optimal)是否符合社會全局最優(Global Optimal)。四是通過趨勢模擬過程數據,歸納社會形態的屬性信息,并對特定社會場域進行智能判別、歸類。通過社會優化工作,可以實現對各種社會發展形態存在的差異化社會問題、應對策略、轉移策略的智能化梳理,為相關治理單元(國家、省域、城市等)提供精準、科學的發展策略索引。五是治理策略的知識化建模。之前,社會治理主體對社會公共政策的制定依據、作用條件、決策情境、實施效果等方面的認識,是模糊的、主觀的。但在智能社會時代,通過持續模擬,可針對任意特定社會問題,智能求解最契合的決策依據、作用條件、決策情境等,確保在政策調用、索引時,具備針對性、契合性、有效性。

五、結論與展望

科學技術與社會是一種互構、互動關系,前者在發展過程中,促進了社會形態的更新、迭代。同時,社會作為有機體,對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具有反作用力。人類社會走過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網絡社會、數字社會,正在邁入人機物混合的智能社會。人機物成為合法的社會行為體(Social Actors),是智能社會正式確立和走向成熟的標志。我們需要與時俱進,找到適合智能時代的社會治理模式。經過長期的理念迭代、技術發展,社會模擬已經形成完備的技術理念、技術儲備。社會模擬不僅能刻畫相同系統層面的因果關系,而且能夠解釋跨系統層面的復雜因果關系,這也是其核心優勢。社會模擬通過智能體(Agents)刻畫社會行為體,通過復雜系統涌現模擬社會過程。面向智能社會治理的社會模擬,應是一個完整、動態、迭代過程,至少包括六個邏輯環節:一是社會刻畫。通過高精度刻畫,為社會模擬提供靶向。二是社會知識。將全局知識、局部知識、先驗知識、反事實知識納入智能體的主動、自適應決策。三是模擬推演?;谛袨橐巹t、社會知識等,通過參數譜系化設置,刻畫各種可能。四是社會預測。對重點關注的領域、維度、問題,開展基于社會模擬的預測工作,發現社會異常狀態。五是社會干預。社會模擬通過打造“虛擬孿生體”,模擬社會公共政策的條件、情景、效力,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學性、現代化水平。六是反饋與優化。確保社會模擬在中長期仍然有效、穩健,不斷逼近“全局最優”。

我國正在開展智能社會治理實驗,這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最新階段。目前,各地都在開展相關的實踐工作。如果中國能夠率先探索出智能社會治理的先進模式,將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展望未來,社會模擬必將在若干社會場景中、在社會復雜系統諸層面,賦能智能社會治理。一是個體行為模擬。通過個體級智能體的核心動因機制建模,自主模擬個體的日常行為、異常行為、緊急狀態行為等。二是組織行為的模擬。設置公司、企業、社會組織等層面的智能體,將核心任務、主要動力、交互環境、聯合策略等納入模擬視野,進行自動化模擬,實現社會成員(行為體)全生命周期模擬。三是政府行為模擬。政府作為社會治理主體,具有明確的公共導向,其決策過程同時也面臨著個體主觀色彩的嵌入。社會模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客觀社會有機體狀態的決策權重,推進社會發展、社會治理、社會公共政策層面的科學規劃、科學治理,避免“拍腦門決策”,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四是中華文明演化動力學模擬。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特征。如何從智能體角度模擬社會有機體自身,解讀中華文明統一性特征形成與發展的動力學①Lu P., Li M., Lu J., et al., “History Dynamics of Unified Empire in China (770 BC to 476 BC)”, 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2023, 8(3), pp. 880-892.,并與西方文明對話②Lu P., Zhang Z., Liu C., et al., “Unification Conditions of Human Civilization Patterns: Based on Multi-agent Modeling of Early Chinese History (770 BC to 476 BC)”, 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 2022, 14(10), pp. 1-16.,也應有相關的研究與探索。五是國別與國際關系模擬。我們還可以將國家視為行為體,模擬國與國之間、國家集團之間的基于社會力的互動關系?;趪瘓F)與國(集團)關系模擬,構建全球國家系統,對沃勒斯特提出的“世界體系論”③Wallerstein I., The Modern World-System I Capitalist Agriculture and the Origins of the European World-Economy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Berkeley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1, pp. xviii, xxx, 10-11.予以模型呈現、模擬預測。如果國際關系可以模擬,那么離求解最優國際關系無疑更近了一步?;谏鐣M求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將在不遠的未來實現。它若發生在中國,中國必將引領智能時代的人類社會發展走向。

猜你喜歡
個體智能系統
Smartflower POP 一體式光伏系統
WJ-700無人機系統
基于PowerPC+FPGA顯示系統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連通與提升系統的最后一塊拼圖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