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發展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

2024-02-20 10:35孫惠萬立軍
科技創業月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區域差異數字經濟科技創新

孫惠 萬立軍

摘 要:數字經濟發展有助于催生更多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新產業與新業態的形成,促進數字技術融入傳統產業,引領產業結構升級?;?011-2020年中國30個省際面板數據,構建了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主要涵蓋4個維度,即信息化發展、互聯網發展、數字交易發展和數字金融發展,并通過固定效應模型實證檢驗數字經濟對產業結構升級的賦能影響作用與實現機理。結果表明,無論從全國層面還是東、西、中部地域視角分析,數字經濟對于產業結構升級都具有顯著的正向賦能作用;但數字經濟發展對產業結構升級在地域上存在一定差異,具體表現為東部地區的賦能效果更為顯著。提出要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發創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加強省域間合作,促進數字經濟協調發展。

關鍵詞:數字經濟;產業結構;科技創新;區域差異

中圖分類號:F12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311019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on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Sun Hui1, Wan Lijun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Suqian University,Suqian 223800,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will help spawn more new industries and new business formats with the digital economy as the core,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to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lead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Based on Chinas 30 inter-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11 to 2020, this article constructs an indicator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digital economy. This indicator system mainly covers four dimensions, namely,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Internet development, digital transaction development and digit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 fixed effects model empirically tests the enabling impact and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the digital economy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digital econom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nabling effect on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hether analyzed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astern, we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However, there are certain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on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specific manifestations are as follows: The empowerment effect 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more significa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actively develop innovative digital infrastructure, strengthen inter-provincial cooperation, and maximize digital dividends.

Key Words:Digital Economy; Industrial Structur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gional Differences

0 引言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日益成為推進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數字經濟發展推動了傳統生產要素和生產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更是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1]。2016 年,杭州 G20 峰會發布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 濟發展與合作倡議》,首次提出數字經濟概念,即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 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2]。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數字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中國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的關鍵力量,對實施供給側改革、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3]。

進入21世紀,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的動力已由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轉向以創新驅動為主,產業結構逐漸由以重化工業和低端產業為主轉向以高端新興產業為主,因此數字經濟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關于數字經濟與產業結構兩者之間的關系為優化產業結構升級轉型和緩解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提供參考,當前研究主要圍繞以下3個層面展開:①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的概念是由Tapscott[4]于1996年首次提出。佟家棟等[5]認為,數字經濟是以數據化、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共享化和普惠化為特征的一種新型經濟模式。任保平等[6]認為,數字經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其通過變革物質、精神及制度等生產力以及質量、動力和效率等變革機制培育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質量優勢、動力優勢和效率優勢。②數字經濟與高質量發展。姚毓春等[7]認為數字經濟通過對鄉村基礎設施、鄉村治理和產業線上發展的模式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新動能。韓兆安等[8]以271個城市的面板數據,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得出,中國數字經濟與高質量發展的耦合協調度從總體呈現了高度的空間相關性,而且耦合協調度呈顯著的正空間自相關,其他地區耦合協調度不存在明顯的空間相關性。有研究以長江經濟帶沿線110個城市面板數據為對象,采用空間杜賓模型研究得出,數字經濟對長江經濟帶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其中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是數字經濟影響長江經濟帶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中介渠道[9]。③數字經濟與產業結構。有學者對兩者關系的研究主要圍繞以下兩個層面展開:一是聚焦數字經濟發展對產業結構升級的直接效應,體現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兩個層面:①數字產業化方面,信息通信技術產業及其衍生出來的新業態對產業結構升級有正向促進作用[10];②產業數字化方面,更強調基于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產業結構的升級通過通過信息技術創新、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等手段來實現[11]。二是關注數字經濟對地區產業結構優化的傳導機制,從科技創新、資源配置、人力資本等方面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對地區產業結構優化的傳導路徑[12]。

通過對已有文獻研究的匯總和梳理,數字經濟賦能經濟發展已成為順應新時期發展的必然選擇,目前學術界對數字經濟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觀視角,本文在充分分析學術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系統全面地從宏微觀角度進行分析,結合當前我國產業結構實際發展狀況,基于信息化發展、互聯網發展、數字交易發展和數字金融發展4個維度,構建出省級數字經濟綜合發展水平指標測度體系,并結合省級面板數據測算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指數,通過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作用進行分析,彌補了現有研究的不足,進一步完善了對產業結構升級總體研究。

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1 數字經濟對產業結構升級的直接影響

數字經濟推動傳統產業向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的轉型,優化了資源配置效率,使得經濟模式實現了高效低耗和創新方向的升級。首先,數字經濟通過數據分析、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企業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生產過程、改進產品和服務,從而提高產品質量和創新能力,有助于優化產業結構。其次,數字技術還能與傳統產業相結合,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不斷提升供需配對效率,改善資源錯配的情況,為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了重要驅動力。此外,數字經濟催生了新興產業,如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數字技術,截至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較2018年增長17.6%。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新興產業,如共享經濟、互聯網金融等,為傳統產業提供了與傳統模式有所不同的發展路徑。這些新興產業不僅推動了經濟發展,還能作為服務業融入傳統生產場景,改變生產生活方式,促進企業提升價值鏈,由中低端價值鏈產品向高端遷移,從而促進產業結構整體升級?;谝陨戏治?,提出以下假設:

H1:數字經濟對產業結構升級具有正向促進作用。

1.2 研發強度提升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數字經濟對產業結構升級的促進作用需要依靠技術創新,而研發費用是技術創新的重要來源之一。首先,數字經濟越發達,對技術創新的需求就越大,研發費用就越高。例如,在數字經濟高度發展的地區,由于數字技術公司高度競爭,因此也迫使它們加大研發投入。這是數字經濟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原因。其次,在數字經濟和產業結構升級背景下,產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型的速度和程度會影響研發投入。如果產業結構轉型進程比較緩慢,企業和政府在技術創新上的投入會相應減少,從而導致研發強度的降低。相反,如果產業結構轉型較快,企業和政府在技術創新上的投入也會相應增加,研發強度會相應增加。根據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設:

H2:研發強度在數字經濟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關系中發揮中介作用。

1.3 創新水平及環境規制的調節作用

創新推動數字技術不斷更新和升級,從而使產業結構向更高效、更可持續和更具競爭力的方向發展。創新伴隨著新知識、新技術的產生和應用,創新水平高的區域往往擁有更高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推動新數字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進而促進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專利申請授權數是衡量創新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其可以反映出特定地區和領域的研究與開發活動的全面性和深度。首先,專利申請授權數可以衡量數字經濟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的深度與廣度。例如,廣東省數字產業為了應對市場的競爭,企業通常都會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資源,推動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進而提高專利申請授權數。因此,高專利申請授權數往往意味著數字經濟在創新方面的領先地位,從而加速產業結構升級的進程。其次,專利申請授權數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區在技術研發方面的差距,從而調節數字經濟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例如,某些發達地區或領域具有先進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并且擁有很高的專利申請授權數。因此,數字經濟發展的狀況以及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可能會有所不同,產業結構升級路徑和方向可能也不同。同時,專利申請授權數可以用來測量不同地區之間在創新方面的差距,從而分析不同地區在數字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方面的優劣勢。本文用專利申請數衡量創新水平,據此,提出以下假設:

H3:創新水平在數字經濟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關系中發揮調節作用。

環境規制可以促使企業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更加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從而助推產業結構升級。首先,環境規制可以對企業發展形成“污染約束”,使污染較重和能源消耗較高的產業受到限制,從產業發展整體來看,嚴格的環境規制可以促使不符合環保標準的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同時,環境規制有利于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氛圍,減少企業不公平競爭行為,維護平競爭秩序,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另外,環境規制背景下,數字經濟企業競爭有助于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數字經濟因其高效、綠色、智能等特點為產業結構升級注入新的活力,促使企業更快更好地實現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根據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設:

H4:環境規制在數字經濟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關系中發揮調節作用。

1.4 區域異質性分析

數字經濟涉及的產業范疇廣泛,包括電子商務、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這些新型產業的發展地區和速度往往相對分散,中心城市和發達地區更容易成為數字經濟的主要驅動者。因此,一方面,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能更好地適應、吸收和引領數字經濟發展,從而得到數字經濟帶來的升級效應;另一方面,數字經濟發展還會影響傳統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在數字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傳統產業存在著轉型升級的需求與壓力。例如,數字化和智能化手段被廣泛用于各個行業和領域,由此推動了傳統生產和服務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產業結構轉型的可能性會更高,從而對數字經濟發展和利用起到示范作用。同時,相對落后的地區則會因融入較弱、技術水平低等原因而跟不上數字經濟發展的步伐,面臨著落后困境的風險。根據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設:

H5:數字經濟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具有區域差異。

2 研究設計

2.1 數據來源

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與可操作性,本文收集整理了我國 30 個省份 2011—2020 年的面板數據,所用數據均來自歷年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各省份統計年鑒和統計公報,以及各省份統計局等網站。

2.2 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指標體系構建

結合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狀況,參考劉軍等[13]和趙濤等[14]的研究,將數字經濟指標分解為信息化發展、互聯網發展、數字交易發展、數字金融發展四項一級指標。根據數字經濟內涵釋義,信息化發展和互聯網發展代表新一代數字產業的發展方向及發展基礎,并在此基礎上選取光纜長度、移動電話基站數、信息服務業從業人數、信息服務業產值、電信業務量、軟件業收入三級指標以體現數字產業發展程度;數字交易基礎和數字交易影響水平屬于數字經濟應用概念范疇,二者均能在一定程度代表了數字經濟的服務應用與平臺經濟的發展水平,本文采用企業擁有的網站數、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企業比重、電子商務銷售額、快遞量測度數字經濟交易發展;數字金融發展程度反映了區域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等產業的數字化活動水平,采用中國數字普惠金融指數予以衡量。本文構建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2.3 變量選取

2.3.1 被解釋變量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為產業結構升級,參考干春暉等[15]的做法,在此采用產業結構合理化指數來衡量,即利用泰爾指數倒數測算產業結構合理化,泰爾指數倒數越大,說明產業結構越合理。

其中YiY表示第一、二、三產業的產值占當地總產值的比重,LiL表示第一、二、三產業勞動力從業人數占當地勞動力人數的比重。

2.3.2 核心解釋變量

本文核心解釋變量為數字經濟發展水平(dig),根據Bukht 等[16]將數字經濟的內涵劃分為3個層級:一是數字經濟核心層,即數字產業部發展程度;二是數字經濟狹義層,涵蓋了數字服務應用與平臺經濟內容;三是數字經濟廣義層,主要包括基于算法的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等產業數字化活動?;谝陨峡蚣?,綜合考慮城市層面數據的可得性及指標體系的全面性,考慮到三級指標存在不同量綱差距,本文在對指標進行標準化的基礎上,采用熵值法確定其權重,進而計算出數字經濟發展水平(dig),測算結果如表2所示。從地域視角來看,我國各省域間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即存在數字鴻溝,具體呈現由東部向中部在向西部地區遞減趨勢。由此,我國東部地區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水平較高,對升級和優化產業結構的支持力度更大,而西部和中部地區相對落后。

2.3.3 控制變量

參考已有研究對數字經濟與產業結構升級的相關分析,本文選擇信息化水平、市場化水平、技術市場發展水平、對外開放程度、社會消費水平及金融發展水平作為控制變量,各變量描述性統計分析如表3所示。

①信息化水平。數字經濟的本質在于信息化。數字經濟發展必須依賴高水平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信息水平的提升可以推動創新、科技和人才發展。一方面,信息通信產業發展推動了知識密集型、智力密集型和 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有利于產業結構的改善[17];另一方面,信息通訊技術能深刻改變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產業鏈結構[18],同時推動傳統產業向數字化過渡,為數字經濟注入活力,從而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②市場化水平。市場化水平與地區產業發展與經濟增長水平息息相關,市場化水平越高,產業發展空間和潛力就越大,高度市場化的環境通常會鼓勵競爭,競爭迫使企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吸引客戶謀得生存和發展。這種競爭壓力能激勵企業進行創新,不斷改進產品和服務,導致更多的新興產業和技術行業的出現,顯著帶動勞動力、資本以及技術的市場化發展進程,對促進勞動力、資本與技術等要素自由流動、合理配置以及高效使用帶來了積極影響[19],最終促使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③技術市場發展水平。技術市場發展對于產業結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推動產業結構向高技術、高附加值方向轉型,促進技術擴散和技術創新與產業協同,以及引導產業結構調整等。在傳統產業方面,技術創新不斷促進產業轉型和升級,為產業持續發展提供新活力;在新興產業方面,技術創新為新興產業崛起提供了強大動力[20]。先進技術和自動化系統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這意味著在擁有新技術及市場的地區,傳統產業也可能變得更加高效。但是,這將導致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就業機會減少,從而改變了勞動市場的結構,進而影響產業結構升級。

④對外開放程度。對外開放有助于吸收國外先進的技術,促進地區技術進步[21],同時可以促使產業結構發生變化。開放市場通常伴隨著更激烈的國際競爭,這迫使企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不斷改進產品與服務,這可以推動產業結構向更高效和有競爭力的方向發展。國際開放可以促使技術的跨國轉化,當外國公司進入國內市場時,他們可能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實踐。這有助于提升產業的技術水平,可能會導致產業結構向更高附加值的領域發展。

⑤社會消費水平。消費需求變動引導企業調整生產策略和生產技術,從而改變行業市場結構。當消費需求發生變動時,企業會自發地調整生產策略和生產技術,以滿足市場需求。這種調整行為將導致行業市場結構的變化,進而影響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另外,消費升級推動整體產業結構優化的同時還有助于制造業和服務業內部結構優化[22],隨著消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發生變化,消費需求呈現多樣化和個性化特征,這將推動企業不斷創新和改進產品與服務,以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這種供給端的變革將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按照需求的調整而變化。

⑥金融發展水平。數字金融平臺通過引入技術和創新金融模式,可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獲得性[23],同時數字金融發展提供了更多的融資機會,使企業更容易獲得資金來擴大業務范圍或進行創新,這有助于新興產業的興起和發展,推動知識密集型和高科技產業的增長。另外,數字普惠金融通過對收入分配優化、資本積累、消費需求擴張以及技術創新等因素的作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從而促進地區產業結構升級[24]。

2.3.4 中介變量

本文中介變量選用研發強度,用RD支出[25]占地區GDP比重來衡量。

2.3.5 調節變量

根據理論分析,由于政府考核方式以及政策設定的出發點不同,采用專利申請數量衡量創新水平可能影響測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本文選用專利授權數量衡量創新水平,采用工業污染治理投資額與工業增加值的比值衡量環境規制水平。

2.4 模型設定

2.4.1 固定效應模型

為驗證假設,同時考慮到選取方法應吸收相關固定效應,本文從應用層面出發,遵循雙向固定效應模型(控制個體-時間),以控制不隨個體或時間而變的因素,具體模型如式2。

HISito1digit+γcontrolititit(2)

其中,HISit表示第i省t年的產業結構升級,digit是第i省t年的綠色金融指數,controlit代表控制變量,μt表示時間固定效應,λi表示個體固定效應,εit表示隨機誤差項。

2.4.2 中介效應模型

根據理論分析,為驗證研發強度能否作為數字經濟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渠道,本文參考文忠麟等[26]的研究,構建如下中介效應模型。

RDit=α+β2digit+γcontrolit+uit(3)

HISit1+δRDit3digit+γcontrolit+uit(4)

其中RDit分別表示第i省t年的研發強度。一是驗證模型3的系數β2和模型4的系數δ,若兩者都顯著,則表明中介效應顯著;二是驗證模型4的系數β3,若顯著,則表明存在部分中介效應,否則為完全中介效應;三是比較β3和β2δ的符號,若同號,屬于部分中介效應,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重為:β2δ/β1。

2.4.3 調節效應模型

參考周開國等[27]的研究,本文選取交乘項的方式檢驗調節效應有關假設。

HISit1+δinnoit3digit+ρinnoit×HISit+γcontrolit+uit(5)

其中,innoit代表調節變量,innoit×HISit為數字經濟與創新水平的交互項。

3 實證分析

3.1 固定效應回歸結果

3.1.1 豪斯曼檢驗

為了更好地探究數字經濟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本文采用豪斯曼(Hausman)檢驗來確定具體的模型形式,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由Hausman檢驗結果可知,p值為0.000<0.01,因此拒絕原假設H0:隨機擾動項與解釋變量不相關,即采用固定效應模型來探究數字經濟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效應。

3.1.2 相關性分析

本文為了檢驗變量之間是否具有相關性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由表5可知VIF值小于10,因此各解釋變量之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可以進行分析。

3.1.3 固定效應回歸結果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構建固定效應模型探究數字經濟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實證結果如表6所示。

回歸結果顯示,核心解釋變量數字經濟(dig)的系數顯著為正,說明數字經濟對產業結構升級具有促進作用,驗證了假設H1。數字經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代表了經濟高科技化和跨越式發展的方向。首先,數字經濟在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以普惠、高效和便利的形式,促進傳統產業向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提升了產業的創新力和競爭力,延伸和拓寬了產業鏈和產業空間。其次,數字經濟催生了新產業和新業態的出現,對傳統產業產生了變革性的影響。數字經濟中的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和新應用,讓產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革,舊產業鏈和生產模式被打破和重構,新產業鏈和生產模式加速形成,數字產業和傳統產業之間的融合加深。第三,政策和市場也是數字經濟對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力量。政策扶持和市場機制優化可以促進數字產業和傳統產業的良性互動和良性競爭,改善產業結構和優化資源配置。政府、社會和企業的共同推動下,數字經濟從量變到質變,滲透和影響著產業生態和經濟發展的全局。

控制變量中,市場化水平(Ml)、對外開放程度(Oe)及社會消費水平顯著為負,市場化水平的提高可能導致市場過于競爭,而競爭可能會降低生產者的利潤率和生產者的創新動力。這可能會導致企業生產低質量的產品,并降低投資新產品和新技術的意愿。所有這些因素都可能有負面影響,制約市場化經營水平對產業結構的改變;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可能會帶來貿易摩擦和不利的價值鏈影響。社會消費水平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也存在不確定性。隨著經濟增長,人們的收入會增加,進而推動消費水平提高;但是由于經濟增長對于不同層次人群和不同行業的影響不同,因此可能會導致消費結構改變和消費水平的下降。

信息化水平(Il)、技術市場發展水平(Dcm)及金融發展水平(Fdl)顯著為正,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可以帶來更好的信息流通、更快的信息共享、更高效的數據交換和更好的信息資源利用等多方面的改變。信息技術發展使得企業、政府、公眾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便捷,同時也為新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提供了更好的發展。這些因素可以促進企業創新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從而對產業結構帶來積極影響。技術市場發展水平的提高可能會為產業結構升級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技術進步使得企業更容易開發出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服務,便于升級優化現有產業結構。技術市場發展也能從根本上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金融發展水平提高有利于企業提高融資能力,增強企業投資信心,從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金融機構可以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支持企業技術和產業升級。除了融資外,金融市場發展還可以引進國外先進的金融服務,提高企業籌資效率與經濟運行質量。

3.1.4 異質性檢驗

考慮到不同地區的經濟條件、消費習慣等因素的差異,有必要對不同地區之間的異質性進行檢驗,以進一步探索數字經濟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是否存在地區差異。具體檢驗結果如表7所示。

研究顯示,數字經濟(dig)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在不同地區間存在一定差異,驗證了H5。除東北地區外,其余3個地區數字經濟系數均顯著為正。并且影響力度從大到小依次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部地區作為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其產業結構升級的難度和挑戰要比其他地區略小。因此,數字經濟發展可以為東部地區更加高效地升級和優化產業結構提供支持。此外,數字經濟和信息技術在東部地區的創新和研發具備更高的轉化潛力,進一步加速了東部地區產業結構升級進程。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相較于東部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和轉型難度更大。數字經濟杠桿效應在中西部地區減少產業結構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影響力更為明顯。此外,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資源和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這樣產業結構升級可以在數字經濟助力下實現跨越式發展。而東北地區作為傳統工業基地,會對數字經濟的創新和研發帶來一定的限制。這可能是東北地區的系數不顯著的原因。

3.1.5 內生性檢驗

數字經濟發展對產業結構升級具有促進作用,同時,產業結構升級也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多的機會。隨著產業結構升級,數字經濟企業在市場擴張、人員培養等方面加大投入,這些資源投入促進了數字經濟發展。因此,數字經濟與產業結構升級之間可能存在反向因果關系,本文引入滯后一期數字經濟作為工具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8所示,結果與基準回歸變化趨勢一致,進一步驗證了H1,同時說明回歸結果具有較好的穩健性。

3.2 中介效應回歸結果分析

本文根據模型3、4驗證研發強度(RD)所發揮的中介作用,回歸結果如表9所示?;貧w結果(1)表明,數字經濟(dig)與研發強度呈正相關關系,且在1%水平下顯著;回歸結果(2)顯示RD與dig都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與產業結構升級(HIS)呈正相關關系,其回歸系數分別為7.626和0.883,同時對比模型2與模型4的結果可以發現,dig的系數由0.982下降到0.883,說明RD存在部分中介效應,并且中介效應對總效應的貢獻比例為11.227%,從而驗證了H2。

3.3 調節效應回歸結果

如表10所示,數字經濟與環境規制的交互項系數為負數(-40.847)表明數字經濟與環境規制之間存在負向交互作用,數字經濟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隨著環境規制增大而減弱。一方面,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定的環境污染,需要受到環境規制的限制與監督,以實現數字經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環境規制需要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調整,以避免過度干預數字經濟企業的創新和發展;數字經濟與創新水平的交互項系數為正(0.206),表明數字經濟與創新之間存在正向交互作用,數字經濟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隨著環境規制增大而增強。創新水平的不斷提高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高水平的創新能力和技術儲備,能夠為數字經濟激發更大的創新潛能,同時也提高了數字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為數字經濟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提供了更堅實的基礎。

4 結論與建議

4.1 研究結論

本文選取2011—2020年中國30個省份面板數據,首先構建省域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主要涵蓋4個維度,即信息化發展、互聯網發展、數字交易發展和數字金融發展,基于此測算其發展水平,并借助固定效應模型實證分析數字經濟及其4個子維度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效應,得出以下結論:

從全國層面來看,數字經濟及其4個維度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具有顯著正向影響。首先,數字經濟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促進了傳統產業的良性發展,以普惠、高效和便利的形式,促進了傳統產業向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其次,數字經濟催生了新產業和新業態出現,數字經濟與創新之間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創新能力提升能為數字經濟注入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數字經濟中新技術和新應用,推動產業結構的根本性變革,重塑了傳統產業鏈和生產模式,數字產業和傳統產業之間進一步融合發展。

從地域視角分析可知,我國東部、中部、西部3個地區數字經濟發展均對產業結構升級產生正向的積極效應,分析可知,數字經濟的影響力度從大到小依次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數字經濟和信息技術在東部地區的創新和研發方面具備更高的轉化潛力,進一步加速了東部地區產業結構升級進程。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相較于東部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和轉型難度更大。東部地區數字經濟發展可以更高效地為升級和優化產業結構提供支持,說明數字經濟在發展進程中,對不同區域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作用的方向也有所不同。

整體而言,數字經濟在促進經濟增長、推動創新以及產業發展方面均發揮了重要作用。首先,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數字經濟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催化劑,突破了勞動力流動的時空限制和資源約束,豐富了勞動者就業選擇的方式,改善了傳統要素配置結構,提升了要素生產效率,進而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其次,在推動創新方面,能有效促進新模式、新業態的產生。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的相互融合,能催生新的經濟形態,為電信業、電子信息制造業等新興行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最后,在產業發展方面,數字經濟能賦能傳統產業,促進低效生產技術加速升級,拓寬產業鏈覆蓋范圍,增加產品附加值,推動大數據、云計算與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優化[28]??茖W識別數字經濟的賦能作用及作用方式,正確認識數字經濟為產業結構帶來的變革,對加快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新業態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具有重要作用。

4.2 政策建議

第一,持續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提高數字經濟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覆蓋力度。各省域要進一步加強對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視,全面落實數化轉型發展戰略。首先,打好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基礎,同時保證發展數字經濟的資金投入;其次,要加快高質量數字化人才的培育,提高數字經濟人才的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最后,要擴大數字經濟的應用范圍和覆蓋領域。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同步推進,以進一步實現數字經濟的高效發展。

第二,加強各省域之間的合作,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由于我國各省域間的資源和地區的差異,應發揮東部地區在數字經濟發展中的優勢和引領作用,加強與中、西部地區間的省域合作,同時應在全國范圍內統籌規劃,促進數字經濟的跨區域、跨行業、跨領域協同發展。首先,綜合考慮東部、西部、中部地域間差異和資源聚集特征,實行差異化產業發展政策。其次,在打破時空壁壘的同時加速數字要素流通,實現數字經濟在各區域間的成果共享和資源互通。最后,利用各省域間經濟差異在數字化環境下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優勢,構建差異化人力資本成長環境,加快數字經濟人才培養,為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2022年10月28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上[EB/OL].(2022-10-28)[2023-11-05].https://www.ndrc.gov.cn/fzggw/wld/hlf/lddt/202211/t20221116_1341446_ext.html.

[2]G20 峰會網站. 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 [EB /OL].(2016-09-20)[2023-11-05].http://www.g20chn.org/hywj/dncgwj/201609/t20160920_3474.html.

[3]沈運紅,黃桁.數字經濟水平對制造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研究——基于浙江省2008—2017年面板數據[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3):147-154.

[4]TAPSCOTT D. The digital economy: 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M]. New York: Mc Graw Hill Education, 1996.

[5]佟家棟,張千.數字經濟內涵及其對未來經濟發展的超常貢獻[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3):19-33.

[6]任保平,孫一心.數字經濟培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的機制與路徑[J].經濟縱橫,2022(4):38-48.

[7]姚毓春,張嘉實.數字經濟賦能城鄉融合發展:內在機理與實證檢驗[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93-105.

[8]韓兆安,吳海珍,趙景峰.數字經濟與高質量發展的耦合協調測度與評價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2022,37(6):22-34.

[9]趙巍,徐筱雯.數字經濟、空間效應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以長江經濟帶110個城市為例[J].華東經濟管理,2023,37(8):42-49.

[10]陳治,張少華.數字經濟、空間溢出與區域創新能力提升——基于中國274座城市數據的異質性研究[J].管理學刊,2023,36(1):84-101.

[11]劉家旗,薛飛,付雅梅.數字經濟的產業結構升級效應研究——基于供給與需求雙重視角[J].統計與決策,2023,39(18):125-128.

[12]姚維瀚,姚戰琪.數字經濟、研發投入強度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1(5):11-21.

[13]劉軍,楊淵鋆,張三峰.中國數字經濟測度與驅動因素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20(6):81-96.

[14]趙濤,張智,梁上坤.數字經濟、創業活躍度與高質量發展——來自中國城市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20,36(10):65-76.

[15]干春暉,鄭若谷,余典范.中國產業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和波動的影響[J].經濟研究,2011,46(5):4-16,31.

[16]BUKHT R,HKS R. Defining, conceptualising and measuring the digital economy[J].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Research Journal, 2018, 13 (2): 143-172.

[17]李英杰,韓平.數字經濟發展對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1(6):183-188.

[18]呂斌,李國秋.GPT視角下的新一代信息化測度[J].圖書館雜志,2016,35(1):84-94.

[19]夏杰長,袁航.數字經濟、要素市場化與中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J].廣東社會科學,2023(4):17-27.

[20]程穎慧,楊貴軍.產業結構、技術創新與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J].工業技術經濟,2023,42(5):89-94.

[21]任曉燕,楊水利.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升級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基于獨立效應和協同效應的測度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20,34(11):72-80.

[22]葉胥,王鵬帆,毛中根.消費升級的產業結構升級效應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2023,38(11):17-31.

[23]張倩肖,劉怡杉,劉虎.數字普惠金融對產業結構升級影響效應的統計檢驗[J].統計與決策,2023,39(18):139-143.

[24]杜金岷,韋施威,吳文洋.數字普惠金融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嗎?[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20(6):38-49.

[25]杜龍政,趙云輝,陶克濤,等.環境規制、治理轉型對綠色競爭力提升的復合效應——基于中國工業的經驗證據[J].經濟研究,2019,54(10):106-120.

[26]溫忠麟,葉寶娟.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J].心理科學進展,2014,22(5):731-745.

[27]周開國,邢子煜,楊海生.銀行負債結構與企業信貸獲取[J].經濟研究,2022,57(8):191-208.

[28]呂子苑.數字經濟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以碳排放為中介變量[J].商業經濟研究,2023(14):98-102.

(責任編輯:要 毅)

猜你喜歡
區域差異數字經濟科技創新
OECD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的經驗和啟示
我國城鄉居民財產分配現狀及區域差異研究
商貿流通業對經濟發展貢獻的區域差異分析
從數字經濟視角解讀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
山東科技創新與農業國際化戰略發展研究
構建推進科技創新的資金模式的研究
數字經濟對CFC規則的沖擊探究
應對數字經濟下的BEPS現象
城鎮化、商業化與農村金融
關于產業集群效應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