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2024-02-07 19:12陳學敏李耀鋒
河南農業·綜合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濮陽縣面源沼氣

陳學敏 李耀鋒

近年,濮陽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線,錨定促進農業資源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目標,認真貫徹中央、省、市決策部署,上下同心,合力攻堅,狠抓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工作,為加快推進農業產業提檔升級、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積極探索。

一、工作成效

(一)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化使用工程,加快土壤改良修復和農藥殘留污染治理

濮陽縣是“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十二次獲得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是河南省十四個超級產糧大縣之一。全縣耕地面積95萬hm2,常年糧食種植面積約15.2萬hm2,糧食產量在100萬t以上。為確保糧食安全,減少農業面源污染,該縣堅持把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化使用作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建立“政府主導、上下聯動、多方協作”的工作機制。深入開展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和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按照“集中連片、整村推進、示范帶動”的思路,根據不同區域、不同地塊、不同作物生產實際需要,持續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擴大配方肥施用范圍,實現小麥、玉米、蔬菜、林果等各種作物的全覆蓋,充分發揮了配方肥在化肥減量、農田減污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全縣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95.3%。同時,大力推廣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技術、生物農藥替代使用技術等綠色防控技術,抽調農業專家成立技術指導組,實行技術骨干蹲點包鄉責任制,面對面、手把手開展田間管理技術指導,宣講化肥農藥過量使用的危害和有機肥替代化肥、農作物害蟲生物防治科學知識,真正讓農民群眾掌握科學種田技術要領和操作規程。據統計,2021年縣農業農村部門共派技術人員92批(次)9300多人(次)下鄉開展技術指導和宣講服務,全縣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提前實現。

(二)實施資源循環利用工程,推進秸稈資源化利用

1.穩步推進農村沼氣建設。2008年以來,濮陽縣緊緊抓住國家啟動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農村沼氣建設的機遇,以農村戶用沼氣、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沼氣工程建設為重點,以政策激勵和多元投入為動力,大力普及沼氣綜合利用技術,強化沼氣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加快農村沼氣建設步伐。因地制宜推廣“一池三改”(沼氣池、改圈、改廁、改廚)、“四位一體”(日光溫室、豬舍、廁所、沼氣池)和“二池三改”(沼氣池、青儲氨化池、改圈、改廁、改廚)等沼氣生態模式。充分利用國家和省級農村清潔能源綜合利用項目資金,支持習城鄉、渠村鄉、胡狀鎮、八公橋鎮等鄉鎮打造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點)5處,新增沼肥高效利用示范面積1600 hm2,探索形成了“養殖小區+小型沼氣工程+設施農業”“農業有機廢棄物+生物天然氣工

程+農業園區”等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截至2022年底,全縣共建成農村沼氣示范村280個,規?;B殖場沼氣工程12000 m3,農村沼氣示范戶3萬多戶。農村沼氣工程建設促進了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推進了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2.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一是秸稈資源量。濮陽縣是農業大縣,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年秸稈產生量約為121.94萬t,其中,小麥秸稈73.6萬t、玉米秸稈32.4萬t、水稻秸稈8.61萬t、豆類秸稈4.1萬t、花生秸稈2.36萬t、其他秸稈0.87萬t。小麥、玉米、水稻三大農作物秸稈產量為114.61萬t,占到全縣秸稈總量的93.99%。根據《區域農作物秸稈全量處理利用技術導則》確定的農作物收獲系數以及該縣2021年農作物機械收獲率計算,2022年全縣農作物秸稈可收集量為104.61萬t,其中,小麥秸稈58.86萬t、玉米秸稈31.43萬t、水稻秸稈7.58萬t,三大農作物秸稈可收集量為97.87萬t,占全縣秸稈可收集量的93.56%。二是秸稈綜合利用率。結合資源稟賦和農業農村發展需求,通過加強宣傳引導、資金扶持和技術指導服務等措施,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促進秸稈利用產業結構優化和提質增效。2022年,全縣秸稈“五料化”利用總量90.14萬t,其中:秸稈肥料化利用80.16萬t,占秸稈可收集量的76.63%;飼料化利用6.65萬t,占秸稈可收集量的6.36%;基料化利用0.15萬t,占秸稈可收集量的0.14%;能源化利用1.22萬t,占秸稈可收集量的1.2%;原料化利用1.96萬t,占秸稈可收集量的1.87%。收儲外銷各種農作物秸稈5.3萬t。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為91.2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實施藍天護衛工程,加強農村禁燒管控

將農村地區秸稈、垃圾、樹葉、雜草等禁止露天焚燒納入常態化管理范圍,全時段、全方位禁止露天焚燒秸稈、落葉、垃圾。建立縣包鄉鎮、鄉鎮包村、村組包地塊的三級網格化管理機制,確保責任落實全覆蓋、無死角;充分發揮“藍天衛士”監控系統的禁燒監控作用,在重點地域、重要時段,縣、鄉兩級監控平臺堅持24 h值班制和領導帶班制,鄉鎮成立若干禁燒應急小分隊,完善應急處置機制,配備滅火器械和旋耕設備等,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火點,第一時間處置;縣禁燒辦在重點時段成立督導組、巡查組,24 h開展督導巡查,持續不斷傳導壓力,夯實責任;縣政府與各鄉

鎮簽訂責任書,建立健全獎懲機制,濮陽縣已連續兩年實現衛星監控“零火點”。

(四)實施畜禽養殖提升工程,建立畜牧生態產業體系

1.深入開展糞污治理,實現畜禽糞污的資源化利用。濮陽縣農業農村局牢記使命,始終把畜牧業發展、環境保護和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結合起來,始終宣傳引導養殖場采取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原則大力發展畜牧業。2022年,濮陽縣在農業農村部直聯直報系統已經備案的規模場476家,大型規模場139家,大型規模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100%,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97.48%,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90.66%。截至目前,大型規模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100%,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97.43%,糞污資源化利用率93.08%。已提前完成國家規定的目標任務,成功創建為全國首批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

2.加快畜禽養殖生產方式轉變。濮陽縣積極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以品種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和監管常態化“六化”為核心,建立針對不同畜禽品種、不同規模、不同養殖方式的標準化示范模式,引導畜牧業轉型升級,提升標準化、規范化水平。

3.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濮陽縣積極探索建立“企業投資、政府補貼、市場運作、保險聯動”的病死畜禽專業無害化處理廠和收集體系建設運行模式,采用病死畜禽“分場(戶)暫存、上門收集、集中處理”的方式,實現了病死畜禽全量化收集處理。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濮陽縣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國家環境污染防治攻堅目標、推進產業綠色發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較多的問題。

(一)生態農業觀念落后

部分農戶對發展生態農業認識不足,缺乏綠色發展理念,種養技術水平差。

(二)廢舊地膜回收困難

由于廢舊地膜較薄,難以撿拾,且沒有收購站進行回收,多為農戶簡單收集處理,破碎地膜容易殘留在土壤里。據測算,濮陽縣年地膜用量約為108 t,地膜回收量82.9 t,回收率76.7%。

(三)畜禽養殖分散

單體養殖數量小,標準化、設施化程度低,糞污處理利用工藝簡單,監管執法力度小。

三、對策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期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國家環境污染防治攻堅工作部署,立足發展現代循環農業這一主線,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布局,科學配置種養結構、規模和比例,支持開展節水、節料、節藥和標準化生產改造行動,全面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宣傳引導

充分運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可持續發展觀念與生態環保理念宣傳,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發展生態農業的認知,以及使用不可降解地膜等生產投入品危害性的認識。

(二)強化責任落實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農業系統多個行業部門,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和主體意識。針對存在的問題,細化責任目標,建立分工明確、責任到位、統一配合、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

(三)推廣適用技術

圍繞節水農業、減量控害、資源利用、產品安全等主題,充分利用不同渠道,多層次進行培訓,推廣普及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知識和先進實用防治方法,發展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農業經濟。

(四)爭取政策支持

積極爭取上級制定出臺的可降解地膜使用、有機糞肥替代化肥使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方面財政支持政策,加大補助力度,加快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步伐。

作者簡介:陳學敏(1974—),女,河南濮陽人,高級畜牧師,本科,主要從事動物醫學研究。

(責任編輯? ?劉沛儒)

猜你喜歡
濮陽縣面源沼氣
農業面源污染的危害與治理
澄江市農業面源污染成因及對策
加強新時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助推鄉村組織振興——以河南省濮陽縣為例
濮陽縣
第四章 化糞土為力量——沼氣能
第四章 化糞土為力量——沼氣能
《中國沼氣》征稿簡則
濮陽縣
基于SWAT模型的漳河流域面源污染模擬研究
濮陽縣開展計生家庭精準扶貧摸底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