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2024-02-22 19:26吳剛楊曉猛
行政與法 2024年2期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東北

吳剛 楊曉猛

摘? ? ? 要: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要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論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現代生產力演進的一種能級躍遷,是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生產力。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包括創新型人才、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推動東北全面振興關鍵在科技創新,方向是產業升級,根基在實體經濟。加快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夯實實體經濟根基,以數智化轉型賦能傳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強發展新動能,培育未來產業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關? 鍵? 詞:新質生產力;現代化產業體系;東北特色優勢

中圖分類號:F12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7-8207(2024)02-0091-12

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币獪蚀_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論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持續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

一、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一)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的豐富內涵

新質生產力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這個概念是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針對國家發展方向,特別是推動東北全面振興進行深入、系統、長遠思考后而提出的,具有戰略高度、理論深度、實踐廣度,是習近平經濟思想不斷發展創新的又一理論成果,是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理論指引。新質生產力和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密切相關,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元宇宙、腦機接口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是新質生產力的表現形式。

新質生產力是現代生產力演進的一種能級躍遷。生產力是人類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對自然進行改造加以充分利用的能力,人類社會的前進正是依靠生產力的不斷提升與進步。從歷史長河縱深來看,進入現代社會,生產力的飛躍是同大工業的出現同時并進的。以蒸汽機和紡紗機為代表的生產工具取代傳統農耕時代的生產工具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標志著現代生產力的誕生。隨著內燃機和電氣技術的發明與應用,現代生產力得到快速發展。以原子能、計算機與空間技術的發明與應用為主要標志,現代生產力獲得進一步的提升。當前以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術等為依托的先進生產工具的應用,代表著現代生產力實現新的能級躍升。這就意味著,新質生產力必然要告別傳統技術體系、擺脫傳統工業增長路徑,區別于依靠大量資源投入、高度消耗資源能源的生產方式,具有數字經濟時代融合性、靈活性、生態性特征,是一種具備嶄新內涵的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生產力。在現代社會,生產力的升級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騰飛,依賴于新興產業的不斷涌現,是自然演進和歷史推進的復合過程。新質生產力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進入數字時代孕育興起的,以大數據、互聯網、區塊鏈、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等工具體系為代表的現代生產力系統,其核心要義是“以新促質”,即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與水平實現質的提升,呈現新狀態、產生新屬性。這需要充分整合資源,加快提高科技創新水平,改變原有的產業結構,培育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著眼于未來,長遠布局新產業,讓經濟發展進入新路徑,提振新速度,積蓄新動能。

(二)深刻認識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意義

從國家發展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形成新質生產力。一方面,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另一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產業發展還欠缺強大的核心競爭力,科技創新水平也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還有一些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卡脖子”技術沒有突破。要在全球激烈競爭中占領制高點,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從基礎入手,從高端發力,在關鍵原材料、半導體芯片、精密儀器、新作物良種、化學材料等領域突破核心技術,立足前沿,在高端裝備制造、智能科技、生物醫學、量子工程、深海深地勘探等領域,加快推動產業布局,打造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構建出新質生產力的基本格局。

從東北全面振興看,東北經濟轉型及區域協調發展,必須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形成新質生產力。從維護“五大安全”的視角來看,作為國家重要的農業基地、工業基地,東北地區的振興發展事關國家大局。由于東北地區經濟規模擴大并依賴重工業,長期固化了產業結構。伴隨國內外經濟形勢與發展格局變化,東北地區面臨產業升級、綠色低碳、創新發展等重要任務。如何將區域內原有的產業優勢重新整合、提質、激活,就是要把“老字號”進行改造升級,把“原字號”進行深度開發,同時不斷探索“新字號”的培育窗口,這是三篇重要的大文章。新質生產力強調的是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三篇大文章”,正是東北經濟結構轉型所需要的發展模式。同時,國家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需要加快推進東北全面振興。在振興過程中,區域之間共享資源,互補優勢,協同創新,這一過程可以加快新質生產力在不同區域間充分擴散,互為引導,相互牽動,從而使區域發展的步調更為協調。面向未來,東北的發展需要依靠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與形成,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東北全面振興指明的方向。

(三)重點聚焦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

新質生產力需要創新型人才做支撐。人才是第一要素,沒有創新型人才就沒有新質生產力,創新型人才是新質生產力生成的決定性因素。新質生產力的創造和使用離不開創新型人才,對于生產力的進步來說,創新型人才起決定性作用,是最活躍的要素。當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以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科技加速推進。沒有高水平的科技文化素質和智力,就不可能形成多維知識結構,也不可能充分應用新質生產工具,從而就不可能構建起以信息技術為主體,充分具備數字化智能化的新質生產力體系。只有培養出大量科技文化素質和智力水平高的創新型人才,創造并掌握新質生產工具,新質生產力的培育才能進入快車道。

新質生產力需要科技創新做引領??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沒有科學技術創新就沒有新質生產力,先進科技是新質生產力生成的內在動力。當前,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不斷深入,科技與經濟社會的融合更加緊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造就了新的時代特點,正在快速形成具有新原理、新認知的新質生產力。圍繞科技創新制高點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誰能搶占科技創新的制高點,誰就能占據全球市場競爭的主導地位。新質生產力的生成,有賴于科技創新的深度、廣度和速度。堅持科技創新為引領,提高科技創新資源整合能力,優化科技創新布局,完善科技生態建設,加強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塑造更多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面向未來的重要任務。

新質生產力需要制度創新做保障。制度創新屬于生產關系范疇,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沒有制度創新做保障,就沒有新質生產力的生成和發展,制度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組織保障。充分發揮市場選擇機制和市場動力機制,鼓勵市場主體創新探索,形成創新資源整合效益,有助于新質生產力的生成,同時,也要有效發揮政府作用,維護好市場秩序,為創業創新主體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強化頂層設計和整體統籌規劃,避免無序發展、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面對科技創新的高風險,給予相應政策創新激勵和引導,這些都有助于創新人才、科技成果、產業發展有效聚合,促進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持續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

(一)東北全面振興面臨的壓力與挑戰

東北地區,除黑吉遼三省之外,還包括內蒙古東部地區的5個盟市。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承擔好“壓艙石”的職責,不斷鞏固產業安全基礎,不斷強化能源安全保障作用,不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穩步提升國防安全保障能力,在這“五大安全”方面,東北振興20年來,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需冷靜地看到,東北全面振興也面臨著壓力與挑戰。

⒈產出能力不強。20世紀50年代初期,東北地區的生產總值特別是遼寧的地區生產總值排在全國前列。2003年中央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時,遼寧跌至全國第8位,黑龍江已經退到中等水平。2022年,遼寧位于全國第18位,黑龍江、吉林分別位于25位、26位。東北三省的經濟體量在全國的占比逐步下降(見表1)。2022年東北三省的經濟總量,只有江浙滬地區的1/3,小于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等單個省份的經濟總量(見圖1)。

⒉產業結構不協調。20世紀50年代初,東北地區作為我國重工業基地,形成的制造業結構都偏于低端,集中在資源開采、原材料加工等低附加值的領域。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工業化的進程從傳統工業模式向新型工業化加快轉型,通過對國外先進技術設備的引進、消化、吸收,促進了進出口貿易的發展,使國家的前進步伐提速。這一時期,東南沿海地區如廣東、福建、浙江等地區迅速崛起。而東北地區長久形成的偏重工業、偏重化工業的產業結構,過度依賴資源稟賦,未能及時趕上時代步伐,在新興產業發展方面起步滯后、發展較慢。東北振興戰略實施20年以來,東北對產業轉型有一定重視,但力度和效果遠遠不夠(見圖2),戰略性新興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全國處于相對落后的地位。產業結構不協調表現為:傳統重工業產業的投資比重較大,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方面的投資較??;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在產業結構中占比過低;制造業產品主要集中在價值鏈中低端,高端產品偏少且自主創新有限。產業結構單一是東北資源型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大問題。東北地區36個地級市中有23個老工業基地城市都屬于單一產業結構城市,如何實現產業結構多元化,推動資源型產業與非資源型產業協同發展尤為迫切。

⒊人口支撐不足。人口增長率是衡量區域發展核心競爭力、經濟活躍程度以及未來發展潛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從生育率上看,東北的總和生育率只有0.78,僅為我國更替水平的1/3(我國的生育率的更替水平為2.2)。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到2022年遼寧省人口增量減少62萬人,增幅下降1.46%;黑龍江省人口增量減少86萬人,增幅下降2.7%;吉林省人口增量減少59萬人,增幅下降2.46%,分別排在全國第28位、31位和30位。近10年間,東北三省減少1101萬人口,以遼寧為例,除了沈陽和大連兩個城市之外,其余12個地市人口都是凈流出,遼寧省人口凈流出大約120萬左右。尤其是科研人才、高技術人才流失不斷加劇,東北地區的自主創新能力、專利數量、科研成果本地轉化水平不斷下降。從人口結構看,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年和2022年),東北三省老齡化問題十分嚴重(見表2),特別是遼寧省2020年的老年人口撫養比為24.37%,排在重慶、四川之后位列第三。2021年大幅上升2.33個百分點,成為全國老年人口撫養比最高的地區。人口老齡化導致東北養老和財政壓力加大,退休人員逐年增加,新生勞動力規模不斷減小,年輕人口外流嚴重,加劇了養老負擔。

⒋營商環境有待完善。2022年11月4日,在溫州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創建推廣試點工作交流會上發布2022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主要調查結論,位列前10的省份分別是: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北京、山東、湖南、安徽、四川、福建,東北地區較之發達地區還有較大差距。東北振興20年來,營商環境有所改善,以權謀私、錢權交易、貪污賄賂、吃拿卡要、欺壓百姓等違紀違法行為得到一定程度遏制。營商環境還涉及地方政府守信程度、市場繁榮程度、創業創新支持程度等,這些方面還沒有形成東北地區競爭優勢。東北個別地區地方政府還存在通過行政機制直接干預企業經營活動,政府個別管理部門職能錯位、服務意識不強等現象,“放管服”改革仍有待進一步落實。因此,在構建公平、公正、透明、合理的法治環境,健全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方面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⒌國企改革需要深入推進。國有經濟在東北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早在2015年9月6日,《經濟日報》就曾刊發文章“關鍵之舉:結構怎么調?”,指出“在國有經濟占比上,遼寧省超過30%,吉林省超過40%,黑龍江省則要超過50%”。但和發達地區相比,東北國有企業市場化動力機制不足,大量資源用于擴大傳統產業規模,沒有解決好成本高和效率低等問題,進一步加大了改革的成本和難度。具體表現為:東北國有企業占比高;國企中新興產業較少;國企市場化改革不夠。在股權轉讓和增資擴股方面,東北三省的國有企業活躍度偏低,2019、2020年根據三十多家主要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公布的數據,進行公開交易掛牌的股權轉讓和增資擴股項目只有135、256項,分別占全國的4.4%和5.2%。東北三省國企混改與股權多元化改革進展緩慢,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實踐證明,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戰略重組多是從經濟規模和數量增長考慮,而不是通過制度改革減少成本和提高效率角度出發,導致不能真正培育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此,需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優化資源配置,對現有的國有資本進行有效市場化整合重組;建立現代化企業治理體系,完善東北國有企業的運行機制,提升市場化運作。

(二)推動東北全面振興關鍵在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是促進新質生產力產生和發展的核心變量。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必須依靠核心技術的攻破和發展,必須依靠產業價值鏈的不斷升級。作為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東北地區擁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能夠承擔“國之重器”的職責,擁有一批在行業內極具創新動力、發展潛力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擁有一批實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形成新質生產力方面優勢突出。只要立足這些優勢,進一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科技優勢激發出發展優勢,東北地區一定能夠展現出更強的競爭力。

人力資本是知識積累和技術進步的源泉,技術積累是地區經濟長期持續增長的主要動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東北地區長期承擔著“共和國長子”的職責?!耙晃濉逼陂g,全國156項重點工程項目中56項布局在東北三省,這里匯聚了大量的技術專家,更有重要的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入駐。目前,東北地區仍有豐富的人才資源。根據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2022年2月聯合發布的《關于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第二輪全國“雙一流“大學共計147所,東北地區共計11所,其中,遼寧4所、黑龍江4所、吉林3所,東北地區入圍第二輪“雙一流”高校的數量占全國的比例為7.48%,足見在國家教育發展戰略中,東北地區重點建設的高校始終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充分體現出東北地區的高??蒲械滋N深厚。

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決定著地區發展的潛力。東北地區居民受教育程度位于全國前列。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東北三省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遼寧省為10.34年,位列全國第六;吉林省為10.17年,位列全國第九;黑龍江省為9.93年,位列全國第十四。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東北地區涌現出了一大批享譽全國的勞動模范,“北大荒精神”反映了東北人吃苦耐勞,“鐵人精神”的感召與一代一代的傳承,使東北積累了大批懂技術、有情懷、肯實干的人才隊伍,是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活躍力量。

人才儲備和高素質人口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基礎。只有不斷儲備人才,才能推動科技創新,進而推動產業升級,將科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積蓄發展新動能。當前,東北地區要千方百計留住人才,要待遇、感情兩手齊抓,做好人才的住房安置、醫療保障、配偶就業、子女入學、創新創業等配套服務,解決引進人才生活和工作中的各類難題,以激發人才活力。吸引人才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把引進人才和招商引資結合起來,把引進人才和項目落地結合起來,把引進人才和引進團隊結合起來,通過資本進入和項目落地,把人才和人才團隊最大限度留在東北。有了人才和人才團隊,就有了科技創新飛速提升的基礎,就能在自主創新領域掌握主動權,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端化的產業鏈。加強產學研一體化合作,注重高新技術成果本地轉化,推動新興產業不斷成長,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引領者。

(三)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方向是產業升級

東北地區擁有傳統制造優勢和工業基礎,產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制造不強、產業附加值不高,而不是制造發展過度。產業升級要立足優勢、立足根基,不能盲目拋棄現有的產業結構,不能盲目破壞已經積累的工業制造基礎,更不能盲目布局實踐能力較低的其他產業。產業升級是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方向,要把傳統的產業優勢進行重構并激活,讓現有的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作用。在重點地區、優勢產業上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圍繞“三篇大文章”,讓“老字號”放出新光芒,讓“原字號”發揮新動力,讓“新字號”積蓄新動能,逐步構建起多元化、多業態、多支撐的現代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強化產業技術支撐能力。聚焦應用基礎研究、科技成果轉化、未來產業培育、高端人才集聚,在產業技術支撐和產業技術創新上下功夫,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打造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優化科技創新平臺布局。在國家新一輪重大科創平臺布局中,積極爭取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和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等落戶東北地區,大力發展新型研發機構,布局建設一批科技創新基地,為產業發展打牢基礎。強化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依托東北地區高校院所眾多的創新資源優勢,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發展前沿,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搶占國際科技競爭制高點。

培育塑造產業自有品牌。立足國內、放眼全球,聚焦消費升級,結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產品質量,讓品牌意識融于企業發展全過程,以品質塑造品牌,以品牌夯實東北產業硬實力和軟實力。講好東北產業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在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開發新興品牌;推進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打造一批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消費品品牌;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提高服務品牌用戶體驗度;提升東北農業品牌和海洋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培育優質特色產業品牌。

優化產業升級生態環境。以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抓手,完善東北地區市場環境。實施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暢通人才和勞動力社會性流動渠道,建立并完善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引導各類要素協同向新質生產力集聚。以公平公正誠信為基點,形成法治化發展環境。推動形成高效聯動的立法、司法、執法及法律監督和服務體系,積極推進東北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誠信政府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步伐,使法治成為東北發展最顯著、最核心的競爭優勢。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入研究國際規則體系,創新投資貿易體系,持續優化東北地區產業升級生態環境。

三、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

(一)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根基在實體經濟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卑凑諊覒鹇园l展要求,東北全面振興必須堅守實體經濟根基,積極布局產業新賽道,大力培育發展新動能,促進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數字化技術與東北企業深度融合,加大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應用和推廣,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制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產業投資力度,在高端機床、關鍵軟件、集成電路等領域補短板強弱項。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在元宇宙、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通用人工智能等領域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加速新技術、新產品落地應用。

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優化企業融資供給,提高實體經濟直接融資比重,支持以銀團形式優化企業存量融資結構,加強對產業轉型升級及大型項目建設的信貸資金保障。健全多元化科創投融資體系,做強做大東北產業基金,集聚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加強財政與國資引領力,鼓勵大型國有投資集團擴大現有產業基金規模,加快形成以政府引導基金為基礎、以母基金為核心的產業基金投資集群。鼓勵銀行保險機構、股權投資企業、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擔保公司等機構支持科創企業發展,積極推廣科技金融產品和工具的應用。

加強實體經濟協作體系。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還要從產業聯盟協同創新布局出發,提高企業分工協作和本地配套能力建設。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東北地區要積極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構建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建設高標準、高質量發展園區,培育特色產業集群發展。以裝備制造業為例,東北地區的大型船舶、機床、軸承、機車、制冷設備、互感器等行業在全國同行業舉足輕重。要加強關鍵基礎零部件在軸承、電磁、互感器、泵閥、模具、減速機等方面本地產品配套能力建設。加快構建實體經濟協作體系,推動東北企業從主要依靠加工制造環節向研發設計、中高端制造、市場營銷等價值鏈高端延伸,增強產業鏈控制與主導能力。

提高實體經濟競爭力。競爭力強是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目標。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東北地區要擁有一批實力強大的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要擁有先進的生產技術能力,具備勞動生產率高、全要素生產率高、產品質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等優勢,在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中發揮重要的牽引作用。尤其是東北地區國有企業,要通過繼續深化國企改革提高國有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核心競爭力,推動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強化戰略支撐作用。創新央地合作模式,促進央地融合發展,更好地帶動東北實體經濟發展。龍頭民營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要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科技創新能力,支持、鼓勵、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形成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以數智化轉型賦能傳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實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币浞掷萌斯ぶ悄艿刃乱淮畔⒓夹g,激發傳統產業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推動重點行業提能增質。提升東北裝備行業及零部件制造智能化水平,鼓勵企業開發大型化、智能化、新能源、節能型重型機械新品種,促進重型機械產品結構向中高端調整,打造國內重要的重型機械制造基地。著眼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加快開發高速、精密、智能、復合、多軸聯動并具備網絡通信功能的高檔數控機床,打造國家級高檔數控機床產業基地。加快船舶產品生產制造模式數字化轉型,重點圍繞網絡化協同和服務化延伸,建立完善全流程數據采集、透明化調度管理系統,建立互聯互通的網絡化工業生態,提升船舶設計、研發、生產、管理、服務全鏈條質量效益。

推動產業鏈向上下延伸。加快培育數字化供應鏈頭部平臺,重點支持裝備制造、鋼鐵冶煉、石油化工等領域龍頭企業建設數字化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面向行業上下游開展集中采購、供應商管理庫存、精益供應鏈等模式和服務。鞏固和提升東北傳統工業制造優勢,在關鍵材料、關鍵裝備等產業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努力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搭建數字化網絡化的產業協同平臺,加強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應用,發展物流、法律、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加強專利、品牌建設,形成產業鏈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依托東北傳統產業基礎和規模優勢,推進數字化、高端化、差異化、精細化發展,加快促進裝備制造、工業零部件、石油化工等重點產業鏈供給端、需求端“雙升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建立面向制造業的垂直細分領域大數據服務平臺,促進數據互聯共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逐步構建以互聯共享工廠集群為鮮明特征的現代工業產業園。加快推動數字化新技術在產業鏈供應鏈領域應用的標準化研究,爭取推動優勢細分領域標準上升為國家級標準。

(三)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強發展新動能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作用、成長潛力巨大的產業。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構建東北全面振興新的增長引擎。

做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布局。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充分發揮東北產業核心優勢,明確產業發展空間分布,重點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實現差異化發展。大力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鏈主”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強鏈控鏈中推動產業鏈向高端躍升,促進東北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依托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等,加快建設一批空間規劃合理、發展特色明顯、產業鏈完整的特色專業化園區,加快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創業園。

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技術攻關。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先導性,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構建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開展產學研聯合技術攻關,突破一批對行業發展有戰略地位和支撐作用的關鍵技術,注重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技術的本地轉化。構建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創新聯合體,形成各類主體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合作共贏的創新文化,促進創新成果持續涌現。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著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若干先進制造業集群。充分發揮集群龍頭企業的系統集成與帶動作用,支持龍頭企業開拓新興產業市場,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展。發揮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和技術外溢效應,實現人才、技術、資金等的有機結合和效益最大化。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行業及東北區域集中度,形成東北增長新格局,帶動東北經濟轉型發展。

(四)培育未來產業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要超前謀劃一批未來產業,提前布局量子信息、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導體、先進材料、生命科學等產業,推進新型技術和新興產品的研發突破和產業化發展。

開拓未來空間。在量子計算方面,攻堅量子芯片、量子材料、量子器件、量子測控等核心技術,加快與外部量子算法、量子軟件等研究團隊的產學研合作,提升量子計算全技術鏈條能力。在量子通信方面,大力推動量子通信技術產業化進程,加快研發量子信息網絡關鍵技術和使能組件,開展組網原型實驗并逐步推動構建標準體系,持續探索量子保密通信商用化場景。在量子測量方面,適時布局量子測量技術攻關,爭取在新一代定位、導航和授時系統,微弱磁場和重力場測量系統、高靈敏度成像系統、大氣與環境監測等領域實現率先突破應用。

瞄準未來需求。面向藥品藥物創新化需求,推動生物醫藥創新園建設,加速推進生物研發中心及大健康產業研發孵化基地等項目建設。面向醫療器械高端化需求,支持企業開展醫學影像診斷、醫學檢驗、高性能治療及康復、醫用電子專用監護儀器、植(介)入醫療器械等高端診療及輔助設備的研發和智能制造,加快布局基因測序服務、基因芯片和基因大數據等基因檢測服務產業鏈,培育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群。

布局未來賽道。立足元宇宙產業發展基礎、比較優勢、市場潛力,加緊政策出臺和規劃引領,加快布局關鍵環節配套,增強上下游產業鏈協同能力,打造東北領先、全國一流的元宇宙產業創新策源地。積極爭取布局元宇宙重大科技專項,聚焦數字孿生、人工智能、區塊鏈、腦機接口、VR/AR、智能穿戴等領域,實施“揭榜掛帥”,攻克一批突破性、顛覆性核心技術,培育一批細分領域的消費級產品及提供行業級解決方案。深化校地協同合作,支持東北高校、科研院所優化學科布局和研發方向,共同搭建元宇宙創新實驗室、創新聯合體等更高能級的科創平臺,持續催生元宇宙技術創新裂變。

【參考文獻】

[1]郝思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N].中國紀檢監察報,2023-09-19(05).

[2]陳曉東.從美歐老工業基地創新發展看東北振興的關鍵問題[J].中州學刊,2018(10): 37-43.

[3]黃文政.中國人口政策需要重大逆轉[J].中國發展觀察,2015(8):38-40+43.

[4]謝方,潘昱龍.遼寧國企混改“再出發”[J].東北之窗,2021(7):38-41.

[5]謝雯.歷史社會學視角下的東北工業單位制社會的變遷[J].開放時代,2019(6):25-44+5-6.

[6]李立娟.確保實現“一增一穩四提升”全年目標[N].法治日報,2023-10-20(07).

[7]金觀平.融合央地優勢攜手共贏[N].經濟日報,2023-09-17(01).

[8]趙徐州,孫美娟.為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勇擔使命[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3-09-22(02).

[9]林洪山.智能造船要提防“大而全”[J].廣東造船,2022(4):11-12.

[10]侯杰,張耀輝.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及核心部件分析[J].科技資訊,2011(6):96-98.

Research on the Way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with Northeast China?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Wu Gang,Yang Xiaomeng

Abstract:We must accurately grasp the important discourse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on building a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with Northeast China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and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s a level transition in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productivity,driven b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The key elements for forming new quality pro-

ductivity include innovative talent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The key to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lies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with the direction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he foundation in the real economy.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with Northeast China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we need to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the real economy,empowe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ith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ultivat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o enhance new development momentum,and cultivate future industries to seize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new quality productivity;modern industrial system;Northeast China characteristic and advantages

(責編編輯:馬海龍)

收稿日期:2023-10-26

作者簡介:吳剛,中共大連市委黨校(大連行政學院、大連市社會主義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產業政策;楊曉猛,中共大連市委黨校(大連行政學院、大連市社會主義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技術創新。

猜你喜歡
新質生產力東北
形成新質生產力要先鍛造新質思維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東北就變成了“凍”北
新質動員力量建設與運用淺析
大東北的春節
構建訓練傷一體化防治模式 為新質戰斗力生成提質增效
把“風景”轉化成“生產力
基于體系仿真試驗床的新質作戰能力評估
人口紅利與提高生產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