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藥劑對二斑葉螨和截形葉螨的田間防效研究

2024-02-26 09:11董瑞徐丹丹李玉煥王少麗
中國蔬菜 2024年1期
關鍵詞:苯肼阿維菌素菌素

董瑞,徐丹丹,李玉煥,王少麗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1)

葉螨俗稱為紅蜘蛛,屬蛛形綱蜱螨亞綱真螨目葉螨科,是一類極為重要的世界性農業害螨,可為害果樹、蔬菜、花卉等,常群集在寄主植物葉背刺吸植物汁液、降低作物光合作用而造成為害,受害植株葉片發黃枯萎,嚴重者可造成作物枯死,給生產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已有研究表明,蔬菜、瓜果上的葉螨種類為多個種混合發生,常見的優勢種類有兩種:二斑葉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和截形葉螨(T.truncatusEhara)(王少麗等,2014)。二斑葉螨寄主范圍可達1 100 多種(van Leeuwen et al.,2010),和截形葉螨之間存在寄主植物的重疊,但不同季節、不同區域的優勢種類常有不同(王少麗 等,2011)。

為了控制田間葉螨種群,常采用綜合防治措施,其中化學防治是最主要、最常用的防治方式,因此導致葉螨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抗藥性。前期研究表明,同一塊草莓田間的二斑葉螨和朱砂葉螨〔T.cinnabarinus(Boisduval)〕對同一種藥劑的敏感性存在顯著差異,表現為朱砂葉螨的敏感度高于二斑葉螨(Bi et al.,2016);前人采用玻璃管葉碟法測定二斑葉螨和截形葉螨對藥劑的敏感性,發現截形葉螨的致死中濃度明顯低于二斑葉螨(Wang et al.,2015)。這些研究表明,體色為黃綠色型的二斑葉螨對化學藥劑的耐性高于紅色型的截形葉螨和朱砂葉螨。而田間種群也監測到二斑葉螨對化學藥劑的高抗性(Xu et al.,2018),實際生產中也常出現葉螨防控效果不理想的案例,尤其是傳統殺螨劑,這可能與葉螨體型微小、發生初期很難被發現而錯過防治適期有關,也或許與不同葉螨種類對藥劑的敏感度不同有關。為了明確不同藥劑對二斑葉螨和截形葉螨的防效,分別選擇二斑葉螨為優勢種類的草莓田和截形葉螨為優勢種類的茄子田,進行不同藥劑的田間防治效果研究,以期為田間二斑葉螨和截形葉螨化學防控的選藥和用藥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葉螨

試驗田間隨機調查20 株以上寄主植物葉片上的葉螨,明確其優勢種類。田間試驗過程中調查各種類的成螨數量。

1.2 供試藥劑

選用目前生產上常用的12 種不同類型的殺蟲(螨)劑制劑,其具體施用劑量參照中國農藥信息網(http://www.chinapesticide.org.cn/)上的登記用量或藥劑推薦用量。各藥劑的化學名稱、含量、劑型、生產廠家及試驗濃度等信息詳見表1。

表1 供試藥劑信息

1.3 試驗方法

田間防效試驗分別于2023 年4 月和5 月在北京市昌平區南口試驗基地的棚室草莓田(品種為紅顏)和茄子田(品種為園雜471)中進行。棚室長均為45 m,寬均為8 m,草莓和茄子均按照常規種植密度栽植,常規農事管理。草莓田施藥時草莓處于結果末期、臨近拉秧,葉螨發生為害較重;茄子田施藥時茄子處于苗期,葉螨發生初期。試驗區和對照區之間設置10 行隔離區,試驗期間各施藥1次,不同處理的藥劑溶液全部現配現用,采用背負式噴霧器進行全株正、背葉面均勻噴霧。施藥前調查各處理的螨口基數,藥后1、3 d 和7 d 調查各處理的螨口數。每種藥劑處理設置3 次重復,每個重復隨機調查10 株作物。以清水處理作為空白對照。根據調查記錄的原始數據計算各藥劑處理下的螨口減退率和田間防效。

螨口減退率 = 〔(藥前螨口基數-藥后螨口數)/藥前螨口基數〕× 100%

防治效果 = 〔(處理螨口減退率-空白對照螨口減退率)/(1 -空白對照螨口減退率)〕× 100%

1.4 數據分析

采用DPS V3.01 軟件計算各藥劑的防效,不同處理間的差異顯著性采用DMRT 方法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田間葉螨優勢種類鑒定結果

經鑒定,草莓田優勢葉螨種類為二斑葉螨,黃綠色體型,為害癥狀明顯;茄子田優勢葉螨種類為截形葉螨,紅色體型,葉螨剛開始發生,植株受害癥狀不明顯。

2.2 不同藥劑對草莓二斑葉螨的田間防效

不同藥劑對草莓二斑葉螨的田間防效如表2 所示,藥后1 d,僅聯苯肼酯 · 乙螨唑防效超過60%,其余藥劑的速效性不明顯。藥后3 d,依維菌素、聯苯肼酯、腈吡螨酯、丁氟螨酯的防治效果均高于90%,4 種藥劑之間防效差異不顯著,其中依維菌素防效最高,達96.44%;其次為乙唑螨腈、甲維鹽和聯苯肼酯 · 乙螨唑,防效處于86.49%~89.89%之間;阿維菌素藥后3 d 的防效最低,為58.17%;其余藥劑防效處于63.68%~78.67%之間,其中礦物油和球孢白僵菌之間、GC16-1 和立克之間差異不顯著。藥后7 d,大部分藥劑處理的防效有所降低,單劑依維菌素、聯苯肼酯、丁氟螨酯、乙唑螨腈的防效均高于80%;而復配制劑聯苯肼酯 · 乙螨唑的防效高達97.70%,具有優良的持效性。

表2 不同藥劑處理對草莓二斑葉螨的田間防效

2.3 不同藥劑對茄子截形葉螨的田間防效

不同藥劑對茄子截形葉螨的田間防效如表3 所示,藥后1 d,螨口數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復配劑聯肼 · 乙螨唑的防效高于其他單劑。藥后3 d,除依維菌素防效為80.60%外,其余各藥劑處理防效均達90%以上,且持續到藥后7 d,其中聯苯肼酯和乙唑螨腈的防效分別為99.45%和99.13%,植株上僅零星出現個別存活葉螨,所有藥劑處理均表現出優良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表3 不同藥劑處理對茄子截形葉螨的田間防效

整體來看,12 種藥劑處理后3 d 和7 d 對截形葉螨的防效均高于對二斑葉螨的防效(表2、3)。

3 結論與討論

葉螨的寄主植物極其廣泛,其中二斑葉螨的寄主植物可達1 100 多種(Dermauw et al.,2013);不同作物上優勢葉螨種類存在差異,前期研究表明,北京和河北地區茄科和豆類蔬菜上葉螨種類主要是截形葉螨和二斑葉螨(王少麗 等,2014)。近年來,隨著種植制度及作物布局等變化,二斑葉螨種群存在一定程度的擴張趨勢,同時也與年度氣候等因素相關(何秉青 等,2023;王少麗 等,2023)。2023年在北京市昌平區南口試驗區發現草莓和茄子上分別以二斑葉螨和截形葉螨為優勢種類。

本試驗結果表明,不同藥劑對截形葉螨和二斑葉螨的防效存在明顯差異。藥后3 d,各供試藥劑對截形葉螨具有較高防效,且防控效果可持續到藥后7 d,或許更長時間,說明本試驗的供試藥劑均可用于截形葉螨的防治,其優良防效持續時間較長,利于截形葉螨種群控制。但對二斑葉螨來說,藥后30 d 依維菌素、聯苯肼酯、丁氟螨酯、腈吡螨酯防效較高,但在藥后7 d 有所下降,這與之前報道的二斑葉螨抗藥性產生和田間常發現的防效不易持久的表現是一致的(趙玉偉 等,2006;Tian et al.,2022),說明二斑葉螨對藥劑的耐性明顯更高,依賴化學藥劑進行防控難度更大。本試驗中,阿維菌素對二斑葉螨的防效最低,藥后7 d 僅為40.30%,這與之前報道的田間二斑葉螨的雌成螨和卵均對阿維菌素產生高抗性的結果一致(劉慶娟 等,2012;Xu et al.,2018);以朱砂葉螨的LC90阿維菌素濃度處理二斑葉螨,其死亡率僅為24%(Bi et al.,2016),再次證明阿維菌素不宜單獨用于二斑葉螨的防控,但對其他紅色型葉螨具有較高的毒力活性。依維菌素作為阿維菌素的升級版,已登記用于草莓葉螨的防控,本試驗發現該藥劑噴施3 d 和7 d 后對二斑葉螨的防效分別為96.44%和83.78%,這與張秀霞等(2020)研究中對山東濟南二斑葉螨的防效93.27%(藥后3 d)和88.54%(藥后7 d)結果基本一致,表明其防治效果較為穩定。因此,對田間葉螨防控時需要先鑒別其種類,然后有針對性地選擇防控措施和施用化學藥劑,以提升田間防控效果。

聯苯肼酯和乙螨唑作為兩種新型殺螨劑,殺螨活性優良(Wang et al.,2015;宮亞軍 等,2017),其殺螨機制不一致,復配后對田間葉螨種群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喬曉芳 等,2019)。本試驗結果也表明,45%聯苯肼酯 · 乙螨唑懸浮劑對截形葉螨和二斑葉螨均表現出優良防效,可作為葉螨應急防控殺螨劑。礦物油、白僵菌、GC16-1 和立克為非化學藥劑,本試驗結果表明它們對截形葉螨防控效果優良,藥后3 d,對二斑葉螨的防效低于除阿維菌素之外的其他化學藥劑;藥后7 d,對二斑葉螨的防效與腈吡螨酯、甲維鹽接近,也可作為備選的輪換藥劑使用。同時,新型殺螨劑聯苯肼酯、丁氟螨酯可與智利小植綏螨(Phytoseiuluspersimilis)等天敵實現協同應用,對葉螨防控效果更佳(宮亞軍等,2015;喬巖 等,2018),因此為了降低二斑葉螨的抗藥性發展,除了藥劑輪換使用,還可選擇高效低毒藥劑與捕食螨生防技術協同應用。

猜你喜歡
苯肼阿維菌素菌素
蘋果中聯苯肼酯及其代謝物的儲藏穩定性研究
40%聯苯肼酯·乙螨唑懸浮劑液相色譜分析
伊維菌素對宮頸癌Hela細胞增殖和凋亡的影響
阿維菌素與螺螨酯對沾化冬棗截形葉螨的毒力篩選及田間防效研究
EGSB反應器處理阿維菌素廢水
聯苯肼酯藥后對朱砂葉螨和二斑葉螨的產卵抑制作用及所產螨卵的影響
硫酸黏菌素促生長作用將被禁
樹脂吸附法處理苯肼生產廢水工業化設計方案
多黏菌素E和多黏菌素B:一模一樣,還是截然不同?
阿維菌素在稻米中的殘留檢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