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時代的新發展和新思路

2024-02-18 09:08王偉馬雁琳
中國電化教育 2024年1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理論時代

王偉 馬雁琳

新媒體的出現極大提升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交互性及多元性,延展了信息傳播的渠道和空間,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如何因勢利導,廣泛應用新媒體技術,做好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做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在高校教育中的思想引領、文化引導作用,已然成為重要現實課題。

由楊義著,吉林大學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的《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研究》一書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將理論與現實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系統觀念,客觀分析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在當前新媒體時代的新境遇,并綜合運用傳播學等理論,提出了在新媒體背景下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有效途徑,為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賦予了新的內涵,提供了新的路徑??梢哉f,該書是高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本非常具有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的工具書,為高校思政教育筑基理論基礎,提供新的發展思路。

首先是精準分析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特點,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論指引。長期以來,馬克思主義憑借自身的科學性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為世界人民帶來了科學的理論指導。但在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國度,其深度和廣度有所不同,尤其在中國的傳播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該書開篇便深入分析了在新媒體語境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時代意義,及其存在的的機遇和挑戰,分析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特點等。這些方面也是高校實施思政教育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無法繞開的理論命題、研究話題。

運用新媒體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符合時代發展需要。新媒體的廣泛應用,是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產物,任何先進的事物都需要先進的理論來引導,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路離不開新媒體技術手段,需要借助新媒體強大的傳播功能和獨特的傳播特征,在高校課堂上,更需要用這種新技術去傳播科學理論,把工具和理論結合起來;而新媒體的自身發展也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先進理論的指導,這也讓兩者的契合度更高,形成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二是有助于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鞏固和加強馬克思主義主導意識形態、創新和豐富馬克思主義大眾傳播載體,同時有助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進一步具體化、通俗化、實踐化。機遇和挑戰主要體現在新媒體的“雙刃劍”特性上,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可以通過嶄新的形式進行有效傳播,釋放出傳統媒體難以實現的巨大精神能量,開創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新境界和新天地,但新媒體的普及和發展并未成為意識形態普世性的場域,而是各種意識形態斗爭的新載體和新陣地。關于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特點,書中指出,得益于新媒體技術的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有了開放、交互、大眾化及多元化等特點,概括得十分精準,這些特點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時代需求十分契合。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和現實世界永遠聯系在一起,時刻關注現實的變化和吸收新的理論成果,它是繼往開來的理論體系,立足世情國情的新變化新發展,不斷實現時代化、大眾化;傳播交互性讓信息平等交換,讓傳播環境更加民主化;大眾化和多元化是新媒體傳播的顯著特征,毋庸贅言。整體上,該書深入淺出的理論分析、精準獨到的特點歸納為優化我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模式提供了深刻的理論指導。

其次是客觀描繪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現狀,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現實參鑒。該書將理論與現實相結合,探討在新媒體技術賦能場域中,優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理論基礎,而且從現實視角提出依據。具體而言,即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歷史進程著手,梳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我國的傳播脈絡,闡述不同歷史時期所運用的不同的傳播方式而產生的不同的傳播效果,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現代傳播方式轉換的方向性,深入剖析新媒體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中的作用,為探究優化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路徑提供現實依據,也為高校開展思政教育提供現實依據。

當前,新媒體拓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覆蓋面、增強了傳播效率、塑造了傳播新形象,也加強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輿情引導力度,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即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認同趨于多樣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傳播的內容及形式與大眾需求不符、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對新媒體技術優勢的利用不足、新媒體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領域的關注度還不夠高以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安全問題凸顯等。書中對這些現狀及問題也作出了原因分析,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者的綜合素質提高、受眾新媒體使用偏好、新媒體傳播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健全、“把關人”角色發揮、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多元文化碰撞沖擊馬克思主義主體地位等方面進行深入剖析與解讀。如新媒體傳播機制的不完善嚴重影響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進程,新媒體以網絡為傳播媒介,而網絡環境的復雜性導致新問題層出不窮,這便要求構建一系列的法律法規體系和道德規范體系,使各部門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再如網絡監管不到位也影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因監管不夠導致的各種虛假信息和謠言混淆視聽,傳播效果定然受到影響;還有評估機制的不完善會導致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調整和控制乏力,同樣會讓傳播效果打折扣。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要想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教育模式活起來,便要積極應對新媒體傳播存在的各種問題,化挑戰為動力,以科學策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讓學生愛學好學,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其三是創新指出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路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實施路向。該書的研究重點是如何發揮出新媒體技術優勢,從而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更加深入和廣泛。得益于理論視角的深刻探究,以及實踐層面的詳實分析,作者充分肯定了新媒體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方面的顯著優勢,并嘗試探尋一條契合傳播需求及技術優勢的全新路徑。在這一過程中,作者貫徹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基本原則,提出發揮出新媒體技術的優勢,以傳播內容方式的創新,優化馬克思主義傳播路徑的建議。立足于新媒體發展實際,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要求順應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創新發展的內在規律,同時結合新媒體作為傳播媒介的自身特性,才能把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推向深入。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把握“五個堅持”,即堅守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基本原則,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的主體地位,同時兼容并蓄,吸收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始終堅持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的統一,推動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為人民群眾進行生產生活實踐的重要法寶;始終堅持時代性與傳統性的統一,與時俱進,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既不斷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又指導新時代各項實踐工作走向深入;始終堅持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的統一,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推向深入;始終堅持線上聯動與線下互動的統一,順應新媒體等傳播媒介自身傳播規律的需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化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指引與行動指南。另一方面,要針對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面臨的現實問題及成因,有針對性地從重視新媒體空間信息安全、建立健全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機制、打造新舊媒體融合的馬克思主義傳播模式、優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內容、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能力等方面,構建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現實路徑。同時,書中還從傳播媒介的融合互通、傳播方式的協同配合、社會監管資源的整合利用等方面,提出保障傳播效果得以實現的資源支持。這種鮮明路徑可以很好地運用到高校思政教育課堂上,以不斷創新的內容形式,讓思政教育鮮活生動,入耳入心。

新時代背景下,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能力,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同時也能夠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和內涵。筆者近年課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研究》(2021C06),也強調了思政教育對于學生健康成長的重大意義,但如何更好地“融入”是個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诖?,各個院校應充分運用新媒體優勢,規避新媒體傳播產生的負面影響,不斷創新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式,搭建智能化教學平臺,推動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質量運行。本書作為新媒體語境下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思考與探究,既有理論視角的深入分析,又有實踐層面的問題呈現;既有對傳播路徑的創新探究,也有對資源整合方面的有效措施,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新媒體時代的傳播提供了重要學術指引和實踐參鑒,非常適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理論時代
堅持理論創新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