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食及運動干預對痛風患者應用價值的研究進展

2024-02-05 19:09鄧蓓蓓
食品界 2024年2期
關鍵詞:嘌呤高尿酸痛風

鄧蓓蓓

痛風是一種高頻復發的代謝性疾病,與患者長期的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有著密切關系。為給臨床痛風患者飲食及運動干預模式提供借鑒,本文總結了以往研究對痛風患者進行的飲食聯合運動干預,發現聯合干預效果優于單個飲食或運動干預。目前,研究還有部分干預措施存在爭議,如對茶、含糖飲料、高蛋白飲食等是否對痛風患者有著積極影響,值得進一步研究探討。

1.背景

痛風是一種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謝增加,尿酸產生過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滑囊、軟骨及其他組織中引起的反復發作性炎性疾病。世界范圍內痛風患病率為0.1%-10%,發病率為0.3-6例/(1000人·年),而我國痛風的患病率為1%-3%,已成為繼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后的“第四高”。隨著現代生活物質水平的提高,大量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導致目前高尿酸血癥痛風的發病率逐步增高,也逐漸趨向年輕化。痛風具有較高的復發率及致殘率,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慢性關節炎、腎臟病變等是其常見并發癥,嚴重者可出現關節畸形,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與自理能力,且目前臨床上尚無根治的方法。因此,降低痛風的患病率、發病率等是亟待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

臨床常規進行藥物治療后,盡管可達到一定療效,但整體效果欠佳。痛風與不良的生活方式關系密切,如果不能給予糾正,病情會反復發作,影響治療效果。同時,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高尿酸血癥或痛風與代謝綜合征有關聯,在加重炎癥、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肝臟疾病中發揮作用,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結局和死亡率的潛在危險因素或中介因素。而有效的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預可以達到緩解和控制病情的目的,不僅能降低患者高尿酸血癥痛風患者的復發率,也能強身健體,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從根源上控制病情,是促進患者身體健康的一種安全、有效的干預手段。目前的干預性研究結果大致相同,但是飲食干預的手段、運動模式等不盡相同,且具體的干預措施可操作性不強。所以,亟需對飲食聯合運動干預對痛風患者的具體措施進行綜述,以期闡述非藥物治療在配合痛風治療領域的研究進展,為后續研究提供方向。

2.飲食及運動干預

2.1普遍的基礎干預措施

早在21世紀初期,就有學者觀察到飲食、運動及痛風三者之間的關系。從Paul T Williams的觀察性研究結果可以發現,痛風患者與非痛風患者相比,在飲食方面,保持理想體重,飲食富含水果、肉類和酒精含量有限的男性患痛風風險較低;在運動方面,里程更高的跑步者,即體力活動較多的男性患痛風的風險較低。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飲食和運動對痛風的干預效果。

2010年,許義芳使用“鼓勵多飲水、嚴格低嘌呤、限制總熱量、合理分配三大營養和禁酒”五大策略,對痛風患者進行飲食干預。在飲水方面,提出可“飲茶代替飲水”,同時給出了較為詳細的飲食建議,其研究中按照嘌呤含量將食物分為四類,詳細地列出了食物種類,并提出“以素代葷”的措施,可操作性較強。在合理分配三大營養物質方面,她提出應盡量減少蔗糖或甜菜糖的攝入,提供富含氨基酸又含少嘌呤的優質蛋白。在運動方面,提出應循序漸進地給予適量的散步、打網球等有氧運動,避免劇烈運動。據研究,在劇烈或高強度運動時,肌肉的能源如磷酸肌酸會大量消耗,因此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大量分解,使嘌呤生成增多。同時,劇烈運動后,體內產生的乳酸積聚,和尿酸競爭排泄通道,阻礙尿酸的正常排泄,使尿酸不易排出而存積于體內,尿酸值于是急劇上升。結果顯示,有氧運動干預后,患者受累的關節紅腫疼痛與活動障礙等癥均得以改善,達到臨床治愈。這說明飲食和運動的聯合干預措施積極有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除了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外,有學者同時也關注到了沒有明顯臨床癥狀的高尿酸血癥患者,楊聰等人在低嘌呤飲食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提出了“低鹽、低脂”的飲食方式,同時提出應根據病情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

運動干預普遍為有氧運動。分別在干預前、干預一年和兩年時對患者的血尿酸、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葡萄糖等指標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干預時間越長,各項指標改善越顯著。該研究進一步證實了飲食和運動干預的有效結果。

2.2飲食及運動干預改善痛風的原因

2.2.1通過減重改善痛風

在研究過程中,有學者關注到限制總熱量的飲食模式聯合運動,可以通過減肥來降低尿酸水平,其機制為體重減輕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從而減少近端腎小管尿酸的再吸收。Yamashita等人對超重的痛風患者進行了逐漸減少總熱量攝入的干預和運動療法,發現其研究對象的血清尿酸水平在減重過程中下降。Dessein等人注意到體重減輕對痛風發作及血清尿酸水平的有益影響,且熱量限制較為寬松的干預可以獲得更高的依從性,體重也會較為明顯地減輕。其研究針對痛風人群,結果更為直觀,痛風發作次數由兩次降為不足一次,且尿酸水平顯著下降。減輕體重,重要的是通過運動燃燒更多的熱量,限制熱量的輸入,從而使血清尿酸濃度降低。然而,劇烈的肌肉運動反而會增加尿酸。

2.2.2通過飲食及運動干預改善痛風及其合并癥

大量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因素、高尿酸血癥和痛風之間存在一些長期懷疑的關系,包括富含嘌呤的食物、高蛋白食物、茶類和果糖等。而以降低胰島素抵抗為目標的飲食不僅可以改善尿酸水平,還可以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胰島素和甘油三酯水平,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此外,在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者中,合并癥負擔沉重。痛風通常與代謝綜合征及未來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風險增加相關,如高血壓、冠心病、超重、肥胖及腎結石等。這提示我們,痛風患者的飲食和運動建議應考慮總體健康獲益和風險,才更具臨床及公共衛生學價值。

2.3存在爭議的干預措施

2.3.1富含嘌呤蔬菜的降尿酸效果

張琳學者等人對體檢發現的痛風患者進行了干預性研究,采用了植物蛋白替代動物蛋白的方式,創新性地對不同飲食模式的作用進行拆分和細化。在進行控制熱量的飲食干預6個月后,將樣本分為A、B、C三組,分別給予有氧運動干預、蔬菜飲食干預(包括蘆筍、花椰菜、菠菜、蘑菇等至少1種)、植物蛋白替代動物蛋白干預。對干預前后的指標進行分析發現,僅A組前后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這說明在控制熱量的飲食基礎上,適量食用植物蛋白、增加蔬菜攝入量(不需嚴格限制蔬菜的品種),同時保證一定量的有氧運動,對減輕痛風患者的胰島素抵抗,緩解和降低痛風發作是有益的。但是,由于患者依從性不強等原因,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同時發現,飲食干預的蔬菜有些為富含嘌呤的蔬菜,如蘑菇等,這與Zgaga L等人提出的攝入富含嘌呤的蔬菜與血漿尿酸水平無關的觀點相符。其原因尚不確定,但這類蔬菜中所含的纖維可能與之有關。據報道,增加纖維攝入量與高尿酸血癥風險的降低顯著相關,可能是通過抑制消化系統對嘌呤或腺嘌呤的吸收。

陳美荷等的研究中則具體加入了實施飲食干預的方式,即更為細致的健康宣教方式。在飲食干預中,提出禁止攝入或者盡可能少量攝入菠菜、蘑菇等嘌呤食物,同時增加了對高尿酸血癥預防性的飲食干預。推薦使用富含嘌呤蔬菜的研究與不推薦的研究得到了相似的降尿酸效果,這提示我們,富含嘌呤的蔬菜是否適合痛風患者食用有待進一步探究。

2.3.2含糖飲料對痛風發作次數的影響

劉穎在飲食干預中加入了對作息的干預,目的是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于飲水的種類,她提出可以飲用茶類,避免飲用糖分較高的飲料。在運動方面,增加了羽毛球、乒乓球等運動形式,但仍強調適量的有氧運動。結果顯示,飲食配合運動干預的效果優于單一的飲食療法。

首先,可以看出,隨著研究的不斷進行,飲食聯合運動干預的有效性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證實。其次,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患者的干預措施越來越細化具體,飲食、運動與痛風的關系也愈發清晰。再次,在評價干預結果時,關注的指標也逐漸增加,得到的結果也更科學準確。

更藏吉的研究中納入了較大的樣本量,他在飲食干預中提出多食用低脂、低糖、堿性的食物,運動干預中增加保護關節,同時加入了健康教育。其進步性在于不僅提供科學的飲食運動方案,同時向患者科普依從特定行為模式的原因,可較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結果表明,患者對相關知識的知曉率都有所提升?;颊咦园l的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有利于病情的強化治療,使治療效果顯著,也可提高病人的滿意度。

徐曉杰等在飲食方面提出,多攝入蛋白質和綠色健康富含鉀元素的食物,同時對每一項具體的飲食干預措施都給予了相應的健康教育。在運動干預方面,提出制作運動干預手冊、上門指導等干預方式。同時,給出了預防痛風的四個運動原則,可有效改善痛風發作情況,使患者獲得較高的生活質量。此外,他還提出多飲水而體質肥胖者可以飲用蜂蜜等,這與其他研究強調低糖的觀點不同,但結果都為干預后觀察組每周痛風發作次數均少于對照組,對此值得進一步研究。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相比對飲食干預的方式、內容逐漸補充完善,對運動的干預顯得較為抽象。對于何為適度運動,以及如何實施運動干預能使患者依從性更高,這方面仍需探索。

2.3.3蛋白質與痛風的發展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后面的探索尤為細致。陳洪科的研究將對社區痛風患者的干預方式細化到了每一步,具體的干預措施仍和前面大致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出高蛋白飲食干預,原因是治療期間會消耗患者大量的營養物質,而在以往的研究中,高蛋白飲食被視為痛風的危險因素之一。在他的研究結果中,干預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患者對干預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這與之前研究的結果相同。這提示我們,可能飲食干預中蛋白質的攝入量并不是影響痛風發展的主要原因,這有待進一步研究。同時,他提出的以社區為單位的新的痛風患者延續性干預模式可以帶來一些啟發。由于痛風的生活方式、疾病的特征,在社區對患者進行全面及時的健康指導,輔以定期的臨床隨訪,可以更好地對患者進行有效管理,有希望在很大程度上防治痛風。

2.3.4紅茶對痛風相關指標的影響

鮮歡在飲食干預方面提出使用“膳食卡”來幫助患者合理飲食。在飲水種類上,提出禁紅茶和咖啡。令人驚奇的是,其研究結果與其他不禁紅茶的結果一致,這值得進一步探索。在運動干預中,他創新性地加入中醫的按摩,輔以熱水泡腳等干預方法,結果患者一周內痛風發作次數降低,血液指標、關節功能、痛風相關知識掌握率均有所提高,同時干預組護理滿意度也較高。

結論

目前,干預性研究關注到的飲食干預措施主要是以低嘌呤飲食、清淡飲食為主。在痛風領域中,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注意到抗炎飲食、地中海飲食等與痛風的關系,以及對痛風患者的影響,但是以觀察性研究為主或樣本量較小,需要干預性的較大樣本研究來進一步探索。同時,對于某些飲食在痛風中的具體影響還有待進一步探究,如是否可以飲用茶及茶的種類是否對痛風影響不同,是否可以飲用含糖飲料,以及是否應鼓勵高蛋白飲食等,都需要后續研究的完善。此外,據《2021中國高尿酸及痛風趨勢白皮書》報道,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者依從性差,絕大部分患者不了解與疾病相關的飲食禁忌,缺乏對痛風規范性治療的重視。因此,除干預性研究外,如何提高痛風患者依從性的問題也亟待解決。

猜你喜歡
嘌呤高尿酸痛風
高尿酸患者用藥多講究
痛風的治療
高尿酸血癥的治療
痛風了,怎么辦?
痛風:改善生活方式防復發
痛風不是風濕 罪魁禍首在嘌呤
夏天,從第一次痛風開始預防
別忽略素食中的嘌呤
中西醫結合治療高尿酸癥血癥與痛風40例
啤酒酵母對嘌呤類化合物吸收特征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