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專創”融合的創業教育課程思政實踐探索

2024-02-16 18:32
教師博覽 2024年1期
關鍵詞:專創思政融合

肖 芳 徐 穎

(江西科技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8)

開展創業教育,是普通高等學校服務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舉措,也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多維度推進創業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自教育部印發《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后,國內高等院校均已按照要求開設創業教育相關課程,并進行了廣泛且深入的課程建設探索。盡管積累了不少好的經驗,但創業教育課程思政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挑戰,這制約了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協同育人成效。

一、高校創業教育課程思政的現實困境

(一)“思專創”融合度不高,協同育人實效不顯

“思專創”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三者在培養目標上高度統一,都是通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滿足國家人才需求,但三者又各有側重。思想政治教育重在理想信念和政治素養培育,專業教育重在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創業教育則重在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當前,部分高校更側重于“思創”融合,忽視了專業教育在創業過程中的重要性,多學科知識交叉、市場信息和專業前沿嵌入不足。另有部分高校則偏重“專創”融合或者“思?!比诤?,也未能發揮協同育人的優勢。

(二)學生主體性缺失,課堂參與度不高

目前許多高校的創業教育還停留在教師單向講授的形式上,教學過程缺乏師生互動,存在灌輸和控制多、對話和探究少的情況,沒有形成多樣化、信息化、系統化的教學模式。部分高校合班教學導致授課班級人數多,課堂管理壓力大,限制了教師的創造性發揮,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在狀態,缺乏主體性。

(三)實踐平臺供給不足,內外部互動脫節

受以知識導向為主的專業教育教學模式的影響,高校創業教育課程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內輕課外、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課程重心更多集中在理論層面,未能有效整合校內與校外的各類資源,構建理論教學第一課堂和實踐教學第二課堂的聯動機制,導致實踐平臺供給不足,與創業教育的實踐需求不匹配,難以保障學生在創業實踐場域中有效提升創業創新能力。

(四)教學評價標準單一,過程性評價不足

目前,許多高校創業教育的課程思政評價還停留在對教師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檢查方面。在對學生獲得感的考評方面,更多集中在顯性的量化評估上,忽視對學生課堂體驗感和能力拓展的發展性評估。同時,對學生課堂的參與積極性與能動性評價較少,監控評價標準單一,未能兼顧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

二、“思專創”融合四大舉措

(一)價值引領,推動“思專創”融合深度發展

1.找準“思專創”融合點,優化建設思路

“思專創”融合課程建設的難點是,在突出專業特色的基礎上,結合創業課程和思政課程的教育目標,從課程理念、內容、形式上全面融合,實現協同育人。高??梢园凑铡袄迩鍎摌I邏輯+聚焦核心知識+融入紅色基因+突出專業特色”的課程建設思路,以突出價值引領性為總綱,立足應用型本科高校辦學定位,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辦學特色和學生特點,從中國紅色基因、中國傳統文化、企業精神、職業精神、專業發展史五個方面,推進“思專創”融合課程改革,將“思專創”元素融入創業教育全過程。高校還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從認知、技能、態度三個維度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真正將“思專創”融合的課程目標要求落實到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增強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2.融通“思專創”教學目標,重構教學內容

創業教育應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從知識、能力、價值三個方面確立“結合專業特點,提升創業思維和能力,樹立正確創業觀”的“思專創”融合育人目標,并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重構,結合專業特點及行業的發展趨勢,優化課程內容,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方法、認識創業規律、磨礪創業意志、提高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將個人職業發展與社會發展、國家需要結合起來。

(1)知識層面。育人目標:幫助學生掌握開展創業活動所需的基本知識,包括創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涵蓋創業者、創業團隊、創業機會、創業資源、創業計劃、政策法規等。教學內容:思政教育包括形勢與政策、政治制度與經濟發展、心理學等;專業教育包括專業技術、行業發展、職業規范等;創業教育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創業理論、商業知識等。

(2)技能層面。育人目標:培養學生發現機會、整合資源、制訂創業計劃等必要的創業能力,重點掌握識別創業機會、防范創業風險、撰寫創業計劃書、新企業開辦流程與管理等,以進一步提高創辦和管理企業的能力。教學內容:思政教育包括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等;專業教育包括專業技術能力、職業素養、專業實踐能力;創業教育包括機會識別、資源整合、領導力、創新創業能力等。

(3)價值層面。育人目標: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創業觀,培養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正確理解創業與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主動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教學內容:思政教育包括家國情懷、吃苦耐勞、艱苦奮斗、奉獻精神、服務意識等;專業教育包括工匠精神、企業家精神、職業道德等;創業教育包括社會責任、利他主義和用戶導向等。

3.整合“思專創”元素,豐富教學資源

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本身就是一部偉大的創業史。創業教育的內核與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所形成的創業精神、干事創業的優良傳統高度契合,因而具有強大的價值引領力和政治感召力。創業教育課程應以創業發展過程和相關理論為基礎,立足學生專業特點,分類設置中國紅色基因、中國傳統文化、企業家精神、職業精神、專業發展史五大“思專創”教學資源模塊,融入理想信念、家國情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匠精神、職業素養等內容。

(二)因材施教,強化“學生本位”教學設計

1.拓展授課形式,提升教學實效

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拓展線上形式,結合智慧課堂、慕課等優質課程資源,采用“線上自主學習+線下教師講授”的方式,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以翻轉課堂的形式,引導學生在課前完成部分內容的自主學習,再由教師進行課堂講解。特定專題的內容,如創業者與創業精神、創業法律法規等內容,可以邀請優秀創業校友作經驗分享,邀請法律專業人士進行線上答疑。

2.豐富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參與

課程實施應倡導啟發式、情境式、合作式、項目式等方法,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引導其通過研究式的學習,豐富創業知識、提升創業能力。例如初創企業管理內容的教學,就可采用沙盤游戲的方法,模擬企業經營過程,幫助學生深入認識和理解企業經營周期、企業人員組織以及資金分配和現金流的重要性等,實現課堂教學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從講授灌輸向體驗參與的轉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創新作業設計,鞏固學習效果

創業教育課程應圍繞教學目標創新作業設計。一是趣味性作業,如創業機會相關內容的作業設計,就可以要求學生以“2小時+50元”的條件設定,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每人提出一個不重復的創業想法。這樣的作業設計指向企業構思和學生創業思維拓展。二是層次性作業,如創業計劃書撰寫,就可以小組為單位,采用“天使投資大會”的形式,讓善于表達的學生進行項目路演,團隊成員參與答辯,為其他學生做示范,促進共同進步。三是延伸性作業,如與創業者和創業精神相關的內容,就可以安排學生課前去訪談身邊的創業者,撰寫一份訪談報告,并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加深大家對創業者和創業精神的認知與思考。四是實踐性作業,如企業選址的問題,就可在課程結束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創業項目在校園周邊一公里的范圍內進行實地選址調研,實現對課程理論進行實踐運用的教學目標。

(三)立足成效,推進全程化的動態評價體系

創業教育要注重實效。高校應根據“兩性一度”的課程教學評價要求,以提升創業教育課程思政融合有效性為目標,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從認知考核、技能考核和態度考核三個方面進行課程評價。認知考核主要包括學生對創業相關概念、理論、方法、流程等基礎知識的認知。技能考核重在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進行評價,以個人和團隊活動完成質量、個人在團隊活動中的貢獻、活動或項目成果等為主要考核指標。態度考核包括態度、反應、評價、組織和個人品質五個維度,涵蓋紀律考勤、學習態度、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等方面。

(四)多方協同,構建“五維一體”實踐教學鏈

基于創業教育課程的實踐導向和能力本位特點,高校應圍繞“在做中學”的教學理念,融通創業教育理論和實踐,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以塑造創新創業人才的完整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為目標,構建“理論指導+活動開展+項目訓練+賽事驅動+基地孵化”的實踐教學鏈。

1.整合多方資源,搭建校內外實踐教學平臺

學校應積極推動政府、企業、校友會等多方資源的整合、共享,發揮多元主體的協同效應,打造包括實踐基地、創客空間、孵化基地在內的校內外創業實踐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具備層次性、自主性和開放性的創新創業實踐場域,促進學生知識學習和實踐應用的互動融合。

2.強化頂層設計,建構課內外實踐評價體系

學校應將創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協同校團委、創新創業學院,出臺“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將創新創業實訓、社會實踐調研、創業模擬訓練等實踐活動作為創業教育課程的有機補充,培養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知識認識、研究、理解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形成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兼而有之且聯動互補的發展機制。

3.聯動創業活動,打通“思專創”融合實踐路徑

創業教育課程要以創業理論知識為基礎,與創業活動、創業項目和創業大賽等進行動態銜接,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等實踐活動與創業教育課程相結合,打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思專創”融合實踐路徑,實現創業理論和實踐活動的無縫對接。

三、結語

創業教育是高校實施課程思政的重要載體,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八紝摗比诤系膭摌I教育課程思政建設需要高等院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方法,在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革新,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新時代青年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把個人理想與民族復興重任相結合,提升創業意識和能力,讓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成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最終達到“如鹽入水,有味無痕”的課程思政效果。

猜你喜歡
專創思政融合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高職院校專創融合課程與實踐體系建設研究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專創融合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問題與“專創”融合式教育的實踐探索
融合菜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專創融合視域下旅游高職院?!半p創教育”實施路徑探索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