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企業需求的技工院校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

2024-02-08 14:04黃婷
廣東教育·職教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技工英語課程意識

黃婷

技術人才的思想道德觀念與民族的未來緊密相連。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作為技工院校的公共英語教師,要把傳統美德教育融入教學過程,注重培養自身仁愛為本、匠心育人的品質,同時培養學生成為“情懷深、視野廣、能力強”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教師通過有效的教學改革,“思政課”如何實現向“課程思政”的轉變,真正把立德樹人落實到教學全過程,這是新時代教育的研究課題之一。

一、技工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課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

(一)課程思政是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德育路徑

公共英語是技工院校的必修課,它不僅是一門語言,更承載著英語國家背后的文化、宗教、風俗和人情禮儀。英語教學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發揮出公共英語課程的德育價值,引導學生形成辨識力,正確對待中西方文化差異,避免學生產生崇洋媚外的心態。該課程注重加強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感知和認同,提升文化自信。

(二)課程思政是推動“德技雙修”新型就業人才培養的重要保證

技工院校以培養高素質、符合企業和社會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為教學目標。技工院校英語課程標準(2016)中提到該課程致力于傳授英語知識和有效的語言學習能力,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課程的學習體驗,能夠幫助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道德水平和職業核心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就業和創業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通過多種方式,包括郵件、電話訪談、實地調研等進行了解,除了專業技能以外,用人單位非常注重員工的思想道德素質、職業素養及職場的通用能力。融英語教學與思政課程于一體,能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

二、課程思政背景下技工院校公共英語教學實踐初探

(一)開展校企合作一線員工思政狀況調研

為更好地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思政課程開發,筆者對校企合作企業進行了實地調研。通過調研得知,校企合作企業非常重視員工的思想道德素質,將其視為聘用員工的首要考慮因素,在提拔干部時,亦是首要考量因素。具備哪些道德品質的員工最受企業青睞呢?答案是精益求精、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腳踏實地、企業認同、勇于創新、助人為樂 。合作企業調研對象普遍表示,技工院校畢業生應加強提升溝通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責任感。

(二)基于調研的英語課程思政案例教學實踐

基于企業調研的結果,從學情出發,結合人社部技工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標準(2016),我們進行了英語課程思政的開發設計。以after-sales service for Cross-Border products(跨境商品售后服務)為例,其教學設計要點如下:

1.思政目標的融入課程目標設計

本任務引入跨境商品售后服務的真實場景,秉承“思政引領,德技兼備,學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學一體”的育人理念。把服務意識、文化自信、精益求精、認識文化的多樣性、包容性等理念融入其中,促進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和思想品德素質的提升。

(1)培養專業服務意識

本次任務在公共英語的基礎上,結合校企合作單位的真實工作任務和崗位需求,突出公共英語與跨境營銷相結合。知識上對接售后服務的基本詞匯、句型。技能方面對接跨境售后服務崗位中所需的用英語順利交流等能力。素養方面注重培養顧客至上、熱情服務、誠信服務等意識。真正做到英語服務于專業,同時體現英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傳承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售后接待中所用到的社交禮儀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接待用語、著裝、身體語言等方面都體現中華民族講文明、重禮儀的優良傳統。引導學生注重團隊協作、責任擔當,遇到問題迎難而上,不輕言放棄,傳承中華美德,大幅度提升職業素養。

(3)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通過本次售后任務,認識文化的多樣性,形成開放包容的態度。理解思維差異,提升國際認識,堅定文化自信。提高青年學生的禮儀素養、文化內涵,推動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能發揮思政教育的輻射作用,推進社會形成具有尊重、友善、包容的品德之美,營造平等、和諧的社會氛圍。

2.思政元素融入教學過程設計

本次任務學習過程主要步驟為課前探究、課中內化及課后拓展。完成此次任務所需的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1)課前探究

學生通過教師自制微課,學習與售后服務相關的單詞。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通過規范的售后服務過程,了解傳統文化中謙卑有禮的文化內涵。

(2)課中內化

這一部分主要內容有:

課前成果反饋。教師通過學生課前的單詞測評結果對學習成果進行點評。通過平行比較,找出自身學習中的不足,培養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明確任務。接收任務,了解評價標準。對待任務的態度是個人價值觀的反映,積極地接受任務是敬業精神的體現。

信息咨詢。學生以小組的方式獲取與解決問題的相關知識。這里會涉及單詞、句型以及接待注意事項等。對比中西方文字,體現了文化的多樣性。華夏民族的文化根深蒂固、博大精深,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詞匯的積累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學生們具備鍥而不舍的精神。

做出決策。根據個人特征,進行組內協作分工,學會發現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踐行真、善、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實施計劃。要求組員會學有效溝通、能傾聽他人的意見并做出反饋。遇到問題不抱怨,積極合作解決,有創新意識。

展示評價。提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顧客至上、熱情服務、誠信經營的意識。通過小組互評及獎勵機制,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協作意識。

(3)課后拓展

工作場景再現。在校企合作企業的真實場景中進行實地演練。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及綜合素養,體現專業與文化交際能力的深度融合,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體系設計

為確保思政融合的有效性及持續性,助力技工院校公共英語課程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基于本次任務的課程思政目標,設計了包括團隊精神、服務意識、文化自信、精益求精四個維度的職業素養考核指標。該部分評價占總評價的30%。其具體內容和評分標準見表2。

三、技工院校英語課程思政有效實施途徑

目前,技工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思政化還處于探索階段。如何更好地實現有效“思政化”,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完善:

(一)提升英語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

公共英語課程思政不是單純地將思政與英語課程嫁接起來。要求教師對現有教材研究、提煉、整合思政元素,將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地融入英語課中。只有授課老師自身具備思政意識,才能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英語教師中,大部分是黨員同志,通過每半個月一次的黨員主題活動提升自身的政治覺悟,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在召開教研會的時候,向同事們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以普遍增強思政意識。

(二)靈活調整教學方式方法

課程思政與傳統的專業課程在內容上有很大不同,課程思政更具有實時性、人文性。為了增加思政教育內容的趣味性及提高學生的參與性,我們讓學生下載外研社相關教材的app,在每單元的對話練習中進行實時評分機制,鼓勵學生挑戰高分、突破自我。同時積極推動趣配音班級群建設,將與教材相關的教學內容處理后發布在趣配音app上,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在課堂作品中展示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進行在線評價和投票選出最佳作品分享至群里以供學習。每周的課堂小結圖文并茂、緊貼時事,提高學習效率。

(三)積極開展第二課堂

除了課堂教學,公共英語課外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由教研室組織的“技能報國 青春無悔”英語手抄報技能競賽活動,吸引了全院90%以上學生積極參與。該活動展示了我院學子奮發踔厲、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鍛煉了學生思維和動手能力,全面促進了學生自身的成長和職業素養能力的提升。

五、結語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掌握專業的技術技能之外,還要將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視為己任?;谄髽I需求的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既要滿足學生創業就業的技能性需求,又要挖掘英語課程的德育價值。作為教師,我們應不斷提升自我思政意識,增強思政育人的使命感,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陳華棟.課程思政:從理論到實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0.

[2]王奎芝.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資源開發研究——以成都市D職業學院為例[D].四川師范大學,2022.

[3]周蕓宇.核心素養視角下技工院校實施英語課程思政的意義[J].智庫時代,2020.

責任編輯 魏家堅

猜你喜歡
技工英語課程意識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從技工到英雄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以高級英語課程為例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論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意識不會死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ZPSTUDIO TOOLS與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藝品
金融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大學英語課程委婉語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