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濕地公園旅游開發適宜性評價

2024-02-20 12:56余東琴
農業與技術 2024年3期
關鍵詞:經濟基礎稟賦貴州省

余東琴

(貴州地礦測繪院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18)

1 研究背景

濕地是連接水陸生態系統的紐帶,因具有強大的水文循環和環境調解功能,優質的生態效益,以及豐富的資源潛力,被稱作“地球之腎”。同時與人類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對科學發展有著極大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和科技價值。濕地的價值可通過開發與利用來實現,但由于濕地形成的特殊性及其生態脆弱等特點,故在對其開發時需要人類加以保護,否則可能導致其失去所有價值,對社會環境和科學研究造成巨大的損失。通過保護濕地資源提高其基本的生態環境質量,可改善我國生態環境和保障社會經濟發展[1]。隨著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旅游需求也相對增多,開發濕地生態旅游是一個濕地資源利用重要途徑,也是一個旅游熱點,濕地景區以高質量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使人們產生旅游需求[2]。

查閱文獻發現,國外濕地研究成果頗為豐富。Brinson等基于濕地水文地貌分類體系提出濕地功能評價的方法[3],Ainslie在Brinson的HGM評價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一種快速的濕地功能評價方法[4],Mbaiwa提出建議以維持濕地的可持續發展[5],Sidle等提出周邊農業活動對濕地的影響及管理手段[6]。

目前我國濕地旅游開發評價的研究開展較少。沈一慧從濕地旅游入手,運用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龍文區北部濕地旅游的概念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7],張新妍建立基于GIS空間分析功能對濕地生態旅游規劃的研究[8],盧曉旭等利用層次分析法評價江蘇濕地資源旅游開發適宜性[9]。根據部分研究結果可知,由于經濟發展和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濕地資源在面積、物種多樣性等方面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貴州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區,濕地資源十分稀缺。針對貴州省特殊的喀斯特地貌,面對以上問題,研究貴州省濕地公園的適宜性開發,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濕地資源,促進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大尺度范圍上構建覆蓋較廣的濕地資源旅游開發適宜性評價體系是有必要的。本文通過層次分析法結合ArcGIS可達性分析,以貴州省的45個濕地公園為研究對象,探究貴州省濕地資源旅游開發適宜性,望能為貴州省濕地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一定參考。

2 研究區概況與數據來源

2.1 研究區概況

貴州省地處我國西南部,云貴高原東側,位于長江和珠江上游。省境內巖溶地貌發育典型且分布極廣,是著名的喀斯特省,同時濕地資源十分稀缺。根據《貴州省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報告》,截至2012年底,全省濕地總面積為20.97萬hm2,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19%,有4個濕地類14個濕地型,其中自然濕地面積15.16萬hm2,占濕地總面積72.31%;人工濕地5.81萬hm2,占濕地總面積27.69%。目前,貴州省已獲批成立45處國家濕地公園。

2.2 數據來源

本文主要濕地公園數據來源于《中國濕地資源·貴州卷》、濕地中國網(http://www.SHIDI.ORG)、貴州省林業局網站(http://www.gzforestry.gov.cn)等;經濟數據來源于貴州省統計年鑒中各地區人口數和各地區生產總值;地理數據,通過高德坐標拾取器提取各濕地公園的空間坐標,貴州省行政邊界來源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將數據導入ArcGIS進行轉換得到基礎信息數據;道路網和交通節點,將《貴州省地圖集》中的貴州省道路網進行配準和數字化操作得到貴州省道路網絡數據,通過《貴州省地圖集》、貴州汽車站時刻表、貴州省交通圖等統計得到貴州省高速公路出入口、火車站、汽車站、機場交通節點的數據。

3 研究方法

3.1 層次分析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美國運籌學家Saaty T L[10]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層次分析法(AHP),該方法是一種多層次權重分析決策方法,對貴州省的濕地公園旅游開發適宜性進行評價。通過建立判斷矩陣,計算權重,修正判斷矩陣,通過一次性檢驗得到正確的權重。

3.2 模糊評價法

用層次分析法構建指標權重評價體系,然后基于貴州省濕地公園旅游發展的現狀特征,利用模糊評價法[11]對各項指標進行模糊賦值,結合各指標的權重,計算出各指標得分,并通過對比分析得到最終結果。

3.3 可達性分析

可達性是體現交通網絡中各個節點之間的相互作用,旅游景點是旅游活動最強烈的地方,也是交通問題最突出的地方,因此旅游景點的交通可達性是研究的重要部分??紤]到不同的交通工具到達旅游目的地的差異較大,利用ArcGIS技術分析不同交通方式抵達目的地的時間距離,可根據不同的便利程度吸引游客[12]。

本研究結合國家標準《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并考慮貴州省的道路網數據和交通節點,理論速度設置如表1所示。

根據不同級別的道路設置時間成本如表2所示,由于水域面積對交通影響較大,則將其設置為阻隔層,阻隔值設為100,計算機場、火車站、汽車站和高速公路出入口等交通節點到濕地公園的時間,即為研究區相應的可達性,最后綜合分析得到可達性評價如圖1所示。

圖1 貴州省濕地公園交通可達性分異

表2 道路時間成本

3.4 確定指標和評價模型

在建立濕地公園適宜性開發的指標建立時,要充分考慮到旅游的3個系統,即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出行3個方面。從目的地來看,資源稟賦是濕地公園旅游開發適宜性主要因素,通過濕地的基礎自然資源條件確定其資源稟賦的狀況。資源稟賦通過濕地公園面積、濕地極重要面積所占比重以及保護區等級等方面來評價其綜合價值。從客源地來看,一般用城鎮依托、交通可達性、人口經濟基礎作為客源規模和旅游需求指標[13],城鎮依托主要考慮縣城和行政地以及鄰近縣和市距濕地的距離,人口經濟基礎主要通過濕地公園所在的行政縣和近鄰縣、行政市和近鄰市的人口和人均GDP作為衡量指標[14]。交通可達性是旅游出行的重要衡量指標,本文以現有的交通路網為基礎,柵格可達性技術作為支撐,測算各地到濕地公園的交通可達性。

濕地公園旅游開發適宜性評價根據建立指標體系各評價因子的權重,采用加權指數和法計算各濕地公園的總分值,計算模型:

(1)

式中,Y為某濕地開發適應性的總分值;i為評價因子序號數;n為評價因子數;Pi為該場所的第i個指標因子的總權重;Ai為該場所第i個評價因子的分值;本文中n=19。

3.5 貴州省濕地公園旅游開發適宜性聚類分析

將測算出的濕地公園旅游開發評價指標的各項綜合評分作為變量,利用SPSS軟件對其進行聚類分析,分成4類,最后得到貴州省濕地公園不同類型的分類。

4 濕地公園旅游開發適宜性評價

4.1 構建指標評價體系及確定權重

采用層次分析法,測算資源稟賦、城鎮依托、交通可進入性和人口經濟基礎4個指標的權重,分別計算各子因子的指標權重,并對其進行多次測算和修正,得到貴州省濕地公園旅游開發適宜性開發的指標體系及其指標權重,如表3所示。

4.2 結果分析

通過對各個濕地公園的指標結合資源稟賦、城鎮依托、交通可達性以及人口經濟基礎將其進行評分,利用模型計算得到貴州省濕地公園的開發適宜性的總評分,如表4所示;同時根據表4,整理得到貴州省濕地公園旅游開發適應性評分濕地公園空間分布圖,如圖2所示。

圖2 貴州省濕地公園旅游開發適應性評分

表4 貴州省濕地公園旅游開發適宜性評價結果

由圖2可知,貴州省旅游資源條件較好的濕地公園主要分布在貴陽市,黔東南以及畢節北部地區濕地公園數量較少,目前開發的濕地公園適宜性評分都在50分以下,其余遵義、六盤水、銅仁、黔南、黔西南地區濕地公園分布較為均勻。從濕地公園適宜性的評分來看,分值較高的濕地公園主要集中在貴陽市,這主要是由于貴陽市完善的交通和優越的區位條件,作為貴州省的行政駐地同時為打造“避暑旅游城市”的目的,貴陽市濕地的保護與開發都得到了較好的管理。銅仁地區和黔西南地區雖有較多濕地公園適宜性評分相對適中,多山地的地理條件和相對發展較落后的人口經濟以及交通條件限制了當地濕地旅游發展。距離貴陽市較近的地級市的濕地公園適宜性評分都相對較高,說明高適宜性開發水平的濕地公園對周邊地區產生部分輻射效應,而相對較遠的地區沒有產生輻射效應。

根據表4,以55分為分界,將貴州省濕地公園分為2大類,貴州省濕地公園旅游開發適應性的分值范圍在72.32~39.91分。其中,分數在55分以上的濕地公園有19處,55分以下的濕地公園有24處。其中也有存在自身濕地條件較好但評價分值卻在55分以下的情況,可見旅游資源條件較好的場所,若交通可達性和人口經濟基礎條件比較落后,則該場所的旅游開發會受到一定限制。

將濕地資源旅游開發適宜性評價的各要素評分設為變量,在SPSS軟件中進行聚類分析,分成4類,如表5所示。

表5 濕地公園旅游開發適宜性聚類結果統計分析

由表5可知,第1類濕地公園各項要素指標都處于較高水平,其中資源稟賦和人口經濟基礎具有一定優勢,屬于旅游開發高適宜性濕地公園;第2類濕地公園資源稟賦一般而交通可達性和人口經濟基礎處于較高水平,屬于較高現實適宜性濕地公園;第3類濕地資源稟賦和城鎮依托水平都較低,而交通可達性和人口經濟基礎處于一般狀態,有大多數濕地公園屬于這一類型,說明在喀斯特地區濕地資源稀缺,雖基礎條件設施達到標準但自然資源相對較少,若加強生態保護同時適當開發人工濕地提高生態環境質量,這一類濕地公園適應性評分即能提高,而第3類則屬于具有較高潛在適宜性濕地公園;第4類濕地公園各項指標水平都較低,這一類型的場所在開發時比較困難,因此被劃分為低適宜性濕地公園。

5 結論及開發建議

5.1 結論

本文通過層次分析法從資源稟賦、城鎮依托、交通可達性和人口經濟基礎4個方面,構建濕地公園旅游開發適宜性評價體系,對貴州省的濕地公園旅游開發適宜性進行綜合評價。得出結論:貴州省濕地公園旅游開發適應性的綜合評分范圍在72.32~39.91分;此外,通過圖2看出,貴州省濕地公園數量較少,主要集中于貴陽市,其次黔西南地區北盤江大峽谷和銅仁地區的濕地公園分布相對其他地區數量較多,同時銅仁地區的濕地公園分布較為均勻。而黔東南地區、遵義北部、赤水地區以及畢節地區北部的濕地公園數量極少。造成這種情況是因為貴州省喀斯特地貌脆弱的地理條件決定了濕地的稀缺性。

將貴州省濕地公園旅游開發適應性評價的各類子系統的分值作為變量,通過SPSS聚類分析,可將貴州省濕地公園分為4類,即有1個高適宜性濕地公園,5個較高現實適宜性濕地公園,22個較高潛在適宜性濕地公園,17個低適宜性濕地公園。通過該聚類分析可以看出,資源稟賦、交通可達性以及人口經濟基礎條件對濕地公園的旅游影響較大,若以上條件水平較低,則會限制濕地公園的旅游開發適應性。

5.2 開發建議

5.2.1 積極開發高適宜性濕地公園

高適宜性濕地公園具有較高資源稟賦,城鎮依托,交通可達性條件以及人口經濟基礎;特別是資源稟賦和人口經濟基礎條件,為濕地公園的有效積極開發奠定一定基礎。同時,良好的交通條件和基礎設施可提高游客與濕地場所的聯系,較高水平的人口經濟基礎,其旅游需求也隨之提高,可促進濕地公園所在地的各項發展。貴陽市的濕地公園可借鑒、分析和規劃,加快開發過程,積極保護原有的資源和完善基礎設施,提高游客的旅游體驗感,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

5.2.2 適度開發較高現實適宜性濕地公園

較高現實適宜性濕地公園的資源稟賦和城鎮依托條件一般,說明濕地公園自然條件和區位條件不具有優勢,但交通可達性和人口經濟基礎水平較高。較好的交通條件以及人口經濟基礎可促進游客的旅游需求,同時也穩定了旅游地的客源,所以這類濕地公園具有發展成高適宜性濕地公園的條件。由于此類濕地資源稟賦條件一般,所以在開發時更應注重濕地公園的質量保證,開發過程中要注意條件適度,充分利用完善的基礎設備和客源環境條件,促進濕地公園的可持續發展。

5.2.3 與經濟發展同步開發較高潛在適宜性濕地公園

較高潛在適宜性濕地公園的交通可達性和人口經濟基礎水平一般,城鎮依托和資源稟賦條件水平較低,適宜性均分較低,只有提高濕地公園的城鎮依托以及資源稟賦條件,同時提高經濟發展,才能讓游客產生旅游需求,以此起到發展濕地公園的作用。這類濕地公園的發展應當與經濟共同發展,當旅游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增強時,也促進了濕地公園的旅游發展。

5.2.4 暫緩開發低適宜性濕地公園

低適宜性濕地公園的各項指標條件以及適宜性均分都非常低,說明這類濕地公園的條件不夠純熟,因此此類濕地公園不適合旅游開發。只有人口經濟水平提高,同時交通條件以及周邊城鎮發展較完善,才能使游客產生旅游需求。因此,應先提高這類濕地的人口經濟水平,積極改善交通條件,同時保存好濕地公園本身的自然價值。認真做好濕地資源的保護工作以及暫時限制開發,實際上是為了未來更好的發展,以達到濕地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猜你喜歡
經濟基礎稟賦貴州省
貴州省種公牛站
講故事的稟賦——梅卓長、短篇小說合論
不動產登記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貴州省為例
貴州省黨代會開得最成功
淺析體育競賽表演業發展的經濟基礎與政策
長沙市建成“全面小康之市”的路徑分析
Китай и Россия должны продолжить упрочивать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фундамент отношений всеобъемлющего партнерства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基于稟賦壓力系統分析的水資源承載與分區管理
論馬克思對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的辯證解釋及文化空間
溫文爾雅稟賦 中和為美書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