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

2024-02-22 09:01白祖偕傅煜
寧波經濟(財經視點) 2024年1期
關鍵詞:長沙中心科技

■白祖偕 傅煜

實現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 科技創新是題中應有之義。 擁有全球第三大工程機械產業集群、 享有 “中國工程機械之都” “智能制造之城” 等美譽的湖南省會長沙, 正致力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 力爭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搶占先機, 塑造發展新優勢。

“雙向奔赴” 背后的長沙底氣

在2023 互聯網岳麓峰會開幕式上, 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宣布, 湖南正謀劃將長沙打造成為全球研發中心城市。 2023 年8 月, 《中共長沙市委長沙市人民政府關于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奮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的實施意見》 (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和《長沙市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 (以下簡稱 《若干政策》) 正式發布,亮出長沙奔跑新征程的“路線圖” 和“時間表”。

科技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 “制勝法寶”, 相較北上廣深等科創實力雄厚的城市, 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有何優勢? 底氣在哪?

作為中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 長沙工程機械、 汽車及零部件、 新材料、 電子信息等七大千億級制造業產業集群蜚聲海內外, 成為創新發展的主陣地。 與此同時, 超級雜交稻、超級計算機、 炭/炭復合新材料等一批世界級科研成果,“天河” 系列超級計算機、 全球最長臂架泵車、 “京華號”盾構機等一批 “國之重器” 在此密集誕生。 長沙已形成梯度分明、 目標明確、 銜接緊密的技術攻關體系, 近年突破關鍵核心技術323 項, 其中領跑全球的技術 (產品) 24 項, 產業鏈自主可控技術 (產品) 40 項。

產業實力與研發能力 “雙向奔赴” 的背后, 是澎湃不息的創新活水。 在長沙, 國防科技大學、 中南大學、 湖南大學等58 所高等院校, 中電四十八所等99 家獨立科研機構, 成為驅動產業躍升的 “創新之源”; 藏身于這座城市的2300 多家各類創新平臺, 成為科技創新的強大引擎。

實驗室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平臺。 而今, 瞄準世界一流的岳麓山實驗室、 湘江實驗室、 芙蓉實驗室、 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 (實驗室) 四大平臺, 種業、 制造業、 先進計算與人工智能、 精準醫學領域的戰略科技力量正加快培育, 將為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撐。 其中, 湘江實驗室首批已入駐19 個院士專家團隊, 布局50 個科研攻關項目; 岳麓山實驗室已在水稻、 油菜、 生豬等多領域取得一批領先全國乃至世界的重大科學技術成果。

數據顯示, 2022 年長沙常住人口增量高達18.13 萬人,居全國之首。 “全國主要大城市最低房價收入比” “全國名列前茅的基礎教育、 醫療水平” 等成為許多年輕人留下的理由。 在長沙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郭四軍看來, 除了較好的產業基礎, 房價低、 教育優、 配套好等均是長沙加快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優勢所在。

七大工程助力 “無縫鏈接” 全球資源

對于 “全球研發中心城市” 這個全新命題, 被賦予更高層次期待的長沙將如何“作答”?

最新出臺的 《實施意見》 和 《若干政策》 目標明確、 路徑清晰, 著眼 “功能布局基于全球、 研發任務源自全球、 研發資源來自全球、 研發成果用于全球”, 提出將重點實施研發企業 (中心) 集聚、 戰略平臺支撐、 創新能級提升、 產業集群賦能、 成果轉化增效等 “七大工程”, 以及20 條 “真金白銀” 的配套政策措施。

“創新不是 ‘獨角戲’, 而是 ‘大合唱’?!?長沙市商務局局長鄭平表示, 長沙將以更加開放的胸懷、 寬闊的視野和務實的舉措, 全方位、 多領域、 深層次地鏈接全球創新資源,以更高水平的開放融通, 加快推進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

在鏈接全球研發項目方面, 對于世界500 強企業研發中心在長沙落地, 長沙將按 “一事一議” 給予最高10 億元支持, 并按每年研發投入增量部分的10%給予最高1000 萬元支持; 對于新建外資研發中心和保稅研發中心, 按投資的10%分別給予最高500 萬元、 200 萬元支持, 并按每年研發投入增量部分的10%給予最高200 萬元支持等。

與此同時, 長沙將從加大引進高端海外人才力度、 持續完善服務保障體系等方面廣泛鏈接國際人才資源。 如對諾貝爾獎、 圖靈獎、 菲爾茲獎獲得者和院士等一流創新人才和團隊, 最高給予1 億元綜合資助。 大力引進境內外高端教育、醫療資源, 加快推進海歸小鎮、 外國人來華 “一站式” 服務中心建設等, 營造海外人才近悅遠來的引才環境; 通過積極引進國際高端智庫、 先進檢驗檢測平臺、 技術研發平臺、 成果轉化交易機構來長沙設立分支機構, 每年給予經費支持等, 深度鏈接世界創新生態。

鄭平透露, 下階段將聚焦生物醫藥、 新能源材料、 電子信息等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 吸引外商在長沙依法投資設立研發中心、 開放創新平臺等, 支持其吸引國際化人才和資源, 開展技術開發、 產品研發等活動。 同時, 對目前已有的外資企業加強走訪, 做到以存量拓增量, 支持在長沙外資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擴能升級, 吸引國際化人才和資源。

營商 “軟” 環境賦能科創 “硬” 實力

全球新能源巨頭巴斯夫將鋰電材料亞洲研發總部、 正極材料中國區行政總部設立在長沙; 索恩格、 萬興科技等在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 舍弗勒在長沙設立大中華區第二研發中心; 松井新材料、 湘北威爾曼、 威勝集團、 維勝科技、 廣汽三菱、 博世汽車等在長沙成立外資研發中心……而今, 大批研發中心在長沙相繼落地已然成勢。

“長沙速度” “環境優越”, 這是許多落戶長沙的企業代表和高端人才口中的高頻詞。 索恩格汽車部件(中國) 有限公司總裁孫國忠坦言, 索恩格之所以選擇深耕長沙, 不僅是看中了長沙快捷的交通路網、 蓬勃的經濟增長潛力、 優質的教育資源和豐富的人才儲備, 也源于各級政府針對戰略產業、 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精準施策。

發展環境只有更好, 沒有最好。 繼入圍 “中國十佳外商投資最滿意城市”, 連續三年獲評 “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之最具潛力城市” 后, 2023 年長沙又收獲“2023 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最佳城市” 的殊榮。 不斷優化的營商 “軟” 環境, 正為長沙的科創 “硬” 實力持續賦能。

“力爭到2025 年, 長沙各類創新平臺達到2600 家, 整體創新能力邁入國家創新型城市前列, 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0 年, 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初步建成?!?隨著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號角吹響, 一江兩岸創新潮涌的長沙正朝著這一目標闊步前行, 用實干與革新匯聚起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

猜你喜歡
長沙中心科技
剪掉和中心無關的
在打造“兩個中心”中彰顯統戰擔當作為
長沙之旅
我眼中的長沙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別讓托養中心成“死亡中心”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北上廣操心“副中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