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美中原》社區教育研究

2024-02-26 13:50陳道山常書輝
繼續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中原居民社區

陳道山 常書輝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一、《大美中原》社區教育的背景與價值

進入新時代,全球經濟、社會、科技、文化等發生重大變化,新媒體技術、新業態模式、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等都發生著深刻變革。正規化、標準化、階段化的學校教育已不能完全滿足個體生存與發展的所有需要,通過形式新穎的教育方式將優質教育資源有目標、有計劃、有控制地普及推廣進社區,吸引社區居民將學習融入生活,彌補社區居民對教育的需求,有助于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對于維護社區的安定、團結、和諧極具價值和意義。

(一)《大美中原》社區教育的背景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進入新時代以來,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把文化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整體布局中。

我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大國,千年文脈綿延不絕,燦爛文明生生不息,文化類型齊全、特色鮮明,在世界文化體系中獨樹一幟,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絕好資源,更是參與國際文化競爭的優勢所在。中原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的根脈所在,宋代之前占據華夏文化的主流地位,成為區域文化的典型標識。在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中,中原文化的傳承創新承擔重要職責。經過數十年來文化工作者的艱苦努力,中原文化的全貌越來越清晰,館藏文物、地下文物、各類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較好的保護和利用,但開發利用的范圍還很有限,文化資源、文化產業創新的能力、程度與社會影響還剛起步。

西方國家長期信奉“欲亡其國,先滅其史去其文”的信條;相反,欲興吾民振吾國,必修吾史普吾文因吾俗。中原文化博大精深、五彩紛呈,對其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大勢所趨,更是中原文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在“雙創”思想的指導下,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旅游學院基于多年的教學理論成果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特別是在素質教育、思政教育方面所取得一系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開發了《大美中原》社區課程。該課程以社區教育為平臺,以社區居民為主體,緊緊圍繞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特色,進行通俗化詮釋與解讀,擬定了中原神話、中原姓氏、中原漢字、中原詩文、中原成語、中原古都、中原名鎮、中原圣賢、中原非遺等16個教學專題,利用微課形式,通過圖文、音視頻、訪談、探究、調查等形式進行全方位展現,在社區傳承和弘揚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上效果良好。

(二)《大美中原》社區教育的價值

在全球化背景下,東西方文化交融與碰撞,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能讓我們從站位全球文化的高度審視自己的文化,認識到中原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物質與精神、經濟與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還是文化強省建設進程中一種越發寶貴的軟實力,更是傳承中原優秀傳統文化、賡續中原歷史文脈、建設中原現代文明的沉甸甸的歷史責任,進而更加堅定傳承發展自己文化的信心與決心。

優秀傳統文化是大眾的文化、生活的文化,在社區開展中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社區成為居民走得進、坐得住、學得好的“文化家園”。首先,在優秀傳統文化進教材、進課堂的大背景下,社區教育也必須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開設諸如《大美中原》等傳統文化課程,這是政治站位?!洞竺乐性肺呛狭藝覍鞒泻霌P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前瞻性要求,承載著提升社區居民人文素養的重要使命,成為繼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載體,也是當前依托社區教育推廣普及《大美中原》的價值所在。其次,將中原優秀傳統文化面向廣大社區居民,以課程教學的方式有計劃、有重點地常態化普及,讓中原人民充分體驗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中原文化精神的魅力風采,營造中原文化復興的知識基礎和文化氛圍。最后,社區教育的公益性、教育對象的廣泛性也為《大美中原》課程的推廣普及提供了廣闊舞臺和無限機遇,也必將受到廣大社區居民的歡迎和認可。

《大美中原》的開設與學習,有助于社區居民了解自己所處區域的歷史文化,激發歷史自豪感,滿足居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文化認同感與歸屬感,提升文化自信心;有助于社區居民對物質、非物質文化傳承弘揚意識的提升,自覺傳承弘揚中原文化,對于維護和保持文化多樣性,豐富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滋潤精神家園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助于貫徹實施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豐富社區居民終身學習的相關內容,濃厚社區文化氛圍,促進社區高質量發展。

二、《大美中原》社區教育的目標定位與內容選擇

黨的十八大提出“文化建設”的時代課題,黨的十九大將“文化自信”寫進報告,提出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指導思想。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盵1]緊密結合新時代教育實踐的現實需求,以嶄新的視角對中原優秀傳統文化進行“雙創”,是推動中原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的應有之義。

(一)《大美中原》社區教育的目標與定位

1.目標

《大美中原》課程的教學理念立足高校素質教育、專業教育、文化教育成功經驗的基礎之上,面向社會、對接社會,走進社區,強化社區居民理解、掌握、認同與內化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充分發揮其強大的吸引力、凝聚力與感召力,引導社區居民在生活實踐中努力踐行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精神?;诖?《大美中原》的教學目標在契合社區教育訴求的基礎上,針對社區民眾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等,依據中原文化的深厚內涵,發掘中原文化的精神內核,利用微文章、微課件、微視頻等靈活適用的新媒體傳播方式,在有限的課時內以最佳方式、最好效果給社區居民呈現中原的厚重歷史和璀璨文化,培養社區居民對中原對國家的深厚情感,達成日常生活中應擁有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在潛移默化中踐行中原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大美中原》的教學目標具體細化為以下各層級目標,每一層級目標之間相互滲透、相互成就,由簡入繁、由易到難地推進,最終達到既定目標。首先,通過《大美中原》的學習,社區居民要深刻體悟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其次,通過《大美中原》的學習,社區居民要逐步養成對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再次,通過《大美中原》的學習,社區居民要逐步形成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最后,通過《大美中原》的學習,社區居民要形成正確的“三觀”,積極主動踐行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用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指導日常生活和行為決策,達成知行合一,塑造出文化品格。

2.定位

《大美中原》是一門文化素質通識課,它立足悠久厚重的中原歷史文化,力求管中窺豹、以點帶面、賦理以形地反映中原文化的精神內涵,通過多元化的傳播方式,在較短的時段內為社區居民呈現出“大美中原”的文化概貌,讓社區居民在歡歡喜喜的文化氛圍中升華家國情懷。

縱觀中原發展的歷史長河,不同歷史時期的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有所不同,它體現和反映了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思想文化以外,還有甲骨文、青銅器、武術、烹飪、戲曲、玉器、陶瓷、節日、書法、國畫,等等。面對紛繁蕪雜的中原傳統文化,《大美中原》課程科學把握社區教育的本質訴求,吸收借鑒中原傳統文化中有益于社區居民教育的文化要素,緊密結合社區居民的實際及其實際需求等,在文化特色上彰顯一個“美”字,在文化特質上突出一個“中”字,并勇于創新、主動拓展中原傳統文化多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功能,做到文化共享與文化育人。

(1)中原優秀傳統文化,《大美中原》社區教育的精神內核。中原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形態多樣,積淀厚重、博大精深,涵養了中原人特有的思想理念、價值觀念、倫理道德、思維方式、情感表達、精神追求、生活理念等思想價值體系,滋養了中原大地豐富的民風民俗、文學藝術、科技成果及其滲透于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既是中原大地賡續歷史文脈的精神內驅力,更是推動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進步的不竭動力,中原兒女有義務有責任傳承弘揚中原優秀傳統文化。

(2)《大美中原》社區教育,中原優秀傳統文化“雙創”載體?!爸腥A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要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2]?!半p創”是新時代發展的需要,能為社會發展和進步提供持續動力,有利于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地方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對其開展“雙創”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基于以上認知,在充分挖掘與利用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巧妙利用新穎時尚的表達形式與傳播方式,將《大美中原》打造成可視、可聽、可感且易于社區居民接受的信息,引導社區居民提高文化素養,增強地方文化認同,樹立文化自信。同時,社區教育形式多樣性與靈活性也為《大美中原》開展“雙創”提供了較大彈性空間和多樣化表達的可行性,深挖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對中原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大美中原》打造成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創”載體。

(二)《大美中原》社區教育的內容甄選

1.甄選原則

(1)弘揚中原優秀傳統文化,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原優秀傳統文化與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度融合,同時推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經典傳承與轉化創新相結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心入腦當作傳承弘揚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旨與歸宿。

(2)擷取中原經典文化,彰顯地方文化教育功能。從紛繁眾多的中原優秀傳統文化中擇取經典內容,既有利于中原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淵源和精神內涵的挖掘,又有利于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特色的彰顯,更有利于認同、領會、保護、弘揚中原文化經典。挖掘中原文化經典應盡可能地與當地的民俗風情相結合,如此更能激發社區居民學習的興趣,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教學效果。

(3)發揮文化育人功能,引導社區居民內外兼修。文化是人的精神命脈。強化優秀傳統文化進社區,其目的在于傳承文化、發揮文化的育人功能,對社區居民強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依托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積極引導社區居民拓展學習內容與學習領域,主動踐行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意蘊和精神內涵,做到內外兼修,爭做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的踐行者。

(4)著眼于社區文化需求,做好轉化與創新。著眼于社區文化的現實需求,考慮到社區居民的認知水平,科學把握中原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系統性與全面性,力求在全面的基礎上做到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同時做好相關內容的縱向銜接和橫向聯系。針對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可以結合社區文化的實際需求進行轉化與創新,把內容通俗化并以動漫形式或抽象方式呈現。

2.內容甄選

中原傳統文化蘊含的文化經典俯仰可拾、比比皆是,這些文化經典是開展社區文化教育的堅實基礎。經過深入研究和精心遴選,根據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色及其所蘊含的教育元素,擇要選取了中原神話、中原圣賢、中原姓氏、中原漢字、中原詩文、中原成語、中原古都、中原名鎮、中原國寶、中原非遺、中原美食、中原美酒、中原名畫、中原美景、中原節慶、中原紅旅等16個專題(見表1),開發《大美中原》課程并普及推廣進社區,力求以點帶面、賦理以形、點線面結合,為社區居民呈現出中原區域的文化概貌,在充滿情感的教學互動中感悟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領略中原大地的美,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升華家國情懷。

表1 《大美中原》社區教育的內容

三、《大美中原》社區教育當前面臨的問題

結合《大美中原》的目標定位,預測當前甚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大美中原》普及推廣進社區仍面臨兩大問題。

(一)社區教育當前存在的問題

1.從管理層面而言,管理體制尚未形成,缺乏正常的運行機制

對社區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社區教育的功能沒有得到真正發揮;社區教育經費捉襟見肘,正常教育活動運轉困難;社區教育仍游離于其他國民教育系列之外,教育資源不能共享,等等。

2.從硬件層面而言,社區教育設施設備不能滿足正常教學需要

很多社區沒有用于開展教學活動的固定場所,沒有能滿足教學的教室等硬件設施,也沒有可供線上學習的網絡平臺,更多的社區教學設施嚴重老化,譬如教室過小、教學設施設備不全,難以為社區居民提供多元化、有針對性的教學服務。

3.從社區居民層面而言,個體差異程度較大,同步開展社區教學存在困難

首先,社區居民文化程度不一。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與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效果之間存在必然關系,尤其是牽涉到新技術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社區居民中存在不適應、不協調、不會用、跟不上學習節奏等情況,需要采取合理措施進行解決。其次,社區居民參與課程教學的意識較弱。參與意識是普及推廣《大美中原》進社區的關鍵。根據我們的實際調查顯示,大多數社區居民對社區教育的參與度不高、參與意識較弱,有一半以上的居民未能真正參與到社區教育中,需想方設法提升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教育的意識。最后,社區人員參與教育時間不夠。對社區課程教學來說,最重要的是社區人員要有學習時間保證,但在實際的社區教學活動中,由于社區居民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導致參與學習的時間不充足。

(二)《大美中原》在當前社區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課程內容尚不夠明晰,整體性設計欠佳

作為一門文化通識課,《大美中原》課程建設起步較晚,加之中原傳統文化體系龐大、內容浩如煙海,涉及范圍過于寬泛,且大多數內容直接來源于已出版教材或讀物,導致各專題內容之間融合度不高、和諧性不穩,再加上整個課程的教學進度安排過度依賴授課教師的自由選擇,致使整個課程會出現碎片化、淺表化等問題,無法真正發揮本課程應有的價值。

2.社區居民眾口難調,課程內容創新難

隨著新傳播技術的應用,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大家都自覺不自覺地轉向了以短視頻平臺為主的信息獲取渠道,更喜歡娛樂化、大眾化和影像化的信息傳播形式。面對如此現實,對授課教師的要求實際上是越來越高,要求教師緊跟新潮流、充分利用新媒體、將信息化教育教學貫穿教學全過程,導致教師對課程內容進行創新性開發與表達變得越來越難。

3.教學模式落后,教學效果受限

當前,傳統文化課程的教學模式還比較守舊,基本上還是延續舊有的“灌輸式”或“填鴨式”,教學方法也較為單一落后,沒能充分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手段,致使課程教學對社區居民缺乏足夠吸引力,學習主體也只能個性化、自主化、碎片化地學習,直接導致文化難以內化于心,文化品質難以養成于行,遠遠達不到知識傳遞、能力培養、價值引領的預期教學效果。

四、《大美中原》社區教育的對策建議

社區教育對建構終身教育體系,提升居民的整體素質及其生活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等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此,正視社區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想方設法逐一解決,為社區教育教學的廣泛開展,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鋪路奠基。

(一)政府主導,完善社區教育管理體制機制

發展社區教育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創建學習型社會的需要,更是社區居民自我實現的需要。社區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社區的建設和發展,政府應把社區教育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為社區教育統籌安排專項經費,引導全社會重視社區教育,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導、社會支持、社區開展、居民參與”的社區教育管理體制機制。

(二)搭建社區教育開放平臺,共建共享社區文化

社區教育比任何其他教育形式更需要搭建開放的教育平臺,如此既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線上學習平臺,又可以為優質教育資源的推廣應用提供載體。同時,各社區還可以通過社區教育開放平臺共享資源,共建共享社區文化。社區文化是一個社區精神面貌和文化內涵的象征,它既是中原優秀傳統文化內蘊的縮影,也是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的個性化體現。因此,在開展社區教育的進程中,積極引導居民參與社區文化建設,不斷充實社區的文化內涵,提升社區居民的人文素養,這也是開展《大美中原》進社區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三)充分挖潛社區人才資源,打造社區教育教學隊伍

囿于中原傳統文化跨度較大,《大美中原》課程的教學需要一支知識儲備深厚、專業能力過硬、人文綜合素養較高的師資隊伍。社區可以充分挖潛,把社區能利用的人才資源充分調動起來、利用起來,通過培訓或再教育等形式為社區培養教育教學師資,為社區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四)以文化自信為追求,深度融入地方傳統文化特色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是經濟、社會的復興,還是文化的復興。文化自信是文化復興的基礎,文化自信也是個人道德品格、精神追求和審美態度等形成的基礎。因此,優秀傳統文化進社區非常及時也非常有必要,它可以正確引導、塑造社區居民的思想意識與文化品格,堅定文化自信,涵養家國情懷。

《大美中原》課程內容建設應遵循鄉土性原則,積極主動融入地方文化特色,以增強課程內容的靈動性、趣味性和親和力,進而將中原優秀傳統文化與本土情懷、本土精神建立起有機聯系,在確保課程內容連續性、統一性的前提下,將文化自信的教育教學理念滲透整個課程內容中,把課程打造成更具延展性、包容性且特色凸顯的文化通識課。

(五)發揮新媒體在社區教育的功能,探索智慧化社區教育教學新模式

作為一門面向普通大眾普及推廣的文化通識課,《大美中原》課程的教學要順應新時代要求,適應新時代教學理念,要勇于創新、敢于創新,充分利用最新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善于借助多種普遍性的、先進性的教學方法,輔以實物展示、文創產品制作等形式,以更加新穎直觀的方式幫助社區居民體驗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盡可能多地運用網絡資源與多媒體技術來豐富課堂教育教學的內容與形式。譬如,在講解“中原酒文化專題”時,鑒于“酒文化”內容的異常復雜,不僅要講酒本身的釀造文化,還涉及酒器酒籌、酒禮酒儀、詩詞歌賦等文化,更要呈現出酒文化的地域特點以及鮮明、重大的人文交際意義等內容。若單純依靠教師線下講解,勢必會掛一漏萬,無法全面、生動、準確地傳遞出“酒文化”的真正內涵,這時如果借助多媒體的影音效果以及大量的網絡信息資源,再充分調動社區居民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學習的興趣,教與學良性互動起來,那么自然能呈現出“中原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學效果自然會大幅提升。

社區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開放性和社會性,與社會發展的趨勢相同步,在新媒體時代要把全新的網絡信息技術充分發揮出來,海量的信息資源,特別是短視頻、直播課、現場教學等形式都可以在《大美中原》社區教育中普及推廣,突出現場感、現實感,歷史文化就在身邊,就在腳下的中原大地,我們的現實是歷史的傳承,我們的未來是現實的延續。打破校園教育的專業化、程式化、壓迫感,實現社區教育自發、開放、交融、內化、轉化與美化,建立《大美中原》的開放式、探索式社區教育模式,傳播傳承中原文化,創新發展中原文化,為中原崛起、文化復興增添力量,開辟新路子。

猜你喜歡
中原居民社區
石器時代的居民
社區大作戰
沁園春·贊中原
石器時代的居民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追夢新時代 中原更出彩
My Favourite Animal
御中原 畫餅充饑
你睡得香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